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意识形态宣传工作

2022-11-24 14:19张爱芳
关键词:革命群众工作

张爱芳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不仅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器—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同时始终坚持理论赢得群众的价值导向,重视对革命队伍和人民大众进行马克思主义及革命思想的宣传教育,充分发挥先进意识形态的引导、激励与凝聚作用。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意识形态宣传工作的成功实践,既充分调动了群众的革命热情,使革命走向胜利,也为新中国成立后的意识形态领导权建设奠定了基础、累积了经验。

一、意识形态宣传工作的组织与阵地建设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为继续在积极分子和工农大众中扩大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力,成立了专门的意识形态宣传教育机构,系统有序地开展宣传教育工作。1921年8月,中共一大选出“临时中央执行委员会”,由李达负责宣传工作(中共中央局成立后,设宣传部,李达任主任);一大通过的党纲规定,凡党员超过十人的地方委员会,需设一名宣传委员。1923年10月15日,中央局颁发《教育宣传委员会组织法》,决定成立教育宣传委员会,“由党及青年团两中央协定派委员(十七人)组织之”,主要职责是“研究并实行团体以内之政治上的主义上的教育工作以及团体以外之宣传鼓动。”[2]委员会下设编辑部、函授部、印行部、图书馆等职能机构,形成比较完备的宣传教育工作体系。1924年5月召开的三届扩大中央执委会会议正式决定设立宣传部,指出“中央宣传部应当在党报上加重党内教育的工作,并且指导马克思主义研究会”“指导并训练政治及策略问题的全党思想”[3]。1925年1月中共四大通过的《对于宣传工作之议决案》中,强调“为使宣传工作做得完美而有系统起见,中央应有一强固的宣传部负责进行各事”[4]。1926年六大之后,中央宣传部开始成为党的常设机构。党的意识形态工作机构的组织化系统化规范化,成为保障和提升党在意识形态领域领导力的重要先决条件。

意识形态宣传工作需要牢固的阵地建设。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各种新闻出版与宣传渠道的创立,有力支撑了党的意识形态宣传教育工作。1921年,中央局在上海创办人民出版社,出版各种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和指导工人运动的书籍刊物。抗战时期,1938年于延安成立的解放社陆续出版发行了《马克思恩格斯丛书》《列宁选集》《斯大林选集》等一系列马列经典著作,大力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传与普及。1937年,为适应革命形势的需要,成立于1931年的红色中华通讯社更名为新华通讯社,并先后在华北、晋绥、晋察冀等抗日根据地成立分社。1940年底,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开播,电台面向全国人民,内容以新闻报道和富有战斗力说服力的时政评论为主。这些宣传平台与渠道的设立和开通,不仅成为普及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革命形势以及党的政策主张的重要喉舌,还有力驳斥了国民党对共产党的抹黑与丑化。

学校是进行集中宣传和系统教育的重要场所。大革命时期,党主要通过创办半工半读性质的工人学校、夜校、带有扫盲性质的农校,对工农大众进行革命教育。土地革命时期,中央苏区成立了苏维埃大学、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列宁小学以及各种工农学校,对群众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革命政策的宣传教育。抗日战争时期,党在延安先后改建和创办了十几所干部、青年、妇女、工人学校,如中央党校、抗日军政大学、陕北公学、鲁艺、延安工人学校、延安中国女子大学等,这些学校大都开设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政治经济学、马列主义基本问题、党史等课程。解放战争时期,在直接接管而来的新解放区的各级学校中,党一方面大力清除国民党政府反动宣传的遗毒,一方面积极组织开展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和党的方针政策的学习,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和新政权的顺利建立做出了重要贡献。

宣传教育工作机构的组织化规范化以及全方位的平台与阵地建设,使党的宣传工作方针得到有效的部署、贯彻和开展,不仅在党员干部和革命战士中普及了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的宣传教育,使其成为一支极具凝聚力战斗力的革命队伍,也向群众宣传解释了党的革命理论和政策主张,成为党的意识形态宣传工作获得成功的有力保证和坚实支撑。

