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西地区历史文化资源体验式旅游开发对策研究

2022-11-24 14:23于春雨张赫名韩新君
关键词:景区旅游文化

于春雨,张赫名,韩新君

(黑龙江工业学院,黑龙江 鸡西 158100)

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明确提出“新时代东北振兴,是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2020年旅游行业三大风向标之一即为文旅融合,突出了全域旅游和打造“沉浸式”文化或旅游空间的实践。鸡西拥有独特的山水风光、百年煤炭、红色基因,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内涵丰富。对历史文化资源进行体验式开发,突出全域旅游和沉浸式旅游体验,极大地丰富了游客的旅游体验,是旅游业提质增效和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世界旅游发展的共同规律和大趋势,代表着现代旅游发展的新方向,符合国家文化与旅游发展的政策要求,体现出鸡西城市转型背景下的旅游发展新方向。

一、鸡西市历史文化资源体验式开发基础

1.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为矿业体验旅游提供特色素材

鸡西煤田为中国东北聚煤区东部的晚侏罗纪煤田,面积约34km2,鸡西现有探明煤炭储量60多亿吨,占全省的1/3,可以满足各个产业项目150年以上的使用需求。鸡西最早开发利用的就是煤炭,为东北和全国解放作出了巨大贡献,近年来,大力发展煤炭深加工,全力推动煤城向新型能源化工基地转型[1]。鸡西是世界优质大鳞片石墨主产区,累计探明储量6.62亿吨,远景储量20亿吨以上,拥有丰富的石墨资源、优越的石墨品质和雄厚产业基础。可以以矿工生活体验、石墨博物馆等形式进行体验式开发。

2.拥有丰饶物产,为乡村体验式旅游开发提供基础

域内有牡丹江农垦分局及12个国营农场,有48个乡镇、459个村,盛产水稻、玉米、大豆等粮食作物,成为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有八五六农场青山旅游度假区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区1个,兴凯湖大白鱼享誉中外,木耳、松茸、蜂蜜等特色山产品品质优良,刺五加、桔梗、人参等野生药材品种丰富,这些农场、乡镇、粮食作物和山产品为乡村体验式旅游开发提供良好的条件。

3.拥有优良的生态资源,助力生态旅游体验开发

有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11处、占地705万亩,有林地1000多万亩、湿地547万亩,有界江、界湖、湿地、森林、冰雪,原始古朴,粗犷豪放。可以借助这些生态环境和资源,以生态体验区等形式让游客在美丽的自然资源中深度体验自然的神奇。

4.拥有红色基因,有利于开发红色体验旅游

穆棱矿建立了鸡西地区第一个党支部,鸡西域内曾传递过共产国际的革命火种,被称为红色“交通之路”;抗联四军和七军长期在鸡西域内坚持抗战,创造了丰富的抗联文化;虎头要塞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终结地;也是“北大荒精神”的发源地。可以以知青生活体验、抗联情景体验等形式进行红色体验旅游开发。

5.拥有类型多样的文化资源,底蕴深厚的文化元素助力文化体验形式的开拓

这里是满族先祖肃慎人发祥地,有乌苏里江、兴凯湖、白棱河等边疆文化资源,湿地、森林、冰雪、粮仓等生态文化资源,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及遗址356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处(虎头要塞、刀背山墓地、新开流遗址、锅盔山山城遗址、万人坑遗址),人文景观60余处。可以以肃慎原始生活体验等方式让游客深度体验文化的魅力。

6.拥有特征突显的旅游布局和旅游景区群规模,为体验式旅游开发提供良好的景区规模

构建“一核”(兴凯湖度假旅游核)、“一带”(乌苏里江边境旅游带)、“三区”(城市休闲旅游区、北大荒文化旅游区、完达山生态旅游区)、“五基地”(生态养生度假基地、军事爱好者体验基地、边境商贸康体旅游基地、北大荒(肃慎)文化探寻基地、极地印象冰雪基地)旅游发展布局,初步形成了一批景区群,21处被评为国家A级景区,其中二战终结地虎头风景区为5A级旅游景区,边疆重镇兴凯湖当壁镇、肃慎遗址兴凯湖新开流、文韵悠长的北大荒书法长廊、自然生态园密山铁西森林公园、天然湿地东方红、惟妙惟肖的麒麟山等6处为4A级景区。2S级滑雪场1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点12个,省级重点旅游村3个,国家级重点旅游村2个。此外,有国家地质公园1个(兴凯湖国家地质公园),国家矿山公园1个(恒山国家矿山公园),自然保护区7个(其中珍宝岛湿地、东方红湿地、兴凯湖和凤凰山为国家级保护区)[2]。这些建设良好的景区及科学布局为体验旅游的开发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7.拥有较成系统的文化梳理研究和得力的文化旅游开发的措施研究

