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文化与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创新的融合与实践

2022-11-24 13:48曹献馥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8期
关键词:艺术设计海南设计

沈 速,曹献馥

(琼台师范学院 国际创新设计与产业研究院,海南 琼台 571127)

1 地域文化的特点

地域文化是极具地方特色的一种文化形式,是特定地域的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形成的文化积淀和优秀传承.我国在数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孕育出大量具有鲜明特色的地域文化,如巴蜀文化、荆楚文化、岭南文化、青藏文化等等,在历史演进过程中,这些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随着地理分布、历史以及经济等因素孕育并发展,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文化现象.20世纪60年代,施坚雅对区域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更为系统的研究文化视野.与社区文化、区域文化有所不同,地域文化是历史沉淀过程中的直观表现,具有连续空间范围、相对一致的自然环境特征和相同或近似的历史过程,是一个具有某种亲缘关系的民族传统和人口作用过程的、一定共性的文化景观构成的地理区域[1].海南岛源于其特有的地理环境,天然具备这些特征,因此能形成独有的文化景观.

研究地域文化对于高校艺术教育创新的融合与实践而言具有特殊意义,不仅有助于地域文化的再生与宣传,也能帮助培养学生的文化涵养、民族意识,增强其向心力.下面以海南岛为例概述地域文化的特点.

1.1 历史连续性

历史连续性是地域文化发展的重要内核.这种连续性赋予了地域文化深厚的历史意义,包括人文景观、建筑群落特点、经济发展特点等等.海南各地经济差异显著,这在历史上由来已久.海南岛地貌较为特殊,虽南北仅跨两个纬度,地带性差异不明显,但岛内中高周低地貌显著,西部受到焚风影响干旱少雨,因此形成了南北、东西以及沿海与内陆环境的显著差异.农林产业以及人口分布也受此影响.改革开放后,海南经济开发也多向以海口、儋州、琼州、瓦宁、三亚为主的北部以及东北沿海倾斜,继而逐步向周围沿海以及岛内台地、丘陵和山地蔓延,形成了沿海拔圈层结构分布的经济文化地域特点[2].尽管现代科技已经大部分解决了过去地理因素带来的不便问题,但海南仍然面对各地发展不均衡的问题.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在关注历史连续性的问题上,能极大地发挥其文化宣传和舆论引导优势,为社会均衡发展提供更多可能性.如大力宣传少数民族艺术,将其引入到设计教学中;对五指山腹地贫困村寨进行环境再设计,引导学生探讨特殊环境下的建筑规划;等等.这不仅能给经济落后地区带来整改和正向宣传,也能引起社会各界关注,促进当地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

1.2 文化统一性

“族群作为社会固有的群体存在形式,具有自己相对稳固的意识形态和内部认同.”这种认同在地域文化中是一种身份认同,代表着相同的记忆、情感和归属意识,是一种“族群意识”.它常常表现为相同或相近的生活习性、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等.这是长期在同质环境下交流与交融后形成的社会现象[3].海南在中国历史上一直处于边缘地带,是流放地之一.尽管海南文化资源较为匮乏,历史上名臣文豪屈指可数;但是海南仍旧孕育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各地历史、人文以及现代景观丰富.如儋州白马井、伏波庙,海口五公祠,中和东坡书院, 琼山琼台书院,以及遍布全岛的橡胶园、咖啡园和热作农场,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等等.因此,考虑到地域文化所具有的统一性,在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创新的融合与实践过程中,要尽可能地考虑到海南本土的特色文化,在凝聚自身文化力量的同时,提升设计作为交流本土与外界交流媒介的品质与内涵.

1.3 文化包容性

地域文化具有强大的包容性,这是其内涵不断丰富的根本原因.岛屿的地理环境决定了海南必然是个开放包容的地区,这从其多元的信仰文化上可以窥见——海南除了本土黎、苗信仰以及本国道教以外,还有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以及天主教.2006年海南省民宗局数据显示,全省有8万余信教群众,依法登记的宗教场所达122个[4].1988年,海南成立经济特区,改革开放后的经济环境使得海南具有兼收并蓄、兼容并包的特点.近几年国家对海南省扶持力度加大,力争将海南打造为国际贸易中心、国际旅游中心,大大开阔了海南人的视野,因此在地域文化与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研究中,尽管仍然以本土文化为主要研究对象,但在观念上仍要与国家、国际接轨,拔高立场,从包容性的角度考察海南人的设计需求以及表达诉求.