二、意识形态宣传内容的现实导向

意识形态要实现自己在社会中的主导地位,根本在于它能对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从理论上做出正确的说明、解释与回答。具体讲,就是能准确把握社会矛盾,解决时代问题,满足社会需要。正如马克思所言:“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取决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5]能对社会发展进程中最紧迫最现实的时代问题做出及时回应,才能发挥最强大的号召力、说服力和凝聚力。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正是我们党坚持立足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实际,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如何在一个以农民为主体的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实现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这一问题的科学回答。但这一革命过程并非一蹴而就,在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由于不同时期的主要阶级矛盾及表现形式的不同,党的革命工作重心也在不断进行调整转换。为配合革命军事工作的顺利进行,党的意识形态工作也会随之进行调整转换。土地革命时期,废除封建土地制度、建立工农民主政权是根据地的主要革命任务,工农大众与官僚地主之间的阶级斗争教育就是党的意识形态宣传工作的主要内容。“九一八”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党的革命策略发生转变,此时,呼吁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号召全民抗战就成为当时政治路线宣传教育的主要内容。内战爆发后,党的宣传工作重点一直随着革命形势的不断变化发展而调整:内战爆发前——向人民群众揭露蒋介石政府“假和平、真内战”的真面目;解放战争时期——树立共产党和人民军队必胜的信心;决战决胜期——坚持“将革命进行到底”的信念。

先进意识形态要赢得人民的支持,除了自身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外,还必须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利益需求。这是人的感性存在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所决定的,也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所坚持的基本原则。因此,宣传解释党制定的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相符合的方针政策,一直是革命时期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

要赢得人民群众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对共产党及其革命路线的拥护支持,除了宣传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转变群众的落后思想观念,还必须让群众认识到共产党的政策将为生活带来什么样的转变。早在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就指出:“除了一般地宣传党的政策,如共产党是什么性质的党,红军是什么样的军队,我们是干什么的等之外,还要根据当地打土豪的情况,按照党的政策提出具体口号。”[6]这些口号如“彻底实行土地分配”“无产阶级只有分了田地,才有饭吃有衣穿”“工友们农友们快快联合起来打土豪分田地”,以直接明了的方式说明了共产党的政策对农民土地权益与切身利益的肯定和保障,从而赢得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促进了根据地的创建、巩固及发展壮大。抗日战争时期,洛川会议通过的毛泽东为中宣部起草的关于形势与任务的宣传鼓动提纲中,对“废除苛捐杂税”“减租减息”等宣传内容进行了特别强调。这些政策信息不仅是对农民解除封建剥削、改善生活的承诺,也在思想上赢得了开明地主和富农的支持。解放战争时期,意识形态工作的重心之一就是向农民宣传解释发展农业生产、支持解放战争与改善生活之间的关系,通过对土地改革及实现“耕者有其田”政策的宣传,充分调动起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革命积极性,为解放战争提供了无穷的人力物力支持。

三、意识形态工作对象的全面性和层次性

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意识形态宣传教育工作,对象众多、范围广泛、情况复杂,其中包括:作为革命中坚力量的各级党员干部、战士;作为革命根基力量的广大人民群众;作为革命争取力量的各类中间人士;革命的敌对营垒人员。针对这些不同的对象群体,党的意识形态宣传教育工作任务也大致分为四个目标:提升党员干部和战士的理论水平与政治素质;启发群众觉悟、壮大革命力量;争取中间派、扩大统战力量;分化敌对阵营、瓦解敌人力量。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随着革命形势发展,迫切需要培养一批有能力开展工农革命运动的干部,为此,党创建了很多补习学校和训练班,对先进分子进行思想教育,着力提高其理论水平和政治素质。抗战时期,为解决党员干部理论修养不足影响革命工作的问题,包括陕甘宁边区在内的各抗日根据地所有的机关、学校、干部、团体以及抗战前线队伍,先后开展起全面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学习教育活动。1942年开始的整风运动,又有力批判和清算了“左”的和右的错误思想在党内的影响,极大推动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在全党的传播。对广大党员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以及对广大革命战士的革命思想和政治政策教育,是使党保持先进性和实现革命目标的重要思想、组织及军事政治保证。

尽管近代中国民众遭受着最深重的压迫,但两千多年封建专制制度的遗毒,以及社会文化教育水平的低下,使得大部分民众对自己所处的受剥削受压迫状态和不平等地位麻木顺从,并无多少革命的自觉。因此,向广大人民群众宣传革命道理、唤醒民众的革命觉悟就成为一项重要的政治宣传任务。中共一大决议中明确提出,建立劳工补习学校,最重要的是唤醒劳工的觉悟。抗战时期,中共六届六中全会又提出:“广泛发展民众教育,组织各种补习学校,识字运动,戏剧运动、歌咏运动……提高人民的民族文化与民族觉悟。”[7]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革命思想的宣传教育,激发他们的革命觉悟和革命热情,不仅为我党赢得了最广泛的群众基础,也为革命队伍输送了源源不断的有生力量。

