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改善中学英语课堂消极沉默现象教学探析

2022-11-24 17:07
英语教师 2022年15期
关键词:消极语篇英语课堂

刘 爽

引言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提出培育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英语学习活动观,指出英语学习的基本形式是活动。学习者通过不同形式的活动学习语言知识和提升语言能力,形成跨文化意识,提升思维品质(教育部 2020)。这些需要学生在课堂上有较高的参与度,以及积极性和互动性,否则很难实现。目前,在中学英语课堂中,教师“满堂灌”的现象仍普遍存在。同时,学生的沉默现象较多,他们在英语课堂中处于被动甚至旁观者的地位。这对于学生语言能力的提升和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都有很大的影响。

下面分析目前英语教学中课堂消极沉默的主要原因,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提出改善英语阅读课堂消极沉默的有效策略,并结合阅读课例具体说明。

一、课堂消极沉默的定义

课堂沉默是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一种常见现象,格兰杰(Granger)将其定义为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语言层面出现的师生话语缺失现象,学生表现被动、不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氛围不活跃等(转引自陶丽、章文婧,2021)。刘向前(2005)将课堂沉默定义为课堂教学中学生对教学内容不思考、教学活动不参与,表现出沉默不语的行为。学者对英语课堂沉默的类型和功能有不同的划分。基于课堂沉默效果的差异,将其分为积极的课堂沉默和消极的课堂沉默。积极的课堂沉默是教师组织教学活动中有意设计的、为解决问题而进行积极思考所产生的沉默,这种思维过程是很宝贵的课堂沉默。消极的课堂沉默指学生不关联、不参与正常的教学活动,以及削弱教学效果的行为。消极的课堂沉默不利于积极、良好课堂氛围的营造,也不利于学科核心素养落地课堂。

二、英语阅读课堂消极沉默的原因

英语阅读课会有一定的沉默阅读时间,这是必要的,也是很有价值的积极沉默,但是难免会有消极沉默出现。下面从三个方面对这一现象的原因进行分析:

(一)教学内容和活动设计没有基于学生主体

学生是课堂和教学活动的主体、中心。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语言习得特征、心理特点选择和设计教学内容与教学活动。有些教师在进行教学内容的选择和课堂活动设计时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选择的教学内容过于简单,导致学生无法深入理解课堂主题意义和文本内容;或者输入的内容太难,超出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语言能力,不符合克拉申(Krashen)的可理解性输入“i+1”。这会造成学生的语言、沟通焦虑和思维上的中断,从而导致消极课堂沉默的出现。

(二)课堂问题设置缺乏逻辑性和开放性

问题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思维工具,提问是英语阅读课中常用的师生互动方式。提出问题有时比解决问题更难,也更重要。然而,研究发现,很多教师在阅读课中设置的问题大多是识记和理解类问题,这些知识与技能层面的提问缺乏逻辑性和开放性,无法有效激发学生思考,活跃课堂氛围,更无法提高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造成其情感和认知上的沉默。

(三)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单一

在目前的初中英语课堂中,大多数教师仍是课堂的主导,几乎不给学生提供发言的机会。然而,在英语课堂上,学生本身就有一定程度的语言焦虑和沟通焦虑,若教师不能很好地鼓励他们并组织其讨论、交流,加上传统文化的影响,就会造成学生在英语课堂上“习惯性沉默”。

三、英语学习活动观对英语阅读课堂消极沉默的改善策略

英语学习活动观是落实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的主要途径。英语学习活动是联系英语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纽带。英语学习活动观重视活动的效用,提倡在活动中内化语言知识和技能,提升文化意识和思维品质。《课程标准》强调英语学习活动的设计应基于英语课程内容六要素,即主题语境、语篇类型、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使学生在学习与理解、应用与实践、迁移与创新三类活动中,结合语篇和自己生活经验构建主题意义,在活动中提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独立表达自己的观点、情感和态度的能力(教育部2020)。

下面,从四个维度阐述如何改善英语阅读课堂消极沉默,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篇,启发他们思考,改善语言输出,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一)凸显学生主体,提高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英语课堂活动中,教师应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现他们的主人翁作用,让其真正参与课堂活动。结合初中生的年龄特征,选取符合他们认知水平、认知规律和语言习得规律的教学内容。教材只是教学内容的主要来源之一,在备课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选取符合单元主题语境的教学内容,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其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根据克拉申的输入假说理论和情感过滤假说理论,理想的学习材料和输入语言应符合“i+1”原则,即贴近学生的认知水平,略高于他们现有的语言水平,但又是其可以理解的。这样的教学内容有利于帮助学生降低语言焦虑,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做到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进行课堂活动设计,减少课堂消极沉默的现象。

(二)创设真实语境,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课程标准》指出,所有的语言学习活动都应基于特定的语言情境。真实语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中创设情境能够帮助学生将课堂所学和自己的日常生活经历、情感进行联系(余文森2017)。在课堂教学中,语言知识的传递不能依靠说教,尤其是在课堂的一开始,要通过创设情境关联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积极性,提升其语言表达能力。

例如,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可以基于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经历设计开放性问题,激活他们与主题意义相关的背景知识,降低他们的课堂焦虑,调动他们的语言储备,指导他们围绕主题语境分享自己的经历和体验,让其快速进入轻松、活泼的课堂讨论。

【案例1】沪教牛津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下)Module 3 Unit 6 Pets Reading Head to head

上课伊始,教师呈现宠物的搞笑视频短片。学生被视频里可爱的宠物所吸引,随后进入free talk:

T:How many kinds of pets are there in the video?

