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权研究

2022-11-24 20:12李妍雪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话语权理论课马克思主义

李妍雪

(齐齐哈尔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6)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1]思想政治理论课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怎么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是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媒体融合发展形势下,如何把握好战略机遇期促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提质增效关系重大。马克思恩格斯曾指出:“语言是一种实践的、既为别人存在因而也为我自身而存在的、现实的意识。”[2]话语权隐含着话语主体深层次的价值取向和根本立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权是能够面对复杂信息、媒介、思潮冲击和影响的硬核软实力。当前,在融媒体环境下重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权对于落实高等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大学生具有重要意义。

一、融媒体时代掌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权的意义

当今时代,推进媒体深度融合是大势所趋、发展所向。在新形势下,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权建设,是加强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工作指导地位的有效举措,有利于培养时代新人、加强意识形态安全、促进思政课教学。

(一)有利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在媒体融合发展新形势下,掌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权,首先,有利于培养有理想的时代新人。理想对大学生的成长发展具有引领性作用,掌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权,有利于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自觉做有理想的时代新人。其次,有利于培养有本领的时代新人。本领才干是大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的重要源泉,新时代大学生是否具备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本领和才干将直接影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掌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权,有利于加强大学生对本领恐慌的重视,引导大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锻炼自己、增长才干,自觉做有本领的时代新人。最后,有利于培养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担当是影响大学生实现人生价值和成就时代伟业的重要力量,新时代大学生是否具有担当精神不仅事关个人命运,更事关国家前途。掌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权,有利于大学生树立国家意识和民族意识,把个人梦与国家梦紧紧联系在一起,在服务社会和贡献国家中实现人生价值,自觉做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二)有利于强化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

意识形态工作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国家向心力。在媒体融合发展背景下,掌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权,首先,有利于增强党的理论的权威力。恩格斯在《论权威》中指出:“问题是靠权威来解决的。”[3]党的理论的权威力是凝聚和掌握群众的重要基础。掌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权,有利于突出党的理论的感召力和影响力,潜移默化地增强党的权威,促进党管意识形态。其次,有利于增强党的理论的阐释力。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指出:“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2]党的理论的阐释力是占领舆论制高点和解决现实问题的实践旨归。掌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权,有利于提升主流文化和主流价值观的引领力和认同度,促进党的理论解决新时代新问题,使党的理论进学生头脑,学生真正掌握党的思想。最后,有利于增强党的理论的传播力。党的理论的传播力是扩大党的理论影响力、掌握意识形态主导权的关键要素,只有不断推进党的理论传播能力建设,才能夯实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在新形势下,采取学生易于接受的话语表达方式,选取学生喜爱的传播媒介,构建学生共同话语,引导广大青年学生真正认同并践行党的理论,我们党才能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三)有利于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有效性

媒体融合发展趋势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来说是一把“双刃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牢牢把握新媒体时代的机遇,首先,有利于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内容的创新。课程内容是对课程起决定作用的最根本、最基础的要素,随着社会和教育的发展而发展。掌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权,有利于课程内容的科学选择与资源开发,促进课程内容知识、能力、情感、价值等目标的统一,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其次,有利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能力的提升。教师的业务能力和专业水平是提升课程有效性的关键要素,掌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权,有利于促进教师深入研究思考重大理论与重要问题,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学理性和思想性,增强课堂吸引力和感染力。最后,有利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情境的创设。学习情境的创设对课堂教学的意义建构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在学习情境中学生可以同时满足学习获得与意义获得。掌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权,有利于师生平等对话、合作探究学习情境的创设,促进教师教学获得感和学生学习获得感的提升,为实现课程目标、达到育人目的奠定坚实的环境基础。

二、融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权面临的挑战

在媒体融合发展的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权机遇与挑战并存。只有明确当前多元思想文化、碎片化信息传播、交互式融媒体等阻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权提升的主要矛盾,才能采取更具针对性和更为有效的措施促进矛盾解决,不断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的话语控制力、影响力和凝聚力。

(一)多元思想文化冲击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控制力

当前,我国社会思想文化呈现出多元、多样、多变的显著特征和发展趋势,多元思想文化的发展不仅对主流思想文化产生了不良影响,也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控制力带来了一系列挑战,尤其是三对思想文化冲突的冲击性表现最为明显。一是传统思想文化与现代思想文化的冲突。传统思想文化侧重强调中庸、安逸,倡导集体价值,现代思想文化侧重强调自主、权利,倡导个人价值,两种文化以不同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民众。二者短期内不可调和解决的矛盾给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学生在坚定自身价值观念方面带来困扰和挑战,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控制力产生不良影响。二是东方思想文化与西方思想文化的冲突。东方思想文化是中国在厚重历史积淀下形成的思想文化,西方思想文化是美、英、法等发达国家传入中国的思想文化。东西方思想文化的差异影响人的价值观念的形成,落实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会影响教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艺术的选择,最终将影响课程教学效果。三是主流思想文化与非主流思想文化的冲突影响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控制。二者的冲突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影响力,影响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突出的政治性原则,冲击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控制力,不利于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

