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萍
SWOT风险分析法从客观系统的角度出发,以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为起点,对企业面临的风险以及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分析,是全面系统的风险分析方法,在实际操作中被广泛使用。因此本文选择SWOT分析法进行风险分析。
1.优势分析。一是地方性发展优势。S农村商业银行以当地为发展平台,充分了解当地市场经济发展水平,本着“服务当地”的理念,不断调整业务方案,提升服务质量,受到了当地政府大力支持以及中小企业和人民广泛认可。因此,相较于其他商业银行,S农村商业银行在当地的业务口碑良好,客户忠诚度高,具备坚实广泛的客户群体。二是品牌形象优势。S农村商业银行发展历史在同类银行中时间最长,被誉为“当地人的银行”,从产生到发展,本土企业和人民一直是S农村商业银行的重点服务对象,“服务”理念随着S农村商业银行不断发展,逐渐内化成其企业精神,受到群众广泛认可。
2.劣势分析。一是规模劣势。S农村商业银行经营规模较小,营业网点主要集中分布在某市的几个县,与其他全国性的商业银行相比,分布过于集中在乡村。而业务规模上,S农村商业银行存贷规模区域小,资金实力也相对较弱,虽然有当地政府和国家政策支持,在面对大型企业或重点投资项目需要贷款业务时,并没有足够的资金实力为其提供支持。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S农村商业银行发展。二是人才劣势。S农村商业银行工作人员学历多为本科或者大专,对于一些技术水平要求较高的业务,没有相应的人才储备。加上S农村商业银行薪资报酬不高,晋升机会少,对于优秀人才吸引度低,相较于其他大型商业银行,无论是现有人才水平还是未来人才引进和发展,S农村商业银行在人才方面的劣势都极为突出。
3.机会分析。S农村商业银行的机会主要表现为政策机会:新时代国家实行“乡村振兴战略”,要想实现这一战略目标,发展“普惠金融”是必由之路。“普惠金融”就是将金融资源推向农村,调动农村商业银行的积极性,激发其潜力,促进农村全面发展。国家提供的政策支持,将资金实力薄弱的地方银行作为重点普惠对象,重点改善小微企业、农民融资难问题,发挥地方商业银行在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这些“发展农村金融”改革措施都为农村商业银行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机会,S农村商业银行作为当地的代表性银行,势必应紧紧抓住这一机遇。
4.威胁分析。S农村商业银行的威胁主要表现为竞争威胁。一方面,相较于同类的农村商业银行来说,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同质化严重,如何在现有金融竞争市场中开展特色业务和特殊服务,并保持难以模仿的独特竞争优势,是S农村商业银行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另一方面,S农村商业银行面临本土市场被大型国有或股份制银行瓜分的局面,其在营业规模、资金实力等方面都不及大型国有或股份制银行,导致其客户资源极易流失。
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估是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第二个环节,同风险分析一样占有重要地位。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估对审计人员实施后续审计具有指导意义,直接决定审计人员如何实施审计程序。对于识别评估重要性较高的风险,审计人员需要增加审计程序;反之,可以适当减少相应审计程序。S农村商业银行目前面临的主要风险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信用风险。信用风险主要指当债务人不具备还款能力或者还款能力不稳定,导致不能如期向银行履行还款义务时产生的风险。截至2019年12月31日,S农村商业银行的信贷资产约为600亿元左右,然而不良贷款占比已达2.79%。长期来看,S农村商业银行信贷规模还在不断扩大,但不良贷款增多、抵押值不足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有效缓解,在建立健全完善信用体系方面还存在很大缺口,客户资质不全现象严重。
2.操作风险。操作风险主要指银行内部工作人员操作失误以及电子化信息系统出现故障导致的风险。目前来看,操作风险主要与电子化信息系统相关,S农村商业银行利用信息系统处理业务已有7年之久,但根据书面记录,该银行对其信息系统安全性检查仅有两次,检查结果虽未见异常,但仍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信息系统风险属于重大风险,其工作连贯性决定了即使只是某一小的环节出现问题,也可能对整个银行正常运作产生威胁。
相对于传统的审计模式,在审计实施阶段,风险导向审计不仅仅是从事简单的证据收集、编制工作底稿等业务,更重要的是需要进一步完善审计程序,对收集的审计证据进行分析,运用多种分析方法找出异常情况,包括对内部控制程序测试和实质性测试。
S农村商业银行主要业务包括存款业务和贷款业务,在进行风险导向内部控制审计控制测试时,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是针对存款业务,银行日常经营活动中,存款业务次数多、数额大,内部审计人员需要对每日存款流量进行审计,建立每日存款流量标准,检查平时可能存在风险业务的资金金额是否超过相关标准数值。二是针对贷款业务,首先测试贷前调查环节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其次测试贷款审批环节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再者检查贷款发放环节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对S农村商业银行实质性测试时,无论存款业务还是贷款业务,都需要取得总账、明细表等有关文件,将总账和明细表进行核对,检查是否一致,如果存在不一致情况,须查明原因。实施分析性程序,对比分析本年金额和上一年度余额,计算变动金额,了解变动原因;分析本年每个月份增减额的变动情况,如果存在异常变动,需要重点关注,查明是否存在值得关注的重大风险。除此之外,对于存款业务还需重点关注是否存在为了达到存款任务要求,而对存款进行人为调整的行为;对于贷款业务,金额较大、账龄时间较长的业务风险较高,可能需要实施追加函证审计程序,查明有无舞弊行为的发生。
当审计人员完成有关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经营成果证据收集工作之后,需要对审计证据进行梳理汇总,经过与项目组成员讨论,得出相应审计报告。审计报告是内部审计人员根据职业判断、不受任何压力得出客观公正审计结论的结果。出具审计报告具体流程如下:第一,内部审计成员根据收集到的审计证据,得出初步审计结论,提出审计意见;第二,召开审计讨论会,进一步对审计意见的形成进行探讨,收集讨论组成员反馈意见,就是否需要对初步审计意见进行修改做出决定;第三,审计结论形成后,编写审计报告初稿,审计报告的内容包括内部审计目标,实施审计程序,收集审计证据,审计时间等。
审计报告并不是审计工作的最后环节,在出具审计报告之后,审计部门还需要进行后续审计,针对审计报告中提出的审计意见,看被审计单位是否接纳,是否根据提出的审计意见进行改正,改正的结果如何,审计工作是否对减少银行损失、增加银行价值起到正面效果等,这一系列问题都是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后续阶段的关注点,是衡量风险导向内部审计质量的重要方面。
本文针对S农村商业银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实施现状进行了分析,初步构建了商业银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实施框架。但考虑到S农村商业银行作为中小型城市的商业银行,其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并不健全,只是刚刚推行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在具体实施方面还有很大的发展完善空间,笔者会将之作为今后的研究课题跟踪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