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万
(白银市景泰县第二小学 甘肃 白银 730400)
通过实践证明,体育锻炼也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一个有效途径,有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体育课上,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也成为该课的教学内容与目标。尤其是小学生正处于认知以及身心发展的起步阶段,在这一时期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将会影响其一生。为此,体育教学中更要重视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借助体育锻炼使学生既学习体育的知识,熟练规范体育动作,同时也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兴趣与动机,自主加强体育意识,在潜移默化中体会体育乐趣,并认识到体育锻炼在强身健体以及行为习惯上面所具有的价值,从中学生肯吃苦耐劳、敢于面对困难、克服困难,增强耐挫力,树立坚持不懈、坚韧不拔的意志以及品质。
小学生走入学校就要遵规守纪,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进入班级同样要遵守班规、班纪。上体育课也有一定的严格纪律要求,只有学生真正遵守课堂纪律,才能使教师更为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效率。体育课以课外形式为主,小学生在进行体育学习时,很容易受到一些环境或者其他人员的干扰与影响。因此,体育课上需要更为严格的纪律要求,但有的学生本身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对于室外的新奇事物,极易被吸引而跑神。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教师结合即将要开展的课堂内容精心设计教学,备课阶段既要背内容,还要备学生。想方设法创设一些新颖别致的锻炼内容,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更能引发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始终保持精神集中,投入到锻炼中,而在这一锻炼内容的设计上以及教学环节的衔接上,都要做到紧密结合,使学生没有机会和时间去做一些与体育锻炼无关的事情。有些学生天性活泼好动,有时会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作为教师,既要对其进行批评教育,同时也要以理服人,保护学生自尊心,使学生清楚认识到自己行为上的错误,避免下次发生类似的事情。当然,对于学生要求其遵守体育课堂的纪律,教师也不能严苛过分,要让学生松弛有度,通过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活动时间,使学生释放自我的天性,同时也能爱上体育锻炼。而体育锻炼中,体育项目或者是动作本身需要学生需规范练习,这些细节也在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学会遵守规则,同样是对自身的一种保护,由此,让学生借助体育锻炼,逐步养成遵规守纪以及标准、规则的良好习惯。
体育课堂中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不仅通过体育动作的练习,培养学生身体的协调性等,而且教师所创设的体育锻炼的形式要灵活多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乐于主动规范地练习体育动作,从不熟练到熟练,直至灵活。教师创设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及方法,都能极大地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在别具一格的体育锻炼形式下产生新鲜感和浓厚兴趣,从而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之。小学生的成长环境不同、生活阅历不同,而各自的身体状况以及兴趣、性格、爱好等都各个不同,因此,教师在体育锻炼之中,及时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及时进行鼓励、肯定。从而使学生树立体育锻炼的自信心,既发现自身不足,同时也看到自己的长处。积极主动地自主学习,通过开发学生长跑、短跑、立定跳远、跳高等方面的长处与特点,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并充分发挥某一特长优势不断发展,学生自然也会将这一自信延伸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上,也能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运用到其他学习等方面,从而实现联动效应、辐射效应,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行为习惯也在不断地形成并得到强化。
