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化:统编教材教学的新形态

2022-11-24 20:17张玮玮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22年9期
关键词:学习路径学习内容结构化教学

张玮玮

[摘 要]在阅读教学中,结构化是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对统编语文教材的教学,教师应认真揣摩编者意图,从结构化的视角来引领学生阅读学习。课堂上,教师可从学习内容结构化、学习路径结构化、学习经验结构化、阅读思维结构化等方面展开引导,让学生完整而又系统地理解所学的内容,对所学的内容形成结构化认知。这样,不仅能使学生的阅读走向深处,而且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统编语文;结构化教学;学习内容;学习路径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2)25-0021-03

结构在认知领域具有独特的意义与价值,能让人们认识事物的内在规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从教材特点、学生的学习心理出发,以结构化的视角去审视、建构语文课堂,能有效避免课堂教学碎片化现象的产生,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实现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

一、学习内容结构化

在阅读教学中,教材的内容并不等于教师教学的实际内容。面对一篇篇课文,要想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语文教师就要依据学习内容的特点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使其转化为适宜学生学习的教学内容。这是结构化教学的首要条件。

(一)由相似部分组成结构化学习内容

统编语文教材选编了不少写人叙事的文本,这些文本在表达方面具有相似的特点。教学时,教师可对这些文本中相似的结构或者表达方式等进行重组,形成结构化的教学内容,这样可起到连线串珠的作用,凸显教学的重点,使学生深入解读文本。

例如,细读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这篇课文,就会发现慢性子裁缝与急性子顾客每次对话的结构是相似的,都是急性子顾客先提出要求,然后慢性子裁缝才展开应对,整个故事情节是按照时间的顺序展开的,趣味性强,让人忍俊不禁。教学时,教师可从课文的这一特点出发,先指导学生阅读第一天急性子顾客的要求以及慢性子裁缝表现的相关句子,初步感受这两个人物各自的特点;然后,让学生运用同样的方法分别画出“第二天”“第三天”“又过了一天”急性子顾客提出要求的变化以及慢性子裁缝表现的句子,进行分角色朗读,要求学生把他们对话的语气读出来。这样,以结构化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课文,有助于学生厘清文章的行文线索,为学生清楚、有条理地复述故事奠定基础。

在叙事性文本的教学中,教师依据文本的内容特点,把具有相关意义的内容关联起来,形成结构化的知识,引导学生学习掌握,能提升课堂阅读教学的质量。

(二)由异同部分组成结构化学习内容

统编语文教材中的一些课文在描写人物形象方面对比鲜明,很容易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在教学时,教师把这些内容整合起来,引导学生进行质疑、探究、反思,可以深化学生的阅读认知。

例如,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跳水》一文,重点描写在危险来临时船长是如何指挥孩子跳水并顺利脱险的。这一部分的人物众多,有水手、孩子、船长等。在危急时刻,水手、孩子的表现与船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充分表现出危急时刻船长的沉着冷静、机智果断等特点。教学时,教师首先把描写船长与水手、孩子的语言组成结构化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读句子,写下自己的批注,交流自己感受。然后,让学生重新回归文本,联系课文内容,抓住文中描写水手、孩子、船长这些人物言行的句子,从对比的角度进行讨论交流,获得对船长形象的深刻认识。如,“甲板上的水手全都吓呆了”“有个人吓得大叫了一声”“孩子听到叫声往下一望,两条腿不由得发起抖来”。而船长呢?“就立刻瞄准儿子,喊道:‘向海里跳!快!不跳我就开枪了!’”“孩子心惊胆战,站在横木上摇摇晃晃的”“船长又喊……”。这些句子,看似孤立,实则是不同的人对同一件事的不同反应。教师以对比整合的形式呈现结构化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进行品味、感受、交流,这超越了文本本身的学习意义,能让学生的阅读走向深入。

