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鹤婷 徐亚军
1.上海财经大学浙江学院,浙江 金华 321013;2.浙江泽大(金华)律师事务所,浙江 金华 321017
跨境电子商务(以下简称“跨境电商”)是指交易主体在互联网平台上通过电子支付结算、跨境物流、异地仓储送达商品,进而形成交易的一种国际贸易活动。我国经济发展在新经济发展思想的助力下进入新常态,而培育新动能就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跨境电商以其巨大的发展潜力、广泛的带动作用,成为发展速度最快的外贸新业态之一,其既是国际贸易发展的大趋势,又是推动国际贸易领域发展的新动能。据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至今,我国跨境电商爆发式增长,交易额扩大近10倍;2021年跨境电商进出口总额达到1.98万亿元,同比增长15%。依托新建设的综合试验区,大力发展跨境电商能有效提高国外需求与国内供给端的匹配效率,推动外贸制造业扩大生产,提升外贸运行效率,稳定外贸产业链和供应链,实现产业数字化与贸易数字化融合。
作为一种新兴经济业态和经济模式,跨境电商存在电商支付业务相关政策的法律支持力度不足和电商交易实践中真实性难以审核等问题,基于这些漏洞,不法分子利用国家税收优惠政策,采取伪报贸易方式、低报价格等手段进行走私,造成了税收巨大流失,严重扰乱了我国的海关监管秩序[1]。跨境电商领域的走私只是在走私方式上融入了电子商务的元素,本质上还是“逃避海关监管,偷逃应纳税款、逃避国家有关进出境的禁止性或限制性管理”,仍符合《刑法》中规定的关于走私犯罪的基本构成要件[2]。根据跨境电商领域走私案件的检索结果,近3年跨境电商领域的走私犯罪案件发案数量大幅增加,犯罪风险日益增大,而跨境电商行业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部分企业打擦边球、钻法律空子或法律意识不强导致其所面临的走私犯罪风险巨大,因此亟需一套行之有效的风险防范体系来预防跨境电商企业走私犯罪的发生。
企业合规(corporate compliance)是指企业的经营活动与法律、规制、准则相一致。2017年“美国制裁H公司事件”引起我国对企业合规问题的重视。2017年12月29日,由中国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牵头、H公司作为起草人之一的《合规管理体系指南》发布,确立合规作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基石的重要地位。2020年3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启动企业合规不起诉改革第一轮试点工作,试点对象主要为中小微企业。这标志着企业合规在刑事犯罪领域的应用,为企业犯罪治理提供了新的思路。
刑事合规可以定义为:通过刑法规定引导企业主动预防、发现和制止犯罪;或者当企业因没有遵守法律、规制、准则而可能遭受法律制裁时,通过减轻或免除刑事责任激励企业建立合规机制的规范体系[3]。当一个企业因构成单位犯罪而被追究刑事责任,该企业不仅会被判处罚金,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还会严重破坏其商业信誉和经营状况,甚至会影响到企业的生存、员工的就业,对企业而言,不亚于灭顶之灾[4]。笔者通过分析2018至2021年跨境电商领域的28个走私案件发现,38家涉罪企业根据犯罪情节的不同,分别被处以8万元至2100万元不等的罚金,其中29家企业罚金数额超过100万元,15家企业超过500万元,5家企业超过1000万元。因此,刑事合规也是企业预防或者降低刑事责任风险的内控机制,通过刑事合规这一前置性预防措施提前识别刑事犯罪风险,尽早规避企业犯罪的发生[5]。
笔者认为,刑事合规若进一步细分,可以根据企业有无构成犯罪,分为事前预防型和事后整改型两种类型。事前预防型刑事合规,又被称为“日常性合规管理模式”,“面向市场的合规计划”指未涉罪企业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对可能出现的违法违规情况,通过有针对性的设计和实施一套旨在防范、识别和应对合规风险的自我监管机制,就能最大限度地避免犯罪的发生。事后整改型刑事合规,也被称为“合规整改模式”,“应对危机的合规计划”指涉罪企业根据人民检察院的合规整改要求,针对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隐患,构建企业合规管理体系,检察院则依据合规整改验收结果作出是否适用“合规不起诉”的决定[6]。本文将从事前预防与事后整改两个角度出发,分析跨境电商企业走私犯罪的风险防控问题。
1.伪报贸易方式
