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恒冉 孙东业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
基于五育融合下的职业院校课程思政校本化为研究对象。
1.问卷调查法
针对职业院校学情、课程设计、教师思政意识形态整理调查问卷并发放,获取职业院校思政整体发展水平方面的资料和数据,明确职业院校课程思政校本化影响因素。使用KMO和Bartlett球形检验来进行问卷结构效度检测,用SPSS 25.0对问卷数据进行可靠性分析。调查问卷的整体信度系数克伦巴赫 Alpha值为0.709指标达到了适用标准,KMO值为0.823,Bartlett球形检验值为63.714(自由度为1439),达到显著水平(P=0.000<0.001),问卷相关指标均达到了适用标准,说明问卷具有良好的结构信效度。
2.专家访谈法
针对目前高职院校课程思政进度及开发设计水平对专家实施访谈,获取可靠和权威性的意见和信息,为理论基础研究、资料库建设、校本化设计方案等的创新奠定基础。
3.数理统计法
本文将收集后所获得有效数据,导入Excel软件进行数据统计,运用WPS软件进行整理归档分析。
4.实地考察法
从2021到2022年间,到省内职业院校进行实地考察,现场调查课程思政开展现状,与教师学生交流,搜集观点,对问卷调查之外需要的研究数据进行丰富和补充。
五育融合强调的是全面发展、全方位培养,五育融合背景下要实现校本化,要求教师对于五育融合的深度理解及对思政元素正确的运用。通过课题组成员的研究和高校专家的指导下,从课程结构、教学目标、授课内容、教学设计、课堂组织、评价方式等各个方面对学科课程进行调整,推进课程思政校本化,更好地让思政元素融合到各学科教学当中,有利于高校学生全面发展。本文章充分研究职业院校“课程思政”校本化路径,并结合目前职业院校课程思政现状为思政校本化提供实践依据。
通过实地考察与职业院校师生沟通交流,总结出要实现课程思政校本化,需落实课堂教学,基于对课程思政元素的准确理解,从各学科当中提炼思政元素,将课程思政视为一种教学方法,多尝试,多探索。从五育融合角度出发,树立良好课程思政观念,实施学科思政融合课堂,在不同学科中把握思政元素,结合学生状况尝试不断融合,实现思政的校本化。注重学生的思政接受度和体验感,杜绝“生拉硬套”思政元素对学生进行“空谈”,要从学科的实际出发,结合现实案例,促进学生将思政元素内化于心,外表于行,在学习学科知识的同时全面发展。
1.职业院校课程思政理论构架研究
通过对多所职业院校的课程思政校本化进度摸索,发现部分职业院校对于课程思政的认知不清晰,把“课程思政”简单理解,概括为“思想政治课”。这导致了在课程思政探索和教学中存在狭隘性,也影响了高校学生对于“课程思政”的理解认识。所以,对课程思政校本化,首先要从概念的界定入手,使师生明确它的深层含义和作用。其次,对课程思政文献进行统计分析,从文献年份分布、研究角度以及多学科专业课程思政校本化等方面入手,对课程思政校本化进行全方位研究,总结出结合实情的本校课程思政校本化的独特框架。
2.职业院校课程思政实践路径研究
现如今,对于课程思政的研究分析大多为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改革,研究者们偏向于从思想政治课程入手进行研究分析,但缺少了课程思政嵌入实际与专业相结合实现校本化等方面文献。所以,后续研究需要将思政课程研究逐渐转换为课程思政的研究,以课程思政为主题进行教学改革,探索课程思政与其他教学模式的衔接。各个专业对课程思政进行研究时,应注重结合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不同学科领域的特性,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摸索出一条结合实际,贴近教学的课程思政校本化路径。
从五育融合的教育角度出发,通过实地考察研究,探究高职思政校本课程改革存在的问题,总结出实现课堂“课程思政”“立德树人”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数据基础,需要深挖课程思政元素,建立元素数据库。编写探索优化组合教学模式、内容、方法、手段、考核方式和实训体系,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对思政有更多的获得感与满足感,是当前高校思政课程校本化推进的有效方法。
1.课程思政认知局限化,缺乏对课程思政作用的深入认识
现如今,职业院校的部分教师对课程思政概念的理解仍存在局限化,把思政的概念刻板地理解为马列主义思想,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在书本与教材中“生拉硬拽”思政元素,生硬的与专业课程相结合,导致一节专业课程分为思政课和专业课两部分的教学现象,并未起到良好融合效果。而真正的课程思政,不应该为一门或一类特定的课程,而应作为一种教育教学的理念融贯在课程当中。