争取中间力量是关系革命成败的关键因素。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中国共产党就非常重视对国民党左派的争取和团结工作。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倡导和组织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过程中,对国民党政府、各民主党派、国际社会等各方都开展了细致全面的谈判、沟通与宣传工作,阐明中共坚持团结抗战的立场和决心,表达实行统一战线的诚意与愿望,为全民抗战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抗战胜利后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周恩来等人通过会面、招待会等各种途径,耐心宣传解释中共的政治路线和政治方针,获得了国统区民主人士、知识分子以及广大民众的理解和支持。

对敌对阵营的宣传工作不仅有助于减少革命阻力,还可以转化敌对势力。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就提出,为扩大政治影响争取广大群众,不能忽略对敌对分子的宣传工作,红军宣传队除了对工农群众进行宣传外,还有一项重要任务,就是瓦解敌军和教育俘虏。红军中有许多专门针对白军的宣传口号和宣传标语,如“穷人不打穷人”“欢迎敌方的士兵参加工农革命”“官兵平等,反对白军官打骂士兵”。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战士们还经常通过喊话、唱歌等形式向国民党军队宣传我党的政策,发起密切配合军事攻势的政治宣传攻势。

四、意识形态宣传方式的大众化通俗化

用通俗易懂、生动活泼的方式对广大民众进行宣传鼓动,是我们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意识形态宣传工作的一个重要经验。毛泽东一贯反对语言乏味的宣传方式,强调“共产党员如果真想做宣传,就要看对象”[8],他在谈到军队的政治路线教育活动时,针对红军战士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大多数人甚至是文盲的实际状况,特别提出若干讲课方法建议,如由近及远、由浅入深、说话通俗化、说话要明白、说话要有趣味……1941年,中共中央颁发《中央宣传部关于党的宣传鼓动工作的提纲》,强调“必须根据群众今天所切身懂得的东西,根据群众今天的觉悟程度与文化水平来进行宣传鼓动,必须使我们的宣传鼓动是能引起群众的兴趣与行动的……”[9]129这一宣传工作方针,是在对宣传对象的准确把握以及宣传活动的深刻认识基础上做出的科学总结。宣传工作需要对理论话语进行转化加工,把抽象理论化为浅显道理,把枯燥的理论语言化为活泼的生活语言,以消除和减少人民大众理解接受马克思主义及其革命理论的不利因素。

在这种工作方针的指导下,党的意识形态宣传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各种标语口号、歌曲、文艺活动都成为党的宣传教育活动载体。比如话语简短、内容直白的标语口号就是革命时期常见的宣传方式,标语口号既能旗帜鲜明地表达革命道理和政治立场,又符合老百姓的文化水平和理解能力,很容易被老百姓接受、传播。毛泽东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曾提到政治口号在农村和农民中的影响:“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打倒贪官污吏,打倒土豪劣绅,这几个政治口号,真是不翼而飞,飞到无数乡村的青年壮年老头子小孩子妇女们的面前,一直钻进他们的脑子里去,又从他们的脑子里流到了他们的嘴上。”[10]34

形象生动的文艺作品因具有极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也成为重要的政治宣传载体。“宣传鼓动是思想意识方面的活动,举凡一切理论、主张、教育、文化、文艺等等均属于宣传鼓动活动的范围。”[9]126在鼓励文艺作品为革命事业服务的延安文艺座谈会后,解放区出现了许多表现和鼓舞广大人民群众进行抗战、生产、斗争的文艺作品。《南泥湾》《二月里来》《兄妹开荒》《翻身道情》等民俗色彩浓厚的秧歌、小戏,因其活泼生动的语言、优美动听的旋律和喜闻乐见的表演方式,在群众中具有很大的影响力。

1936年到达延安的斯诺,这样描述红军剧社的巨大影响力:“红军占领一个地方以后,往往是红军剧社消除了人民的疑虑,使他们对红军纲领有个基本的了解,大量传播革命思想,进行反宣传,争取人民的信任。”“成百上千的农民听说随军来了红军剧社,都成群结队来看他们演出,自愿接受用农民喜闻乐见的形式的戏剧进行的宣传。”[11]

解放战争时期,文艺工作者们创作的反映劳苦大众个人命运与革命事业密切相关的诗作《王贵与李香香》,以及反映“旧社会把人变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主题的歌剧《白毛女》等作品。都极大鼓舞了战士与群众打倒反动派、翻身做主人的革命热情,成为提高群众政治觉悟、动员群众参加革命的有效武器。

五、启示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12]其工作成败关乎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其工作成效关乎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习近平总书记讲: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党史国史是必须修好的必修课[13]。从历史中探寻胜利之源,汲取智慧、经验和力量,不断深化对意识形态工作的规律性认识,是新时代做好意识形态宣传工作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全面领导

