新时代高校党组织育人的现实考量与路径选择

2022-11-25 00:19:33林泽红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党组织育人政治

林泽红

新时代高校党组织育人的现实考量与路径选择

林泽红

(湖南科技学院 宣传部,湖南 永州 425199)

组织育人在高校“十大”育人体系中居于重要地位、发挥重要作用。全面考量高校党组织育人现状,探索高校党组织育人路径,提升高校党组织育人质量,既是推进新时代高校党的建设高质量发展的现实之需,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之举。通过实践与思考,文章提出高校党组织育人“三三”实践模式,目的在于强化高校党组织育人功能,提升党组织育人质量,为深入推进党组织育人提供参考借鉴。

高校党组织;育人;问题;路径

组织育人是一个常谈常新的老传统,也是一个活学活用的新话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高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创新体制机制,改进工作方式,提高党的基层组织做思想政治工作能力[1]。习近平总书记对组织育人这一优良传统进行再强调、再部署,形成了极具时代性、指导性、理论性的新思想。高校应不断探索基层党组织育人新模式,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 新时代高校党组织育人的价值意蕴

推进新时代高校党组织育人,提升组织育人质量,首先必须弄清楚组织育人的涵义。高校组织育人是以立德、育德为根本,以树人、育人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最终目的和价值归宿[2]。笔者认为,组织育人是指在“三全育人”理念指导下,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组织建设与教育引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党团组织、群众组织、学生组织、学术组织等各类组织的育人功能,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高校党组织育人在“十大”育人体系中居于重要地位、发挥重要作用。高校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强化各级党组织的政治引领、思想引领、组织引领、作风引领功能,增强党建引领作用,全面落实立德树人。

(一)推进高校党组织育人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之举

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各方面。“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各级党委、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党组织都必须紧紧抓在手上。”[3]习近平总书记对各级党组织、各位党员干部寄予殷切期望、提出严格要求。党员干部全员参与组织育人,不仅是时代赋予党员干部的使命,也是教育工作者的职责。高校要强化各级党组织的政治功能,突出引领作用,将组织建设贯穿到立德树人各方面、全过程,推动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融合发展,协同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二)推进高校党组织育人是增强思想政治工作实效的现实之要

“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1]青年大学生不仅要接受辅导员、班主任、任课老师的教育,还会受到党团组织、教学管理、后勤服务等各个部门人潜移默化地影响。因此,必须重视和发挥各类组织、各类人员的育人功能,形成育人合力。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形成教书育人、组织育人等长效机制[4],首次将组织育人纳入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同年12月,教育部党组印发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指出,构建包括组织育人在内的“十大”育人体系,在拓展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同时,提出了组织育人的目标任务与基本要求,为组织育人提供了政策依据和实践指导。

(三)推进高校党组织育人是提升高校基层党建质量的迫切之需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解决“两张皮”,关键是找准结合点,推动党建和业务深度融合。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重要指示精神为各级党组织加强党的建设、提升党建质量、引领内涵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高校各级党组织要坚持和加强党对高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自觉承担管党治党、育人育才的主体责任,切实增强各级党组织的政治属性和政治功能,着重练好办学治校的基本功,以党建护航立德树人,推动党建工作与内涵建设融合发展、同向同行。

二 新时代高校党组织育人的问题观照

高校党组织作为“党管人才”责任主体,必须肩负育人育才历史重任。组织育人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和育人方式,要切实发挥组织育人的保障功能,将组织建设贯穿于学生价值引领、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全过程。当前,高校积极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推动组织育人与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等育人途径同频共振、同向发力,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引向深入、推向新高。尤其是高校党组织育人主体责任更加明确、体制机制更加完善、教育活动更加丰富、实践经验更加成熟等等,但全面考量高校基层党组织育人现状,当前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认识欠到位,存在“大嗓门”病灶

提升高校党组织育人质量,关键在于增进思想认识、增添育人动力、增强责任担当。当前,“三全育人”理念已深入人心,但如何践行“三全育人”理念,进一步推进包括党组织育人在内的“十大”育人体系建设,目前在师生中仍有不少思想困惑与实践困难。首先,顶层设计欠到位。有些学校党委在推进“三全育人”工作时,仍停留在理念宣传、强调动员阶段,还未能从领导体制、项目布局、队伍建设、条件保障、长效机制等方面系统设计与整体规划,出台的“硬举措”“真办法”“新招数”还不多,存在“光打雷、不下雨”的情况。其次,思想认识欠到位。尽管高校党务群团部门、行政职能处室人员意识到了全员育人的重要性,但由于他们没有处在教书育人第一线,没有直接接触学生,所从事的工作又不能产生立竿见影的成效,因而滋生出做与不做、做好与做差一个样的错误认知,进而对组织育人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组织育人的职能定位、核心内容、方式方法和基本要求把握不准、认识不深、责任不明、落实不力,存在不想干、不会干、不敢干等现象。

