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清龙,施彦军
(1.集美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1;2.集美大学 陈嘉庚与爱国主义研究中心,福建 厦门 361021;3.华侨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 泉州 362021)
习近平高度重视精神的力量,他指出:“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1]在陈嘉庚诞辰140周年之际,习近平给厦门市集美校友总会回信(以下简称回信),在回信中他高度评价陈嘉庚先生,对嘉庚精神做出了精辟阐述。“这封回信是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第一次把‘嘉庚精神’提到国家层面,成为中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重要内容”[2]125。
习近平关于嘉庚精神的重要论述的形成有一个过程,是在动态发展中产生的,其产生逻辑与思想、历史和价值观融为一体。
精神力量的支撑作用是任何一个民族所必需的,是其生存的根基,是其发展所不可或缺的。我们党在革命斗争中、在改革奋斗中、在建设奋战中,深刻认识到精神反作用力量的强大,在实践中孕育并形成了一系列精神。毛泽东指出:“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的。”[3]邓小平指出:“要有一股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4],这是我国搞市场化改革和工业化大生产所必须的。江泽民深刻阐述了精神状态的重要性,指出:“要始终保持一种坚忍不拔、奋发有为的良好精神状态。”[5]胡锦涛指出:“只有始终保持知难而进、坚忍不拔、奋力拼搏、勇往直前的精神状态,才能保证各项任务的完成。”[6]习近平指出:“中国共产党的伟大革命精神跨越时空、永不过时。”[7]当代中国正在党指引下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在奋斗过程中能否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对实现伟大目标显得格外重要。正因为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精神的反作用力量,嘉庚精神作为特定历史时期形成的精神财富,必然得到党的高度重视和肯定。
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17年半,厦门、宁德、福州等地都留下了他的工作足迹,即使后来调离福建到其他地区工作,他仍然关心福建的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为此,他还专门两次回闽考察。因此,习近平对福建有深厚感情,对他到福建工作首站的厦门,更是感情特殊,他说自己曾是特区人,“厦门是我的第二故乡”[2]17。陈嘉庚祖籍集美,为家乡做出很大贡献,在厦门有很大的影响力和非常高的声誉。习近平在回信中说他对陈嘉庚先生为祖国特别是家乡福建做出的贡献有切实感受。
正因为习近平长期在福建工作,所以他很了解陈嘉庚的事迹和精神。1991年习近平访问日本,在和日本实业家塚本幸司交流对儒商的看法时,习近平“就引用了陈嘉庚的例子”[8]70。陈嘉庚兴办实业,创办集美学校和厦门大学,不但为祖国培养人才,更为福建教育贡献巨大力量,在厦门影响很大。因此,习近平赞扬在厦门的同志创造的很多精神中,“最早是陈嘉庚精神”[2]51。陈嘉庚为祖国、为家乡作贡献的理念和行动受到了习近平的高度肯定,这可以作为他如此重视嘉庚精神的诠释。习近平在纪录片《民族之光——陈嘉庚先生归来的岁月》中指出,海外侨胞愿意一直给福建捐资助学,这“都是受嘉庚精神的影响”“嘉庚先生是倾其所有来办学……我们现在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越往后越看到他的深远影响”“不仅培养了一批一批的人才,而且影响了所有的海外赤子,大家都是学习嘉庚先生的精神来捐资助学的”。总之,习近平在福建的工作经历是其高度重视和大力弘扬嘉庚精神的历史渊源。