教学中教师在讲述体育动作时,需要学生学会倾听、认真倾听,从而及时地捕捉体育锻炼的有效信息,也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规范地开展体育锻炼。在这其中,倾听成为学生学习质量的有效保障。只有学会了倾听,学生才能规范完成动作;而学会了倾听,学生才能捕捉到有效的知识信息;学会了倾听,也就意味着懂得了互相的尊重。为此,体育锻炼中,教师要让学生学会倾听,认真听取教师讲解的体育知识、体育动作项目中的一些规范标准或者训练细节。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倾听行为习惯,从听懂规则,听懂注意细节,有效投入到体育锻炼中。为了吸引学生倾听的注意力,教师将简单的、枯燥的体育知识以幽默风趣的语言进行讲解,从而让学生在倾听中获得愉悦感。而学生在倾听时,其思考能力也在同步得到培养与提升,倾听教师所讲述的内容可能有的一听就明白,自然也会意识到自己在进行体育锻炼时,该遵守哪些规则,该注意哪些细节。但听不懂的学生也会产生一些自身的疑问。此时,面对学生的这一疑问,教师不能视而不见。鼓励学生大胆地将自己的质疑表达出来,教师现场为学生进行释疑解惑,而学生倾听下,最终弄懂弄通,无形中取脑海中便具有了一定的逻辑性以及可行性的规则与具体的细节注意点。在师生的这一互动之下,双方相互尊重,在听与被听之中,实现了信息的交流,同时也使学生加强一对规则上或者细节上的关注。久而久之,对学生倾听以及思考的这一良好习惯也得到了培养以及加强。
体育课不仅仅是理解教师所讲授的体育知识,更主要的是学生在规范了解动作后投入到体育锻炼中,逐步实现学习效率和教学目的。体育锻炼自然需要身体充分动起来,学生的思维也要充分的动起来,身心一致,手脚协调。学生会遇到一些锻炼之苦、劳累之苦,像长跑、短跑以及跳远等的测试,有的学生的体育素质较弱,有的测试常常过不了关,也有学生由于自身较为懒散,上体育课时则显得动力不足,而且懒于“动手动脚动脑”。学生有的会受到自身生理条件的束缚产生自卑感,也有学生由于体育在测试中的成绩不理想,自然也会对学生的身心有所影响。为此,面对体育课堂上常常出现的此类问题,教师则需要借助一定的方式方法加以化解。当然,这一前提就是要让学生调动起自我体育锻炼的兴趣以及动机。让学生在面对一些困难面前,敢于去克服困难、迈过难关,才能真正的强身健体,把学生的“不想动”变为积极思考与锻炼,把对生理障碍产生的一些消极思想转化为积极的情绪。帮助那些未达标的学生,制定循序渐进科学道德体育锻炼计划,渐次提高学生的体育能力,从而最终实现通过测试。教师引导学生在面对成绩不佳时不能气馁,而是要学会调节自我、平整心态,分析自己导致成绩不佳的原因是什么,并且制定科学的锻炼方法,让学生最终经过自身的努力勇敢挑战困难,战胜困难。而这样的过程,对于学生的心智来说是一种锻炼,既能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同时也让学生以结合自身目标的一步一步通过自身的努力去克服困难,体验成功。整个过程也培养了学生直面困难、解决困难的良好行为习惯。
产生有效的体育教学,必须借助的是教师与学生共同的力量,而在课堂之中,不少体育项目以及竞赛活动,都需要学生团结起来,共同合作来完成。在体育课中,既有教师借助小组合作学习来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抛给每个小组具体的任务,使各小组成员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凝心聚力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团队的向心力、凝聚力以及行动力。而学生也充分体验到小组合作学习中所带来的团队精神,合作意识不断增强。而体育锻炼目标的达成,也就意味着师生之间的合作是顺畅而良好的。团队合作让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养成一种默契,也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自身的力量就是团队力量的一部分,要真正为达成统一目标而努力。学生在加强自我的基础训练中,通过团队活动的参与开展,使学生体会到体育精神,在合作学习下,不断养成团结奋进的良好习惯。体育锻炼中,教师做到对学生的适时引导,最终实现“双赢”。体育锻炼有助于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自然离不开教师的循序渐进的引导。因此,在开展体育锻炼活动时,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以及教学内容,真正为学生量身定做具体的教学任务、教学目标。让学生按计划、按要求、按标准参与各种体育运动项目,进而做到既强身健体,还保护自身的健康,促进身心的发展。
体育课堂培养学生基础的体育动作,增强学生的体育自觉意识,以及培养学生面对困难坚持不懈的品质,这些方面的培养并不仅仅体现在体育课堂上,而是学生无形中会将这些良好的行为习惯运用到生活以及学习的各个方面,从而形成了长期锻炼的主动意识。同时,体育锻炼中的一些体育项目实际上是大众化的体育活动,学生掌握了这一体育技能,在课下也会经常进行应用以及练习。比如,课余生活,学生有的会打篮球,还有的会打羽毛球、乒乓球,有的踢足球等运动。学生从这些运动中自然也体会到了神清气爽的良好感觉,以及身体素质的提高,自然而然养成了终身锻炼的自觉意识。而且,在一些体育锻炼中,教师可围绕当前健康方面的疾病产生原因就是与久坐不动、缺乏体育锻炼等有关,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体育锻炼的意识,只有多运动才能以充沛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与工作中。体育锻炼不是课堂上的专属,更需要学生在其日后的学习、生活中多锻炼、多运动,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实现个人的理想抱负。
总之,体育锻炼对个人的身体健康发展非常有益。教师在锻炼的过程中,既要传授学生规范的体育段动作,讲解体育知识,更要帮助学生形成自觉学习、自觉锻炼的自主意识,使学生在乐于倾听、乐于思考、乐于锻炼中不断克服困难,拥有坚韧毅力、吃苦精神,为终身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形成打下基础,也为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以及人格的完善提供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