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 静
text有文本、本文、正文、语篇和课文等多种译法,该词多被应用于语言学和文体学中。《柯林斯高阶英语学习词典》将其定义为:A text is a book or other piece of writing,especially one connected with science or learning。因此,文本是用来教学的文章或段落。“解读”在百度汉语中的解释为:信息捕捉;阅读理解;分析,研究;理解,体会。文本解读可以从文字、文学与文化三个层面不断深入(张文华、柳伟2010)。首先是“文字信息捕捉和解读”——文本表层含义,其次是“文学性解读”——对作者写作意图的理解,最后是“文化性意义建构”——读者将自身的已有经验与文本表达的意义、价值、作者观点进行批判性意义建构及重组的过程。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教育部 2020)。培养核心素养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关键任务。
读后续写,顾名思义,先读后写。作为高考英语新题型,读后续写是一种将阅读和写作紧密结合的考查形式,旨在考查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学生不仅要掌握丰富的词汇和句式,而且要具备一定的文章结构搭建、内容构思和情节衔接的能力。在日常教学中,教师须特别关注培养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尤其是记叙类文本——只有读得透彻,准确把握文本的提示功能和捕捉到核心信息,才能写得精彩。文本解读包括文本核心信息准确捕捉和含义解读,以及文化意义建构、语言知识与能力解读、文体类型与篇章结构,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学生的知识背景、已有经验、语言水平等分析文本与学生之间的意义联系。
目前新一轮高考改革“读后续写”采用的多半是传统的记叙故事类文体。记叙文是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形式。一篇好的记叙文应该条理清晰,并有生动、形象的描写部分。教师在和学生共同阅读“读”的部分时,要带领他们多关注英语记叙文的特点,如叙述的人称、人物角色的性格特点、动词的时态、叙述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叙述的过渡、叙述与对话、故事的起承转合等。借助 read for characters,read for conflicts or problems,read for plot,read for emotional changes 及 read for themes等阅读任务和环节的设计,让学生将读后续写的“读”的部分中key information提炼出来,为后面的“写”作铺垫。其实,文本的解读到位就是最有效的提示功能——出题人或选文人想要读者挖掘的inner information都可以在字里行间感悟、体会和挖掘,最终运用到第二个环节的“写”中,使得所“读”和后面所“写”在故事衔接、人物性格特征、行文逻辑等方面做到前后风格一致,不至于太突兀,甚至读与写完全割裂。对于这一项技能,教师可以详细分析每一次训练的篇章,带着学生培养并提升文本解读和信息提取能力,挖掘文本内部的提示信息。
一篇文章的成型基本上遵循“脚手架(scaffold)”原则,作者在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的过程中会采用一些基本的写作手段和文学技巧,如前后呼应、首尾照应、先抑后扬、双关、比较等。在续写部分,常常会采用倒写的手段,先定好全文最后一句(主题句),再写好衔接句(第一段的最后一句)。在设计续写故事环节时,多采纳 action—response、conflict—solution、negative—positive三大原则。
以2021年1月浙江省高考英语读后续写题目为例,可采用CK251写作模式,开展“读—写”过程性写作,尽可能解决学生的续写问题。其中,C=Continuation(续写须遵循续写协同效应,包括关注续写部分各段首尾句的承上启下作用);K=Key words(关键词,利于编设情节的主要线索);2=theme+conflict(读要读懂主题和矛盾,写要解决人物间的矛盾,呼应深化主题);5=five points(写作要有卷面意识及符合150词的词数写作要求,续写各段保证5个左右的要点);1=one good ending(好的故事结尾,鼓励学生要升华主题,传达正能量)。
首先,读后续写需要严格遵守原来的故事情节线,回归文本,在字里行间捕捉内在情节和人物性格等方面的信息暗示,不要随意增加人物,也不要把矛盾彻底避开。其次,读后续写要有情节和情感双线索意识,把文章中的暗示和提醒都挑选出来,并通过线索照应主题。只有这样的作文才是精致动人的。一旦掌握了以上“读”与“写”基本的规律和文学手段,学生对文本中重要信息的捕获能力和加工能力就会得到提升和拔高。
仍以2021年1月浙江省高考英语读后续写题目为例,文章的线索是“我”对圣诞节的感受:“It had been one of those days when nothing goes right...It caused me to think back to the time when I enjoyed Christmas.That was two years ago,before I went work here...Somehow since that time,Christmas didn’t mean much anymore,except more work and headaches.”那么,文章要实现升华,必然在最后要说明“我”的消极感受逆转了,需要通过某种直接或间接的方式照应。还有一些隐含的线索:“And I still had to finish my Christmas shopping that evening...security told us to watch kids for stealing...‘I don’t want her to know about it,’he whispered before I could even answer.”“我”最后去买圣诞礼物,并且感受到了圣诞的精神。和帮助小男孩的快乐结合起来,实际就是: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以及less is more。有了教师的正确引导和文本阅读环节科学、有效的问题设计,学生很快掌握了正确的先读后写的解题行文方法,而不会错过重要的核心信息,也避免了想象力发散,或者缺少人文气息等问题。
以上都是非常实用和常见的技巧。只有教师带着学生从read between the lines开始,基于文本,挖掘文本,归纳提炼文章的潜在信息和提醒功能,才能为第二阶段的续写作好准备。除此之外,教师还应教会学生利用“契诃夫法则”,为阅读文本中的提示功能和后面的写作内容打好基础和基本框架。契诃夫(Chekhov)是19世纪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是情趣隽永、文笔犀利的幽默讽刺大师,短篇小说之王,著名的戏剧作家。“契诃夫法则”是一种文学技巧,指在故事早期出现的某一元素,直至最后才呈现出它的重要性。换言之,在故事开头出现过的物品或者某一个情节一定要在后面的故事情节中用到,否则,它就不应该出现。“契诃夫法则”对研究读后续写有非常深远的启示:(1)故事前面隐藏的线索为故事后续的发展指明了方向;(2)在阅读故事时应该重视隐藏的线索;(3)隐藏的线索在后续的故事发展中应有所交代。
以2021年八省联考英语读后续写题为例,阅读文本最后两段出现了20 dollars这个线索,根据“契诃夫法则”,这20美元应该给续写埋下了伏笔,否则这个信息就是无效信息。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问题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想象力,将这一plot自然镶嵌到后段的续写中。例如:
第二段:
After they left,I got into my Jeep and opened the paper bag.In sight came a hamburger anda 20-dollar bill,to which a note was attached.It read,“I bought them with all my savings.Good luck.”As if a bolt of lighting struck me,I gaped in gratitude and meanwhile felt a stab of guilt for my misunderstanding her goodwill.I looked out of the window eagerly only to find their truck just alongside.What a coincidence!The little girl returned me a sweet smile,her tinkling laughter filling the air.It was the first time I had not been sick of my car trouble but lucky for seeing a beautiful heart.