中国共产党重视价值观建设,不但坚持倡导之,而且积极培育之,更是坚定践行之,是因为党深刻认识到它承载着某种特殊的高层次精神追求,凝结着这个国家和民族的共同价值追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3个层次的深刻内涵集中体现党和政府的价值和精神追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鲜明体现。嘉庚精神蕴含的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契合。陈嘉庚一生为国家富强而努力,他认为国民是富强的根基,但“国民之发展,全在乎教育”[9]38,视教育为强国的切入点和基本途径。他极度反感国民党政府独裁专政,对新中国的民主政府充满期待。他毕生致力于提升中华民族文明水准,其不顾一切捐资办学的出发点即在于此。他追求国家和谐发展,其对古人描绘的大同世界里社会臻至和谐状态充满向往,并以此为奋斗目标。陈嘉庚向往自由,他最大的愿望就是中国能够实现自由平等,他坚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中国能让“这个希望完全成为事实”[10]。他追求且呼唤平等,提出“必须铲除”不平等[11]15。他极为重视社会公平问题,强调社会财富要“公允分配”[9]211,鲜明地体现了他公正的社会价值导向。他崇尚法治,肯定和支持制定宪法和落实宪法,亲自参加新中国1954年宪法的制定。陈嘉庚高度强调爱国,他本身就是爱国者的杰出典范。他提倡社会成员要有敬业的品质。在诚实守信方面,陈嘉庚不管是在替父还债还是在办学过程中都显示他的诚信风范。他友善待人,自称“余素抱宁人负我宗旨”[11]481,友善待人风范显露无疑。总之,嘉庚精神的丰富内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明显相通且契合。
习近平关于嘉庚精神的重要论述包含丰富的内容,主要包括爱国论、教育论、团结论和奋斗论4个方面。
爱国是一种情感,这种情感是非常深厚的,且这种情感是特别针对祖国的。这种情感是长期形成的,是经过实践检验的,具有持续性。习近平指出:“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最深层、最根本、最永恒的是爱国主义。”[12]在我国的民族精神中,爱国主义贯穿其中,深植其中,处于核心位置,是其基因。爱国主义不但是凝聚人心的精神力量,也是激励团结的精神旗帜,更是独立自强的精神支柱。在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中,爱国不但是最根本的,还是最深层的,更是最永恒的。
陈嘉庚具有鲜明的爱国情怀,他为救国家于危难之中毫不犹豫地坚定支持抗战,他为使国家快速强大毫不犹豫倾资兴学。在爱国上,他对自己严格要求,也呼吁他人不能降低要求,“我侨胞久慕文明,号称爱国……万勿放弃天职,坐待沦亡也”[9]39。陈嘉庚认为爱国是公民的基本义务,是公民行为的基本准则。陈嘉庚对祖国感情深厚,他把自己命运和祖国命运紧密相连,竭力维护祖国根本利益。他通过倡办华文教育弘扬民族精神,保存民族文化。他通过自身爱国行为,在侨胞中树立典范,并极大影响他们热爱、关心和支持祖国,东南亚侨胞和祖国关系因他带动而密切。陈嘉庚的爱国模范受到党和政府高度赞誉和肯定,毛泽东和邓小平都赞誉其“华侨旗帜、民族光辉”。在纪念其诞辰14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继续肯定毛泽东和邓小平对其的赞誉,并称其为侨界的楷模和领袖。在回信中,习近平高度评价其爱国的精神、行动和功绩。总之,爱国这条红线贯穿于嘉庚精神始终,是其核心。习近平在回信中指出,弘扬嘉庚精神要“深怀爱国之情”,鲜明地突出爱国的主题。总之,习近平关于嘉庚精神的重要论述中,爱国的主题非常鲜明,爱国是嘉庚精神的践行基石。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治国理政中高度重视教育作用,把教育摆在一个很高的位置。他认为教育不单决定今天人类态势,“也决定着人类的未来”[13]。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他强调教育处于“大计”的地位和作用,并把它提高到一个新高度,即它不单是民族复兴的基石,更是实现中国梦的决定性因素。
陈嘉庚是华侨史上兴办教育、热心教育、贡献教育的杰出楷模。他以兴办教育为行动宗旨,以教育立国救国为理想指南。从1894年算起,他办学长达67年,从创办惕斋学塾到集美学校、厦门大学,共资助过118所学校,他对家乡教育发展的贡献是卓越的。在兴办教育过程中,他不管身居何处,都始终如一;不管面对何种困境,都从未改变决心;不管身处人生哪个阶段,都不忘初心;在弥留之际仍坚定不移,嘱咐集美学校一定要办下去。陈嘉庚在向学生作报告时教育他们不要成为国家的害虫或寄生虫,要求他们要好好替国家、民族做事。这鲜明地体现了以国家民族为导向,倾心教育事业是嘉庚精神的价值追求。受陈嘉庚坚定意志影响,东南亚侨胞踊跃跟进,设立3 000多所华文中小学,高达40余万的学生受益,使华文教育得到极大普及。这不但大大提高民族意识,大大提高文化水平,更是大大强化国家认同,意义深远。他倾资兴学的行为,至今仍激励着侨胞捐资助学。“陈嘉庚先生的人生观与他一生的实践,都是符合近平同志治国理政的理念”[2]129。习近平在回信中高度肯定他“爱国兴学”,强调他“关心祖国建设、倾心教育事业的诚心,永远值得学习”。总之,在习近平关于嘉庚精神的重要论述中,教育主题非常突出。