Ss:Six.

T:What are they?

Ss:Dogs,cats,parrots,rabbits,lizard and pig.

T:What do you think of pets?

S1:I think they are lovely and cute.

S2:I don’t like pets.I think they are dirty,noisy and even a little scary.

在视频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后,教师用一些简单的问题降低他们的语言焦虑,使其能用简单的形容词描述自己对宠物的印象,从而引出本课的话题。对于程度较好的学生,教师追问:“Why do you think so?Can you give some supporting details?”也因学生的不同意见和生活经历,从而引出head to head的含义。

(三)设置梯度性问题链,改善语言产出

提问是英语阅读课的主要教学方式之一,也是常用的师生互动手段和方法,对于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和启发他们的思维起关键作用。研究发现,教师在阅读课上的提问呈现表层化和碎片化,且欠缺梯度性(叶译 2020)。教师在阅读课上的提问要么过难,要么过易,导致学生不愿意回答或难以回答,造成课堂消极沉默。

在阅读教学中,问题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应创设一系列呈链状结构环环相扣的问题。问题链的设置要符合逻辑性、层次性和梯度性。

【案例2】沪教牛津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上)Module 3 Unit 6 Reading The Trojan horse

这个单元的话题是古代故事,主课文和听说都围绕希腊故事“特洛伊战争”展开。学生已经通过听力活动了解了特洛伊战争的起因。课文内容是希腊军队表面上放弃特洛伊城,留下一个巨大的木马,实则是“木马计”。特洛伊人以为希腊人真的弃城而逃,便把木马拖进城里。晚上,当特洛伊人庆功后安心去睡觉时,希腊士兵一个接一个从木马里出来,最后攻下了特洛伊城。首先,教师提出以下问题:

Q1:What is the story about?

Q2:Who were the two sides in the war?

Q3:How long did it last?

Q4:Who won the war?

学生可以通过略读、寻读等策略在文章中找到答案,从而提高理解事实、辨认细节的能力。这些能在文中找到答案的问题有助于学生初步了解文章大意,提高积极性和课堂参与度,并为之后的阅读和回答打下基础。

在学生对文章有一定了解后,教师设计难度稍大的应用和分析型问题。这类问题可以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文本:

Q1:How did the Greeks won the war?

Q2:What played the most important role in the trick?

Q3:How can we describe the horse?What does the horse look like?

Q4:Why was the horse designed this way?

在学生较好地理解阅读材料,初步掌握语篇的语言文化知识后,教师提出以下综合性、评价性问题:

Q1: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Trojans?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Greeks?

Q2:What have you learnt from the story?

Q3:When you saw the huge wooden horse,what will you do if you were the Trojan captain?

如此设计问题链,让学生由浅入深内化语篇中信息,回答时有话可说,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内驱力,引导其积极参与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三个层次的语言学习活动,有效避免了课堂消极沉默现象的出现。

(四)设计递进式活动,丰富教学形式

由于课时的限制,教学进度和考试的要求,很多英语教师习惯用固定的模式上课,课堂活动大多只能让少部分学生得到语言和思维的锻炼,其他学生成了课堂的“看客”,甚至教师在课堂上唱“独角戏”,一个人讲四十分钟,课堂的消极沉默自然就无法避免。《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重新审视课堂教学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整合课程内容,优化教学方法,为学生设计真实情境中的层次递进且有效果的英语学习活动(教育部 2020)。

教学活动的设计没有固定的模式和顺序,教师应在解读语篇和把握学情的基础上,灵活、有目的地设计教学活动。在课堂一开始,教师可以开展基于语篇的学习理解类活动,主要包括感知与注意、获取与梳理、概括与整合等。在对语篇有初步理解后,逐步实现对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内化。接着,开展深入语篇的应用实践类活动,主要包括描述与阐释、分析与判断、内化与运用等。对语篇有深入理解后,教师引导学生针对语篇的价值取向和作者的写作意图及态度进行推理,加深对主题意义的理解,开展超越语篇的迁移创新类活动,主要包括推理与论证、批判与评价、想象与创造等。

同时,丰富学生的学习形式,结合多种学习形式,如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式学习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降低他们英语课堂的语言焦虑和沟通焦虑,提高课堂参与度,提高师生交流的质效。

结语

英语课堂中的消极沉默现象不利于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与学科育人的目标相违背。为了应对课堂中的消极沉默,教师可以做的还有很多。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角度入手,浅析改善初中英语阅读课堂消极沉默的策略,主张课堂应凸显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其主动性与积极性;基于单元主题创设真实语境,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设置环环相扣的问题链,改善语言产出;丰富活动设计的层次和教学方式。本研究缺乏实证性的数据,这也是接下来努力的方向。

猜你喜欢
消极语篇英语课堂
中日能源语篇中语言表征的对比研究
消极的后果
基于语篇分析的课例研究
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英语课堂的应用研究
基于语篇的初中英语教学策略
我的英语课堂经历
英语课堂中语用学委婉语的使用研究
让自己发光
为何当代艺术很多都是消极的,血腥的?
语篇填空训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