统编语文教材中不少的叙事性文本,在人物形象塑造上都具有多样性的特点。教学时,教师以对比的形式对教材内容进行结构化调整,整合出适合学生理解、接受的学习内容,能使学生对人物形象特点的感受更为深刻。

二、学习路径结构化

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对一些有一定难度的课文,学生很容易产生畏难情绪。教学时,教师要从整体出发,让学生经历学习的具体过程,以逐步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一)关注单元整体,进行结构化学习

统编语文教材围绕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织单元。教学时,教师要注重单元内部的横向联系,把握单元课文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在结构化策略的推动下获得人文素养和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

例如,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人文主题是“童年的回忆”,语文要素是“学习用批注的方法阅读。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的心情”。在教学时,教师应从单元整体出发,把单元学习内容紧密地联系起来,使其成为一个有机的学习整体。在落实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时,每篇课文都应有所侧重,螺旋上升。《牛和鹅》作为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应作为引导学生学习批注阅读的重点。这一课为学生呈现了五处批注。教学时,教师应借助这五处示范性批注,引导学生对批注的角度和方法进行初步了解。这一课的课后“阅读链接”部分链接了李汉荣《牛的写意》一文,课堂上可让学生尝试运用批注的方法进行阅读,理解牛的特点。《一只窝囊的大老虎》是这个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文中没有示范性批注。教学时,教师应讓学生运用在第一课中学到的批注阅读的方法进行学习。这样的结构化阅读,每一课都是在学习前一课的基础上逐层提升、螺旋推进,能有效地帮助学生习得批注阅读的策略。

(二)关注文体特点,进行结构化学习

统编语文教材的大部分单元是由不同的文体组成的。不同体裁的文章,其教学方法、策略自然有所不同。在教学时,教师要关注文章的体裁,选择契合学生阅读心理的策略,以帮助学生形成文体的知识结构,使学生逐步学会学习。

例如,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是现代诗歌单元。教学这一单元时,教师可把单元语文要素“初步了解现代诗的一些特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作为重点,让学生在学习诗歌的过程中进行结构化建构。经过对所学诗歌的统整阅读与结构化建构,学生感受到了诗歌具有读起来朗朗上口,听起来悦耳动听、很有节奏感等特点。除此之外,诗歌还蕴含着诗人深切的情感与独特的感受,想象也十分丰富。在学生对诗歌特点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教师再让学生合作创编小诗集以及举办诗歌朗诵会等。这些综合性学习活动能丰富学生对诗歌的认识,让学生的学习走向深入。

诗歌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教师从文体特点出发,让学生通过阅读了解诗歌的特点,合作创编诗歌,进行诗歌朗诵,这样以诗歌为主题的丰富的学习形式,让学生对诗歌的认识更加深刻,形成结构化认知,提升诗歌教学的质量。

三、学习经验结构化

在指导学生阅读的时候,教师应注重对学生学习经验进行结构化的指导,以帮助学生建立起阅读内容与阅读经验之间的联系。当具备这种阅读经验后,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就会得到提升。

(一)在语言实践中获得结构化经验

教学时,教师从语言文字入手,引导学生把握文本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习得文本的表达方式,积累表达经验,帮助学生把握语文学习的基本规律,能够提升阅读教学的质量。

例如,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爬山虎的脚》一文,语言生动形象、准确具体。之所以能够写出这样的作品,是因为作者连续细致观察的结果。教学时,教师就要让学生读懂课文的内容,明白作者是如何进行连续细致的观察与准确生动的表达的。经过细读,学生从“刚长出来”“不几天”“以前”“今年”等词语中感受到了作者是如何进行连续观察的;又从“叶尖一顺儿朝下……那么均匀……没有……也不留……”中体会到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在此基础上,教师结合在三年级学过的《搭船的鸟》《金色的草地》等课文,让学生明白:只有观察仔细认真、具有连续性,在表达时才会有话可说,才能更为准确、生动地描写出事物的特点。这样从语言表达的视角帮助学生建立结构化认知,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观察对表达的重要作用。