“团结统一的中华民族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根”[14]63。我国侨胞分布在世界各地,人数众多,他们不单是中国的当然成员,更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15]242。习近平指出广大侨胞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力量之一。广大侨胞在社会各个不同领域拥有广泛的人脉,在经济上拥有雄厚的实力,在智力上拥有非常丰富的科技资源,这些显著的优势对我国建设强国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14]64,因此团结侨胞政治意义极其重大。团结侨胞的政治根基是统一战线基础的夯实。
习近平在闽工作期间多次详细参观陈嘉庚故居,对嘉庚精神在海外的弘扬极其重视。对于侨情他更是认真洞察,对于侨务工作他也是尽心尽力。团结侨胞必须做好统战工作,这是基础也是前提。当前,我们必须把侨务政策贯彻落实好,以侨益的维护和侨心的凝聚为工作立足点,更好地团结侨胞。陈嘉庚以民族解放为号召广泛团结东南亚侨胞。1937年全国对日抗战,他在新加坡组织“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募集巨款,动员3 000多名华侨机工回国支援抗战。他率领慰问团回国慰问抗日将士,足迹遍布17个省,历时10个多月,成为抗战统战的旗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作为侨胞代表回国参政议政,竭力为国家建设献计出力,成为爱国统战的旗帜。在回信中,习近平以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名义继续肯定其“华侨旗帜”的地位、楷模的地位、领袖的地位。这是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人向全世界侨胞宣示,祖国没有忘记陈嘉庚和他们,希望侨胞为实现中国梦进一步发挥独特作用,这对于进一步凝聚侨心、汇聚侨力意义深远。习近平在回信中特别肯定陈嘉庚“推动华侨团结”的重大贡献。总之,在习近平关于嘉庚精神的重要论述中,团结是一大重点,以民族团结为导向“推动华侨团结”鲜明地体现了嘉庚精神行动指向。
实现民族复兴是艰巨的任务,是艰难的事业,需要全体中国人付出坚忍不拔的超常努力,需要无数中国人前仆后继、持续努力。即使现在我们已取得很大成就,但是着眼于未来,习近平强调虽然我们离梦想的步伐更近了,信心更足了,能力也更强了,但“‘行百里者半九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16],强调仍不能懈怠,不能自满。习近平指出,为实现中国梦“必须再接再厉、一往无前”[14]39,不但要埋头苦干、实干,要锐意进取、谦虚谨慎,更要艰苦奋斗,并且要准备持续不断地付出更艰巨且长久的努力。
陈嘉庚是艰苦创业的典范,他“赤手空拳”靠自强不息走向成功。他年纪轻轻就开始创业,在创业中,他坚毅果敢、永不言败,不但成为橡胶王国的佼佼者,还在经营领域全面开花。在创业中,他坚忍不拔、意志刚强,面对商业重重竞争与困难,他勇于拼搏,锐意进取。在办学过程中,他虽屡遭挫折,艰难困苦,但愈挫愈勇,百折不挠。这些都折射出他自强不息的意志特征,他受挫而不屈服,处逆境而抗争,处波折而不惊,奋斗不止、自强不息的精神在他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陈嘉庚勤俭节约,始终保持艰苦奋斗本色,从不尚奢华、不图享受、不讲排场,为当代年轻人树立了光辉榜样。1991年习近平访问日本期间与实业家塚本幸司谈到对儒商持何种看法时,他说“作为儒商,陈嘉庚先生高明之处在于……敢于拼搏”“有屡仆屡起,永不言败的精神”,体现其“自强不息的儒家气质”[8]70。总之,在习近平关于嘉庚精神的重要论述中,艰苦创业、自强不息是嘉庚精神的内生动力,成就了陈嘉庚辉煌的人生。
习近平在回信中指出实现民族复兴是陈嘉庚等先辈的追求,更是全体中国人的心愿,他希望侨胞弘扬嘉庚精神,立足爱国、报国,为实现中国梦共同努力。习近平的回信为践行嘉庚精神提供了遵循,指明了方向,是践行其关于嘉庚精神的重要论述的科学指南。
习近平在回信中期盼侨胞共圆中国梦,以实现民族复兴这个宏伟目标来激励他们。习近平把强国梦形象地称为“中国梦”,该梦想的本质就是追求国家富强,追求民族振兴,就是追求让人民生活美好幸福。习近平指出该梦想是伟大的,它不但拥有丰富的思想内涵,更是拥有深厚的历史积淀,体现了全体中国人的整体利益、期盼和夙愿,有机地把国家、民族和人民三者的命运以及三者的追求、向往和期盼融为一体。因此该梦想不单只是国家、民族的梦想,也是每一个个体的梦想。习近平不但强调国家、民族好个体才会好,同时也强调个体是该梦想的主体,更是该梦想的创造者、享有者,因此,习近平强调实现该梦想的根基在人民,群众才是根本力量。