为了符合海关关于跨境电商贸易方式“三单(跨境电商订单、支付单和国内物流运单)合一”的要求,走私企业利用本公司客户身份信息或者雇佣社会人员,通过在虚假搭建的跨境电商平台上伪造跨境电商订单;利用支付宝等支付平台为上述虚假交易制作支付单;购买物流公司的空白快递单号从而伪造国内物流运单。之后,走私企业以跨境电商零售进口方式向海关平台申报上诉虚假订单,从而偷逃应纳税款。
2.低报价格方式
走私企业根据跨境电商平台上真实存在的订单,在客户支付的商品价格基础上低报价格,购买与之匹配的虚假支付信息,组合成“三单”信息向海关申报。
3.跨境电商保税方式虚假推单
走私企业将在非海关联网电商平台交易的境外商品存入国内电商保税仓库,而后再将虚假“三单”信息导入与海关联网的跨境电商平台或者物流企业后推送给海关,伪装成跨境电商零售方式进口。
通过对已检索到的28个跨境电商走私案件分析发现,其中有14个属于单纯以伪报贸易方式的走私行为,12个属于以伪报贸易和低报价格方式相结合的走私行为,低报价格和保税方式虚假推单各一个。
合规风险指企业在经营活动中未能遵守法律、规制、准则而可能遭受到的法律制裁风险,包括但不限于市场交易领域、安全环保领域、产品质量领域、劳动用工领域、财务税收领域、知识产权领域和商业伙伴领域[7]。结合以上跨境电商走私犯罪的行为方式,对于广大跨境电商企业而言,走私犯罪的合规风险主要存在于市场交易、财务税收和商业伙伴这三个领域。
1.市场交易领域的合规风险
由于电商交易实践中存在真实性难以审核等问题,加之跨境电商企业自身未能建立健全自律诚信体系,部分管理人员法律意识淡薄,导致跨境电商企业在交易过程中利用法规、政策的漏洞行非法之事,危及企业的发展。
2.财务税收领域的合规风险
跨境电商企业缺乏健全的内部财务制度,利用电商支付业务相关政策的法律支持力度不足这一漏洞,制作或者购买虚假支付信息,通过伪装成跨境电商零售方式申报进口,逃避应当缴纳的关税。
3.商业伙伴领域的合规风险
若第三方商业伙伴实施违法犯罪行为,而跨境电商企业又未对其采取合规管理措施,企业就有可能因此承担连带责任[8]。
针对以上合规风险,跨境电商企业经营者当务之急是通过刑事合规方式在经营管理的过程中做好风险防范,避免卷入走私犯罪,影响企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有效的风险防控体系应当根据企业的规模、所处领域和涉案阶段的不同而有所区别。按照企业的规模,可以将我国企业分为中央企业、大型企业和中小微企业。中央企业和大型企业应当设立高标准的合规体系,而跨境电商企业大部分属于中小微企业,可以参照央企,设立适宜的合规标准[9]。对于处于不同涉案阶段的跨境电商企业,合规风险防控体系的建立也不尽相同。
事前预防型刑事合规,指未涉罪企业根据风险评估结果而制定的旨在预防犯罪的合规风险管理体系。为建立有效的风险防控体系,必须根据合规风险存在领域提出有针对性的专项合规计划,而不是“大而全”的通用合规计划[10]。
1.风险防范体系
(1)合规风险识别。合规风险识别是建立风险防范体系的基础,通过发现、收集、确认、描述、分类、整理跨境电商企业在经营管理中存在的合规风险源和与之对应的合规风险情形,构建合规风险识别框架,制定合规风险清单。
(2)合规风险评估。跨境电商企业应当成立评估小组,根据合规风险清单,定期和不定期地组织针对企业经营活动、财务管理等领域的审查工作,检验是否存在违法违规情形,在必要时也可聘请外部机构承担部分评估工作。在合规风险识别的基础上,应用一定的方法评估其对公司运营产生影响的程度,对合规风险作出评级和相应的控制措施。
合规尽职调查是针对客户和第三方商业伙伴的特殊合规风险评估形式。在某些走私犯罪案件中,企业在合作时并没有授意其商业伙伴实施犯罪,但是在商业伙伴实施犯罪时作出了默许或者被动接受的意思表示。通过对第三方的尽职调查,可以避免公司因第三方的原因卷入犯罪中,防止第三方商业伙伴违法违规祸及企业本身。
(3)合规培训。合规培训是建立风险防控体系的重要手段,是减少员工执业风险有效途径。通过合规培训,能帮助全体员工树立合规风险意识,掌握合规知识、规则和风险防控要求。对公司管理层,应重点培训与合规相关的政策和法律法规;对高风险领域、关键岗位的员工,应提供有针对性的专题合规培训;对普通员工,应组织与其工作岗位相关的合规风险领域的培训。
2.风险监控体系
(1)合规风险管理。合规风险管理是基于合规评估结果进行合理性审查,以确保及时针对可能出现的违法违规行为作出处置。有效的合规风险管理必须满足以下条件:跨境电商企业在制度建设和业务流程设计上,通过完善相关合规管理制度与机制,实现合规管理体系全覆盖。合规管理的实施应从公司的业务规模、组织结构、发展状况、公司文化等实际出发,有效提高合规管理效率。从制度、组织和人员安排上保证合规管理的独立性,确保合规管理部门与其他职能部门的有效分离。合规管理的实施需以完备的规章制度体系为依据,通过管理流程的优化,树立制度权威,充分发挥规章制度综合管理的规范性作用。在公司已形成的管理方法和合规文化的基础上,将制度性与灵活性进行科学有效的结合,对公司合规管理的定位、组织、机制、方法、手段等进行创新,以更好地为公司健康发展提供支持。
(2)合规审计。合规审计是指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依法依规审查企业是否合规经营所进行的一种经济监督活动。通过外部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审查工作,帮助跨境电商企业了解合规风险管理的实施情况,有助于企业掌握合规体系的执行进展。
