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育贤 马瑞山
(天祝藏族自治县哈溪镇双龙小学 甘肃 天祝 733206)
未成年人应该是朝气蓬勃、开朗阳光的,应在学校里享受着千年文明的熏陶和道德教育的洗礼,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素质全面发展,为长成社会未来的脊柱和栋梁打下扎实的根基。然而,媒体屡屡曝光未成年人实施或遭受校园欺凌的现象,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根据《中国德育》中针对全球校园欺凌状况的联合国教科文最新的调查研究报告显示,所有儿童和青少年都面临学校欺凌的风险。有关研究指出校园欺凌事件中,未成年受害者普遍存在失眠、焦虑、抑郁、孤独、自卑等困境,有些心理阴影持续到成年,甚至导致自杀自残等严重问题。对此,小学生赖以生存的家庭和学校有着极其重要的教育意义。
校园欺凌形式较为多样,主要分为语言型、身体型和心理型以及近年来较为普遍的网络型。语言型校园欺凌一般是指学生群体之间的言语攻击,常见的是造谣方式。身体型则是指多名同学聚集殴打其他同学,依靠群体相对于个人的力量优势;而心理型则是指众多同学排挤某个同学,致使其无法融入群体,对其心理造成损伤的行为。此外,当今社会互联网发展迅速,网络欺凌也较为普遍。欺凌者通常会将被欺凌者的相关图片和视频发布到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中,对受害者进行恶意中伤,呈现出传播速度快、范围广、方式便捷等特点,成为校园欺凌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这些欺凌形式有时会交织发生,比如,欺凌者在对受害者进行言语攻击和身体殴打过程中,拍照或录制视频,在网络上进行传播,进一步加深了伤害程度。
小学校园欺凌不仅会对受害者的身体健康造成损伤,影响其日常生活,甚至一旦出现诸如失聪、面部留疤等问题将会危害其一生。而除了这些可直接观察到的危害,心理上的损伤由于不能立马显现出来,导致很多人对其重视程度不够。实际上,小学学生由于心智尚未成熟,对事情的承受能力较弱,在学校长期受到排挤,言语攻击以及身体暴力等校园欺凌,一方面会致使受害者产生厌学心理,影响学习状况,另一方面也会导致受害者出现敏感、自卑、不自信等心理问题,使得他们在面对事情时变得胆怯、懦弱,一旦留下阴影,这一生都会错失很多机遇,而且程度严重一点的,有可能造成受害者心理抑郁,最后走上轻生的道路。同时,受害者长期的心理不健康可能会演变成反社会人格,若没有得到及时治疗,会成为潜在的社会安全威胁者。此外,很多被欺凌者会选择报复方式,同样施加校园欺凌在最初的欺凌者身上,从其中获得益处之后,还有可能继续欺凌更弱小的同学,转而成为新的校园欺凌者,导致校园欺凌现象出现恶性循环。简言之,欺凌者倘若没有受到相应的惩罚,会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甚至有可能走上犯罪之路,成为危害社会的人。
2.1.1 创新形式,丰富专题教育活动
(1)每周一升国旗后,积极向学生宣传怎样避免校园欺凌,让学生认识到校园欺凌的严重性,提升学生对校园欺凌的认知程度,教导学生正确面对校园欺凌行为。
(2)以校园欺凌为主题,教师组织学生参与到主题班会中,通过班会让学生讨论以及学习如何应对校园欺凌。
(3)借助网络第三方交流平台,譬如,校园网或者是公众号等积极宣传有关校园欺凌的健康教育。
(4)为家长建立良好的“家校沟通平台”,拉近学校和家长两者的距离,积极向家长宣传以及传达校园欺凌的危害性。
(5)定期邀请司法部门或者是法律顾问等人员为学校的学生开展专题讲座,提升整体的宣传力度,为学生营造健康快乐地学习以及成长环境。
(6)定期组织学校教师团队召开关于校园欺凌事件的职工会议,让教师间相互探讨有效的解决方案以及预防方案等。
2.1.2 完善规章制度,健全操作方案
(1)构建具备可行性的《反校园欺凌实施方案》。提升对反校园欺凌整体的宣传力度,为其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
(2)保卫处应当尽快完善《“校园欺凌”应急处置预案》,并明确划分出现该事件后职工应当承担的责任。
(3)学校管理层定期组织行政人员召开有关反校园欺凌的专题研讨会。同时,完善健全《行政人员值班制度》,划分行政人员各项职责,以此避免由职责划分不清晰所出现的相互推诿情况发生。如若遇到紧急情况,及时将情况汇报于指定的值班人员或者是管理层,为防止事件出现恶化奠定基础。倘若事件逐步恶化并且有人员伤亡,及时拨打医疗急救电话,而后再将事件汇报于管理层。
