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毅伟
(洛阳师范学院 公共体育教研部,河南 洛阳 471934)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背景下我国“三农”发展中的重大决策部署.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使大众更加关注健康议题,以身心健康为目标的体育旅游成为后疫情时代和疫情后时代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方式.
乡村体育旅游是以乡村地区为空间载体,以乡村自然环境为主要依托,以特色体育项目为支撑,吸引城乡居民观光、休闲、健身的新型旅游形式,是国家当前大力推进的重要行业类型.乡村体育旅游不仅可以满足城市游客的休闲体验需求,还能够拉动乡村地区的经济增长,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城乡协同发展的重要方式.
体育旅游是体育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形成的一种新型旅游模式.传统的旅游模式以观赏、游玩为主要内容.在新时代背景下,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休闲方式改变、需求升级,传统旅游方式已无法满足人们的多元化需求,各类新型旅游模式应运而生.其中,体育旅游作为一种新的旅游模式,以参与性、康养性、体验性、追求身心健康为主要特征,拓展了旅游发展内容,创新了旅游发展方式,能够更好地满足现阶段人们对休闲娱乐的多元化需求.
由相关研究数据可知,现阶段全球体育旅游产业发展迅猛,年均增速15%左右.体育旅游作为我国重要的产业类型,其市场增速为年均30%—40%,比全球体育旅游的市场年均增速明显要高[1].根据2020年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与增加值数据公告,从体育产业内部构成来看,体育服务业增加值为7 374亿元,占体育产业增加值的68.7%.根据上海体育学院、驴妈妈集团等联合发布的《2021年中国体育旅游产业发展趋势报告》,以“小聚集、大空间”为主要特点的露营休闲度假游和体育运动休闲特色小镇、体育主题公园、主题度假区等,将成为我国体育旅游未来的增长点.与此同时,我国体育旅游占旅游业的比重远低于发达国家,体育旅游发展前景广阔.
与体育旅游的快速发展态势相比,体育旅游理论研究相对滞后,学界至今对于体育旅游的定义尚存有争议,没有达成共识.研究者们对体育旅游概念的探讨主要有四种视角:第一,体育与旅游结合或融合的视角, 强调游览活动与体育活动的共同参与、交互与渗透,即“游览+体育活动”[2];第二,根据游客参与体育活动的类型方式,如事件型体育旅游、怀旧型体育旅游等;第三,大旅游视角,认为旅游的实质是离开惯常环境的身体空间移动,本身便牵涉体育活动;第四,旅游者出游动机关涉“体育”的程度,即旅游者外出的主要目的是体育还是旅游.不同视角下的体育旅游强调的重点有所不同,然而体育旅游的基本特征较为明显,基本要素包含体育、空间、时间、动机,概念框架包含消费者、市场和政府三个层面,本质属性是消费层面的“体育活动”[3].
体育旅游的空间要素包含城市与乡村,乡村地区广阔的空间以及优美的自然环境为体育旅游的开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乡村振兴国家战略为乡村地区开展体育旅游提供了政策支持,体育旅游对身心健康的特别关注受到消费市场的青睐.体育旅游既有其经济特征,又有社会文化特征,且相较于其他产业具有生态环保价值,因此,在乡村地区发展体育旅游,既能推动乡村经济增长、产业兴旺,又有助于实现生态环保及乡风文明.
从经济层面看,在乡村地区开展体育旅游不仅可以提高农民的收入,还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增长.对于传统的农村观光旅游业来说,餐饮和低价值的土特产是大部分游客的消费重点,整体处在低端消费中.而在乡村旅游中注入体育相关元素,体育运动者对运动装备、活动场地等要求高,这属于中高消费,可以有效提升消费等级.以滑雪为例,游客租用的相关设备、接受的相关训练等,都是体育旅游附加的重要内容,可由此实现乡村旅游经济的增长.此外,将体育旅游与乡村旅游结合在一起,能够将相关的体育产业要素与吃、住、游等要素有效融合,形成一种新型的旅游业态,带来比传统乡村旅游更高的经济效益.