意识形态工作一刻也不能放松和削弱。意识形态作为文化上层建筑的核心,不仅决定了文化领域的前进方向,还进一步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和政治上层建筑。毛泽东讲“掌握思想领导是掌握一切领导的第一位”[14],重视意识形态工作是我们党一贯的优良传统,也是我们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攻艰克难夺取胜利的重要精神武器。忽视意识形态工作乃至放松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权,导致社会的混乱和改革的失败,这是苏共垮台和苏联解体的惨痛教训。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意识形态工作既面临着时代适应性挑战,又面临着异质意识形态的渗透性挑战。要应对挑战和困难,就必须旗帜鲜明地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全面领导,确保全社会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和道德观念上的团结统一,积极实现和维护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领导权,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先进引领力、强大向心力,为新时期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及舆论支持。

(二)坚持长远目标和具体目标的统一

意识形态关涉政治思想上层建筑中的价值取向,是一定的经济关系和政治关系主张的反映。从目标看,意识形态是理想性和现实性的统一体。意识形态的长远目标为社会成员指明未来的前进方向,是信仰、是理想、是愿景;意识形态的具体目标则与当下的社会发展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是现实,是关切,是利益所在。前者是赢得群众不懈追随奋斗的指路明灯,后者则能最有效地调动起群众的行动积极性。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我们党始终有效地把意识形态的长远目标和近期目标协调统一起来,赢得人民群众最坚定广泛的支持、跟随和拥护,最终取得革命的胜利。做好做强新时期的意识形态工作,我们既要旗帜鲜明、方向明确、立场坚定,又要注重从实际出发,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依据时代变化和形势发展,因时因势调整意识形态工作的具体内容和工作重点,化长远目标为一步步的具体目标,使每一个具体目标都服务于长远目标,使意识形态的感召力和促动力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三)坚持在实际工作中开展意识形态宣传

意识形态建设应以经济发展为基础,意识形态宣传要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列宁讲:“群众不是从理论上,而是根据实际来看问题的。”[15]意识形态宣传工作不能变成流于形式的政治空谈,应该把动员群众和服务群众结合在一起。毛泽东一贯重视宣传工作与群众生活的结合,反对脱离群众需要的空头政治。早在土地革命时期,他在谈到群众动员工作时就特别强调,只要我们关注和解决了群众的实际生活问题,“群众就会真正围绕在我们的周围,热烈地拥护我们。”[10]137当前,意识形态宣传工作要落到实处起到实效,首先要关心群众的生产生活实际状况,特别是与群众利益有重大关切的实际问题。其次要关心群众的思想困惑,把好群众思想脉搏,用先进思想先进文化引导群众,夯实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群众基础。总之,要在实际工作中推进意识形态宣传工作,使精神力量和物质力量相互助长,实现思想教育与物质利益的协调统一,切实提高意识形态宣传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坚持丰富意识形态话语表达方式

作为统治阶级意志体现,为社会成员提供信念共识和价值指引的意识形态,其话语表达具有抽象、宏大、深刻、严肃等特征,这也是意识形态说服力、权威性及合法性的重要支撑和体现。从另一方面看,意识形态话语的这些特点又使其“高高在上”,与人们的感性生活世界“隔”了一定的距离,因此,现实生活中,那种直接照抄照搬的政治理论说教往往令人觉得枯燥乏味、乃至望而生畏。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基于广大革命战士和人民群众文化水平的现实状况,我们党特别注重意识形态话语表达方式方法的生活化通俗化。实践证明,意识形态宣传话语生动活泼“接地气”,人们就爱听、听得懂、听得进;意识形态话语表达有情感有温度,人们就容易被吸引被打动。新时期,随着网络新兴媒体的飞速发展及自媒体的兴起,传统的话语权力结构和话语表达方式也在发生一定的变化。这些变化对党的意识形态领导权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牢牢把握意识形态话语权和占领网络新媒体阵地的同时,重视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建构,强化意识形态话语的吸收力创新力,丰富意识形态话语的表达方式,有效提升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影响力。此外,在信息化全球化的今天,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日益提升和国际地位的日益凸显,意识形态宣传话语还要善用“国际表达”,讲好中国人物中国故事,向世界展现中国形象中国精神,确保在意识形态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

猜你喜欢
革命群众工作
多让群众咧嘴笑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中国的出行革命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不工作,爽飞了?
粉红革命
掀起秋冬潮流革命
选工作
颜色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