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 宸
(湘潭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湖南 湘潭 411105)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独有的文化,国学经典是中华传统文化中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是经过时间洗礼和历史沉淀的文化精品,其不仅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的独特标识,也是实现伟大强国梦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智慧之源[1]。自党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弘扬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国各组织单位纷纷响应。图书馆及各文化场所,甚至融媒体都开始进行传统文化的弘扬与宣传。虽然图书馆不断组织关于弘扬传统文化的活动,但活动形式如出一辙,主要以讲座、手工、演讲等方式呈现,没有创新性和吸引力。而自2016年开始,央视的传统文化节目《中国诗词大会》《国家宝藏》《经典咏流传》受到大家喜欢和关注,掀起传统文化学习的浪潮,同时,这一系列传统文化节目也为传统文化阅读推广提供了新的宣传方向。2021年,中央卫视再次推陈出新,推出一档全新文化节目《典籍里的中国》。该节目着力推广经典优秀著作,运用戏剧表演的形式介绍经典优秀著作、传统文化知识,其新颖的形式与方法对图书馆传统文化阅读推广具有很强的借鉴作用。
《典籍里的中国》聚焦中华优秀文化典籍,从中甄选最值得讲述的优秀传统文化作品,利用投屏、AR以及实时跟踪技术,通过多舞台、多空间、沉浸式戏剧+影视化的形式,采取古今对话方式,通过对话华夏先贤,实景演绎,讲述典籍里的成书、核心思想以及流传中的闪亮故事,使典籍故事不再只是文字,让书写在典籍里的文字“活”起来。该节目不仅展现了典籍里蕴含的中国智慧、中国精神和中国价值,也让观众真实感受历史,在观看中学习传统文化知识,“阅读”典籍,感受国学典籍的魅力。《典籍里的中国》首播全网热搜60个,视频播放量超过2.5亿,相关节目话题阅读量超11亿,豆瓣开分9.4;微博综艺榜排名第十,传统文化类节目排名第一,并入围白玉兰最佳电视综艺奖。该节目不光受到观众的喜爱,直呼“看不够”,也赢得专家的一致好评。
从传统文化阅读推广的视角分析,《典籍里的中国》创新形式有以下几点。
⑴ 善于利用情感共鸣,选题角度具有代表性。目前播出的四期,选择内容都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利用撼动人心的故事,把古老文化具备的思想价值表现出来,并通过古今对话,还原场景,让观众能看懂,能品味,直击观众心灵。比如节目前四期中:第一期“文化元典”的《尚书》中伏生舍命护书、《禹贡》《牧誓》蕴含“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中华民族思想精髓;第二期“十七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天工开物》中宋应星“贵五谷而贱金玉”“禾下乘凉梦”,并与袁隆平跨越时空“握手”;第三期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二十四史之首的《史记》中司马迁“横遭祸事,身躯已残,青史不可废”,成就“史家之绝唱”;第四期首次以纲目分类体系引入本草领域,医药学典籍《本草纲目》中李时珍“身如逆流船,心比铁石坚”,坚持学医,不畏艰难。四本典籍,从国家、科学、历史、医学讲述,围绕民生。《尚书》可谓开创,《天工开物》《本草纲目》可谓发展,《史记》可谓传承,不仅贴近生活,而且展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深深吸引着观众,引发观众思考,激发阅读兴趣。