(二)碎片信息传播弱化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影响力

随着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微信、微博、抖音等自媒体的广泛使用,使得完整的信息体系经传播主体和传播媒介多次分解后进行大量片段式的传播,衍生出碎片信息传播的新样态。碎片信息传播具有强大的弱化能力:一是弱化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引导力。碎片信息传播具有重复、反复传播的特点。这些特征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力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课堂主导地位产生不良影响,易造成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话语权失落。二是弱化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生的认同力。大学时期,大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念形成的重要阶段,面临着难以辨别和处理大量碎片信息的难题,易产生对碎片信息和媒介的依赖,降低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三是弱化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环境的影响力。由于碎片信息传播产生的趋于分散化的海量信息资源给教育教学环境带来前所未有的影响,尤其潜移默化地复杂化了教学实践过程,削弱了原有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效,造成了广大青年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反感和疏离,显性思想政治教育受到严峻挑战。

(三)交互式融媒体影响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凝聚力

交互式融媒体即充分利用多种媒介载体,融合图、文、音、视和动画等多种媒体形态,实现资源通融、内容兼融和宣传互融,具有可视化、强交互的特点,传播更加全面、生动。媒体交互式融合背景下,传播内容更加立体、传播环境更加复杂、传播形式更加多样,使得信息资源具体特征难以识别。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对不良信息快速传播带来的负面影响难以控制,对错误信息广泛传播带来的盲目认同难以解决,与交互式融媒体抢占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迫在眉睫。交互式融媒体传播的社会化和泛在化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权带来冲击,传播的各类价值观念渗透到人们的现实生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日益复杂,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之间的边界越来越模糊,多元、立体、精准、高效、全面的传播新样态找准了广大青年学生青睐的信息解读方式和结构切入口,却给主流媒体的内容策划带来了挑战,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提出更高要求,弱化了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凝聚力。

三、融媒体时代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权的策略

媒体融合发展新形势下,信息话语生产体系和信息话语传播结构发生深刻变化。在新形势下,要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坚持守正创新,持续深化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用中国故事连接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促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权有效提升。

(一)根本指南: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坚持守正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4]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学说,为社会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正确指向。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深度融合的新形势下,要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权,最根本的就是要始终不渝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坚持对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守正创新。首先,要深入挖掘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推进马克思主义的“守正”。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开放性的特征,要进一步揭示马克思主义对社会的功能和作用,坚定正确的发展方向,用马克思主义本质特征的理论性推动其向本质特征的实践性转化,推动远大理想的早日实现;要进一步揭示马克思主义对个人的功能和作用,给与人们人生价值与现实生活以正确启迪,为人们面对困惑和解决困难提供有益启示,促进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其次,要充分发挥中国共产党的独特优势,推进马克思主义的“创新”。中国共产党始终致力于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实践。要发挥中国共产党的实干经验优势,深刻总结我们党革命、改革、建设中积累的丰富实践经验,保持定力、不懈奋斗,推进我国发展从胜利走向更大胜利;要发挥中国共产党的与时俱进优势,在立足中国具体实际基础上坚持将思想理论创新和社会实践创新相结合,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有益创新,推动中国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二)发展之道:持续深化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5]有效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亲和力、针对性,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权,必须充分把握好当今时代信息技术大发展和媒体融合新趋势的良好契机,准确理解掌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精髓要义。首先,要利用信息技术优势拓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渠道。整合优化线下线上教学资源,搭建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延伸教学平台;借助微博、微信公众号、抖音等自媒体增强课下互动,解决课堂遗留问题;通过大数据采集调研掌握学生需求和关切点,增强教学针对性和吸引力。其次,要利用媒体融合趋势促进校园媒体向纵深发展。大学生是校园媒体的主要受众对象,校园媒体承担着高校的宣传功能和育人功能。充分发挥报刊、广播等传统媒体的优势,注重信息深度的挖掘和信息体系的建立,以引发受众对象深入思考为主要目标;充分发挥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的优势,提升信息传播的时效性和吸引力,扩大传播覆盖面;加强校园报刊、广播等传统媒体和微博、网站、公众号等新媒体的互动、反馈,促进校园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优势互补、融合发展,形成“1+1>2”的宣传育人效果。

(三)现实启示:用中国故事联结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

2021年5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6]中国故事既要对外讲,更要对内讲,尤其要对广大青年学生讲。讲好中国故事不仅是新闻工作者和宣传工作者的职责,更是广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使命。广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仅要立足课堂讲好中国故事,还要立足实践用中国故事联结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让中国故事深入每一位青年学生的脑中、心中和行动中。首先,要开发在社会生活中讲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新途径,让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过程成为学生沟通社会的桥梁和纽带。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走出去”,实现教育对象的“引进来”,促进学生在社会参与和社会体验中深刻理解政治理论,达到育人目的。其次,要探索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一体化新模式。基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按照横向贯通、纵向衔接的原则,遵循不同学段学生的身心成长规律与接受机理,采取大中小学结对共建的方式开展联合实践育人,促进大中小学不同学段教育资源与教育力量的有机整合,形成整体有效力量。

猜你喜欢
话语权理论课马克思主义
大数据时代下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模式研究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话语权是一种暴力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智慧教学的困境与路径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辩证认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两个关键”
陈年凡客创始人
被春天取消了话语权以后 [四章]
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