从社会层面看,乡村地区开展体育旅游能够让各类体育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实现体育运动在更大范围的推广.相较于传统观赏型旅游业,体育旅游更加关注游客体验,其最终目的是通过休闲娱乐和体育锻炼方式强化游客的身心健康[4].此外,在乡村地区发展体育旅游,还可以向当地村民宣传体育锻炼的重要意义,发挥重要的宣传价值.体育旅游发展不仅可以强化村民的健康观念和意识,改善乡村地区的体育基础设施,还可以使新时代的新农村得到健康、可持续发展.
从生态层面看,体育旅游具有明显的生态保护价值,对乡村地区生态环境影响较小.如徒步、登山、划船、钓鱼、探险、漂流等体育旅游项目,其开发设计是将当地原有的自然环境作为基础,依据具体情况划分为不同的旅游功能,不需要过度开发自然资源,具备低碳环保的优势.体育旅游对空间及自然环境要求较高,往往会以生态环境保护作为开发原则,因此,乡村地区发展体育旅游能够促进其生态宜居目标的实现.
自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农村产业经济得到了一定发展,但还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如相关政策支持未能充分落实、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特色化品牌不够突出、各产业间融合深度不足、经营性人才匮乏等,还伴随着不少环境污染与生态过度开发等问题.当前,从体育旅游切入乡村振兴的相关研究较少,而从实践中可以看出,体育旅游可以发挥出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作用,需对其研究进行关注[5].基于此,本文从政策支持、平台搭建、营销网络、人才培养四个方面提出乡村振兴背景下体育旅游发展的综合思路.
乡村振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内容,而体育休闲旅游作为一种新型的旅游项目,更适合在乡村地区发展,并且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发挥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作用[6].但从现阶段乡村体育旅游发展来看,市场需求旺盛而供给方经验缺乏,各地出台的相关对接政策较少,其发展受到阻碍.为促进乡村地区体育旅游发展,政府部门要出台相关政策,整合相关资源,发挥引导作用,尤其是资金及人才方面的相关政策要向体育旅游倾斜,加大政府扶持与投入力度.
具体而言,要从发展体育旅游的融资、土地及税收等方面提供支持.第一,优化体育旅游融资模式.将股份制模式引入乡村体育旅游项目,以专项扶贫资金、其他农村专项资金、社会及地方融资机构等多元化的股份制经营方式,实现资金的绩效管理,使用多种财政经营方式推进当地经济发展.第二,优化体育旅游发展的土地规划模式.在开展乡村体育旅游项目时,要对农村地区的土地流转做出合理规划,对于符合发展体育旅游项目的地区要依据实际情况做出灵活的政策调整,进一步推进土地管理的合理变革.第三,优化税收政策供给方式.以国家现行的税收指导为依据,将其与当地实际发展情况有机结合,对开展乡村体育旅游的项目争取相关政策优惠.
农村经济的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主要内容,而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就是推进产业经济不断发展的重要途径[7].体育和旅游融合所形成的全新体育旅游需要关注精品平台的搭建,形成资源、产品、产业链、运营的有效衔接,以此推动乡村地区体育旅游高质量发展.
具体而言,要从资源聚集、产品运营、特色活动等方面考虑体育旅游平台搭建.第一,以体育旅游为核心打造聚集农村资源的重要平台.体育旅游发展具有综合性特点,要汇聚各类有效资源搭建平台,考虑资源与产业的对接、产品与销售的对接、供给与市场的对接,延伸出健身休闲、住宿餐饮、农产品销售、体育赛事等相关产业的综合发展.第二,以产业化运营为理念培育特色体育旅游产品.在乡村地区发展体育旅游要将当地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作为主要依托,因地制宜挖掘当地体育文化特色,积极开发不同类型的特色体育产品.第三,结合地域文化开发特色体育活动.地域文化特色对于体育旅游发展具有重要支撑作用,以云南少数民族地区体育旅游发展为例,通过发展傣族赛龙舟、藏族赛马会、彝族摔跤等民族性体育竞技方式,可以有效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推动乡村文化、体育、旅游的融合,实现农村产业链的联动发展.
