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中国特色财政学的基础理论

2022-11-24 14:17齐守印
财政科学 2022年9期
关键词:财政学基础理论社会科学

齐守印

内容提要:中国特色财政学基础理论研讨逐步深化,已经取得许多成果,但目前总体上都处于直接基础这一层面。实际上,中国特色财政学的基础理论是一个多层次的复合体系,其首层为研究阐述的基本立场、世界观、方法论,次之为处于一级学科层面的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管理学等,再次才是属于二级学科层面的直接基础理论。这三个层面的基础理论都存在分析选择问题,正确的选择思路在于,根据构建中国特色财政学的内在需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去伪存真、弃粗取精,区分主次、兼容并包。

2016年,习近平同志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发出“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①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年5月19日。的号召,这其中自然包括构建中国特色财政学。这些年来,我国众多学者围绕构建中国特色财政学做了大量创新性研究工作,产生了很多有价值的学术成果;中国财政学会多次组织召开专题研讨会,从基础理论层面积极而有效地推进了构建中国特色财政学这一重大理论创新工程。然而,截至目前,学界对于中国特色财政学基础理论是什么,以及如何构建中国特色财政学,仍旧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以致构建中国特色财政学这项学术任务依然在路上。这当然不足为奇,因为构建中国特色财政学绝非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一项极为艰巨繁复的重大理论创新工程。笔者此前曾经发表过两篇论文②齐守印:《论中国特色财政学的理论基础》,《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3期;齐守印:《中国特色财政学理论体系研究对象和逻辑起点辨析》,《财政研究》2018年第8期。,分别从不同角度就构建中国特色财政学及其基础理论问题提出自己的拙见。本文拟就中国特色财政学基础理论问题进一步表达一些一孔之见,以期有裨于中国特色财政学的构建。

一、中国特色财政学的基础理论应是由多层次构成的立体架构

回顾我们在这个领域已经进行过的研讨,虽然提出了“公共风险论”“市场经济论”“社会关系论”“公共经济论”等各派观点,丰富、深化了对构建中国特色财政学基础理论的认识,但是,这类认识总体上仍处于探索何为中国特色财政学的二级学科暨基础理论层面,尚未触及对中国特色财政学构建质量起决定作用的主要层次,更不要说覆盖对中国特色财政学构建质量产生影响的所有方面了。在此背景下,即使我们通过研讨切磋对中国特色财政学的直接基础理论形成了正确的共识,仍不足以筑牢构建中国特色财政学这项重大理论创新工程的基础。因此,我们对中国特色财政学基础理论的研究探讨,不仅需要在二级学科暨直接基础理论层面进一步统一和深化认识,而且需要从整体上加以扩展,至少需要延伸到对中国特色财政学构建质量起着更为决定性作用的世界观、方法论和与财政学科本质属性密切相关的基础学科层面。

笔者认为,任何一门社会科学的理论内容都是站在特定立场、依据特定的世界观、运用特定研究方法去分析阐述特定研究对象机理的结果,而研究对象又有学科种属差别,财政学自然也不例外。既然如此,中国特色财政学的基础理论应该是一个包括基本立场、世界观、方法论和一级、二级上位学科理论构成的多层体系。

(一)属于基本立场、世界观、方法论层面的基础理论

这一层次的基础理论从根本上决定中国特色财政学的构建质量。这是因为,首先,站在什么立场考察分析问题,决定着特定学术理论的价值倾向和社会属性,进而决定它与特定制度环境的吻合度和使用价值。其次,世界观和方法论决定着一种学术理论的科学性高低。庸俗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注重以形式主义的具体方法归纳概括研究对象的表面联系,而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则注重以科学的抽象法透视研究对象内在的本质联系、揭示事物的运行发展规律。二者孰优孰劣不言自明。对于构建中国特色财政学而言,这一层次的基础理论选择在性质上必须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国情,一方面在立场上体现人民性,另一方面在世界观和方法论上具有科学性。

