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探索

2022-11-24 13:41王春燕
吉林教育(综合版) 2022年9期
关键词:课外活动汉字传统

王春燕

传统文化是华夏几千年文明积累的智慧结晶,在历史长河的洗涤之下,已经与人们的工作、生活密不可分,更是炎黄子孙行为引导和社会建设的重要影响因素,其中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更加值得现代人去传承和发扬。但文化的传承,并非古板地原样照搬,而是应该结合时代的发展,不断进化出更契合当代人行为准则、符合现代人正确价值观的传统文化体系,剔除掉浮夸、消极等不良文化,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得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真正成为国家发展、民族精神延续的文化载体。

一、小学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现状剖析

小学教育阶段,引导学生更好地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加以继承和发扬,是民族文化兴盛和民族意识觉醒的希望之花。但是,受互联网发展的影响,西方文化开始逐步渗透到小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对于我国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生群体间的传播形成了极大的冲击。同时,在互联网社会背景下,西方文化、娱乐文化盛行,很多小学生对于各类明星、网络名人的了解甚至多于传统文化。结合近几年所举办的中日韩友好画展、古筝、儿童童话交流等活动来看,小学生所表现出的精神状态,往往存在过于自我、行为不善或是毅力不足等不良表现,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孝道等优秀品质也越来越少体现在小学生群体中。在当前物质条件日益丰富的环境下,小学生的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等传统美德也开始逐步被淡化。综合上述多种小学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现状进行分析能够发现,我国小学生的优秀民族文化传承工作已经开始敲响警钟,需要高度重视起来,尤其是在小学育人阶段,应该着重强化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教学,引导小学生主观上愿意成长为华夏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人的意识,将民族优秀文化发扬光大。

二、小学语文课堂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

(一)有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基于宏观视角来看,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是传统文化在我国传承发展的重要路径。一方面,借助教育路径推行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促使小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加深接触和了解,会形成个人对于传统文化、思想、精神等内容的理解体系,促使小学生在成长道路上主动成为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人,并主动将个人的成长进步与祖国的文化建设事业紧密相连,促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能够走出国家、迈向世界。另一方面,将优秀传统文化渗透于小学语文课堂中,可以培养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引导学生在学习传统文化时,不断提高客观分析问题、看待问题的能力,促使其逐步形成“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意识,继承中华民族开放、包容的文化意识精髓,最终达成文化传承目标。

(二)有利于人文素养的发展

从小学生的视角分析可以发现,在语文课堂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学生个人的精神成长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囊括了历史先辈的丰富生活哲理以及思想道德内涵,小学生积极学习传统文化知识,等同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成长,对于个人的人文素养培育产生重要影响。如在课堂上为学生教学“卧冰求鲤”的故事,能够引导学生形成孝顺、敬爱长辈亲人的美好品质。另一方面,当学生在课堂中接触到文化故事或是相关联文化知识,学生个人的文化视野乃至语文运用能力也能够得到明显的提升,并借助文化故事学习对语文、对优秀传统文化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此外,课堂上渗透优秀传统文化,还可帮助学生加强对于中华民族传统节日、风俗的了解,并在不同文学作品的阅读和学习中积累写作素材,在锻炼其语文阅读能力的同时,更好地培育其人文素养,助推小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全面成长。

三、小学语文课堂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策略

(一)在识字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

自古以来,汉字一直是华夏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更是小学生语文学习中的基础内容。对于一名小学生而言,在完成义务教育阶段学习任务时,想要掌握更多民族文化知识,就必须按照“识字→学字→写字”这一流程提升自身的汉字掌握和运用能力。从汉字出现、演变历史角度来看,汉字的变化一直是时代进步的一种直观体现,每一个汉字演变为今天的简体字,无不彰显着中华民族千年文明的文化传递价值。在此基础上,教师在开展语文课堂的识字教学工作时,更应该强化对于汉字文化传承内容的教学深度,有意识地在课堂中融入传统文化典故、精髓,促使小学生在学习汉字的过程中,能够涉猎到更多的民族文化知识。

例如,在进行小学三年级“大自然的声音”一课教学时,教师可以围绕“滴”“敲”两个字展开识字教学。

其一,首先可以使用一体化教学平台为学生呈现汉字演变的动态视频,从最初的小篆从水、啇声,隶变后楷书写作“滴”。其次,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滴”一字的本意,主要是为了表现液体一点一点从空中落下的状态,现代比较常见的现象就是“雨水滴落地面”,经典词语为“滴水成冰”。再次,教师可以带领小学生进一步了解“滴”这个汉字的具体使用方法:

1.将“滴”作为象声词教学时,可以作为形容钟摆动的声音或是雨天雨水滴落的声音,造句时可表述为“时钟在滴答地走着”。

2.将“滴”作为量词教学时,主要用来表述液体呈颗粒状落下,组词时可表述为“几滴水珠”。

其二,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学习“敲”字时,教师可以先利用一体化教学平台展示字形演变图,随后再解读《说文·攴部》 之中关于“敲”字的注释: “敲,横摘也。从攴,高声。”解读完字义之后,教师需结合“敲”字的具体用法展开教学:

1.将“敲”作为动词教学时,意为叩击、击打,成语“敲锣打鼓”中的敲字,本质代表动词。如陆游 《退居》: 庭花著雨晴方见,野客敲门去始知。

2.将“敲”作为名词教学时,主要是指代短杖。

3.“敲”也可代表威胁、欺诈之意,常见词组有敲诈、敲削等。

通过上述教学方法的应用可知,不仅学生深度理解了每个汉字的读法与写法,同时还可以对所学汉字相关的历史文化加以了解,最终帮助学生不断完善自身对汉字的理解度。

(二)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

在语文课堂的学习中,阅读是一项不可或缺的环节,同时也是语文课程教学中的主要形式。良好的阅读教育,能够促使学生对文化知识产生学习兴趣,对其自身的语言组织、表达等综合能力的提升以及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均具有重要影响。新课改背景下,国家对于小学义务教育阶段的阅读教学工作给出了明确的要求,因而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必须将此教学内容重视起来。在此要求下,想要在小学语文教学期间做好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工作,也需要借助阅读教学环节完成。同时,教师在课内、课外的阅读教学指导中,应该有意识地为学生创造文化渗透条件,促使学生在阅读期间了解和掌握更多优秀的传统文化知识。

例如,在小学四年级的语文教材阅读教学中,多篇文章均融入了国学教育内容,其中所包含的传统文化知识十分丰富,教师完全可以将其作为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阅读素材,并选择课本支撑,作为阅读课堂上融入传统文化的教学切入点。如在进行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题西林壁》 《雪梅》《暮江吟》 教学时,下册第七单元的《铁杵成针》《囊萤夜读》 等内容教学时,教师就可借助古诗词、寓言等素材深度融合传统文化去展开教学,不仅可以提升语言表达的灵活性、故事情节的趣味性,同时教学内容上也会与小学生当前的认知能力和兴趣爱好相契合。如在进行《雪梅》 教学时,教师就可在解读诗词内涵时,教导小学生每个人均各有所长,想要进步,就需要做到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并时刻抱有谦虚的心态,才能快速成长,成为社会有用之才。又如在进行《铁杵成针》 这则寓言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阅读文言文,了解故事的背景、人物和内涵,帮助小学生解读李太白在产生放弃学习的想法时,面对老妇人的毅力和坚持,以此作为激励内核,促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并教育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将老妇人作为精神榜样,锻炼出坚韧不拔、持之以恒、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最终使学生在阅读学习中领悟到中华优秀传统美德。

(三)在写作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

与阅读教学相比,写作教学同样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对于小学生语言输出能力锻炼具有重要影响,且对于其语言应用能力的综合体现效果也比较突出。小学阶段,从低年段到高年段,语文写作的难度呈递增态势,写作内容所关联的领域及范围也随之不断拓展,此时教师引导学生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写作课堂教学中,不仅可以促进写作内容以及写作主题的升华,还可进一步为学生宣传和普及更多的传统文化知识。首先,教师需要遵循小学生当前写作能力进行分析,先从具有传统文化意蕴的成语渗透着手,包括一叶知秋、叶公好龙等具有故事主题背景的角度展开写作教学和指导。其次,做好写作难度的调整工作,以此结合教材内容去引导小学生写出文章读后感。如在进行《纪昌学射》 这篇寓言故事的读后感写作时,教师可以同步为小学生推荐其他类型相似的寓言让其阅读,并要求学生阅读过后结合自己的阅读感想去完成读后感的写作。这种引导式写作教学模式,会让学生不断阅读大量与传统文化相关的故事及素材,并在持续性输出读后感的过程中,学会正确梳理不同文章所蕴含的文化主旨和中心思想,从中提升自身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及核心思想的主动学习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在课外活动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

在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会忽略对于课外活动育人价值的关注,致使课外活动流于形式。自新课改以来,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认识到课外活动具有培养学生身心健康的作用,以此开始用课外活动去开展各类思想品德教育教学,此时传统文化教学也可从课外活动着手。例如,在围绕“端午节”为主题开展课外活动时,教师可以将班级内学生分为小组,组织“端午小课堂”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利用课余时间去搜索和整理与端午节相关的资料,搜集的内容元素包括节日的来源、发展、风俗习惯以及不同地区庆祝方式等。搜集环节结束后,再回归课堂,由每个小组的组长来到讲台前,利用多功能一体化教学设备分享本组的搜集成果,以此补全班级内所有学生对于端午节的了解盲区。此活动的展开,可以显著促使小学生通过课外活动的展开,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拓展个人对于传统文化内涵的理解广度,并为后续积极参与以传统文化传承为主题的课外活动起到促进作用,最终提升传统文化教学成效。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想要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式教学成效,首先应该从小学生的识字教学阶段做好把控,从字词学习中融入传统文化意识,促使小学生能够在主观上加深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其次,在阅读教学中,无论课内或是课外,都应该主动为小学生提供更多蕴含优秀传统文化的素材,拓展小学生的传统文化学习空间和视野。此外,在写作教学中,也应该增加传统文化主题的教学设计频率,促使学生以文字表述的方式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终为提升小学生优秀传统文化教学质量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课外活动汉字传统
大学生课外活动调查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关于学生课外活动的类型及其作用分析
汉字这样记
汉字这样记
淘气包马小跳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