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22-11-24 14:36:46鲁君兰
新课程 2022年17期
关键词:绘制花生导图

鲁君兰

(甘肃省临夏县北塬镇中林小学,甘肃 临夏)

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高效利用思维导图,除了能帮助学生快速内化知识以外,还能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学习方法和技巧,有利于学生语文能力和水平的综合提高。因此,为打造高效的语文教学课堂,教师需要对学生的水平综合分析,并结合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策略,将语文教学与思维导图高效衔接,提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分析

在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落实下,对小学教学工作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在语文方面,教师要主动转变思想观念,强化对学生语文素养的良好培养。但是,由于长时间被应试教育观念所局限,部分教师依旧习惯性地依赖于传统教学方法,影响了教学质量的综合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较差。并且,在教学期间,教师的主体意识很强,不能主动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经常以主导者的身份出现,忽视了学生的诉求,无法为学生预留充足的探索和研究时间。从教学层面考量,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发挥着极大的作用,包括写作、阅读等,有利于学生增强整体语文能力。但结合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水平来看,教师在知识讲解期间,采取的教学方式很单一,课堂趣味性不强,从而使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度偏低。对此,为提高教学质量,教师一定要主动转变思想观念,应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合理开展教学活动[1]。

二、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对策

教师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活动期间,对思维导图模式加以利用,引导学生阅读和习作等,不仅可以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厘清学习思路,还能提升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因此,为确保教学活动顺利实施,教师应该高效利用这一模式。

(一)科学引导学生,鼓励学生绘制思维导图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将教学内容作为基础,并在掌握学生学习情况的前提下,合理地对思维导图进行利用。这种模式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对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加以培养。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借助这种方式,先让学生了解思维导图的作用以及制作方式,根据教学内容来为学生布置相应的任务,引导学生仔细地对文章进行阅读,将课文中的关键词找出来,并在中间画一个图形来标注。同时,教师要继续引导学生,让学生围绕找出来的关键词逐步向四周延伸,能形成一个个的小分支,在分支上,需要再次扩展,最后将想象出的图像绘制出来。通过对这种方式的有效利用,学生不仅可以厘清文章的整体脉络,还可以快速内化知识,有利于学生学习有效性的增强[2]。

比如,在教学《落花生》时,教师可以对思维导图进行科学运用,先让学生对文章进行阅读,找出落花生这一关键词,之后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图形画在中间位置并确定好各个分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适当地引导学生,让学生了解作者,并作为思维导图的一个分支,写出作者的笔名以及代表作。在其余的分支中,教师让学生画出议花生、种花生、收花生以及尝花生四个分支,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划分,诸如在议花生这一分支中,学生也可以将花生的好处和特点写出来,诸如花生的好处是味道美,可以榨油,价格也非常可观,而花生的特点则是需要埋在地下;在种花生和收花生分支中,分成买种和浇水等环节,最后是收获花生。通过进一步地学习,学生能明白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想要成为一个像花生一样有用的人。并且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学生知识掌握不仅非常精准和快速,还能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对语文学习越来越感兴趣,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水平。

(二)合理对学生指导,灵活运用思维导图进行阅读

小学生由于年龄普遍偏低,所以在知识掌握及理解方面的能力相对较差,尤其在文章的理解上,并不能深入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在组织开展语文阅读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该科学地利用思维导图,合理地对学生加以引导,让学生借助思维导图掌握文章的含义,将文章划分成各个层次,并利用各类符号合理地进行调整,通过有效语言进行总结,构建整体结构,明确各个分支之间的联系,掌握文章的脉络,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3]。