(二)执行有落差,存在“稻草人”现象

当前,各高校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推进“十大”育人体系建设,初步界定了各级党组织的育人职责与各个岗位的育人元素,加强了制度设计,搭建了工作平台,提供了条件保障。然而,在推进过程中,依然存在任务不明、工作不实、办法不多的现象,有做而不深、做而不细、做而不实之嫌。首先,制度体系不完备。多数高校虽出台了“三全育人”实施方案,从宏观层面确定了“三全育人”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条件保障,但目前还缺少操作性、配套性文件。如推进组织育人,多数高校未制定实施细则和考核细则,对组织育人的功能定位、岗位定责、任务定标、考核定级等没有深入思考和统筹安排,导致工作靠自觉,要求靠自律。其次,育人方式不丰富。“00后”大学生已成为新时代大学生的主体。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新对象,广大教育工作者应不断更新思想观念,把握时代脉搏,积极探索符合教育发展规律、符合教育对象特征的思想政治工作新模式,但不少高校党组织的育人方式仍然采用传统的思路和套路,停留在党员发展教育、组织生活规范化、优秀党员表彰、党支部“五化”建设等日常党建任务上,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墨守成规、循规蹈矩,没有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党建的吸引力和引领力还不是很强。

(三)效果打折扣,存在“两张皮”顽疾

高校必须坚持党建引领一切的总基调,把“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作为抓基层党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在立德树人中的示范引领作用,但目前“为抓党建而抓党建”“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脱节”等问题依然存在。首先,育人协同机制不够健全。部分高校未建立“三全育人”联席会议等统筹协调机制,学校党委和各级基层党组织在统筹协调凝聚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部门单位合力推动育人工作上用时用力用情不够,当前组织部门“模拟作战”、学工部门“孤军奋战”与其他部门“单兵作战”的现象仍然突出,尚未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分工合作的思政工作大格局,导致组织育人工作“散而不聚”,效果层层衰减。其次,育人重点任务不够突出。高校党组织育人重点要发挥各级党组织的“主心骨”作用和“火车头”效应,发挥师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特别是通过党建工作与人才培养融合发展,在引领、凝聚、服务广大师生方面展现新作为,取得新成效,实现师生共同成长和全面发展。然而,当前高校党务工作者对党建工作如何引领和融入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还不深、搭建的育人平台还不多、探索的育人方式还不新,这些都需要基层党务工作者不断探索和勇于实践。

三 新时代高校党组织育人的实践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1]。高校推进“三全育人”,提升党组织育人质量,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等重要文件精神为指南,“把组织建设与教育引领结合起来,强化高校各类组织的育人职责”[5],不断加强组织领导,健全体制机制,推进工作创新,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笔者结合工作实践和感悟,探索高校党组织育人“三三”实践模式,目的在于强化高校党组织育人功能,提升党组织育人质量,为同行开展工作提供参考借鉴。

(一)压实三级主体责任,构建上下联动的领导体制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指出,构建组织育人体系,要发挥高校党委领导核心作用、院(系)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和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5]。第一,学校党委重在把方向。学校党委要切实担负起管党治党、办学治校、育人育才的主体责任,坚持和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发挥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职能作用。在推进党组织育人实践中,应重点做好三项工作,充分发挥党委在育人工作中的价值引领与政治保障作用。一是强化顶层设计。在制定《“三全育人”实施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制定组织育人具体实施办法,明确目标任务、工作措施、组织保障和考核办法等。二是完善责任体系。厘清各级党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各类人员在育人中的角色定位和职责职能,建立党委统一领导、部门分工负责、全员协调参与的责任体系。三是探索制度创新。落实党员干部联系学生、服务学生制度,完善党员干部担任学生社团指导老师、学生思想导师等具体工作制度,特别是探索建立机关党员干部下沉教学学院担任学生班主任制度,推进全员育人。同时,细化各级党组织党建工作考核办法、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办法,将履行“育人”职责情况纳入考核的重要内容。第二,院(系)党组织重在抓落实。院(系)党组织和相关职能部门等作为贯彻落实部门,必须紧紧围绕人才培养这一中心任务,切实履行育人职责。在思想政治工作方面,要不断加强师德师风、学术道德、教风学风建设,深入拓展“课程思政”建设,加强对教师引进、课堂教学、教材选用及学术活动等重大问题的政治把关。院(系)党组织还要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扎实有效开展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特别是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高校各级党组织要以建立完善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体制机制为关键,加快构建理论武装体系、学科教学体系、日常教育体系、管理服务体系、安全稳定体系、队伍建设体系、评估督导体系等“八大工作体系”,全面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第三,党支部重在打基础。基层党支部作为党的组织“神经末梢”,要以党支部“五化”建设为抓手,实施“一支部一特色”创建活动,不断夯实基层基础,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在推动全体党员成长进步的同时,通过强化党组织的吸引力和党员的引领力,凝聚、带动广大师生向组织靠拢、向党员看齐、向先进学习,推动共同进步、全面发展。