(1)历史文化形态多样,人文精神熠熠生辉

鸡西有肃慎文化、抗联文化、东安文化、军工文化、北大荒知青文化、百年矿区文化、石墨产业文化、改革开放城市转型文化、兴凯湖乌苏里江穆棱河文化、非遗文化、旅游饮食文化、边疆文化等12种形态历史文化[3],是体验式旅游开发弥足珍贵的文化资源。

(2)旅游发展研究成果丰硕,开发措施研究得力

鸡西地域文化研究学者针对鸡西旅游发展和开发措施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撰写了大量的论文和研究报告。如2017—2019年度黑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重点研究课题“开发肃慎族系文化资源 带动地域旅游业发展对策研究”“鸡西市东安根据地历史文化资源开发对策研究”“鸡西市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发展旅游文化产业对策研究”等;发表论文《黑龙江兴凯湖生态旅游资源保护研究》《鸡西市旅游产品开发与宣传推广研究》等;获得省市奖项多项,很多地域文化方面的研究成果获得政府相关部门和企业采用,较有力地促进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

二、体验式旅游开发现状

1.体验主题线路缺乏系统深入地设计,文化载体形式较单调

体验线路设计较少,大多数旅游线路停留在不同或相似景点景区的形式链接上,较少有关注历史文化内涵、内容、体验等主题线路的设计,历史文化主题旅游线路的缺乏加剧了历史文化体验领域旅游线路设计的困难。域内景区历史文化主题设计不够鲜明,承载历史文化主题的建筑、景点、景区表现形式单调,有些只是遗址、雕塑,有些只以纪念馆形式展现;鸡西有肃慎、抗联、东安、军工、北大荒、边疆等众多文化主题元素,但承载主题的景点、景区各项旅游要素缺乏整合链接,景区综合配套供给不够,许多景区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开发方式较为粗放,表现形式单一,各景区、景点之间的文化主题延伸和连接不到位,甚至在路线安排中未充分体现关联性,未形成历史文化主题线路;承载历史文化主题的旅游产品特色化、个性化、差异性不强,在旅游项目和旅游线路中体现出分散性,没有契合历史文化主题的统一设计,导致历史文化个性和特色不够鲜明[4]。

2.历史文化资源体验设计领域涉及不够全面,体验过程的连续性和体验感官的全覆盖性欠缺

旅游形式单一,鸡西市历史文化资源体验式旅游大多还停留在传统的观光式旅游和具有历史文化的自然区域的度假式旅游领域,如兴凯湖还是以度假为主,虽有生态元素的体验,但文化的体验深度及体验过程的连续性还需加强。很多景区活动内容单调,多观光少互动、多游览少体验。而变换身份旅游体验、年代穿越旅游体验等深度体验领域还涉及较少。体验过程有断点,游客的旅游过程涉及到食宿行游购娱,较多地停留在游的阶段,缺乏全程体验衔接,未形成连贯闭环体验线路,影响体验连续性。体验感官单一,人的体验感官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目前多以视觉为主,或者只引导游客重点感受视觉,在项目设计、氛围营造、体验过程引导等方面未综合关注游客体验感官,没有有效地调动游客所有感官,影响体验效果。

3.历史文化体验深度结构居于表层,体验项目强度和丰富度处于一般水平

从深度结构上看,旅游体验呈现出一定层次性,可分为感官、身体、情感、精神、心灵五个体验层次,越是深度的旅游体验,越能让游客感到旅游意义。目前从深度结构上讲,多强调身体体验、感官体验中的视觉体验,多从形式层面设计体验载体和环节,而情感、精神、心灵层面触及较少或体验不够深入和持久。从强度结构看,旅游体验分解为一般性体验和高峰性体验,越是接近高峰性体验,越能使游客感到旅游的价值。目前体验还是一般性体验居多,体验项目以视觉活动为主,类型较单调,愉悦度和意识深度缺乏,影响了旅游体验品质,如王震将军纪念馆,还是以参观为主,对于北大荒文化体验内容和环节设计均较少。从时间结构看,旅游体验包括预期体验、现场体验和追忆体验,旅游体验多关注现场体验,对于追忆体验涉及较少,强化追忆体验效果的旅游商品开发不多,景点内涵与故事挖掘也不够。

4.历史文化内涵挖掘转化不够,体验氛围营造不够浓厚

针对专题文化内涵挖掘整理不够,与主题相关的文化事件、人物、场景等缺乏系统地归纳和梳理,如红色交通线涉及的人物、地点、事件等缺乏深刻系统整理,即使梳理较好的主题文化,也未转化成相应体验内容、项目和环节,如红灯记故事根据《革命自有后来人》改编,故事原型是当时北满国际密山交通站交通员傅文沈事迹,但红灯记文化的体验设计还较少。缺乏由体验线路、体验环节、体验项目等综合配合的体验氛围营造,也缺少专业性体验氛围感受引导,不利于对体验氛围的明确感知。

