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内部参校法”在辞书编修中的应用
——以《汉语大词典》“水”部为例

2022-11-24 13:07王本灵
关键词:书证大词典辞书

王本灵

(上海师范大学 人文学院,上海 200234;江苏师范大学 文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

辞书的编纂、修订是由诸多环节组成的复杂工程。任务繁多,头绪复杂,牵涉人员广泛。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影响到辞书的出版计划和辞书的质量。时间紧,任务重,在编修过程中,如何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利用一些方法或技术手段,更高效率地开展工作,是编纂人员不断探讨、孜孜以求的目标。“内部参校法”是一种经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方法。所谓“内部参校法”,就是利用辞书内部的信息,进行相互参照、比勘,以期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订补修正。参,即参考、参照。辞书内部的所有信息,包括词目、释义、书证、体例等一切皆可拿来参考,为我所用。校,即校勘、比对。因比对的信息同在一本书当中,此处的“校”实际就相当于校勘学中的本校法。此前虽有成果论及本校法在辞书编纂过程中的运用(1)相关成果主要有:郭康松:《本校法─探求汉语语文辞书不足的良方》,《辞书研究》,1998年第5期;杨会永:《从本校法看〈汉语大词典〉“不”字头词目存在的问题》,《辞书研究》,2011年第3期。,但论述尚不够深入全面。辞书内部信息之间的“互参”,则有着更为重要的应用价值,这也是本文所要论述的重点。

“内部参校法”在辞书的编修工作中或发现问题,或提供线索,或启发灵感,或导引方向,能有效提高辞书编修的效率,较大程度地减少辞书的失误,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堪称辞书编修的一把利器。“内部参校法”也是笔者在参与修订《汉语大词典》(以下简称《大词典》)过程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方法。今结合“水”部修订的实践,谈谈这种方法在辞书的立目、释义、引证等方面的价值和使用。文中举例旨在说明“内部参校法”的应用价值,有时并不代表是解决此问题的唯一方案。征引《大词典》中的条目时,尽量隐去无关的信息。

一、立目

词目是一部辞书的骨架,是辞书要解释的对象,立目可以说是辞书编纂的首要条件。《大词典》收词虽堪称宏富,但也存着诸如词目漏收、异形词缺失、主附条之间未建立联系等问题。“内部参校法”可以很好地帮助解决。

(一)可补失收的条目

“古今兼收”是《大词典》的编纂原则之一。即尽量全地收录古今汉语中的一般语词。但古今词汇数量极大,难免会出现词目漏收的问题。有时可利用“内部参校法”去弥补。如:

【清道】②又称净街。清除道路,驱散行人。旧时常于帝王、官员出行时行之。

释义指出“又称净街”,但检之《大词典》,“净街”一词并未收录。该词在文献中不乏用例。如:明罗玘《刘母七十封安人两庆诗》:“木铎道人呼净街,白头病妪出呼豕。”(2)钱谦益撰集,许逸民、林淑敏点校:《列朝诗集》,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2966页。本文引用《汉语大词典》,采用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86-1993年版。因本文引例较多,为使行文流畅,不再一一注明版本情况,文中引例均出自影印本或中华书局等出版社的繁体字整理本。清陈康祺《郎潜纪闻二笔》卷七:“其僭越之罪十六:一、出门黄土填道,官员补服净街。”《大词典》可据此补之。

又如:

【悬光】②骏马名。唐太宗十骥之一。骨利干国所献。见《新唐书·回鹘传下·骨利干》。

【翔麟马】亦称“翔麟紫”。良马名。唐贞观二十一年,骨利干遣使献良马,“帝取其异者号十骥,皆为美名:曰‘腾霜白’,曰‘皎雪骢’,曰‘凝露骢’,曰‘县光骢’,曰‘飞霞骠’,曰‘发电赤’……曰‘翔麟紫’,曰‘奔虹赤’。”见《新唐书·回鹘传下》。

“悬光”既是十骥之一,其他九骥是什么?“翔麟马”条提供了详细的信息。《大词典》是否都收录在内?经考察,十骥中唯有“流金馬瓜”未收。当补。亦作“流金騧”。“发电赤”条:良马名。……明高明《琵琶记·春宴杏园》:“[末云]有甚好名儿?[丑云]腾霜白……发电赤、流金騧。”流金騧”亦未收录。

