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 瑾
(南京市金地自在城小学,江苏 南京)
数学游戏是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征,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便于掌握数学知识为目的而设计的一种教学活动。
游戏贯穿于数学教学活动中不仅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适当地采用一些小游戏对于数学学习和学生都有很大的意义。
根据皮亚杰的儿童思维发展理论,低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这一阶段的孩子活泼好动,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心,但自身的身心发展不成熟,自觉性和持久性较低,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不随意注意多,随意注意少。
正因为如此,数学游戏的出现可以让学生在游戏中将不随意注意转化为随意注意,不仅可以学到数学知识,还能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愉快的心理,为以后数学学习的展开奠定基础。
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但也是一门严谨、抽象的学科,很多时候需要学生进行不断的计算练习,让学生感觉枯燥无味,从而望而却步。只依靠传统的教学方式不能提升教学效果,而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使其主动参与到课堂中。
刚开始上课的时候,低年级的学生一般很难从课间“游戏”中很快进入课堂教学中,以致一部分学生很容易走神。此时若是把游戏引入课堂,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一年级学习了“认识图形”之后,课伊始,将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放入一个黑色的布袋,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先把学生的注意力从课间游戏中转移到课堂中,然后通过让学生玩“你摸我猜”的游戏活动,激发乐学数学的情绪,在“摸一摸”“猜一猜”“说一说”等活动中能区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基本特征。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同样也获得了这些知识,初步建立了空间观念,比教师一味地灌输给学生这些图形的特点、让学生死记硬背效果好。
学生学习新知之后需要一段时间吸收、内化,这个时候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有趣、新颖的练习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巩固新知、掌握新知。
一年级的“分与合”是学生学习10 以内加法和减法的基础,所以熟练地掌握分与合至关重要。在执教这一课的过程中,起初我只是按照教案按部就班地要求学生会背分与合,每天学习了新的口诀后在练习过程中就让学生同桌背、指名背等,但是效果微乎其微,甚至出现了抵制的心理。于是根据低年级学生爱玩游戏的性格我又重新制订方案,设计“出手指”的游戏,比比谁的动作快?如在学习了5 的分与合的知识之后,便和学生开始玩游戏,我出一个数(手势),学生出一个数(手势),不仅师生玩,还让他们同桌玩,一个个都聚精会神地看着我的手指,这样既活跃了气氛、巩固了新知,又锻炼了学生的反应能力。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 版)》指出:数学教学 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低年级教学的一个重点是掌握计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为此,教师每天都会布置一定数量的口算,要求学生读口算、写口算并计时,但往往事与愿违,学生渐渐出现了“厌算”的心理。扑克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纸牌游戏,将它和口算相结合,解决了低年段学生不爱读口算的难题,激发了学生的计算兴趣,做到在“玩”中学。
折纸游戏是低年级学生在生活中经常玩的一种游戏,笔者认为也可以将其与数学中的图形知识相结合。日常生活中,学生在折纸过程中并没有系统地归纳、总结,因而往往就是玩一玩就过去了。因此,教师可以适当地引导学生折出数学中的图形。例如,探索一张正方形纸折出一个三角形,剩下来的部分可能是什么图形?探索一张正方形纸对折一次可以折出什么图形?对折两次呢?让学生逐步认识到折纸也可以折出数学知识。
图形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难点,考查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而往往我们平时的教学忽视了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只一味地把结论告诉学生,殊不知学生自己动手实践得到的结论才是最难能可贵的。
游戏是多种多样的,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寻找,将他们运用到数学教学中,一定可以提升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