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进科
(甘肃省灵台县第一中学,甘肃 灵台)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大众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升,尤其是随着新课改的提出,使得教育目标逐渐向提升学生全面综合素质的方向转变。高中作为人们学习生涯的关键时期,阅读是高中阶段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和学生的重视。语文阅读本身具有极强的综合性,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还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整本书阅读更是语文阅读教学的发展趋势,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学生整体素质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核心素养视域下,要将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落到实处,作为高中语文教师,需要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采取科学的对策,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强学生对阅读的意愿。
在我国传统的教学中,高中语文在阅读教学中主要采用的是单篇阅读的模式,很少进行整本阅读。而随着新课改的提出,在核心素养视域下,对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习惯有了新的要求,也开始提出整本书阅读的理念,要求学生能够通过整本书阅读学习提升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形成多角度的思维能力,同时将核心素养与其自身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融合,提升学生的整体综合素养。这就要求高中语文教师需要改变以往在阅读中的教学理念,以整本书的角度重新制订阅读计划,并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计划性的整本阅读,逐渐改变学生浅表化、碎片化的阅读模式,将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以及阅读习惯作为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
整本书概念是由叶圣陶先生在20 世纪40 年代提出的,主要是相对于单篇选文而言的。由此可见“整本书”这一概念强调的是“完整”,我们可以理解成是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的完整。在形式上,“整本书”需要是装订成册并且以“本”为单位的形式存在的,包括单行本(如《西游记》)和多卷本(如《平凡的世界》三部)。而在内容上,无论是小说还是戏剧类,抑或是学术著作、史学典籍、人物传记等,“整本书”的内容都需要使前后连贯或相通,或是展开同一故事,或是围绕一个话题,或是表现特定时代背景或突出主题情感等。“整本书”在篇章或是章节之间都有着某种联系,它们在内容上具有完整的连贯性。“整本书阅读”就是以完整的一本书作为阅读对象的阅读行为[1]。
在核心素养视域下,学生的素质培养与整本书阅读的教学息息相关。在高中阶段语文教学过程中,若能够充分发挥出整本书阅读的作用,则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文学审美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的提升。但就目前高中语文整本书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仍旧存在一定的问题,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整本书阅读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能够养成从整本书的角度对语文知识进行审视的习惯,帮助学生构建出更加完善的知识体系。但是语文教材中的内容和载体繁多,涵盖的语文知识量也很大,这也在无形中为学生建立知识框架增添了难度。目前大多数高中语文教材并没有与整本书阅读有效融合,所以即使教师能够正确引导,但是学生对教材中所涉及的原著阅读却无法总结和感受。尽管我国高中教材一直在不断完善和改编,但是教材的主流位置却一直没有改变。按照整本书阅读的模式进行教学,不仅需要与教材内容相融合,还需要教师的讲解内容与之相匹配,只有这样教师教学才能够有效地进行下去。
其次,高中阶段的学生学习压力较大,在语文教学改革过程中,学生不但要平衡各学科之间的学习,而且要安排烦琐的课后复习任务。而整本书阅读作为一个长期的过程,往往需要更多的时间才能够有效地完成,而且对于学生来讲,很难持续地坚持下去,阅读经常会被中断导致阅读思路也随之中断。而每次阅读中断都需要学生再花费更多的时间进行回忆或整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阅读思路的连贯性受到影响。与此同时,有的学生即便读过也容易出现内容无法理解的情况,这也严重降低了学生阅读的时效性。学生自身的学习兴趣也在不断增加的压力中变得越来越弱,无限制地反复刷题、复习使学生无法正确地释放自己的压力。比如,虚拟化的网络世界让学生渐渐对阅读失去兴趣,同时学生也不能抽出足够的时间正常阅读。而且部分学生所读的书籍也通常是一些故事性和幽默性较强的文章,对学生文化素养的提升并没有过多的帮助。在高考的影响下,学生整本书阅读空间也变得越来越小。
最后,部分高中语文教师往往会为了教学任务而无法真正重视阅读,仅仅是让学生利用假期时间阅读一些课外读物。同时在课堂教学时,教师也仅仅是对教材中的内容所体现的内容进行讲解,并没有做到有效的延伸,也无法让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了解阅读的真正意义。因此,其核心素养的培养也变得形同虚设。而对学生而言,也会失去课堂的主体地位,阻碍思维能力的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也会失去文化来源。长此以往,学生会慢慢减弱阅读的兴趣,而无法真正地看待阅读的价值[2]。
在学生阅读整本书之前,教师需要帮助学生甄选合适的阅读书目,结合高中语文教材内容,选择与教材有关系的书籍,弥补教材内容中的缺陷。然后协助学生明确阅读目标和具体内容,鼓励学生合理安排时间进行自主阅读。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学会制订阅读任务,还要选择出适当的书籍。以学生为根本,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选择具有特色、内涵丰富的文学著作,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掌握其中的文字魅力,结合教材和课外读物来开展有目的的整本书阅读计划。
高中语文教师在开展整本书教学活动前,首先要对文章的内容进行深入分析,找到学生阅读的关键兴趣点,让学生能够在充满好奇和求知欲望的情绪中开始阅读。在阅读整本书时,教师要加强阅读前的引导,激发学生对整本书阅读的期待,并对整本书阅读制订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阅读指导和规划,提升学生的整本书阅读质量。例如,在阅读《红楼梦》一书时,该书作为我国经典名著之一,其中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中大户人家的实际生活情况、家常礼节、服饰穿戴等内容,对其进行整本书阅读时,在学生对文章进行通读并理清具体的情节、掌握文章的主要思想之后,教师可以通过文中林黛玉的具体表现来引导学生品味其中蕴含的语言艺术,然后可以适当地设定一系列的问题,例如:“同学们在阅读之后有什么感受?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感受?”等问题,通过这样的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其能够在阅读过程中主动思考。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结合各种经典的情节,如黛玉葬花、香菱学诗等文本深入分析,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从中体会到作者的写作艺术和语言魅力。通过正确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整本书阅读习惯[3]。
整本书阅读的中期是学生整本书阅读质量的重要阶段。教师作为学生整本书阅读的引路人,要加强对学生整本书阅读过程的重视度,帮助学生对前期阅读的内容进行总结消化,控制学生的阅读节奏,使学生始终处于良好的阅读状态,对学生的阅读方法、进度预计方向进行正确的指导,进而推动学生整本书阅读的进一步开展。
教师可以选择学生读完部分的经典片段进行课上讨论和欣赏,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掌握学生的阅读情况,还能够指导学生仔细阅读,学生对书中的内容能够有更多的思考和体会,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的方式交流阅读感想,并与大家分享。如在读完《红楼梦》前期内容后,就有许多值得学生讨论的内容,其中黛玉的父亲林如海病逝,贾琏与黛玉回去奔丧料理完后事再次回到贾府之后,黛玉就仅仅带回了一些书籍、纸笔等物品,这时就可以让学生讨论“林如海有留下遗产吗?遗产又都去了哪里?”然后带着这样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引导学生体会作者不写之写的妙处。
综上所述,在核心素养的视域下,高中语文教师需要改变以往在阅读中的教学理念,加强学生整本书阅读的指导和教学,并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计划性的整本阅读,以此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提升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和语言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