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小满 深圳市西乡中学
随着时代的飞速进步与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很多国家已经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作为最终目标和最佳答案[1]。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于 1997 年从综合课程核心学科的角度来研讨核心素养,并构建出当代人才所需能力的核心素养总体框架。随后随着国内外学者研究和发展,在此基础之上又提出了“学科核心素养”,为促进学生在学校教育过程中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接受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以及将为“核心素养”发展奠定基石[2]。
我们国家对人才培养也提出了新的要求。2014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的颁布,首次以官方文件的形式将“课程改革”“核心素养”与“学科教学”联系起来,基于此,学界开始注重对“核心素养”和“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3];我国教育部在2017年版的《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及2022年版的《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都明确指出“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包括“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3 个方面[4][5],并指出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需要处理好这3个方面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6];同期举行的一些全国性的学术论坛和会议也将关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探讨与研究在学校体育领域也掀起了一股热潮[3]。
跳绳运动除了能增强练习者的肌肉、心肺功能以外,还有利于保持身体机能的稳定性以及提高耐力;同时因为受年龄和场地的限制较少,在我国尤其是在学校体育中大受欢迎,这些年不少城市特别是深圳市一直将跳绳项目作为体育中考的考试项目之一。本文通过对深圳市西乡中学初中部八年级学生的体育课堂跳绳教学为实验研究对象并随机选取了八年级4个班级的学生(实验组、对照组各2个班级:一个班大约 50 名学生)进行基于12周的“合作式”和“启发式”教学实验后发现学生的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发生了显著性变化。
从表1可看出:在实验前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学生在“健康行为”“体育品德”这两个维度的四个方面的测试结果均没有显著性差异,说明实验前我们的两组学生在这两个维度方面的基础是相当的,基本上都在同样一个水平。
表1 实验前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健康行为”、“体育品德”的测试结果表
通过12周的跳绳课的教学实践,从表2可看出:对照班的学生实验前后学生“健康行为”的四个方面仍没有显著性的变化,而实验班的学生则在“交往合作能力”方面发生了显著性的变化,说明通过12周的“合作式”学习后,我们学生能够关注“交往合作能力”的重要性,更加关注与他人的“交往合作”了;从表3中可看出:在“勇敢顽强、追求卓越的态度”和“负责任的行为”两个方面,实验组的学生均发生了显著性的变化。
表2 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健康行为”维度测试结果表
表3 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体育品德”维度测试结果表
根据对我校学生的跳绳的实验、核心素养的问卷调查以及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主要研究结论:基于12周的“合作式”和“启发式”跳绳实践课后,我们发现实验组学生的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在“健康行为”维度的“交往合作能力”方面、“体育品德”维度的“勇敢顽强、追求卓越的态度”和“负责任的行为”两个方面均发生了显著性的变化,而基于传统体育教学的对照组学生在这两个维度的几个方面均未发生显著性变化。整体来讲,基于“合作式”和“启发式”的跳绳实践课能够很好地促进初中学生的“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的发展,让初中学生不仅能够关注与他人的合作交往,也能够培养敢于追求卓越的态度和负责任的精神,进而提升学生的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为进一步发展他们的核心素养打下良好的基础。
首先要不断促进教师专业素养的发展:体育教师在我们的学校体育教学中扮演着“主导”地位,是体育教学和学生之间连接的桥梁,体育教师自身要具备良好的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不仅是新时代对体育老师必备素质的要求,同时也是能否较好地促进自己的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和建立体育学科核心素养非常重要的一个条件和前提。体育教师不仅要熟悉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相关的内容和理念,不论是在制定教学目标还是在实施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的过程中都要能体现,更要将其深入贯彻到教学实践中去。前文中对比传统体育教学,基于“合作式”和“启发式”的课堂教学在发展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方面的作用就更加显著,这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促进体育教师的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主要有两个途径:首先体育教师自身在建立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理念的过程中要敢于将其融入体育教学实践中去,其次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要勇于创新,不论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还是教学评价,都要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探究式”和“合作式”课堂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促进学生的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能力,最后要能做到及时的反思和探索,不断提升自己的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二是学校和教育的主管部门要重视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性以及对其的培养,同时加强体育老师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理念的培养和教学实践的方向性的指引,让体育老师们在“外力”的作用下不断提升自己的体育学科核心素养。
其次是要善于抓住时代发展的契机:1.在落实“双减”政策的过程中提升体育学科核心素养。2021年7月24日,我们国家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政策)[7]。而出台“双减”政策更深层次的原因是:“目前我国基础教育事业出现了一些问题,其中包括中小学生身体素质、锻炼习惯、生活方式、心理素质等方面的问题,而这又和学生的核心素养密切相关”[8]。从“双减”政策甫一出台,就引起了社会各界尤其是教育界的广泛关注。不少的专家学者认为“双减”在给学校课堂带来教学质量、教学评价等的压力之外,也为教师和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发展带来机遇。有学者认为:在落实“双减”政策过程中,除了体育教师应加强新课程、新教材的研学和立足于“教会、勤练、常赛”的教学理念、创新体育教学方法外,还应该“加大力度增设学校体育校本课程”,在“提升学生的基本运动能力、享受体育运动带来的愉悦”的同时,让“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真正落地”[9];同时也有学者认为“双减”政策为课外体育活动的改革提供契机,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俱乐部”,进行专项化学习,还“只有参加体育竞赛,才能够实现学校体育锤炼意志、健全人格的功能”[9],在体育竞赛的过程中建立和提升学生的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能力;2.抓住“互联网+教育”时代背景机遇发展体育学科核心素养。自从2015年“互联网+教育”模式出现后,不少学校看到了网络教育的重要性,也使用各种方法让老师掌握使用网络教育的技能;尤其是近两年疫情的出现和反复,利用互联网进行体育教学也越来越普遍和为大家所接受。在此过程中,学生获取教育资源更加的便捷和丰富的同时也给学校的体育教学、体育教师的教学理念带来不少的冲击。在网络教学方面,“体育云端”网络课程、翻转课堂、“SPOC+”翻转课堂等基于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课程正逐步引入;体育教师的角色也正由传统教育中的“主导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辅助者”[10],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把“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理念时刻渗透其中,加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进而促进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