“十骥”之名构成一组完整的配套词。“所谓配套词,就是由在内容上密切相关、语义上相互补充、结构上相似的词所组成的一个聚合类(paradigmaticset)。”(3)赵刚:《试论汉英词典中配套词的处理》,载《双语词典研究》,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255页。配套词又分为开放式和封闭式两类。开放式配套词指组合形式较为松散,无法确定具体数量的词群。如名胜古迹名称、运动项目名称等。封闭式配套词是指内容上紧密相关而数量相对固定的词汇系统。如五音、四声、六部等。封闭式配套词可以看做是一个语义场,场内成员在结构上关联紧密,在语义上互相依存,缺一不可,因而在收录时要注意收全,不能有遗漏,否则就会破坏辞书的系统性,就无法形成一个完整的聚合类,条目之间也会失去照应。而“内部参校法”是考察《大词典》配套词收录是否完备的利器。

(二)可补异形词

异形词也称异体词,是指书面语中在一个词位上存在若干个变体的现象。异形词在汉语中是大量存在的,尤其是在古代汉语中,一词数写的情况就更为多见。《大词典》收录了大量的异形词,如:水精盘/水晶盘,水沉/水沈,求婚/求昏,汗栗/汗慄/,等等。但由于文献众多,爬梳不易,很多异形词没有被收录在内。“内部参校法”可以参考利用词典内部的信息进行补充。如:

【沿譌】因袭谬误。

譌 同“讹”。

从这两条信息可知,“譌”“讹”异体。有“沿譌”,自然想到有无“沿讹”?《大词典》确有用例。“同音”条义项④:清俞樾《小浮梅闲话》:“又一室曰‘菹库’,复有神曰蔡伯喈。则‘蔡’‘菜’同音,沿讹已久。”检之其他文献,“沿讹”的用例更多。可补“沿讹”条,并和“沿譌”参见。

又如:

【消陨】消失陨灭。

但检之《大词典》内部“新新”条书证,又有“消殒”:

【新新】①宋陈善《扪虱新话·孔子说与<楞严经>合》:“予读《楞严经》……我今此身,终从变灭,我观现前,念念迁谢,新新不住,如火成灰,渐渐消殒。”

殒 ②通“陨”。坠落。

“殒”既通“陨”,“消殒”实际就是“消陨”。《大词典》未收“消殒”,当补。二词相较,文献中“消殒”的用例反而更多。除上举陈善例外,又如:五代静、筠禅僧《祖堂集·岑和尚》:“汝等一人发真归源,此十方虚空悉皆消殒。”

(三)可较容易地看出条目之间的关系并建立联系

《大词典》在收释词语的异写形式时,对属于同一部首下的相关词语作关联处理。选择其中一词设为主条,释义并引证。其他则设为附条,既不释义也不引证,只参见主条。如“油幕”及其异写形式“油幙”均立目。《大词典》以“油幕”为主条,并指明“亦作‘油幙’”,然后释义、引证。“油幙”为附条,并作“见‘油幕’”,不释义和引证。条目之间的关联处理既体现了词语之间的关系,又避免了重复释义和引例的问题。但《大词典》中一些应该建立关联的条目并没有作关联处理。这可以利用“内部参校法”去发现并解决。如:

【活支剌】见“活支沙”。

【活支沙】亦作“活支剌”。活活地;活生生地。

【活支煞】活活地弄死。

【支沙】亦作“支杀”“支煞”。

【支煞】见“支沙”。

从“支沙”条可看出,“支沙”“支煞”实为一词异写。“活支煞”“活支沙”亦为同一词语。“活支煞”仅据一例,随文解释为“活活地弄死”,恐过于狭窄。有的并非此义,例如:元王伯成《天宝遗事诸宫调》:“他俺行随机应变,他行乞命儿活。怎下的活支煞的眼前折挫。”可参考“活支剌”条,“活支煞”释义、举例可并入“活支沙”,并形成参见关系。如下:

【活支沙】亦作“活支剌”“活支煞”。活活地;活生生地;活受磨难。……

【活支煞】参见“活支沙”。

又如:

【浮脆】①轻浮不实。②空虚脆弱。

【浮脃】轻浮不实。

脃 同“脆”。

由此可知,“脃”为“脆”的异体。“浮脃”其实就是“浮脆”。二条当合并。《大词典》当立“浮脆”为主条,“浮脃”为附条,并参见。“柔脆(脃)”“贞脆(脃)”“轻脆(脃)”等条均作如此处理。

利用“内部参校法”可以在增补漏收的条目、发现条目之间的关系并建立联系等方面起到很好的查漏补缺的作用。

二、释义

释义是一部辞书的灵魂,是其编纂的核心任务。一部高质量的辞书对词语的释义一定是精确而恰当的。但由于汉语词汇意义的复杂多变性,准确把握、概括其意义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大词典》中的某些词语存在着诸如释义不确或义项缺失等问题。有时可以用“内部参校法”去发现解决。