(二)建强三支主力队伍,形成同向发力的育人合力

推进高校党组织育人工作关键在“人”。高校党组织要切实加强育人队伍建设,打造一支政治坚定、品行端正、能力突出、作风过硬、服务为民的高素质队伍。第一,提升党员干部的育人意识与能力。通过宣传教育、业务培训、典型推介等方式,在全校营造“三全育人”的良好氛围,推进“三全育人”理念深植于心、力践于行。党政干部要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紧抓住思想政治工作“生命线”,将思想价值引领融入培育新时代新青年的过程中,确保青年大学生接受教育“不断线”“不停课”,实现育德与育才有机融合、同频共振。此外,要进一步优化党员干部选拔、激励、考核机制,培育一批可信、可敬、可靠,乐为、善为、有为的党政干部,推动育人主体多向联动、多维协调,构建以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为中心的协同育人机制。第二,发挥教师党员的教育引领功能。教师党员肩负着播种信念、夯实信仰、铸魂育人的重任,要积极推动教师党支部与学生党支部结对共建联建,组织教师党员围绕理想信念、专业学习、社会实践、创新发展等方面为学生答疑解惑,引导学生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的主体意识、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充分发挥教师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此外,特别是要抓好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建立健全“双带头人”后备人才长效培养机制,让教师党支部书记成为优秀青年教师党员成长发展的重要平台,引导全体教师把思想引领和价值观塑造融入教育教学中去,为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提供坚实的组织保证。其三,发挥学生党员的朋辈育人功效。朋辈教育的核心和精髓在于引领,要把学生党员培养成开展朋辈辅导的主力军,积极发挥朋辈互助教育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中的作用。通过加强优秀学生党员的示范引领功能,深入挖掘朋辈育人的内涵与外延,着力打造朋辈互助共同体,组织开展以榜样教育为主题的微宣讲活动,邀请一批优秀学生党员担任宣讲人作经验分享,营造学有榜样、赶有目标的良性竞争氛围,发挥学生党支部的“磁场”效应,让学生党员示范带动辐射青年群体,切实提升党组织组织育人的实效性。

(三)践行三种主要方式,打造融会贯通的教育体系

高校各级党组织要继承和发扬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将理论灌输、榜样引领、实践教育等多种育人方式,运用到党组织育人的实践工作中,不断探索育人新方法,提升育人新成效。第一,坚持“理论武装”好传统。重视学习是我们党与生俱来的鲜明品质,也是推动事业发展的宝贵经验。各级党组织不仅要通过“三会一课”、主题党日、专题培训、网络学习等方式,抓好党员的政治理论学习,增强党员的思想境界和政治能力,发挥党员的领会促学示范作用,还要面向师生开展主题征文、理论宣讲、学习竞赛等教育活动,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引导学生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教育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第二,坚持“榜样示范”好办法。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行动是最有力地带动,示范是最鲜明的垂范。教师特别是党员教师的言行具有很强的示范性和引领性。广大党员必须牢记党员身份,树立良好形象,发挥示范作用,给学生传递进取能量,产生积极影响。同时,创新榜样教育方式,既用身边典型教育身边人,在大学生中开展优秀党员、干部、团员及各类优秀学子评选,引导大学生见贤思齐;又用时代典型教育青年学生,邀请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最美奋斗者、改革先锋、时代楷模等新时代先进人物走进高校,面向师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第三,坚持“实践教育”好经验。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实习实训等活动中,创办形式多样的“行走课堂”[6]。高校党组织既要引导时代新人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时代新人培育的课程教育、社会实践、制度建设等多个方面[7],又要贯彻落实《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充分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党性教育基地,组织青年学生开启红色之旅,传承红色基因,铸牢复兴之魂,让红色文化浸润学生心灵。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2]项久雨,王依依.高校组织育人:价值、目标与路径[J].思想教育研究,2019(5).

[3]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报,2018-09-11(1).

[4]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7-02-28(1).

[5]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印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的通知[Z].教党[2017]62号.

[6]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印发《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Z].教思政[2020]1号.

[7]冯刚,王方.国际视野下时代新人培育的理论蕴含与实践路径[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0(3):34-42.

2021-08-11

2020年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优秀青年项目“高校组织育人的落实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B252);2020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三全育人’理念的组织育人体系构建与实践”(项目编号HNJG-2020-0899)的阶段性成果。

林泽红(1980-),男,湖南衡东人,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高教管理。

G641

A

1673-2219(2022)01-0113-04

(责任编校:潘雁飞)

猜你喜欢
党组织育人政治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中国德育(2022年12期)2022-08-22 06:16:28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教育家(2022年18期)2022-05-13 15:42:15
清华党组织公开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当代陕西(2021年1期)2021-02-01 07:17:56
“政治攀附”
当代陕西(2019年12期)2019-07-12 09:11:52
“政治不纯”
当代陕西(2019年8期)2019-05-09 02:22:50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和实践
活力(2019年22期)2019-03-16 12:46:42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当代陕西(2018年24期)2019-01-21 01:24:06
对症下药 强健基层党组织
建好“三型”党组织 实现医院新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