比如,在教学《白杨》时,在预习阶段、课堂知识讲解过程中以及课后练习中,教师都可以对思维导图进行利用。学生在制作思维导图期间,教师应该适当地对学生进行启发和引导,让学生能将文章作为基础,依照开始、发展、结束等步骤来展开绘制。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选择不同的颜色或者图形来进行表示。在课后,教师要为学生布置相应的练习题,让学生利用思维导图来完成,巩固学生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进一步丰富教学内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教学效果的整体提高,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三)思维导图与习作教学相结合,提高教学效率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思维导图应用类型相对较多,可以不断地进行拓展和丰富。在应用这种模式的过程中,树状图、鱼骨图以及流程图等类型较为常见[4]。因此,在实际的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内容,有针对性地对思维导图类型进行选择和利用,保证教学过程能更轻松。通常情况下,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习作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同时也是学习难度较大的一部分,对学生的整体要求相对较高,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经常出现跑题、不知从哪里开始写、词不达意等问题,严重削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此,为了有效改变这一教学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科学地对思维导图加以利用,借助思维导图找出中心点,帮助学生抓住题眼,让学生明白题意,从而精准地进行理解和表达。同时,为了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率,教师可以通过思维导图,有意识地对学生展开训练,引导学生大胆联想和想象,保证学生在不断积累和探索下有效提升写作水平。

比如,教师在让学生写一篇主题为“我最喜欢的动物”作文期间,可以应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理解题目的具体含义。在思维导图绘制过程中,围绕中心词“我最喜欢的动物是什么”来展开联想和思考,之后对学生合理引导,借助一系列问题来进行拓展和延伸,包括是什么、为什么等。通过对思维导图的利用,从一个中心点出发,能够让学生谋篇布局,简单易懂,还能将知识之间的关联找出来,让想法不断延伸和拓展,最终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绘制思维导图,在此期间,也可以结合自己的想法进行加工和绘制,不仅能够快速理解题目,还能在理解题目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思想,将自己的潜能充分挖掘出来。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期间,合理地对这种模式进行应用,有效地对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加以培养,学生可以更好地切中题意,保证在写作过程中做到有话可说,解决写作时无法下手的问题,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四)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的思维导图加以评价

教师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活动期间,学生在绘制完思维导图之后,教师要给予学生相应的肯定,让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心。同时,教师也要试着让学生到讲台上展示自己的思维导图,分享绘画思维导图时的经验和想法,结合学生所绘制的思维导图,如果有可取之处,教师要及时进行表扬,并让其他同学借鉴和学习,如果思维导图中有不足之处,教师也要予以指正,保证学生在下次绘制思维导图时不会出现相应的问题,让学生可以快速掌握绘制思维导图的技巧,帮助学生学习知识,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率。

比如,教师在教学《鸟的天堂》时,在让学生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先要科学地对学生加以引导,让学生理解文章的整体脉络,了解文章所表达的含义,之后学生结合文章,将思维导图分成四个部分:(1)将作者游玩的时间、地点以及背景交代出来。(2)对作者第一次来“鸟的天堂”重点描述。(3)作者再次来“鸟的天堂”。(4)描述作者对“鸟的天堂”的不舍。通过学生绘制的思维导图,教师在实际点评过程中,应该肯定学生所划分的这四个部分是非常合理的,思维导图绘制得也非常好,但是在绘制思维导图时,需要尽可能保证思维导图的精炼性,不要写太过烦琐的内容,可以将其中的关键词找出来,进一步提炼和精简。通过教师的逐步引导,学生能熟练掌握绘画思维导图的技巧和方法。

总之,新课程改革教育背景下,教师在教学期间应该加强对多元化教学模式的利用,增强教学趣味性,将思维导图有效运用其中,合理地对学生进行引导,提升学生的整体能力。同时,为保证思维导图应用得更加合理、高效,教师一定要明确思维导图的作用,科学地对教学方案进行制定,确保教学质量能整体提升,为学生今后系统学习语文提供助力。

猜你喜欢
绘制花生导图
Art on coffee cups
掏花生
烃思维导图
高中数理化(2022年2期)2022-02-22 02:17:00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
放学后
童话世界(2018年17期)2018-07-30 01:52:02
到底埋在哪棵树下
第6章 一次函数
花生去哪儿了
雨后的露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