(一)可修正词义

对存在问题的释义进行修补订正是辞书修订的重要工作。利用“内部参校法”,将相关条目排列在一起,相互比对参照,能够很容易地发现某些条目在释义上存在的不足。如:

【浴湢】洗澡。清李斗《扬州画舫录·新城北录上》:“旁立隟宇,为庖厨浴湢之所。”

【湢浴】浴室。宋陆游《灵秘院营造记》:“闳堂杰阁,房奥廊序,栖钟之楼,椟经之堂,馆客之次,下至庖厨湢浴,无一不备。”清和邦额《夜谭随录·邱生》:“二女挽生入左室。一切甚精洁,中有池,香汤芬馥,知为湢浴之所。”

二词为同素异序词,即两个相同的语素按相反次序构成的词。两个词有的意义相同、相近,有的则完全不同。从所举二词来看,一为动词“洗澡”,一为名词“浴室”。词义、词性均不相同。果真如此吗?《说文·水部》:“浴,洒身也。”《字汇·水部》:“湢,浴室也。”二者组合,当首先为偏正结构的复音词,义为“洗澡的室”,即浴室。参照“湢浴”,“浴湢”有无“浴室”义?明王世贞《白业堂记》:“中为堂五楹,左右净室翼之,后为斋厨浴湢,四周高墉,旷洁靓深。”清王敬禧《汤头亭温泉》诗:“我久尘垢值所炊,浴湢已具无帷幨。”可见文献中是有此义的。再来看所引李斗《扬州画舫录》例,句中“庖厨”何义?《大词典》收二义:①厨房。引申为肴馔。②指厨工。句中“庖厨”的意义不同,直接决定了“浴湢”的准确解释。如是厨工,则“庖厨浴湢”为主谓结构,义为厨工洗澡;如是厨房,则为并列结构,即厨房和浴室。巧合的是,《大词典》“庖厨”条亦引该例为证:

【庖厨】①厨房。……清李斗《扬州画舫录·新城北录上》:“旁立隟宇,为庖厨浴湢之所。”

李斗例中“庖厨”一词解释为“厨房”,笔者认为是没有问题的。古代厨房、浴室挨的很近,主要是为了烧水洗浴方便,叙述建筑格局时,浴室也常和厨房并举。如“湢浴”条陆游例及另外举的王世贞例。其他又如:宋邹浩《襄州迁学记》:“祭器钱谷,悉皆有库;庖厨浴室,莫不得宜。”宋陈傅良《重修瑞安县学记》:“刘侯龟从今更治学,讲堂、廊庑、厨湢、皆一新之。”因此,李斗例中的“浴湢”解释为“浴室”似更为恰当。至于“浴湢”的“洗澡”义,我们在文献中并未检到用例。

又如:

“活”字头下有“活泼剌”“活扑剌”二词:

【活泼剌】①充满活力貌。元李好古《张生煮海》第三折:“则见锦鳞鱼活泼剌波心跳,银脚蟹乱扒沙在岸上藏。”②生动自然。元刘祁《归潜志》卷八:“﹝李屏山﹞晚甚爱杨万里诗,曰:‘活泼剌底,人难及也。’”

【活扑剌】犹活活地。明冯惟敏《滚绣球·徐我亭归田》套曲:“碜可查荆棘排,活扑剌蛇蝎挨。”

二词实为一词异写。将“活扑剌”释为“活活地”恐怕不妥当。“泼剌”“扑剌”均为象声词。参考“活泼剌”,并结合冯惟敏例,将“活扑剌”释义改为“充满活力和生机;活蹦乱跳”似更贴切。句意为活蹦乱跳的蛇蝎挨在一起。又如明殷士儋《一枝花·大士像赞》套曲:“岩间鹦鹉高擎架,篮里金鳞活扑剌。”董遵章《元明清白话著作中山东方言例释》:“【活扑剌】活蹦乱跳。”(4)董遵章:《元明清白话著作中山东方言例释》,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第209页。甚确。

其他还可进一步对比“活泼泼”“活喇喇”“活铮铮”“活跳跳”“活擦擦”“活蹦蹦”“活伶伶”“活巴巴”“活生生”“活拨拨”等词的释义,亦会有所发现。

(二)可增补词义

义项齐备是大型语文辞书的重要特征之一。凡是能够从古今文献用例中概括确立的义项,均应尽量收列。《大词典》中绝大部分条目收列的义项已经比较全面,但仍有一些遗漏未收。“内部参校法”能帮助增补漏收的词义。如:

【波灵】指泽国之民,水乡之民。汉王粲《三辅论》:“今刘牧建德垂芳,名烈既彰矣,曷乃称兵举众,残我波灵?”