2.1.3 增强预防能力,消除一切隐患问题
(1)提升巡视的强度以及力度,扫除监控死角。首先,要督促安保人员加强行政值班密集度和校园巡视的频度,在早上上学、中午休息、傍晚放学之间的空档以及大课间休息后的时间高频度巡逻食堂、操场、超市、多媒体教室等重要场所,并做好时间情况记录。也可通过采购巡视记录仪,对巡视情况进行实时记录,一旦发现苗头性问题要及时上报保卫处和学工处。此外,为了增强监控效果,重要场所必须安装360°无死角的摄像头,定期对监控设备做好维护,借助现代技术的优势,降低校园欺凌发生的几率。
(2)为安保人员定期组织培训课程,提升其各项知识能力以及技术能力,为其制定相应的考核机制,全年如若未出现一例欺凌事件,则对安保人员进行奖励。以奖惩的方式来提高安保人员的工作责任心以及责任感。同时,也要促使他们多与班主任进行沟通,实现联动防治效果。
(3)校方应通过定期开展教职工会议、班会等相关会议,利用会议加强校园欺凌有关的宣传工作。潜移默化中让全体教职人员明白自身所担的责,对学生身心健康认真呵护。同时,也要建立完善的家校沟通体系,实现老师和家长之间的信息互通,实时关注学生心理状态,一旦发现苗头问题及时告知家长,双方共同进行教育。
(4)建立校内心理咨询室,为培养学生健康心理保驾护航。从而能从源头上解决学生心理不健康问题,从而避免校园欺凌现象的出现。同时,也要设立“校园欺凌”求助电话和匿名举报信箱,给学生提供方便的求助渠道。
2.1.4 遇到校园欺凌事件第一时间进行处理,发挥教育惩戒的真正作用
校园中出现欺凌事件后,安保人员需要第一时间赶往现场,制止此类事件的恶化,并对事件情况进行上报。校方接到汇报结果后,结合事件情况以及处罚标准对涉事者进行处理,根据情节严重程度给予警告、记过、开除等处理,如若事件中出现严重的违法犯罪行为,则学校方以及受害者家庭可向当地公安部门进行报案,让欺凌者受到应受到的惩罚。
校园欺凌案事件发生以后,学校、家庭等各方面的态度和处理方式对后续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学校是否备有良好的处理和衔接机制,家庭是否对欺凌者有充分教育、对受欺凌者有足够的心理抚慰和支持,这些因素若发挥得好也足以对欺凌事件产生震慑和遏制。
2.2.1 扶弱惩凌
学校有必要建立完善、科学、合理的反欺凌工作机制。对于欺凌行为恶劣程度和情节后果轻重要有个明确的划分标准,制定明确可行的惩罚和奖励措施。同时要建立应对校园欺凌案事件的预案,明确具体的工作流程和具体的人员职责。学校保卫科对校园内此类案事件及时介入制止,政教处对欺凌者实行教育和处分,心理咨询室对受欺凌者开展心理抚慰和救助。对于性质恶劣、情节后果严重的行为,学校要立即通报教育局和公安机关,按照司法程序处理,使欺凌者体验到自己的暴力行为带来的惩罚。与此同时还要对旁观者及时开展教育,提高思想认识,掌握正确面对校园欺凌的方法。对于受害者,学校当局应当迅速制定措施保护其人身安全,对其进行心理疏导,从而消减欺凌行为带来的心理阴影。
2.2.2 以心育人
家庭和学校要发挥反欺凌监护教育职责。欺凌行为往往发生在家庭教育缺失的青少年身上。倘若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没有享受到来自父母的关爱,那么可能会把自己长期积压的情绪,通过暴力形式施加在其他人身上。欺凌者施暴的主要原因之一便是自身情感的缺憾和亲子交流的不足。学校要引导家长对校园欺凌有足够的认识,对孩子的思想和言语行为进行充分关注和指导、教育和帮助。同时,学校还需引导欺凌者家庭要对已有欺凌行为的孩子负起管教矫治责任,积极与孩子展开互动,在此过程中,对他们的行为进行家校联合下的密切观察,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来发展孩子的行为,如果存在问题,需要及时地进行纠正。针对受欺凌者家庭,学校要引导家长一同对孩子予以充分的支持和抚慰。对其进行心理疏导,从而消减欺凌行为带来的心理阴影。
综上所述,随着教育的改革和不断发展,家校协同合作逐渐成为学校教育中最常见、最重要的教育方式。在实施家校合作的过程中,学校虽然是管理主阵地,但离开了家庭的协同管理,家校合作目标很难实现。从家校合作治理的角度来看,在对某一个校园问题进行治理的过程中,往往需要多方面主体的互相协作和配合。校园欺凌是一个法律问题,同样更是一个学生管理层面的问题。治理校园欺凌,需要从家庭教育、学校管理制度等多方面进行考量,才能真正发挥家校共力的价值为我们的孩子们提供健康的守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