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与思想政治的融合路径

2022-11-24 17:58:35张丽乐
新课程 2022年34期
关键词:党史教研思政

张丽乐

(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城关区静宁一中,甘肃 平凉)

为了让高中思想政治学科能够满足新高考的考查要求,当前在思政课的学科教研中,政史结合是一个大的趋势,因为历史唯物观和马克思唯物主义本来就是同一研究范畴中的东西。在历史发展长河中,优秀的历史文化往往与社会的主流价值观、统治阶级的政治文化和引导社会建设的伦理价值观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坚持让党史进入思政课堂,引导学生从历史发展中感悟思想政治的内核,从历史客观中感悟优秀的政治思想和社会发展制度的价值。鉴于此,论文将围绕史政结合来推进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设计。

一、党史进课堂——党史与思想政治的融合教育背景分析

从某种意义上讲,思政就是思想政治,是特定时期的政治思想的意识形态的体现。党史是中国共产党引领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引领中国人民走向幸福,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辉煌历史。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自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召开以来,党中央就对各级教育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党史教育其实就是党建思想和党引导中国人民和谐发展过程中所积累起来的思想和文化。从这个角度上讲,党史进课堂——党史与高中思想政治的融合是非常好的教育决策,也是让党史教育在思政课堂中绽放生命力的关键。具体而言,高中思政教学中,党史与思想政治的融合要完成以下育人目标:

第一,党史与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的融合是为了引导学生构建全员、全程和全过程育人的格局,从而让高中生的政治思想更加系统和完善。

第二,党史与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的融合是科学的决策,因为“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因此在高中思政教学中,政治教师要抓住“拔节孕穗”这个关键期,将党的发展历史、党在不同阶段的光辉思想以及党的发展路线等优秀政治思想传播开。

第三,作为中华民族的子孙,一定要明史懂史,因为党史为高中生的思想教育提供丰富的思想政治案例,提供鲜活的思想案例,学生一旦从党史教学入手来学习高中政治,就能更好地熟悉国家党建思想的要领,并结合思政课程内容去了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目标,从而在他们的心理认知中激发爱国情,让他们形成民族自豪感,最后树立政治自信。

二、党史进课堂——党史与思想政治的融合路径开发面对的挑战

虽然党史进入高中思政课堂非常重要,然而从当前各个中学开展史政结合的教学中,实践成果欠缺,实践的路径相对比较狭窄,由于高考应试指挥棒的缘故以及党史在常规思政学科教学内容中比例的问题让党史进入政治课堂面临众多的挑战。

(一)党史教育融入思想政治课的课程构建缺乏教研支撑

本身将政史学科融合在一起是一个相对巨大的工程,不但要求学科教师要熟悉课程体系,而且教师要结合部编教材中有关党史的部分内容做加法,具体就是教师要通过智慧学习平台和跟随学校党建组织定期学习和了解党史的有关知识和资讯,然后再做一定的优化和升级,之后才能再次分析思政课程构架,然后将思政内容与党史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去学习和感悟,然而从当前的育人现状来看,党史教育融入思想政治课的课程构建缺乏教研支撑,因为相当一部分学校在思政学科教研中很少研究这个点,这对于真正意义上的党史融入思想政治课而言是一个挑战。

(二)党史教育融入思想政治课的学习自觉意识太弱

党史教育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实践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从学习主体上下功夫,才能激活史政结合的新课堂教学。然而当前高中生因为繁忙的学习任务和旧高考以成绩为导向的原因,虽然也了解一些党史知识,但是对于党史的内核和党史与思想政治课之间的关系还停留在相对肤浅的层次上。这样肤浅的认知对于思想政治教师更好更快地落实政史结合的课堂教学而言是极大的阻碍,因为即使是思想政治教师将史学与政治学科融合在一起设计出一定的学习内容,学生在学习和分析这些知识要点的过程中依然难以深化和内化这些知识。因此高中生对党史知识学习意识浅是一个挑战。