(3)合规举报。应畅通企业内部和外部的举报渠道,鼓励企业员工及时向企业管理层或者合规专员举报违法违规行为,同时构建与行政主管部门之前的举报通道,并向企业员工进行公示。
3.违规应对体系
(1)违规调查。在发生违规事件之后,企业应当展开全面调查,在查明事实的基础上,发现企业合规风险管理计划存在的问题或漏洞,为企业采取后续纠错程序打下基础。
(2)违规处置。建立对违规行为的处置机制,对发现的违规事件,应当及时处理,上报企业管理层,将违规行为遏制在萌芽状态,若涉嫌违法,应及时提交有关部门。对负有责任的员工、管理人员应采取惩罚措施;对负有责任的第三方商业伙伴,应终止合作关系,尽快与之切割,避免企业卷入走私犯罪。
(3)合规计划更新。针对法律、法规、政策的变化及行业规范的调整,应及时更新企业合规制度,不断提升专项刑事合规计划的针对性。若发现现行合规体系存在漏洞,应对存在隐患的环节进行纠正,作出必要的补救措施,避免违规事件的再次发生。
事后整改型刑事合规,指涉罪企业为减轻或免除刑事责任而建立的合规整改体系。在企业涉嫌犯罪时,根据检察院提出的合规检察建议采取的纠错和补救措施。相较于针对潜在合规风险而制定合规计划的事前预防型刑事合规,事后整改型刑事合规重点应对已经显现的现实危险。
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印发的《企业合规典型案例(第二批)》,2018年至2019年期间,深圳X公司根据代理其报关的S公司发布的“指导价”制作虚假采购合同及发票,以低于实际成本价格报关,走私进口榴莲,偷逃税款合计397万余元,涉嫌走私普通货物罪。鉴于X公司存在多次要求S公司按照实际成本价格申报,并于2019年4月主动停止虚假报关,案发后认罪认罚,主动补缴税款等情节,深圳市人民检察院在其积极开展合规整改工作并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合规体系的基础上作出了相对不起诉的决定。
本文将结合X公司的合规整改工作流程,分析跨境电商企业事后整改型刑事合规的体系构建。
1.制定合规管理规范
以建立“反走私合规管理制度”为目标,结合与走私犯罪相关的企业内部治理结构、规章制度、人员管理等方面的问题,X公司通过制定合规管理规范,促进合规体系的建设,确保企业依法合规经营。跨境电商企业可以以之为模板,编制适合自己企业的《合规管理制度》《进口贸易合规手册》等合规文件,实现“反走私”领域的合规建设。
2.构建合规组织体系
通过合规整改,X公司设立由合规管理委员会,合规部、内控部与审计部共同组成的合规风险管理屏障,审查和监督全体员工在经营管理和执业过程中的合规性问题,履行对公司的合规支持和合规控制职能。跨境电商企业可以根据企业规模和现有部门设置,选择适合自己的合规管理机构,负责合规管理工作。
3.完善业务管理流程
在上述案件中,X公司并非走私犯罪的提起者,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系从犯,这意味着在与第三方商业伙伴合作的过程中,跨境电商企业可能被动卷入走私犯罪。因此,跨境电商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应加强对代理报关公司、物流公司等合作企业的合规管理。在进口申报时,跨境电商企业应承担如实申报的义务,如发现代理报关公司存在伪报、低报价格的行为,应当及时终止合作并向有关部门举报。同时,还应主动配合海关工作,上报进口商品的采购价格,为海关制定验估价格参数提供参考。针对部分重点法律风险,可聘请进口合规领域的第三方机构,提供专业意见,完善进口相关业务流程。
4.健全合规风险报告机制
全体员工应依法依规执行经营管理行为,一旦发现违法违规行为,及时报告,同时定期或不定期地向合规管理部门提交合规报告,包括一般合规风险和重大合规风险报告。
5.建立合规体系运作机制
在合规整改过程中,X公司积极开展合规文化建设,培养员工的合规意识,树立“全员合规”的合规理念。建立以合规风险识别、合规培训、合规举报调查、合规绩效考核为基础的合规体系运作机制,实现合规管理覆盖经营管理全过程。合规体系运作机制的构建,能弥补跨境电商企业在合规管理和监督中的漏洞,确保合规整改工作的有序开展,避免企业再次卷入走私犯罪。
刑事合规作为企业犯罪治理的新思路,为跨境电商企业预防走私犯罪提供了新路径。在跨境电商企业日常管理过程中,通过建立“事前预防型刑事合规”,引导企业主动发现、预防、制止犯罪,从风险防范体系、风险监控体系、违规应对体系等方面具体展开企业刑事合规体系建设。但是当企业涉嫌走私犯罪时,应通过建立“事后整改型刑事合规”,以检察机关提出的合规检察建议为基础,针对企业存在问题的合规领域,采取纠错和补救措施进行相应的合规整改工作,切实建立有效的合规计划,防范与化解企业内部刑事法律风险,为企业长期、健康、稳定发展提供保障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