⑵ 借助名人与专家,组成专业团队,加强宣传推广。节目选取倪大红、李光洁、王学圻、王劲松等国家优秀著名话剧演员以及著名主持人撒贝宁进行典籍故事演绎,借助明星效应,吸引大量观众,提高收视率,从而促进节目的宣传。书目特邀蒙曼教授以及行业专家共同“阅读”经典,并讲解典籍知识,使综艺更具有专业性。除此之外,导演组团队也致力于典籍研究,寻找最真实、最能展现人物特色、最能撼动人心的故事进行演绎。整个节目组与演员、专家一起,共同致力于每本典籍故事的演绎、传统文化知识的讲解,给观众呈现最真实、最完美、最大众化的典籍故事。
⑶ 运用技术手段,形式内容创新。《典籍里的中国》利用很多现代科技技术,如AR、上幕投屏以及实时跟踪等,节目展现形式较为新颖,以“穿越”的形式,将古今阅读工具、阅读方式、阅读环境相对比,让现代观众体验古代的艰辛,也让古代大家体验现代的美好,实现其心愿。例如,第四期《本草纲目》,李时珍40年编撰《本草纲目》,却无缘看到刊印成品,节目通过“穿越”形式,使他提前看到刊印出版的书籍,完成其夙愿。该表现形式,不光对古代先贤致敬,完成其心愿,也激发观众情感,使观众回味无穷,在观看中记住经典,勾起自我阅读的兴趣,有效促进经典阅读推广。
⑷ 反复点题,强调“阅读”的重要性。节目中,“阅读”贯穿整个节目。“典读会”“故事演绎”“专家讲解”,每部分都强调“阅读”。每期故事结尾都有一句固定的话语,古代先贤问现在读书人撒贝宁:“你们还读书吗?”“《天工开物》还有人读吗?”“《史记》后世流传如何?”,点题“阅读”,加深观众的记忆。每期故事也从不同角度阐释阅读的重要性:古代大家舍命护书、坚持读书的意志、写书的艰难都暗示优秀典籍著作来之不易;通过古今阅读方式的对比,突出当代阅读方式多样,阅读便捷,强调阅读的重要性。
图书馆是文化汇集的重要场所,是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也是加强传统文化阅读推广的主要阵地,所以,对传统文化阅读推广具有重要意义。
2.1.1 促进全民阅读,弘扬传统文化
传统优秀典籍的大力推广,不光可以促进全民阅读,还可以大力弘扬传统文化。图书馆作为文化传播的主要载体,是阅读推广的主力军。2018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正式启动,其中明确了图书馆的重要任务是推动、引导、服务全民阅读。文件《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要求,“要加大传统文化的宣传教育力度,充分发挥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机构在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作用”[2]。政策的指导对图书馆进行传统文化阅读推广提供了更加有力的保障,促使图书馆功能向“以人为中心”转型,不断优化图书馆功能与环境,丰富以阅读为核心的综合性文化服务,为读者提供更加舒适的阅读体验。图书馆可以联合学校、出版社、影视行业,也可以组织专家,对国学经典等传统文化著作进行整理,制定定期的书单,引导读者有效阅读,共同促进全民阅读。
2.1.2 提高文化素养,增强文化自信
“开展阅读活动,推动文化教育”是图书馆的重要责任。提高大众文化素养,离不开传统文化阅读的推广。传统文化中的经典阅读涵盖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历史,读经典,可以“知先贤治政之本,知朝代兴废之由,知个人修身之要”。随着现代生活物质的富足,大众更加注重对精神文化方面的追求,经典著作涵盖了人间百态,表达了中华民族的思想精髓,阅读经典著作,不仅能够提升文化素养,提高精神文化方面的追求,还可以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体验古老文化的思想价值意义。图书馆是一个国家的文化命脉,为大众传播文化知识,促进文化发展,弘扬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2.1.3 加强古籍整理,保护优秀典籍