5.历史文化体验式旅游方面从业与研究人员欠缺,体验服务专业性有待提升

地域历史文化研究人员年龄普遍偏大,体验旅游研究方向的人员更是十分匮乏,导致进行此方面研究的队伍力量薄弱;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引进也较少,导致进行旅游行业服务的人才紧缺。人才紧缺、现有从业人员专业水平不高、体验服务培训开展较少等诸多原因制约了旅游体验的服务水平和服务的专业化程度。

三、鸡西市历史文化资源体验式旅游开发思路

以“一核”“一带”“三区”“五基地”旅游发展布局为体验旅游“游”环节主要开展基地,以12种形态历史文化为体验设计“游”环节的主要元素和载体,挖掘文化内涵,传承历史文化资源中所蕴含的思想与精神,载体、线路、项目、氛围、服务、促销等为体验的主要设计着力点,融入全域旅游、文化旅游、沉浸式旅游体验等概念,进行体验式旅游开发。

1.提炼体验主题线路,完善文化旅游载体形式

按照鸡西地域的12种形态历史文化,依托文化资源,设计提炼相应的主题线路,如依托兴凯湖新开流景区和当壁镇景区历史文化资源,打造肃慎文化和北大荒文化主题;结合密山和虎林两大口岸打造边境文化主题;依托全市矿区的矿山资源打造矿山文化主题;依托侵华日军虎头地下军事要塞博物馆、东北老航校纪念馆、北大荒开发纪念馆、侵华日军罪证陈列馆等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鸡东县红灯记原型景点,与全市红色资源结合共同打造红色文化和抗联文化主题。依据主题,进行组成主题线路元素的载体建设,比如:边疆历史文化主题线路可涵盖兴凯湖、乌苏里江、珍宝岛、白棱桥、国门口岸等,根据江、岛、桥、口岸等有形元素和边界历史、俄罗斯族、中俄文化等无形元素,进行载体建设和完善,打造俄罗斯风情园等。肃慎主题线路可以涵盖兴凯湖新开流遗址、鸡西刀背山古遗址、双鸭山凤林古城和炮台遗址、牡丹江渤海国时期古墓群、宁古塔民间文学、满族婚俗等,根据遗址、饮食等有形元素和舞蹈、文学等无形元素,进行载体建设和完善,打造满族风情园、清朝皇宫生活体验园等。也可以依据大主题线路中的重点元素设计小主题路线,进行重点载体建设,比如抗联文化大主题线路中红灯记精神元素,可以红灯记为核心元素,设计红色交通线小主题线路,进行载体建设和项目设计,借助《红灯记》曲目知名度,依据史实,根据当时国际交通线(站)——平阳镇、半截河、二人班、知一徐道悟家、白泡子赵家大院、兴凯湖当壁镇、苏联的图里洛格,设计红色交通线主题线路,重点建设红灯记主题公园、体验园等,并进行红色交通线体验活动设计。

2.拓展体验领域,实现“五感六素”全过程、全方位体验

以观光旅游为主的体验式旅游雏形阶段的基础上,向文化、体育、保健、生态、探险、研学等体验参与性更强的旅游形式和领域发展,推动旅游与相关产业深度融合。探索更多能带来游客生活方式改变体验、身份变换体验、时间穿越体验等,比如,为城市人提供乡村生活体验,为游客带来不同地域不同年代的生活体验等。打造“食宿行游购娱”六要素全程体验旅游线路。各行业积极融入其中,各部门齐抓共管,全城居民共同参与,坚持全景规划、全时配套、全业联动、全程服务、全域营销,全力推动旅游业由“景区旅游”向“全域旅游”模式转变。推进全域旅游,关注景点景区、宾馆酒店等建设的系统性和规划布局的合理性,提高建设和管理质量、层次,在全域旅游格局中,实现到处都是风景的美感体验效果;提高居民和各行业从业人员素质,实现到处都有接待服务的体验感受;强化与游客互动所有环节的体验设计和服务质量,为游客提供全时空体验产品;通过全面优化旅游资源、基础设施、旅游功能、旅游要素和产业布局,更好地疏解和减轻核心景点景区承载压力,使旅游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实现游客食宿行游购娱全程体验,形成连贯的闭环线路,增强体验的持续性,提升游客旅游质量与生活品质。实现“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五感的游客全方位体验感受[5]。在项目的设计、氛围的营造、过程的体验引导等方面关注游客的五种体验感官,在旅游演艺项目上强调游客视听体验,如在《红灯记》等经典曲目上强调舞美、灯光、服装、道具等的年代感、逼真感,在角色表演、唱功等方面,注重演员选择和培养,提高游客体验质量。在满汉全席、满族特色饮食、工艺品等旅游项目和旅游商品方面,增强特色食品和旅游纪念品触感、色泽感和口感等。在北大荒文化、肃慎文化等主题体验旅游载体建设和旅游服务中,突出食宿行游购娱六要素中的五种感官体验。