2 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创新

2.1 教师角色转变

从布扎体系、包豪斯到今天中国当代的设计教育,教师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且以技术作为最重要的教授评判标准,这对于重视创新与融合的现代艺术教育而言无疑是不科学的[5].随着现代设计在文化经济中的重要程度越来越突出,传统的师生关系在艺术设计高等教育中也越发遭受质疑,教师需要在适应新时代政策环境的前提下,逐步从课堂上走到课堂下,将技法灌输转变为思维引导,教师的角色也由教学的主导者变为参与者,从而在主观和客观上改变上课方式[6].考察琼台师范学院,受到传统艺术设计教育影响较深,教师还无法完全适应角色的转变,因此在课程设置、课程研究以及教学研究上无法完全摆脱原有的范式.课程改革受外界因素督促较多,无法由内而外地形成切实可行的教学科研环境.如对地域文化的教授,过去常常采用课本教学或现场考察等方式进行;在新的教学环境下,则要求教师能够将实际教学成果考虑进来,并将此作为课程进行的依据,利用学校和社会资源,与学生共同参与到文化设计当中,而不是走马观花,简单应付了之.

2.2 教学方式改变

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的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51.6%,进入了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随着入学率的提高和由此带来的就业环境的改变,改革高等教育教学方式成为现在以及未来数年的趋势,艺术设计教学也在不断接受社会和大众的检验.受到“互联网+”的影响,数字化平台教学作为新型教学方式已经成为一种常态.尤其是近两年受疫情的影响,传统的面授教学无法完全满足教学需要,使得数字化教学逐步发展完善[7].尽管如此,数字化教学仍存在很多弊端,如教学互动效果难以把握,教师无法准确掌握课堂情况,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艺术设计教学所存在的时代性问题,等等,对于在设计教学过程中实现“科设融合,产教耦合”仍然有待探索.

2.3 教学模式创新

20世纪70年代后,教学设计开始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在设计教学领域,受到新时代瞬息万变的科技环境影响,艺术设计教学的重点已不再是技术的培养,而应该着重强调学习的方法,培养自主创作思维.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世纪末所述:“人类社会正愈来愈倾向于为一个尚未存在的社会培育新人.”可以预见,过往的教学模式不再适用社会发展需要,近年来社会上大量涌现的职业培训机构也正说明了这一点.因此,现代艺术设计与教育必须考虑教育的社会性和个人发展的可能性,以及创新创作符合时代要求的教学模式.以地域文化作为切入点考察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也是艺术设计教学模式创新的方向之一,具有极强的针对性,能够为学生提供长期视野,有利于学生形成系统的设计思维方式.

3 高校地域文化与艺术设计教育创新的融合途径

3.1 将地域文化植入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是学校落实党和国家关于人才培养总体要求、组织开展教学活动、安排教学任务的规范性文件,是实施人才培养和开展质量评价的基本依据.近年来,人才培养方案越来越重视办学特色的凝练.目前国内高校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大部分还停留在理论结合实践等老生常谈的问题上.讲办学特色与地域文化融合,是体现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可以有效融合地域文化特征,充分挖掘地域文化内涵,提炼人才培养特色,服务当地艺术设计产业发展.

琼台师范学院在艺术设计的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提出依托海南地域文化,以黎族织锦、三月三文化节、海洋文化等极具海南特色的地域文化作为该专业的特色.依托海南优质自然生态与地域文化资源,以遗产再设计和乡村振兴为抓手,以提升遗产品质与活力为目标,整合多学科资源服务国家自贸港建设战略.开设了黎族传统文化、本土品牌视觉形象设计、海南民族服饰品牌设计、热带度假酒店设计等课程,以自主开发建设的省级精品课程资源实行线上线下混合授课方式,汲取本土民族传统文化精髓,提供文化艺术背景和设计创意灵感来源,扩宽设计思路.三峡大学则利用鄂西南的地理优势,将土家族、苗族的少数民族艺术形式融入艺术设计专业的培养方案,在课程设置中增加楚文化、楚美术与少数民族艺术等选修课程,加强了地域文化与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融合.