该条仅举一例孤证。检《大词典》,发现还有一处使用:

【闪然】①隐没不见。唐孟郊《峡哀》诗之三:“奠泪吊波灵,波灵将闪然。”

但此处“波灵”并非“泽国之民,水乡之民”义。根据各家的解释,可增补一义:水中的魂灵或神灵。

又如:

【泓宏】形容声音宏亮。《文选·潘岳〈笙赋〉》:“郁捋劫悟,泓宏融裔。”李善注:“泓宏,声大貌。”

检之《大词典》,还有一处使用“泓宏”的例句:

【大壑】①大海。《庄子·天地》:“夫大壑之为物也,注焉而不满,酌焉而不竭。”成玄英疏:“夫大海泓宏,深远难测,百川注之而不溢,尾闾泄之而不干。”

泓,《大词典》义项①:“水深广貌。”宏,义项①:“大;宏大”。“泓宏”的本义指水深且广。成玄英疏中的“泓宏”用的就是其本义。至于“形容声音宏亮”,则是由本义引申出来的意义。《大词典》可据此增补义项。

再如:

【没2颠没倒】①犹没分晓。②纷乱貌。

“没”义同“无”,故由“没颠没倒”可联想到“无颠无倒”:

【无颠无倒】犹言颠颠倒倒。谓精神错乱。无,语助词,无义。

“没颠没倒”有无此义?带着疑问,查找到其他文献中的用例:

元赵明道《斗鹌鹑·题情》套曲:“厌厌鬼病难消,凄凄心痒难揉,渐渐神魂散却。好教人没颠没倒,意迟迟业眼难交。”清吴伟业《秣陵春传奇·思镜》:“提起镜来,自己的魂灵不知何处。没颠没倒,如醉如痴,非痛非疼,不茶不饭。”

上举二例中的“没颠没倒”均指神思迷糊错乱。故“没颠没倒”可参考“无颠无倒”条增补一义:谓精神错乱;心神离乱。

“内部参校法”能帮助发现并解决辞书中存在的诸如释义不确、义项阙失等各类问题,从而有效减少了释义上的失误。

三、引证

书证是《大词典》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 “具有验证词目、辅助释义、显示源流、提供用法等作用”(5)李申,王本灵:《〈汉语大词典〉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年版,第9页。。精确而恰当的书证是一部高质量的辞书必备的条件。相较于其他方面,《大词典》在书证方面的阙失似要更多一些。存在着溯源过晚、书证缺失、引文有误等问题。有些问题亦可用“内部参校法”去发现甚至解决。

(一)可补充书证

作为一部“源流并重”的大型历史性语文辞书,《大词典》对引证尤为重视。在每一个义项下,都力求征引该义最早的文献用例,以体现其源头;还要再征引一定数量的后世文献用例,来反映其流变。但由于种种原因,《大词典》有的条目引证较晚,还有的条目仅引一例孤证甚至没有书证。“内部参校法”是很好的解决办法。

1.可以提前书证

“内部参校法”可以从内部已有的材料中找到更早的书证。如:

【海参】棘皮动物。形圆如黄瓜……是名贵的海产食品。首举清王士禛《香祖笔记》为例。

【海男子】海参的别名。明谢肇淛《五杂俎·物部一》:“海参,辽东海滨有之,一名海男子,其状如男子势然。”参见“海参”。

很明显明谢肇淛《五杂俎》例就是前者所解释的海参。“海参”条可据以补充。

又如:

【消患】消除祸患。首举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为例。

【应2偶】应酬接待。《六韬·王翼》:“通材三人,主拾遗补过,应偶宾客,论议谈语,消患解结。”

“消患”条可补充更早的《六韬》为例。

2.可补证孤证条目或书证缺失条目

没有书证的条目就无法向读者提供词语的源流信息,孤证条目也无法让人了解该词的历时使用情况。“内部参校法”或可补这些条目之不足。如:

【海豚】哺乳动物。生活在海洋中。体长二米左右……肉可食,油、皮可做工业原料。

该词条未举例。其实《大词典》内部已有条目出现该词,可供参考补充:

【拜风】谓海豚在候风期浮沉出没。明李时珍《本草纲目·鳞三·海豚鱼》﹝集解﹞:“藏器曰:‘海豚生海中,候风潮出没……’时珍曰:‘……数枚同行,一浮一没,谓之拜风。’”