(二)处于一级学科属性层面的基础理论

经过多年研究讨论,学界对财政学科基本属性已经形成了一种大体共识,即它是一门兼有经济学、政治学属性的应用学科,同时还与社会学和管理学密切相关。既然如此,若要全面透析和阐述财政活动机理,无疑需要综合运用经济学、政治学乃至社会学和管理学的基本原理。所以,将特定形态的理论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和管理学作为中国特色财政学的基础理论就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其中所谓特定形态,自然是指依据科学方法构建起来的相关一级学科理论,而不是随便选择任何一种理论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和管理学都能够“中用”。

(三)处于二级学科属性的基础理论

财政事务既具有经济属性,也具有政治属性;同时,无论从经济还是从政治角度来看,它都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为其所赖以派生的主体服务的。如果承认财政事务的首要属性是经济,并且承认提供公共物品是社会公共机构的固有职能,那么财政就是为社会提供公共物品而筹集、配置和监管资源的活动,从而是公共经济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既然如此,分析阐述整个公共经济活动机理的公共经济学自然应该是中国特色财政学最为直接的基础理论。与此不同,如果承认财政事务的首要属性是政治,是直接为国家行使职能服务的公共事务,那么,公共管理学就是中国特色财政学最为直接的基础理论。

总之,我们应当以多层复合的视角来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财政学的基础理论。试图将中国特色财政学的基础简单化地局限或归结于任何一种理论都是不科学抑或是不能成立的,都难以在此基础上构建起科学的中国特色财政学。

除此之外,按照马克思关于逻辑与历史相一致的研究方法,经济史、政治史、社会史、管理史以及经济思想史、政治思想史、社会思想史、管理思想史也应在扩展意义上纳入中国特色财政学的基础学科范围。

二、中国特色财政学基础理论的选择思路

正确认识中国特色财政学的基础理论,明确其多层次性固然重要。与其同等重要的是,以正确的思路对中国特色财政学多层次的基础理论做出具体选择。笔者认为,依据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本质要求,正确的选择思路可以概括为:按照构建中国特色财政学的内在需要区分主次、兼容并包。

(一)在基本立场、世界观、方法论层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

习近平同志指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必须旗帜鲜明加以坚持。”“在我国,不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哲学社会科学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最终也不能发挥应有作用。”①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年5月19日。其所以如此,首先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决定的。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确定了人民当家做主和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的基本原则,而中国共产党又是一个始终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以马克思主义为工作指导思想的政党。既然这样,中国特色财政学在基本立场上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主体、为中心;在世界观和方法论上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对此,丝毫不容许含糊犹疑、模棱两可。其次是由人民的社会作用和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所决定的。占总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既是包括财政收入在内的一切社会财富的创造者,也是公共物品使用价值的享用者。因此,财政学研究必须站在人民立场、主张增进人民利益,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说的马克思主义,不仅包括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原著所阐述的基本原理,也包括随着时代进步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诸如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科学理论。在强调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同时,也需要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随着时代、实践、科学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②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年5月19日。,马克思主义从来不排斥而是最善于从一切其他严肃学派那里吸收精华来丰富和发展自己。

(二)在具体方法和一级学科基础理论层面要善于兼收并蓄人类创造的一切相关思想理论精华

对此,习近平同志指出:“要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融通各种资源,不断推进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这里所说的各种资源,除了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资源之外,另外两个分别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资源”和“国外哲学社会科学的资源”③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年5月19日。。在构建中国特色财政学的过程中,所谓融通上述三种资源,就是要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前提下,依据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原则,融会贯通、兼容并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和国外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例如,兼收中国古代“格物致知”“穷则变、变则通”等方法和行之有效的生财、聚财、用财、管财之道,适当吸纳运用西方发明的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数理分析等,以及西方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管理学领域的思想理论精华。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学及其基础理论研究中,在基本方法和理论内容方面,先后出现过两种偏颇:一种是以西方理论为圭臬,几乎全盘否定或者回避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精华;另一种是近些年来又出现不加批判地过分推崇所谓“国学”、排斥西学的倾向。毋庸讳言,这两种倾向无疑都偏离了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因而,在构建中国特色财政学及其基础理论选择运用方面,亟待拨乱反正,不仅努力纠正和避免其中任何一种偏颇,而且时时注意防止从一个极端滑到另一个极端,为寻求所谓的“理论创新”而循环往复地折腾。

