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霞,文 涛
(1.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东街小学,甘肃 平凉;2.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中街小学,甘肃 平凉)
“五项规定”和“双减”政策的有效落实,为体艺学科的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为此,积极进行体育校本课程开发,将传统的本土体育游戏融入体育课程,激发学生的锻炼热情,成为体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本土体育游戏依附于当地的风土民情,由人民群众创造且广为流传,具有文化性、特色性、传承性。况且本土体育游戏相对比较容易,学生通过走、跑、跳、投、扒、推、滚等基础的游戏活动,既学会了遵守规则,又形成了吃苦耐劳、互相关爱、团队合作等良好品质。
本土体育游戏源于生活,学生从小耳濡目染,学起来轻松、愉快。训练时,游戏的方式、场地灵活多样;比赛时,展示自身的优势和力量,成就感满满,斗志昂扬。本土游戏的趣味性、娱乐性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而且能激发他们的表现欲,因而在体育课堂中能发挥其重要作用。
不同地区体育游戏的内容与发展各不相同。以泾川县为例,对城区三所小学的调查显示:大部分任课老师对本土体育游戏不太关注,绝大部分学生却有极大的兴趣,都希望在课堂中学习;家长也普遍希望小时候玩过的游戏能得到孩子的传承和发扬;关于学校的体育建设,只有35%的设施学生可以使用,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体育课程内容也影响学生体育素养的提升。
通过问卷、家长会、座谈会等形式宣传开展本土体育游戏进校园、进课堂的重要性,力求得到家庭、学校、学生和社会的认可和支持。
了解本土体育游戏的历史,收集、整理、归纳本土游戏的内容,研究其文化价值,为本土体育游戏融入课程奠定理论基础。
把传统的体育游戏,如跳皮筋、斗鸡、荡秋千、摸石过河等引进学校;搜集整理生活中有创造性的游戏,如打沙包、跨大步等,并使其进入课堂;同时让本土游戏走进家庭,家长和孩子共同参与,创造快乐、美好的亲子时光。
研究开展体育游戏所需器械、场地、规则等,为本土体育游戏入课堂提供设施保障。
将本土体育游戏以漫画、视频、纪录片等形式丰富体育校本教材,有利于本土体育游戏的传承。
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低学段选择简单易学的趣味游戏,如跳房子、丢手绢、拍五角、滚弹珠等游戏;高学段选择有一定技巧性和挑战性的游戏,如爬杆比赛、手过云梯、竹竿舞等,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锻炼身体,磨炼意志。
第一,学校管理层要足够重视体育课程,支持老师对本土体育游戏进行开发和利用,必要时进行专门的培养,实现体育教师专业化。第二,要充分调查学生的需求,让他们乐意接受并积极开展本土体育游戏。第三,丰富体育游戏的内容和形式。可以充分利用大课间、课后延时服务组织趣味性的拔河、丢沙包、跳大绳、扭秧歌等全员性的体育游戏活动,也可配合音乐、舞蹈等,把大课间、延时服务课打造成趣味盎然的校园大舞台。第四,积极取得学校领导的支持,加强对学校体育与锻炼的重视。学校要舍得投入资金,制定本土体育游戏课程化的举措,让学校发挥既教书育人,又传承文化的作用。
以家庭为单位,通过体育家庭作业菜单、亲子协同锻炼游戏,让家长成为学生体育锻炼的共同体。家长的陪伴,让学生有了锻炼的伙伴,激发了体育锻炼的兴趣,也提高了学生和家长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促进了全民健身运动的发展。
本土体育游戏中包含的中华民族艰苦朴素、吃苦耐劳、坚持不懈的传统美德,开发利用得好,可以改变学生的享乐主义、个人主义价值观,从而营造有创造力、有团结协作精神、有传统文化熏陶的校园文化氛围。
本土体育游戏是人民群众的集体智慧,将其融入课程,能极大地丰富体育课程的内容,在潜移默化中对儿童进行人格和价值观的教育,促进阳光体育运动的全面发展。本土体育游戏融入小学体育校本课程,是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体育课程校本化的建设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