【鲜嫩】②清王端履《重论文斋笔录》卷一:“余在清江浦,吃过海豚一次,大约味似螃蟹,而味鲜嫩过之。”

以上李时珍例和王端履例均可用。

又如:

【水帝】指颛顼。我国古代传说中五帝之一。颛顼以水德王,死后祀为北方水德之帝,故称。举《魏书·刘芳传》一例。

【谢谢】①唐韩愈《谴虐鬼》诗:“屑屑水帝魂,谢谢无余辉。”

“谢谢”条韩愈例中“水帝”即指颛顼。清方世举注:“水帝:《淮南·天文训》:‘北方,水也,其帝颛顼。’”“水帝”条作为孤证条目可据以补充。

(二)可以发现甚至纠正错误

《大词典》的部分书证存在着诸如引文不确、作者有误、断句标点失当等问题。通过“内部参校法”,前后参照比勘,可以很容易地发现这些问题。如:

【净名】①毘摩罗诘(Vimalakīrti)佛的别称。亦指毘摩罗诘佛像。……唐玄奘《大唐西域记·吠舍厘国》:“伽蓝东北三四里有窣堵坡,是毗摩罗诘。唐言无垢,旧曰净名,然净则无垢,名则是称,义虽取同,名乃有异。旧曰维摩诘,讹略也。”

【现疾说法】指维摩诘显病身说佛法事。唐玄奘《大唐西域记·吠舍厘国》:“伽蓝东北三四里有窣堵波,是毗摩罗诘故宅基址,多有灵异。去此不远有一神舍,其状迭砖,传云积石,即无垢称长者现疾说法之处。”

二条均引《大唐西域记》同一句为例,但文字差别甚大。前作“窣堵坡”,后作“窣堵波”,“坡”“波”不一。其后文字也很不相同。“净名”条引例中“唐言无垢,旧曰净名,然净则无垢,名则是称,义虽取同,名乃有异。旧曰维摩诘,讹略也”其实是夹于正文中的注解部分,引用者将之和正文混在一起引用了。(6)《辞源》“净名”条义项亦引同例为证,旧版同《大词典》,新版(2015)标明“注”,确。另,《辞源》引例不完整,后脱“故宅基址”四字。引例可参季羡林等:《大唐西域记校注》上册,北京:中华书局,2000年版,第591页。“现疾说法”条引例无误。

又如:

【涉月】宋晁补之《次韵彦远相州道中》……《太平广记》卷一六二引《真陵十七史·唐宣宗》……

【才子佳人】《太平广记》卷三四四引唐李隐《潇湘录·呼延冀》……宋晁补之《鹧鸪天》词……

对比二词,所引书证作者相同,但顺序不一。据《大词典》的编撰体例,同一义项下的多个书证要按照时代的先后次序排列,书证的排列次序弄乱了,词语发展的脉络也就弄乱了。李昉(925-996)要比晁补之(1053—1110)要早,《太平广记》例当在前。“涉月”条书证失序,当调整。

(三)可以发现书证不统一

引证前后一致是辞书严谨性的重要体现。《大词典》的书证有时存在作者时代、题名、引文、标点等方面的前后不一,有的是因参考文献的不同版本导致,有的是不熟悉征引体例导致,等等。如:

【波蹅】①明汤式《山坡羊·书怀示友人》曲之四……

【渲房】元汤式《哨遍·新建构栏教坊求赞》套曲……

时代有的作“明”,有的作“元”,不统一。《大词典》引汤式例共200余条,其中140余条作“元”,如“淡冶”“洒洒潇潇”“奚幸”等条,80余条作“明”,如“甜腻腻”“消乏”“长吁短叹”等条。汤式,元末明初散曲作家,生卒年不详。但究竟注标为“元”还是“明”,全书一定要统一。

又如:

【海行】②宋道山先生《道山清话》……

【村学究】宋无名氏《道山清话》……

【议论风生】宋王暐《道山清话》……

【相公】②宋王□《道山清话》……

检《大词典》,《道山清话》征引三十余次,共有四个作者,到底哪个正确?傅璇琮等主编《中国诗学大辞典》“道山清话”条:“笔记著作。宋佚名撰。旧或题作道山先生,或题作王暐。”(7)《中国诗学大辞典》,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169页。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证·道山清话一卷》:“嘉锡案:《宋史·艺文志》小说家有《道山新闻》一卷,不知作者,当即此书。《直斋书录解题》卷十一云:‘《道山清话》一卷,不知何人跋语,末题朝奉大夫暐,亦不著姓。’是此书在宋时传本,即不著姓名,《说郛》题为王暐,真无知妄作也。然考原本《说郛》卷八十二录此书一卷,凡九十一条,实止题为道山先生,其题王暐者,陶珽增补之本耳。”(8)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证》,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1073页,第1077页。最后云:“今既无可考,阙疑焉可也。”(9)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证》,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1073页,第1077页。作者最终不可考。《辞源》“道山清话”条:“书名。撰者不详。一卷。记北宋杂事,终于崇宁五年。《宋史·艺文志》小说家著录作《道山新闻》。”故《大词典》引例时题作“无名氏”似更稳妥一些。