根据《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文本解读是对语篇的主旨大意、体裁结构、语言风格、作者态度等进行深度思考。教师所有的追问都应围绕What、Why、How三个层面设计:(1)语篇的主题和内容是什么(What);(2)语篇的意义是什么(Why);(3)文本的语言特点,如文体形式、语篇结构和修辞手段等(How)。Why和How类问题设置的高度与深度多取决于教师在与语篇互动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分析和探究能力,甚至与该教师的人生阅历、综合素养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因此,每个人都可能会给出不同的解读和阐释。在日常英语课堂上,教师要摒弃肤浅、流于文字表面的提问,少read for information、read for language,而是在 What、Why、How三个层面多指导,带领和陪伴学生进行真正的阅读思维训练和培养,以读带写,提高读写能力,培养思维品质,逐渐培养其自主地在字里行间精准捕捉、挖掘内在信息的能力,从而与作者之间达成共鸣,彼此成就。
关媛(2017)指出为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文本解读的方法可分为三点:(1)解读文本与本单元其他素材的关联,确定话题下核心素养的整体培养目标;(2)步步深入、层层剖析阅读文本,确定相关联的学习活动和核心素养落脚点;(3)解读话题文本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挖掘文本的育人价值。人民教育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等纷纷编写、出版、使用的全新教材选文地道,话题丰富多彩,语言优美,活动形式创新、有趣,版式设计突出视觉享受,受到广大师生的好评。每一篇入选的文章都值得教师指导学生开展扎实、有效的文本解读。
以外研版高中英语必修教材为例,第一册Unit 6 Developing ideas的 A love of gardening,结构清晰,语言严谨,每段首句是非常明显的topic sentence。第二册 Unit 2 Understanding ideas的The Real Father Christmas,从暗线看,作者从多个层面展示Mr.J.R.R.Tolkien不仅仅是一位著名的小说家,更是孩子们眼中的慈父和伟大的教育家;从明线看,该文是一篇非常规范的书评,值得学生借鉴和模仿。第二册Unit 4 Developing ideas的Good Book,Bad movie?一文最突出的写作手法是“提出观点—示例佐证”。作者每提出1个自己的观点,都会举出2—3部影视作品佐证自己的观点。以上例子不胜枚举,可以说,每一篇课文皆是经典。教师在带领学生解读文本的同时,也是在和他们进行真实的阅读体验,教给他们真实的阅读技巧和手段,为其独立进行读后续写的“先读”环节进行铺垫和指导。只有体验到真实的英语阅读过程,学生在独立进行读后续写的“读”的环节才会从What、How、Why三个维度走进文章,获取信息;才会在“写”的环节加工信息,搭好文章框架,设计情节,制造矛盾并解决冲突,利用各种修辞、细节描写等文学手段,写出优秀的作品。
高中英语教学的主要活动是文本解读,而语篇文本是活动的对象和主要来源。解读高质量的语篇,让学生从字面走向深层次,能自我体会主题、情境和内容,并在结构、文体和语言等方面与作者有共鸣,是一件幸事。英语教师的核心工作是在《课程标准》的指引下,设计好文本解读的追问和课堂活动,在任务型活动的驱动下,带领学生深入字里行间研读文本,分析其文体、语言及主题意义,并挖掘其文化价值。这一点对英语教师做好教学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是落实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目标、实现课堂效益最大化的重要前提。教师领悟到这一点,就能带动课堂改革,进一步在培养学生读、写能力的基础上让他们体验真实的语言,从而基于文本、借助文本,使其养成科学、有效的阅读习惯,知道“读什么”,掌握“怎么读”,利用捕获的提示性信息形成后续作品,知道“写什么”和“怎么写”。
读后续写中的“读”涉及语言理解,“写”涉及语言产出。续写使得理解与产出发生交集,促使学生在续写过程中回读原文,借用前文出现的词语表达新的思想,由此拉高语言产出能力。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回归语言的本质,回归真实的阅读,设计真实、有效的阅读环境,让学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下体验和感悟,在获取信息的基础上提炼、加工、产出信息,从而培养其读写能力及英语学科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