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历史新课程家国情怀的育人功能

2022-11-24 21:11
新课程 2022年29期
关键词:家国情怀学科

魏 勇

(广东省汕尾市林伟华中学,广东 汕尾)

历史是一门记录性的学科,学习历史,可以让学生了解人类文化的发展历程,让学生的视野得到开阔;可以启发学生站在历史的角度去看待一些问题,让学生的历史思维得到有效的培养;可以让学生在寻找隐藏在时间背后真相的过程中总结一些兴衰成败的经验,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学生的历史素养和综合素质得到全面的发展。教师在历史教学过程中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的发掘,教学方式需要顺应时代的发展而创新,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参与到历史课程中的学习积极性,为各项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核心素养的基本内容

2014 年教育部印发《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正式提出“核心素养”的概念,并将其作为未来几年内基础教育改革的重点研究内容[1]。

学科核心素养是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指导,基于学科特质与学科任务,学生在学习认知活动中发展起来并在解决与学科相关问题中表现出来的关键素养。核心素养作为学科的灵魂,体现了学科在社会生活中的价值观。虽然不同地区对“核心素养”的概念理解略有不同,但都是在探讨“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如何培养人才”两个问题,是学生为适应社会发展、发掘个人能力所应具备的各种技能和思想品质,深入践行“立德树人”的根本问题,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对引领课程改革和育人模式变革具有重要意义[2]。

二、解读历史核心素养

由教育部所制定的有关核心素养的文件已经面世,这说明有关核心素养的主体内容已经基本确定。历史教师作为核心素养落地的关键主体,首先要理解核心素养和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含义及其关系,才能应对核心素养带来的挑战[3]。

历史教师不能再单纯地从历史学科的角度来理解中学历史教育,而是要超越学科,从学生的提升、发展角度来理解历史教育,在观念上就要从“学科教学”转向“学科教育”,在具体的历史课程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三、核心素养背景下历史课程家国情怀的育人功能

从宏观角度分析,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国情怀教育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能够更好地为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的建设指明道路和方向。教师鼓励学生对个人的价值观进行合理的判断,明确个人行为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保证学生站在宏观的角度对目前的社会现象进行客观的分析,才能够真正为我国未来的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4]。

从微观角度探讨,德育在新的时代背景之下备受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德育将家国情怀作为一种重要的情感依托,让学生在自主实践中亲身体会历史、感受历史,让学生能够站在正确、合理的立场,了解这种独特家国情怀关系产生的社会背景,从而在个人的社会实践中树立学习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学会主动规范个人的言行举止,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四、高中历史课程中家国情怀育人功能的有效发挥路径

(一)挖掘教材创设情境,开展家国情怀教育活动

在理解家国情怀与高中历史学习的关系之前,教师要让学生明白研究历史的意义,历史是一门研究历史真实情况、挖掘历史事件背后核心价值的学科;要让学生意识到,我们自身的前途是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的,我们需要为国家贡献出自己的价值,然后教师再将家国情怀融于课堂活动中[5]。

以“五四运动”教学为例,要想让学生对五四运动有一个充分的了解,教师首先应当对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结果做一个简单的介绍,可以采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将过程分为时间、地点、参加者、口号等,并创设情境:五四运动口号有“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废除二十一条”“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等,假如你是这时期的一名学生,你的心情是怎样的?接着,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观看电影《我的1919》,让学生在观看电影的过程中随着人物场景变化而不断地转换心境,对五四运动产生独特的感触与认识。最后,在回归现实中升华家国情怀,由教师给学生提供明确的探讨方向,如五四风雷、五四之源、五四之因、五四之思等,让学生小组交流思考:“五四运动的硝烟已经随着时间日渐消散,但我们而今仍旧经常会提到它。当我们的民族真正遭受危难时,如何带动社会各个阶级一同奔走在挽救民族危亡的一线,共同舍小家为大家?”让学生感悟在当下阶段需要做到勤奋学习,将来利用自己的知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二)以历史人物为榜样,培养学生爱国情怀意识

历史教材中有许多历史人物的生平介绍、政治思想、生活哲学、社会贡献和相关的历史背景[6]。教师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要正确地解读、评价各个历史时期的代表人物,并把这些历史人物的政治思想、改革措施、科技成就及历史背景结合起来分析,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观念,落实家国情怀的教育目标。

例如,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家国情怀集中体现在热爱社会主义、投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如将“贫油国”帽子摘除的铁人精神,“无私奉献”的雷锋精神,“赤子之心,毅然回国”的钱学森式精神等[7]。教师要提高学生价值判断的能力,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让学生可以站在历史人物的角度充分认识历史发展过程,厘清历史发展规律,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家国情怀的内涵,在心中树立榜样与崇高理想,培养并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健全的发展人格,成为肩负国家复兴和时代发展的践行者。

(三)利用地方史,合理补充爱国教育

本土历史资源作为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针对性地向学生讲解某地方文化资源中的历史文化,为课堂教学提供丰富的素材,可以使学生更富激情地探索、体会、领悟自己身边的历史,激起其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同时使学生能够通过学习地方历史,激发爱国主义情怀,逐渐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8]。

比如,在教学“抗日战争”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去自己所在的村镇搜集一些老人的口述,通过搜集和讲解这些相关本土资料,让学生通过身边的历史故事、人物事迹更加深入地了解家乡,学习和掌握乡土历史事件背后的故事和原因,分析事件发生的具体过程,明白只有国家强大,才能摆脱被蹂躏的命运,才有每一个人的幸福,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参与历史学习的热情,也贯穿了家国情怀教育中“有国才有家”的理念。

在“社会生活的变迁”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综合实践课程中开设关于“让爱国生根,让情怀落地”的专题探讨活动课,提前给学生布置任务,让他们从家里的老照片当中挑选出可以反映本课内容的照片给大家展示,去找找老祖母的三寸金莲,找找计划经济时期的粮票等,还有一些反映时代特色的剪纸等,让学生积极搜集身边的历史素材,通过实践活动来感知身边的乡土历史,在分析讨论、观点碰撞的过程中加深学习成果,提升学生对家乡的爱与探讨的主动性,推动学生形成爱国理念,建立对家乡、国家的感情,更宽泛地拓展了家国情怀教育的空间。

“核心素养”作为未来几年内基础教育改革的重点研究内容,体现了学科在社会生活中的价值观,是学生为适应社会发展、发掘个人能力所应具备的各种技能和思想品质,对引领课程改革和育人模式变革具有重要意义[9]。高中历史教育将家国情怀作为一种重要的情感依托,让学生在自主实践中亲身体会历史、感受历史,不仅能够保证学生站在宏观的角度对目前的社会现象进行客观的分析,而且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这种独特的家国情怀关系产生的社会背景,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本文从构建情境活动、衔接历史人物、结合地方史料三方面来有效发挥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功能,让学生了解人类文化的发展历程,让学生在寻找隐藏在事件背后真相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学生的历史素养和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家国情怀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赣鄱情怀
民有呼我有应 “刚”与“柔”中显情怀
诗人心底的家国情怀
筑梦家国的最美姿态
诗人的家国情怀
“超学科”来啦
少女情怀总是诗
借问学科哪家强?尽言洄服有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