在实现该梦想事业中,每一位中国人都可大有作为,每一位中国人都应该把自己融入为该梦想的奋斗中。因此,我们践行习近平关于嘉庚精神的重要论述要以这个伟大梦想为目标指引,“把个人梦与中国梦紧密联系在一起”[17]。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立足中国实际,坚持问题导向思维和目标导向思维,对整体和局部问题进行全方位深刻审视,对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系统探索,对当前和长远问题进行科学谋划,在科学强化顶层设计的基础上,战略和战术并举,为风险的抵御、矛盾的解决、挑战的应对、阻力的克服等提供了科学指南。因此,该思想是实现中国梦的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我们要坚持以该思想为指导。
习近平在回信中强调要“深怀爱国之情,坚守报国之志”。深怀爱国之情就是要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坚定“四个自信”。民族复兴与党的领导具有内在统一性。我国近代历史赋予党的使命就是实现民族复兴,这不但是党的历史责任,更是党的主动担当和自觉选择。自党诞生起,党的初心和使命就确定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从没改变过。党的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党的理想、党的无产阶级性质就注定党必须以民族复兴为己任,必须为此付出全部心血和智慧,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团结人民来实现该梦想。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继续朝着该目标奋勇前进,实现该梦想前景一片光明。现实表明,在当代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带领人民实现该梦想,因此,我们要拥护党、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四个自信”源于党的坚定信念,源于优异的政绩。实践证明只有坚定“四个自信”,我们才能以新成就达成梦想。对此,习近平指出,中国最有理由自信,强调“我们必须坚定不移走下去”[15]53。
坚守报国之志就是要维护祖国统一,为强国建设做出应有贡献。历史表明,广大侨胞在促进国家发展、维护祖国利益、促进祖国统一方面的贡献是很大的,其作用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性。如香港建造业总工会牢记习近平在回信中的“以国家为重,以民族为重”的教导,发动高达6万多名群众投入反“港独”、反“占中”的爱国斗争,而这个总工会就是集美校友领导的。当前祖国尚未完全统一,完成该任务仍艰巨且困难重重,对此,习近平指出在该道路上“我们弘扬嘉庚精神,就能进一步激发民族精神”[2]128,从而不断增强信心,激励全体中国人为民族的最高利益携手奋斗。
人民是历史创造者。人民即广大的劳动者不但是社会进步的主体力量,更是历史发展的主体力量,主体性是人民的显著特征。正如毛泽东所说,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18]。习近平特别强调,真正英雄是人民,真正历史创造者是人民,唯物史观强调无产阶级政党要承认和尊重这种主体作用和主体地位,只有这样才能激发起磅礴的力量。习近平指出,党的根基、力量和血脉都在人民,要凝聚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力量必须切实尊重人民这种主体地位。人民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是物质、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因此,“我们要始终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立场……团结带领人民共同创造历史伟业”[15]104。
民族复兴是奋斗出来的。习近平指出在实现中国梦的整个过程中,奋斗精神要贯穿始终,要在全国各领域形成竞相奋斗的态势,团结尽量多的积极力量不懈奋斗。习近平指出,梦想是喊不来的,梦想是等不来的,梦想是干出来的,梦想是拼出来的,要在实实在在的行动中落实,要在实实在在的行动中执行。我们要遵循习近平2019年9月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对年轻干部的教导,要当奋斗者,不要当泥菩萨,要当行动者,不要当清谈者,要在实践中攻坚克难,在实践中起而行之,坚持真抓实干,坚持知行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