3.设计体验项目,加大体验深度

推进组建跨界、跨域融合的创意产业集团和产业联盟,推动“旅游+”产业跨界融合发展,培育文化产业园区,培育新型文化消费模式,促进特色文化街区、演艺节目等与旅游发展结合,开发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文化产品。探索网络、数字、材料、生物等科技领域成果在旅游中的应用,设计体验项目,增强旅游产品的体验性、参与性、交互性[6]。如:红灯记曲目学唱、表演,红色交通线历史活动模拟、拓展训练等;满汉全席体验,皇宫生活体验,清朝市井和皇宫生活表演,学习满族歌舞,穿戴满族和皇室服饰,举行满族婚礼等[7];在新开流遗址附近新建一处新开流遗址展览馆和一处史前部落主题式场景体验园,高度还原新石器时代新开流原始居民肃慎人生产生活场景,体验古人类原始生活方式,可结合其他地域资源,打造“满族寻根游”的文化品牌;以鸡西市密山市西北区域、虎林市西南区域等为重点区域建设北大荒文化旅游区,建设知青主题度假村,复原当年垦荒人员宿舍、食堂等生活及劳作场景,植入主题文化,打造集餐饮、住宿、娱乐、生活体验于一体的主题度假村,让游客做一天“知青”。强化深度结构,在感官体验、身体体验基础上,在体验项目和环节设计中,关注情感体验、精神体验、心灵体验层次,如设计抗联文化等红色文化体验,模拟抗联场景和事件,通过让游客扮演角色的方式,让游客感受一天或一个时段抗联艰苦斗争状况,增加其对这段红色历史的切身感受,达到精神领域的共鸣。加大强度结构,在一般性体验基础上,增加高峰性体验项目和环节的设计,增加愉悦度和意识深度,使游客更能感到旅游的价值,提升旅游体验的强度和品质。比如满族饮食体验中,饮食本身的食材、口感等满足基本需求和健康需求的方面属于支持性和一般性的体验,而满族饮食文化中涉及的场景布置、服务流程、特色做法、典故、菜名等诸多体现文化内涵的元素比较能够产生高峰体验,实现深度体验。覆盖时间结构,在现场体验的基础上,加强预期体验、追忆体验层面的体验环节和产品的设计,保证游客体验感受时间的连贯性,重视追忆体验的升华性,帮助游客将旅游体验演化成人们生活经验和精神世界的一部分。售前,将预期体验根植于宣传内容和方式中,增强游客的体验期待。在售前、售中、售后,加强旅游营销的智能终端应用,实现景区文字、图片、音频的网络化呈现,通过微信小程序等使游客获得线路、体验项目、景区资讯和好的用户体验。如通过售后的网络交流平台,增强游客的追忆体验。通过纪念品开发促进游客纪念品消费,特别是参与过程中产生的影像、物品等,可以增强游客感知体验持续性,在游客的追忆体验中留下印记。

4.营造体验氛围,深入挖掘文化内涵

体验式旅游更加注重游客的参与性、亲历性,是一种个性化、定制化的旅行方式,成为旅游消费新风尚。文化氛围的营造更有利于满足游客的体验需求,可以深入挖掘线路中要素的文化内涵,更好营造体验氛围。如对边疆文化主题线路中的边界历史、中俄文化进行深入研究,外化成有形的展示元素和环节,增加文化氛围;增加有地域特色文化元素,将优势文化内涵与旅游景区、旅游项目结合起来,探索推进图书阅览、数字资源、文创产品、主题演艺、非遗技艺进景区、进民宿活动,探索“文艺进景区”专业艺术院团和旅游景区合作机制,加快演艺资源整合,创作一批历史民俗演艺产品推入景区,通过线上线下舞台表演、观众融入式互动演出方式,打造“实景+演出平台”发展模式[8],提高景区文化吸引力。

5.推出体验服务,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在旅游全程中,在主题线路体验项目和体验环节中,设计体验服务的设施、语言、服装、道具和场景等,对涉及的服务企业、服务人员进行广泛体验服务动员和培训,加强在岗旅游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体验服务专业化水平,提高游客满意度[9]。通过体验旅游的开发,促进思想与精神的传递与发扬,以东北抗联精神、北大荒精神、煤矿工人特别能战斗等精神激励人民艰苦创业,创造未来美好生活。

猜你喜欢
景区旅游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云南发布一批公示 10家景区拟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摘牌』
“摘牌”
某景区留念
谁远谁近?
旅游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