(三)党史教育融入思想政治课的校本课程开发动力不足

部编思想政治教材中关于党史教育模块教育的内容是有限的,因此仅仅依靠教材上有限的党史知识来开展党史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如果学校可以结合学校党组织生活会的素材和学校研学中所积累的党史素材来开发校本党史教育课程,就可以弥补这一缺陷,然而结合本校和附近几个学校的教育实践可以发现:优秀的党史融入思想政治课的校本开发能力差距较大,一些学校缺乏这一方面的资源和师资,一些学校缺乏开发校本党史教学的动力和切实可行的规划,这一点必须在今后的高中思政特色化课程体系的开发中加以落实。

(四)党史教育融入思想政治课的实践活动开发不足

理论是向导,实践是检验的标准,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党史教育与思想政治课堂的融合就必须在加强课堂理论深化的同时将课堂的教学理论转化为丰富多彩的党史进入思政课堂的课外活动,如党史名人简介与学习、红色电影进校园、民族战斗精神与党建故事讲演会等。这些非常适合党史教育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实践路径的开发。但是从常规的听评课的情况来看,相当一部分学校还不能做到这一点,尤其是无法开发出丰富多彩的高中思想政治学科史学结合的活动,久而久之,学生缺乏理论实践就无法将党史学习内化。

三、党史进课堂——党史与思想政治的融合路径开发的实践方法

上文从党史进课堂——党史教育与高中思想政治课堂融合的育人背景以及当前在推动党史与高中思想政治课堂融合中高中思政教学面临的挑战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下面将结合高中思政学科中党史进入课堂的课堂教学实践案例来解决问题,从而将党史与高中思想政治课融合真正落到实处。

(一)基于特色思政教研活动,以教研推动党史与思想政治课的深度融合

在新课程理念下,以教研带动教改,再以教改推动课程的教学的实效性是非常可取的,因此在推动党史教育渗透思想政治课的过程中,可以从学校的思想政治学科教师队伍建设实际出手来规划思政教研活动,利用思想政治教研活动来推动党史进课堂的实践,具体的实践可以如下面的案例所示:

案例1:在进行部编教材必修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教学的时候,可以提前规划好这节课要教学的每一个模块,然后将学习这些模块内容对应的实践活动与教研活动融合起来,有了教研活动以后,教研活动中的研讨可以探究出丰富多彩的活动,利用这些活动来弥补党史与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内容的融合过程,自然就有的放矢。例如,思想政治教师可以将教研中所设计好的“话说历史——经典红色故事绘本展示”这个活动渗透到课堂中来,教师利用电子白板将这些内容展示出来,里面包括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农业发展的图景和绘本故事,有城市钢铁资源发展下大桥耸立高楼大厦拔地而起的图景和故事,有中国参与世界经济论坛的自信和力量的图景等。学生看到这些内容后,心中自然会涌现出对国家发展的自豪感,之后学生分组来探讨,中国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哪些因素,然后在教研活动成果的引领下,学生会有自己独有的理解,例如,学生1:经济发展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核心动力;学生2:城市快速发展是提升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硬件;学生3:提升中华民族在外交圈中的历史地位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由此可见,科学系统的教研活动成果的确有助于提升党史进课堂的效率,让教师的教学和学生自主思考与实践可以融合起来。此外,可以在常规思政学科教研中利用网络智慧平台搜集有关经典党史学习的案例和知识,然后经过优化后加入教学设计的特定环节,这样就可以很好地以教研来提高党史进入课堂的成效。

(二)围绕学生党史学习意识提升,以意识形态教育推动实证结合

意识形态教育是难度较大的教育,但是意识形态教育自身更需要有特定的教育形式对学生加以引导。循序渐进地推进以学生的党史学习意识提升为根本的教育,能更好地激发学习主体的潜力,具体的设计如下所示:

案例2:同样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章节的教学为例,在教学这节课之前,思想政治教师可以以习近平在梁家河的下乡日记中的片段为核心,将这些片段以图文摘录的形式展示出来,学生结合图文和教师给予的适当支架逐步理解了“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的名言,经过这样的理解可以很好地将学生正确的关于中国共产党的民本思想的意识形态培养起来。接着思想政治教师可以趁热打铁,让学生研讨。

(三)基于校本课程有机开发,以校本课程推动政史科学融合

校本化课程的建设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教改任务,因为校本化课程是依托学校资源和学校邻近的资源来完成课程资源的融合,设计好的校本课程可以与常规思政课程融合起来,这样能让党史进入政治课堂变得更加有深度,教育意义更强,具体的实践可以如下面的案例所示:

案例3:同样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专题教学为例,学校可以针对这一方面,按照时代楷模、科技巨匠、外交风云以及中国智造、中国国防等多个点进行校本课程开发,这里的课程内容主要是手抄报形式的活页绘本,有关这些发展要点的影视和纪录片的收集(收集后按照专题制成光盘);然后将这些资源设计成“中华民族复兴的发展之路系列学习”,在正式引导学生学习这个专题之前,先利用第二课堂学习校本系列来丰富学生的眼界,学生观看和学习了这些资料后,会在他们的心理认知中播种中华民族在伟大复兴过程中所历经的磨难和发展的成果,从而让学生明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一代代的人去拼搏和努力。在学生意识形态形成以后,再利用议题式的课堂对本章节的内容进行教学引导,经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让学生深入党史感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感和自豪感,学生在今后的进一步学习中就会越来越有个性化的思维认知,从而让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掌握党史的能力真正提升。

(四)巧用思想政治实践活动,全面推动政史融合的步伐

理论是实践的根本,而实践则是理论的学做结合的结果,因此在进行高中思政的史政融合的过程中,要从传统课堂教学的桎梏中解脱出来,课题组要统筹管理,以学科教研活动和课外的实践活动来加大高中生政史融合的课程教学强度,从而让高中思政课堂有更开阔的视野,具体的设计如下所示。

案例4:同样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专题学习为例,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利用思维导图将本章节的知识核心展示出来。

围绕思维导图,学生在思想政治老师的引导下开展小组互动学习,小组将探究的内容彼此分享,活动结束后再经过老师的点拨和启发完成剩余部分的内容,这样学生就可以对整个知识体系有一定的了解。之后,思想政治老师组织学生统一外出研学,如参观烈士陵园、参观当地历史博物馆以及档案馆等进一步通过案例了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具体事实,此外还可以利用学校礼堂观影《厉害了我的国》、历史纪录片《筑梦中国》等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担当。过后学生还需要再进行影评,从而让政史融合落到实处。

四、结语

面对新课程教学理念,党史进课堂是提升思想政治课程立德树人的关键环节,目前能够围绕党史教育与思想政治课的融合来优化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体系的实践还不够,鉴于此,从党史进课堂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背景以及实现这一育人目标要面对的挑战,构建了四个层面的课程教学案例,为今后思想政治学科与党史的深度融合提供了实操性的建设性意见,从而使政史不分家、政史融合有了动力源。在今后的思想政治教学中,只要做好课程优化和活动建设以及学生意识形态培养就能收到不一样的效果。

猜你喜欢
党史教研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第一次学党史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今日农业(2021年16期)2021-11-26 06:05:34
党史告诉我们什么?
当代陕西(2021年13期)2021-08-06 09:24:22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 07:24:10
百年党史的重要启示
党史上的今天
海峡姐妹(2021年12期)2021-01-01 03:58:58
思政课“需求侧”
当代陕西(2019年15期)2019-09-02 01:51:54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当代陕西(2019年9期)2019-05-20 09:47:22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学术界(2016年10期)2016-11-10 07:2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