其次就是当今社会就业的竞争激烈程度,使得部分职业类院校的学生把全部精力都放在找工作上,忽略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作用,只专注于实用的技能学习,对于思政教育不重视,甚至进行忽视。这些教育理念的偏差,教育功利化观念的残存,使得职业院校课程思政建设存在一定阻碍。
2.课程思政建设缺乏长效的保障机制
当前,职业院校关于教师课程思政学习培训较少,有的高校虽然有相关的课程思政培训,但在实际教学中并未针对各个专业进行指导融合,缺乏对学校各专业思政元素的精炼,导致了部分高校形成了思政教师进行育人教育,专业教师只片面的传授理论知识和技能的现象。
课程思政建设在职业院校推行时间不长,导致了在管理经验和条件保障上存在一定的缺失。主要体现在学校内外部虽然有文件要求指导,但缺乏贴近各院校实际情况的措施和有利的具体实施方案。在实际教学中,典型案例,成熟的学习培训较少,缺少各学科教师思政元素交流平台的搭建,导致各专业一线教学课程思政路径探索工作开展受到了阻碍。教师课程思政开展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受到影响。因此看来,各院校全专业覆盖课程思政,使其成为常态化,还需要一定时间。
3.课程思政校本化结合不深入
目前部分职业院校课程思政校本化建设结合程度远远不够,课程思政校本化融合重点应在于注重一线教师的创新性和启发性,从认知到同化再到内化,并不是僵硬的“照搬”结合,直白的“嫁接”。部分职业院校思政元素并未注重贴近学校实际情况和特色,渗透和结合的方面比较狭隘,应在网络环境、心理环境等多方面进行融合渗透。优先提炼出本校总体的思政元素特色,再结合各个专业从根本实际教学出发,因事而化,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去推进课程思政校本化。
1.构建长效运行机制
(1)建立健全课程思政开发机制。明确课程思政内涵,横向做到思政元素贯穿各专业各课程之间,纵向做到每门课程细化教学内容。重点在于每节课各学科课程思政教学方法的积累,这是实现思政教育目标的有效路径。
(2)加强在课堂教学中摸索思政教学的模式,高校学科课程内蕴含丰富的德育资源,体育、美育、智育、劳动应互相贯通,在常规教学管理中督促教师依据教授专业的特点,结合环境,学生心理,将五育元素运用创新性思维和独特教学方法尝试性进行融合试验,多试多思考(见图1)。
图1
可借鉴体育“一环三改四加强”的教学设计模式,主要强调课程思政库建设以及思政与教学内容融合的方式方法完善机制,“一环”指的是一个无限缩小的闭环,通过学校学情、教学环境、教学背景、专业背景等方面挖掘思政元素不断与课程内容融合,不断改革、改进、改善教学内容、方法、效果。通过学生反馈、同行教师评价、反复论证实践、不断创新,来提高和加强体育课程思政内容的丰富多元化,从而达到体育课程思政的效果,强化提升学生的运动健康理念、思政内容的接纳度、运动习惯的培养和运动知识的学成,最终在不断地改进中实现课程思政校本化。
根据学校的实际开课内容建立课程思政数据库,挖掘相关思政元素,从而创建相关思政元素数据库,并通过教学实践反复认证思政元素的可靠性。
(3)校内开展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类比赛,例如课程思政教学公开课、教学思政元素设计赛等,筛选优秀典型的思政教学设计,起到示范引领启发作用,将课程思政与职称评定挂钩。
(4)调研不同类型高职课程思政的校本化开发,结合多校成功典型案例,重塑本校课程教学体系。
2.构建全面的保障机制
(1)加强学校党委对课程思政全面监督与指导,成立相应的督导小组。学校各行政部门,及二级学院,各司其职,在课程思政建设上相互配合,将校党委课程思政的要求落实到实际教学当中。
(2)对于课程思政校本化建设,应加大经费投入,完善相应的教师课程思政培训经费,思政元素探究经费等,保障教师们课程思政水平不断学习提高。
3.建立良好的鼓励机制
评价机制的完善尤为重要,它发挥着引领、激励、导向等多种功能,有利于课程思政校本化的快速发展。
(1)对于课程思政类教育比赛、设计、培训等方面进行量化加分,保证教师们参与课程思政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设计出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
(2)在课程思政量化评价上多方面考虑,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和师资队伍逐一对照制定奖励内容和奖励方面,将评价与大纲、教材、课堂设计。教学内容等方面紧密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