图书馆是珍贵古籍名录、优秀典籍、重要文献整理与保护的重要场所。图书馆加强古籍整理、保护,修复优秀典籍和重要文献,可以更好地推进国家文献储备建设、典籍数字化建设、中华优秀文化数字化建设以及古籍整理等工程项目,促进古籍及文献数字资源便捷使用。图书馆通过开展各种古籍和典籍讲座、互动体验、数字化体验等活动,不仅加强了古籍的整理,保护了优秀典籍,同时也促进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优秀典籍著作知识的弘扬与发展。
《典籍里的中国》节目创新点正是节目成功的原因,也是图书馆阅读推广创新形式需要借鉴的内容。图书馆可以从情感共鸣、借用明星效应、利用技术手段以及建设专业团队四个方面,在原本活动的基础上加以改善。
2.2.1 利用情感共鸣,注重读者感受
图书馆阅读推广的目的是促进全民阅读,因此,读者的需求与看法对于阅读推广活动的进行具有重要的意义。图书馆应首先从读者角度出发,通过利用读者思维及了解公众阅读习惯,设计阅读推广的形式与内容。活动后,也要积极收集读者对活动的反馈意见,及时对活动内容与形式进行修改。其次,要善于利用情感共鸣。只有活动内容所要表达的情感引起读者的共鸣,才能使读者充分感受到活动想要传达的情感意义,从而有效地吸引读者的注意,促进阅读推广。最后,高度重视未成年人阅读习惯及传统文化知识的培养,进一步丰富亲子阅读活动,提高青少年文化素养。对于传统文化阅读推广,典籍著作本就代表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具有较强的思想教育意义,加入思政、爱国教育等具有中华民族思想精髓意义的内容,更会引发读者的情感共鸣,吸引读者的注意。
2.2.2 利用明星效应,加强形式创新
现如今,许多综艺节目利用明星效应,邀请流量明星参加综艺节目,比如《上新了,故宫》《千里走单骑》等,这些节目通过明星完成各种与传统文化知识有关的活动,不仅提高了收视率,也起到了弘扬传统文化知识的作用。所以,图书馆可以邀请明星与专家,采用小型话剧、专家讲座或者明星阅读会等方式,吸引读者的加入。除此之外,图书馆要加强阅读推广活动形式的创新,不仅通过讲座、知识竞赛、绘本阅读以及各种儿童手工制作等形式弘扬传统文化知识,还可以加强互动体验,加强文创产品的开发,让书写在典籍里的文字与故事活起来,促进文化传承与弘扬。
2.2.3 利用技术手段,加强文化宣传
数字技术、人工智能、融媒体技术等现代科技都可以为传统文化阅读推广带来优势。图书馆利用数字化和网络化技术,将经典纸质读本转化为电子读物,通过线上图书馆以及电子书、读书软件阅读经典著作。也可大胆采用VR、AR、机器人等技术手段,将活动内容与之结合,使活动内容更加丰富生动。例如,南京医科大学举办了VR技术与国学相碰撞的活动,用VR技术体验国学六艺,置身其中,不仅可以驾驶马车躲避各种障碍,还可以敲打大鼓编钟,让大家感觉自己仿佛穿越回古代,体验了各种古代时候的技艺。图书馆可以将典籍著作制作为情景剧或者游戏活动,通过AR、VR展示出来,让大家更能沉浸式地了解传统文化知识。除此之外,还可以利用AR、VR等技术展示古建筑昔日的壮丽,让读者在阅读经典的同时,了解我国历史建筑,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价值。
2.2.4 注重人才队伍建设,组建专业团队
活动的成功举办离不开专业团队的运营。《典籍里的中国》将蒙曼教授以及其他研究典籍著作的专家组成“读书人”,使阅读推广更加专业。重庆图书馆在做少儿经典阅读推广时,组建了快乐阅读家族,分别由快快、乐乐、阅阅和读读四位阅读推广人负责活动策划、主讲、外联、宣传工作。快乐阅读家族通过各种培训、赛课等方式,不断提升成员的专业素养,每年为图书馆读者、学校学生、社区居民提供阅读指导、阅读推荐、阅读课等活动200余场[3]。优秀的专业团队不仅可以正确指引阅读方向,推动文化传承与发展,还可以引导读者进行有效阅读。所以,图书馆应该广招贤才,培育一批优秀领读者,组建阅读推广专业团队,并对此加强专业培训及专家培训,使阅读推广更具有效性、专业性及权威性。
《典籍里的中国》之所以获得观众的喜爱、专家的好评,不仅在于其展现形式新颖,更多是因为其表达内容。图书馆在传统文化阅读推广方面,应该借鉴节目组策划、题材选择及制作的方法和形式,加强活动内容与形式的创新,将传统文化阅读推广活动从以不断丰富活动数量为主向丰富活动内容,激发读者情感共鸣方向转变,促进传统文化阅读更加有效地推广,促进传统优秀文化更好地弘扬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