有时则会涉及到关键的字。如:

诀 ②诀窍;秘诀。《列子·说符》:“卫人有善数者,临死以诀喻其子。”

同引一例,却作为不同条目的书证。此当为引用不同版本导致。杨伯峻《列子集释》作“决”,注云:“‘决’道藏白文本、林希逸本、世德堂本、吉府本并作‘诀’。”(10)杨伯峻:《列子集释》,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268页。词条不能简单统一了事,还要作通盘考虑(11)《辞源》(第三版)作“诀”。该字义项四:“秘诀,诀窍。《列子·说符》:‘卫人有善数者,临死以诀喻其子。’”可参考。。另,“决”条《列子》例“以”字前脱“临死”二字。

由此可见,“内部参校法”对发现并解决《大词典》中的书证晚出及不足、书证有误、书证不统一等问题也有很大的帮助。

四、“组团”式考察

“内部参校法”不仅可以对《大词典》各方面的问题作“零敲碎打”式的查漏补缺,还可以对其中的相关词群进行“组团”式考察。如:

“涖”“莅”二字在表示“来”“临视”“治理”等义时通用。二字分别立目,各统词条。对二字下的词条作对比考察,会有一些发现:

“涖”收12条:涖事、涖任、涖刑、涖卜、涖丧、涖官、涖政、涖涖、涖盟、涖祚、涖职、涖阼。

“莅”收12条:莅止、莅正、莅民、莅盟、莅临、莅职、莅莅、莅飒、莅修、莅国、莅官、莅政。

从最后一个字看,二者均收的有:官、政、盟、职。

对比“莅”,“涖”未收的有:涖止、涖正、涖民、涖临、涖莅、涖飒、涖修、涖国。

这些词在文献中是否使用?经考察,“涖”字下还可增补如下条目:

【涖止】来临。《诗·小雅·采芑》:“方叔涖止,其车三千。”毛传:“涖,临。”(“莅”义项①下已收此例)清纳兰性德《渌水亭杂识》卷一:“披读经史,偶有管见,书之别纸;或良朋涖止,传述异闻,客去辄录而藏焉。”(“异闻”条义项②下已收此例)清阮元《小沧浪笔谈》卷四:“元以视学涖止斯土,展省祠墓,圮陒实甚。宰木不捍于樵采,惊沙坐见其飞积。”(“圮陒”条下已收此例)其他文献中用例更多。《辞源》(第三版)亦收“涖止”:“来到。身临其地。《诗·小雅·采芑》:‘方叔涖止,其车三千。’”可参考。

【涖民】管理百姓。《韩诗外传》卷二:“貌美好者不以统朝涖民,而反以蛊女从欲。”(引自“从2欲”条)宋袁甫《何琮除知福州制》:“帅无所不统,治军则有训治之法,涖民则行绥辑之政。”(引自“训治”条)其他文献用例较多,不另举。

【涖临】来临。清孙宗彝《祭杨娄倬文》:“自先生之涖临兮,乃大幸乎遗民。”清祝庆祺《刑案汇览·越诉》:“惟是时府县将次涖临,尽可随至勘场,从容申诉。”

【涖国】犹言当国、治国。《战国策·赵策二》:“涖国者不袭奇辟之服。”(引自“奇辟”条义项①)《晋书·慕容廆载记》:“车骑将军慕容廆自弱冠涖国,忠于王室,明允恭肃,志在立勋。”

又如:

【活扣】①即活套头。一种捕捉鸟雀的器具。参见“活套头”。②活结。一拉就开的绳结。

【活套头】大小可伸缩的绳套。

【活套】习用的格式;俗语常谈。

【活结】拽拉即开的绳结。与“死结”相对。

【死扣】犹死结。亦比喻解不开的心思。

【死结】不能一拉就解开的结子。与“活结”相对。

由“活套头”可知,有一种活扣是指大小可伸缩的绳套。这种绳套连接处是活的,拉之即紧,解之即开。此种绳套使用广泛,除用来捕鸟雀外,还有其他用途。如《大词典》“一头”条义项④举例:《西游记》第七六回:“那绳儿理出去见风就长粗了,把一头拴着妖怪的肝系上,打做个活扣儿。”下文还有“那扣儿不扯不紧,扯紧就痛”之句。可见例中“活扣”即指这种绳套。“脖项”条亦引例:赵燕翼《桑金兰错》:“撒绳手双手扯住这面的绳头,用劲一勒,活扣的绳环,紧紧地勒紧了牛脖项。”除内部有例句以外,还有其他文献用例。如: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二九回:“这凤姨见事败露,羞耻难当,性命不呆,情急短见,把一条鸾带打成活扣,套在颈上,带头缚在床柱上边,用力一挣,登时缢死。”义项①仅指捕鸟雀的器具,恐释义过窄。