受乡村地区经济发展及网络普及所限,乡村体育旅游发展往往存在营销困境及产业创新难题.为实现乡村地区体育旅游高质量发展,需要特别注意拓展乡村体育旅游的营销网络,创新营销方式,培育品牌形象,推进体育活动与乡村旅游的深度融合,以破除产业创新难题.
具体而言,要从构建体育旅游产品体系、创新营销方式、培育品牌形象等方面考虑乡村地区的体育旅游发展及其产业创新.第一,依据地域优势构建体育旅游产品体系.城郊型乡村地区具有发展体育旅游的天然地域优势,其在空间上连接城市与乡村,既有发展体育旅游的自然条件,又能方便城市游客进入体育旅游目的地,在此开发类型多样的体育旅游产品可以有效促进城乡要素流动,推进体育旅游高质量发展.第二,以新媒体技术为依托构建立体化营销网络.在乡村地区开发体育旅游要做好营销,推进在线旅游代理、电子商务网站等结合,构建起立体式体育旅游营销网络,将VR场景体验连接到各大网站和终端平台上,包括政府旅游部门、体育俱乐部等,扩大目标客户群体,构建出从政府到行业再到公众的上下联动型营销体系以创新营销模式.第三,结合乡村文化特色打造体育旅游品牌形象.全域旅游是一种新理念,在乡村地区发展体育旅游要树立建设全域体育旅游目的地的意识,挖掘乡村文化,打造体育旅游名村、名镇、名县,培育体育旅游目的地品牌形象.
人才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要素和智力源泉,专业经营型人才培育是乡村地区发展体育旅游的关键.我国体育旅游发展时间较短,缺乏足够的经验借鉴,不少从业企业和高校都未能及时认识到乡村地区发展体育旅游的特殊之处,与体育旅游蓬勃发展态势相比,人才培养出现短板.当前,我国体育旅游行业主要从业者大多来自体育行政部门、旅游行政部门等,短期培训是其主要培养方式,在专业技术水平方面存在不少局限.加之我国高校体育旅游方向的人才培养模式不够完善,在教学硬件设施和优秀专业教师配置方面存在不少问题,对体育类和旅游类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都产生了较大制约.
具体而言,要从专业培训、高校人才培养、智库建设等方面加强乡村地区体育旅游人才建设.第一,积极构建体育旅游协会、组织等共同体,对当前相关工作者开展专业培训,丰富从业者的专业知识,拓展管理人员的创新思维,提升乡村体育旅游从业者职业技术素养,形成一批高素质、多能力的专业型团队.第二,高校要通过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培养更多的体育旅游人才,在体育学科和旅游学科中设置体育旅游学科方向,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增加体育旅游相关课程,拓展体育类专业和旅游类专业的特色人才培养领域,为体育旅游发展储备更多专业型人才.第三,通过产学研用一体化思维积极发展体育旅游智库,吸纳高端人才开展乡村地区体育旅游相关研究,整合政府、学界、产业界优势资源,构建乡村体育旅游智囊团和后备军,为体育旅游发展贡献智库力量.
总之,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积极发展乡村体育旅游,是推进农村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式,也是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的题中之义.体育旅游将体育和旅游有机融合,有别于其他传统旅游形式,在为游客提供特色旅游体验的同时,还能促进乡村经济的发展,改善乡村产业结构,推动城市与乡村的要素流动,形成城乡协同发展的经济模式,对我国整体的经济发展水平提升具有促进作用.因此,要充分利用国家政策,整合乡村有效资源,搭建体育旅游平台,拓展体育旅游营销网络,培育专业型体育旅游人才,合力推进乡村地区体育旅游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