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晓斌
县级融媒体中心是地方宣传的阵地,是县级党委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是老百姓了解国家方针政策的窗口,直播节目是县级融媒体中心广播节目中的“当家菜”。直播节目直接面对听众,现场与听众沟通交流,凸显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节目主题,而直播节目的播出质量,也影响了广播节目的收听率和公信力。如何才能提升直播的质量,赢得听众注意力,吸纳更多粉丝,让直播节目更有生命力?这就要求直播节目从节目发展定位方面着手,创新节目的思路,探索融合发展路径。
目前,直播节目已经成为广播电台的“当家菜”,直播节目占据整个自办节目半壁江山。由于广播电台在融合发展过程中,并没有增加新鲜血液,节目的内容和制作都是老套路,加上体制的约束,没有激发采编播人员的创新力。
县级媒体有四套班子,一张报纸,一个广播电台,一个网络,一个新闻中心。在媒体中心融合过程中,把四个班子合成一套班子,从机构上确实融为一体,合二为一,但是在具体实际工作中,还是各自为政,各用各的人,各做各的事,一些设备和终端都没有发挥巨大效益,没有将各自媒体的优势有效组合,形成合力,没有产生更好的社会效益和良好的经济效益。资源扁平化的管理,简单叠加,出现了新媒体传播优势没有凸显,传统广播媒体宣传弱势没有得到有效改善的局面。
随着网络视频的快速发展,短视频后来居上,截至2020年12月1日,我国网民规模达9.89亿,其中网络视频的观看率高达95.4%,9.44亿网络视频用户中,平均每位网民每天观看互联网节目(含短视频)约100分钟。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受众的信息消费变化,给广播直播节目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不能满足于传统的说教、访谈对话等方式,节目的包装宣传形式缺乏时代感,节目的采编团队没有确立“谁能吸引听众”“谁能留在听众”“谁能打动听众”的工作要求,没有危机感和前沿感。
广播直播节目播出时长的跨度比较大,要求节目主持人具备现场控制力和临场应变能力,这样才能把直播节目做活做精。但节目在直播过程中,主持人会出现废话连篇,节目的内容过于泛谈,缺少对节目的主旨精准把控,节目的播出节奏没有进行精心合理的安排,影响了节目的播出质量和播出效果。
如今的广播媒体在公共场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在宣传政策、应急处理方面,广播的宣传特长得以充分再现,特别是现在的应急广播覆盖面已经延伸到社区和自然村,一旦有紧急突发事件,广播即时性的作用就发挥起来。但在没有发生突发事件的情况下,要把应急广播的资源充分利用起来,这样既能扩大节目的收听率,又能增强节目的影响力。兴化是农业大县,农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地位,《三农在线》是兴化电台一档涉农科技性直播节目,这档节目的宗旨是服务“三农”,收听群体也是在广大农村,如何让农村听众能够收听到节目?兴化融媒体中心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把节目播出的时间与应急广播进行联通,同时播出,并在今日兴化APP等平台上播出,既能让听众听到节目,又能让听众“看”到节目。
近些年来,一些在外经济能人陆续回归乡村,在家乡兴办了养殖业,创办了规模农场。随之而来的是听众群体的文化素养、专业知识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对节目的质量有了新要求。这就要求节目的采编团队要有新视野,用心策划,精心组织,要在编辑节目的过程中,不断地更新知识,结合节目定位,提高业务水平,满足节目的发展要求,服务于听众的需求。兴化是河蟹养殖大市,养殖面积达到160多万亩,从业人员有几万人,河蟹是老百姓重要的增收渠道。针对河蟹的养殖特点,《三农在线》直播节目组创新思路,从蟹苗的投放、蟹池的管理、河蟹的成长管理到后期河蟹上市销售都进行精心策划,邀请专家养殖户、经济能人到直播室,通过直播的方式与听众进行连线交流,解答他们在养殖销售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疑惑和问题,把节目办成养殖户与专家们的“连心桥”。
随着媒体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直播节目的内容要有新意,有创新,有神韵,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听众粉丝。如何让直播节目达到入心的状态?这就要求节目的采编人员不断学习,向书本学,向其他平台的媒体学习,发扬“拿来主义”,扩大视野,提升工作状态,创新节目的形式,把每一档直播节目办成听众喜欢的精品。《三农在线》栏目作为一档开办十几年的品牌涉农栏目,每年节目开播时,栏目组都与兴化农口相关部门联系沟通,精选专家,并根据一年四季农时的变化,及时讲授不同主题内容,让节目贴近农时、贴近农民、贴近农业,让听众收听节目后就知晓将要干什么农活,田地里需要解决什么问题,充分发挥了生产生活中参谋和助手的作用。
广播直播节目的发展方向,要以声音传播为根基,以听众需求为指引,更要充分开拓广播自身特征,满足听众的收听需求,搭好服务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