在《爬山虎的脚》一课的教学中,由于表达与观察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教师从观察的视角引导学生进行结构化整合,帮助学生形成结构化的经验,为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发展奠定基础。

(二)在纵横比较中获得结构化经验

阅读教学时,教师要关注学生已有的阅读经验,帮助学生建立起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要关注学生知识经验之间的彼此勾连、转化与提升,使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习得阅读经验、掌握阅读方法、提升阅读能力。

例如,《小英雄雨来(节选)》是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这一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学习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其中,“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学生并不陌生,因为在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七单元已经学过。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比较的方式,帮助学生构建结构化的学习模式,以促进学生对把握长文章主要内容的深刻认知。首先,让学生回顾四年级上册学过的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然后,让学生快速默读课文,想一想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掌握借助小标题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概括小标题的方法——主要人物+事件。这样教学,把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作为这篇课文学习的连接点,注重前后勾连,将学习方法与内容进行联系,使学生形成结构化认知,丰富了学生的阅读经验。

在统编语文教材教学中,依据语文要素内部之间的联系以及学生学习经验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勾连阅读,可以帮助学生获得对学习内容的结构化认知,提升阅读教学的质量。

四、阅读思维结构化

发展学生的思维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灵活运用教材,展开教学活动,使学生的结构化思维得到发展。

(一)巧用教材,发展学生的结构化思维

在语文教学中,发展学生的结构化思维要以教材为凭借。为此,教师要深入研读教材,发现文本的结构特点,并进行教学设计,使学生在适切的听说读写训练中发展结构化思维。

例如,教学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忆读书》一课,教师可以紧扣课文的中心句“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引导学生展开结构化思维的学习活动。首先,教师让学生默读课文,梳理作者的读书经历,体会作者冰心对书的热爱,理解“多读书”的具体含义。其次,围绕“什么样的书才是好书”展开思考。教师引导学生品味相关句段,体会读好书对人生的意义。其三,让学生结合自己的阅读实际以及文章中的相关句段深刻领会“读书好”的含义。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紧扣文章的关键句引导学生阅读、思考,以帮助学生形成结构化思维,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具有一定的结构化思维意识,努力挖掘文本中適合培养学生的结构化思维的训练点,引导学生进行训练,以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二)活用教材,发展学生的结构化思维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依据所学内容的特点引领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是结构化思维的主要特点之一。课堂上,教师要抓住课文的某个知识点,设计由此及彼的迁移训练,以拓宽学生的阅读面,发展学生的结构化思维,让学生的阅读向纵深处发展。

例如,统编语文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鲁滨逊漂流记(节选)》一文,主要讲了鲁滨逊流落荒岛,克服种种困难、坚强生活的故事。尽管面临种种困难,但鲁滨逊对自己的处境进行冷静分析,列出一张自己的幸与不幸对比表,并分析得出结论。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把鲁滨逊处理问题的方法迁移运用到自己的学习生活中。教师引导:“在平时的生活中,你们肯定也遇到不少的困难。请你像鲁滨逊那样把这些问题的好处和坏处以表格的形式罗列出来,并把自己解决困难的方法说一说。”(如下表)

这样教学,培养了学生运用结构化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了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的思维是由表及里逐步建构与发展起来的。为此,教师要找准语言训练点,引导学生迁移运用,把提升学生结构化思维能力的教学目标落到实处。

综上所述,在对统编语文教材展开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认真揣摩编者的意图,从结构化的视角来引领学生进行阅读学习,让学生完整而又系统地了解所学的内容,并在主动探究的过程中习得阅读的方法,提升思维的水平、学习的能力。

(责编 韦 雄)

猜你喜欢
学习路径学习内容结构化教学
让语文教学从“碎片化”走向“结构化”
微信架构下网络学习平台的学习路径设计与实现研究
运用“小组合作”,打造高效课堂
推进小组合作学习,构建和谐快乐课堂
基于“自能”理念,促进学生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