(三)在二级学科基础理论层面有两种可选的对象及其适当的选择方式

一种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吸纳古今中外治国理政思想理论精华的中国特色公共管理理论,另一种则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吸纳古今中外治国理政思想理论精华的中国特色公共经济理论。这两种理论原则上都有资格作为中国特色财政学的直接基础理论。至于选择其中哪一种,应当以对中国特色财政学的基本学科属性认识和判断为转移。如果将中国特色财政学界定为偏向政治学属性的交叉学科,将财政视为国家职能活动的基础和支柱,那么,就应当以中国特色的公共管理学为直接基础。相反,如果将中国特色财政学界定为偏向经济学属性的交叉学科,将财政视为社会公共机构提供公共物品筹集、配置、监管资源的活动,那么,就应当以中国特色的公共经济学为直接基础。①例如,我国已故著名财政经济学家陈共教授就认为财政学应该将公共经济学作为基础理论;但他同时认为,目前那种以研究财政问题为主体内容的公共经济学“名不副实”,作为财政学基础理论的应该是以研究公共物品再生产为主要内容的公共经济学,这样的公共经济学有待创造。参见陈共:《关于财政学基本理论的几点意见》,《财政研究》,1999年第4期,第6页。笔者认为,这两种类型的中国特色财政学本质上并不互相排斥,完全可以并行不悖。因此可以设想,按照“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学术理论原则,允许学者们依据自己的独立认识和思考,分别创建并发展偏重政治学属性、偏重经济学属性乃至偏向社会学属性的中国特色财政学。

需要注意的是,一旦确定了中国特色财政学某种偏向的学科属性及其直接基础理论,那么,在使用理论范畴方面就应当一以贯之,而不宜任意交叉混用。例如,一旦将中国特色财政学界定为偏向政治学属性的交叉学科,那么,在理论范畴方面就不适于使用“公共物品”或“公共产品”以及政府、政策“成本”“效益”之类的公共经济学术语。反之亦然。否则,则会造成财政学理论内容非驴非马的混乱现象,从而损害中国特色财政学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学术价值。

顺便指出,对于构建中国特色财政学来说,无论是一级学科还是二级学科的基础理论本身,都应该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具有中国特色的。问题在于,经过中国学术界近几十年的努力,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兼收并蓄现代西方和中国古代思想理论精华的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管理学以及公共经济学、公共管理学,虽然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基础②例如,郭庆旺教授认为:“齐守印先生始终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范式和研究方法,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背景,从公共物品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整个再生产过程及其内在联系”,“创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共经济论,成为中国特色财政学基础理论的一个主要流派。”参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公共经济理论创新与国家治理现代化〉发布》,网易新闻,2022年5月31日,https://www.163.com/dy/article/H8MF782J0524R1RL.html。,但到目前为止还都存在或大或小的差距,而我们又不能坐等这些基础学科理论成熟以后再启动中国特色财政学创建工程。这就给构建中国特色财政学带来另一层面的理论创新任务,即同时在一级、二级基础理论领域广泛吸收符合中国特色本质要求的理论创新成果,必要时甚至需要通过自己研究思考加以创造,以补充短板。

猜你喜欢
财政学基础理论社会科学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征稿简则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34卷总目次
一定要掌握基础理论知识 专访CIT培训学院与清华建筑声学讲师燕翔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中医基础理论
现代财政学的发展历史、现状和趋势
地方性院校财政学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探讨
全国高校财政学教学研究会2017年年会召开
构建图书馆知识服务理论体系的思考
绿色会计浅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