3.2 相关科研平台建设

科研平台或实验室建设,是有效拉动艺术设计教育产学研结合的杠杆.琼台师范学院自2020年成立国际创新设计与产业研究院以来,着力于探索艺术设计人才培养与地域文化的融合,通过艺术设计专业办学定位专家研讨会、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科研项目申报、指导学生竞赛等形式,在艺术设计教育实践与地域文化结合领域不断探索[8].

3.3 社会服务与教学实践相结合

目前,高校在社会服务上的深度和广度较前几年更为有力.艺术设计专业又是与社会服务结合更为紧密的学科,在产品包装、文创设计、展会展馆、工业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等各个领域都有巨大的空间和潜力[9].以琼台师范学院为例子,2016年以来,设计服务本土经济成果丰硕,近三年完成设计服务项目54项,组建海南文创产业、国际创新设计和南海文化遗产三大科研平台;在海南威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海南大海先生文化创意有限公司、海口永发印刷有限公司等20余家艺术设计类公司建立实习实践基地,落实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社会服务和艺术实践.这些本地的艺术设计公司,都有着丰富的本土文化特色,在地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上有着自己独有的经验[10].另外,学校与地方公司、企业签订联合培养协议 ,在人才培养方向上采取定向培养的方式,为当地企业输送艺术设计人才.

3.4 学生赛事和以地域文化为特色的艺术设计教育实践相结合

通过学生赛事促进艺术设计教育实践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以赛促教,探索人才培养新途径.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引领各类学校人才培养范式深刻变革,建构素质教育发展新格局,形成新的人才培养质量观和质量标准,切实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

以赛促学,培养创新创业生力军.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激励广大青年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在创新创业中增长智慧才干,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把激昂的青春梦融入伟大的中国梦,努力成长为德才兼备的有为人才.

以赛促创,搭建产教融合新平台.把教育融入经济社会产业发展,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成果转化和产学研用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以创新引领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努力形成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新局面.

学生赛事紧扣时代脉搏和地域特色,发挥地域文化优势,有效融合地域文化与艺术设计教育实践,在教师指导时加以引导和定位[11].如2020年参加的“第七届互联网+大学生创业大赛”,就是以保护濒危动物海南黑冠长臂猿、结合美育与生态环境为出发点,以海南自贸港建设为舞台,着力打造一系列以黑冠长臂猿为母版的具有地域标识意义的产品形象.通过源“猿”而来——基于海南美育与生态文明建设背景的白沙长臂猿保护项目,将所产出的主体形象用于打造特色品牌,制作包装海南当地农产品和长臂猿相关文创产品.为带动热带特色农业高效发展,通过基地研学和科普校园行等活动,将长臂猿形象制作成互动式绘本,寓教于乐,实现对青少年美育思想和生态保护思维的双轨培养;通过挖掘海南独有黑冠长臂猿的地域意义,借助抖音、淘宝、微信公众号等网络平台及前期展开的全域旅游工作,将海南黑冠长臂猿打造成海南自贸港的生态旅游标识,引入旅游业及其他产业扶持,形成良性经济循环和生态循环.

4 结论

地域文化是特色文化制造和传播的重要源泉,是文旅价值链的核心.凝练地方文化特色,适合自贸港创意文化的发展,是设计教育产生价值和效益的快捷方式.将地域文化开发理念融入人才培养机制,适合以文旅创意和服务见长的多元领域,使设计业态由从属转为领军角色,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生产力资源.

猜你喜欢
艺术设计海南设计
海南书香节 引领全民阅读新风尚
湖南师范大学作品
海南杂忆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59国免签游海南
热带宝岛海南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
书封与现代艺术
河北师范大学艺术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