“活套头”去掉“头”字即为“活套”。活套除所释意义外,有无“活套头”义?文献中亦能找到用例。如:清郭小亭《济公全传》第一一五回:“和尚说:‘我钓鱼,也不用网,也不用钩子。你们给我找一根大绳子,我拴一个活套。往水里一掠,我一念咒,叫鱼自己上套里去。我要钓一个百十多斤的鱼,咱们大家吃好不好?’”清归锄子《红楼梦补》第十三回:“当下主意已决,掩了房门,找了一条绳子,跴上炕沿,一手把绳头穿在梁上,缚了一个活套,把脖子套入里面,两脚一蹬离炕,两手直垂下来,霎时咽喉气闭,魂魄离身。”清潘文舫《新增刑案汇览·妻妾殴夫》:“该革员气忿,辄将缢带代挽活套,逼令余氏伸颈入套,从下抽去机凳,以致余氏身死。”上引几例中“活套”即活套头。

“活扣”的同义词是“活结”。将“活结”释为“拽拉即开的绳结”恐过窄,可参照“活扣”“活套头”等将释义改为:拽拉即开或越拉越紧的绳结。如:清祝庆祺《刑案汇览·斗殴及故杀人》:“柯亚由倔强不行,用手将该氏两手乱抓,该氏负痛,顺取麻绳打成活结,套入柯亚,由项颈拉走。柯亚由哭骂挣扎,失足跌地,该氏顺将绳头提住,不期绳结收紧,柯亚由登时气闭身死。”此例中的“活结”即为越拉越紧的绳结。

“活扣”“活结”与“死扣”“死结”相对。同样,与“活套”“活套头”相对的是“死套”“死套头”。此二词《大词典》未收,可据“活套”“活套头”增补立目。

利用“内部参校法”,对相关词群进行相互参照、比勘,可以成批量地发现《大词典》在立目、释义、引证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从而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大词典》出版后,不少成果针对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订补指正,《大词典》在修订时也应尽量吸取。但要注意不能全盘照搬,还需审慎斟酌,仔细考量。利用“内部参校法”可去芜存菁。如:

【波荡】③鼓动;影响。亦指受鼓动;受影响。举《后汉书·党锢传·李膺传论》、《资治通鉴·晋穆帝升平五年》、金王若虚《滹南诗话》卷二、方东树《答叶溥求论古文书》等四例。

《汉语大词典订补》针对此义又增补了一例:晋干宝《搜神记》卷七:“从军者皆绛抹头,以彰火德之祥。百姓波荡,从乱如归。”(12)《汉语大词典订补》,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年版,第633页,第630页。

但订补者似没看到该例在“波荡”的其他义项下已出现:

⑤流离迁徙。《太平广记》卷三五九引晋干宝《搜神记·张聘》:“百姓波荡,从乱如归。”

同一词语的不同义项征引同一例为证,到底如何取舍?江蓝生《魏晋南北朝小说词语汇释》:“‘波’义为逃亡,奔跑,可单用,也可出现在复合词‘波荡、波迁、奔波’之中:鹞子经天飞,群雀两向波。(乐府25、2b)百姓波荡,从乱如归。(搜7、101)苏峻之乱,都邑人士皆东西波迁。(冥祥,钩沉579)每法轮一转,则黑白奔波。(高僧传,晋释昙徽5、17b)。”(13)江蓝生:《魏晋南北朝小说词语汇释》,北京:语文出版社,1988年版,第18页。所言甚当。《汉语大词典订补》此处所作的增补是有问题的。

又如:

【沾辱】犹玷辱。使蒙受耻辱。举冯德英《苦菜花》一例。

《汉语大词典订补》补充更早用例:《金瓶梅词话》第七六回:“你又来理论俺每这奴才做甚么,也沾辱了你这两只手。”(14)《汉语大词典订补》,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年版,第633页,第630页。

其实书内已有更早用例:

【汶2汶】①玷辱。《楚辞·渔父》:“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王逸注:“蒙垢尘也。”洪兴祖补注:“汶,濛,沾辱也。”

这些问题如果修订时不加鉴别,照搬吸收,不仅老问题没有解决,有时还会增加新的问题。“内部参校法”能帮我们提前将这些问题排除掉。

以上结合《大词典》“水”部的修订工作,探讨了“内部参校法”在辞书编修过程中的应用。该方法可以较容易地发现甚至解决《大词典》在立目、释义、书证等几个方面存在的显性或隐性问题,从而提高了修订的效率。《大词典》可以看成是一个由海量信息构成的集合体。这些信息或由之构成的信息片段,包括字、词、词组、释义、书证(包括书证中的词语)等具体要素,以及编纂原则、编纂体例等抽象要素。这些信息或信息片段,因某种关系而相互联系在一起。这种关系可以是字形上的异体、古今、通假等关系,也可以是词语上的同源、同素、同构等关系,也可以是意义上的同义、近义、反义等关系。甲条目和乙条目相联系,乙条目又和丙条目相联系,那么甲和丙之间也有了间接联系。由此及彼,相互勾连,构成一个既彼此独立,又互相联系的内部信息之间的网络。每个辞书内部的信息既为我所用,又能为他所用,充分发挥各自的价值。“内部参校法”的实质,就是根据需要,利用辞书内部信息之间的某种关系,找到可与之参考比照的其他信息,从而为我所用。信息是客观存在的,关键是能不能找到能连接其他信息的关系。有的较简单直接,如考察一个词语在辞书内部还有没有更早的用例,对比不同词条征引的同一书证的文字、标点差异等;有的则需要费点周折,如上举对“涖”“莅”字头的失收词语的考察,对“活扣”“活套”等条的释义补正及失收词语的考察,不仅有条目信息之间的比较,还有统计、归纳、推演、联想的过程。

《大词典》是一个材料汇集的大宝库。该书凝聚了华东地区五省一市(鲁、苏、皖、浙、闽、沪)近五百名专家学者近二十年的心血。虽存在着一些问题,但瑕不掩瑜,书中的内容绝大部分是精确而恰当的,精彩之处,俯拾皆是。《大词典》的二版修订工作已经启动,参与人员众多,每位编纂人员掌握占有的文献有多寡之分,概括词义的能力有高下之分,对体例的操控有熟生之分,因此,在编纂修订过程中对书内其他有效信息的参考比照实际就是一个汲取菁华,补己之短的过程。如果避而不用,实在可惜。

作为一种方法,“内部参校法”应用广泛。不仅能在《大词典》的修订中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在其他辞书的编纂修订中也同样适用。如《辞源》(2010年修订重排版)“超越”条义项二《三国志·管宁传》:“陛下践祚,纂承洪绪……”《辞源》“践阼”条亦引同例,又作“践阼”。“祚”“阼”不一。又如“赵”字义项五《诗·周颂·良耜》:“其镈斯赵,小薅荼蓼。”“镈”字义项一、“荼蓼”条义项一均引同例为证,却又作“以薅荼蓼”。“小”“以”不一。第三版《辞源》(2015年版)修订时均予以统一或修正。“内部参校法”亦可应用于辞书编修的多个环节,发挥其相应的作用。编修人员利用此方法可减少失误,提高效率。但有的问题却无能为力。如各分卷因征引文献版本不同而导致的文字不一问题,因编纂文件未规定的文献征引格式问题,等等。这些问题只能放到编辑部最后定稿时利用“内部参校法”统一解决。

“内部参校法”可在常规编纂工作中起到辅助作用,有其应用的巨大价值,但也有其局限。其操作环境的封闭性,信息来源的单一性,决定了这种方法有时虽能发现问题,却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辞书内部的相关信息不能拿来直接就用,仍需作进一步的研究考察,然后再斟酌确认。如上举“海参”例,虽然在《大词典》已收书证中找到了更早的明代例子,但实际还不是最早。如:元贾铭《饮食须知·鱼类》:“海参味甘咸,性寒滑,患泄泻痢下者勿食。”所以还要和其他方法一起综合运用,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猜你喜欢
书证大词典辞书
CISHU YANJIU LEXICOGRAPHICAL STUDIES
陆谷孙请人“找茬”
陆谷孙请人“找茬”
《汉语大词典》书证初始例商补
《辞源》(第三版)金部疏误举隅
成语词典编纂中的“典出”与“语见”问题
“英语大师”陆谷孙
中国辞书学会第五届领导成员名单
大型语文类辞书编纂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中国辞书学会第四届领导成员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