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家印 胡殿均
2019年2月,国务院颁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提出要在职业院校实施1+X(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证书制度试点工作,鼓励学生毕业时同时获得毕业证和多种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提高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缓解产业转型升级带来的就业矛盾。2019年6月,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提出要在职业院校推进“教师、教材、教法”的“三教”改革,着力提升职业学校办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努力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岗位的职业胜任力。职业院校既是实施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主体,又是推进教师、教材、教法改革的主阵地。
1+X证书制度体现了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教育的重要特征。“1”是学历证书,反映了学校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X”是若干技能等级证书,体现了学生职业发展的综合能力;“+”是两者之间的融通、结合,表明了学校人才培养要和学生职业发展互融互通、有机结合。1+X不是单纯的“学历证书+技能证书”,而是在学历教育的基础上培养更多达到职业技能等级能力要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1]。因此,职业院校在实施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中,需要在“1”的专业标准体系中融入“X”的证书标准体系,重组构建教学标准、课程标准和技能标准等,实现学生学历证书和技能等级证书有效结合。
教育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方案中提出,职业院校要坚持“三教”改革,下大力气做好书证课程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和课堂教学创新等方面的工作,全面推广1+X证书制度。“三教”改革中教师是主体,教材是载体,教法是途径,解决了教学系统中“谁来教、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职业院校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样需要进行教师、教材和教法的改革创新,教师要能够坚持学习先进教育教学理念,贯彻融通技能标准和教学标准,不断提升自身教学业务水平和职业技能水平;教材要能够有效衔接技能等级证书内容和专业教学内容,满足证书和课程的要求;教法要能够有效融合培训、教学,通过线上、线下、虚实结合的教学方式,来满足培训和教学的需要[2]。
高职院校1+X证书制度实施过程中,“双师型”教师占比过低、工作手册式教材较少、教法过于程序化等“三教”改革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滞了1+X证书制度实施的前进步伐。为精准把脉,精准施策,我们设计了《高职院校学生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情况》调查问卷,以学校已经开展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新能源汽车技术、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物流管理、大数据与会计和软件技术专业学生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星平台,有效收回调查问卷311份。通过对调查问卷进行数据整理、归类和分析,发现了一些问题。
技能等级证书可分为初、中、高三个等级,每个等级涵盖多个模块证书,每个模块证书对应不同的工作岗位,而不同的岗位职责对专业技术能力要求是不同的。技能等级证书的这一特性,对专业教师人数和教师专业领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大多数专业在现有教师情况的基础上,往往只能实质性开展1—2个技能等级项目,学生选择证书种类较少,不能完全满足其职业发展和个性需求,导致学生对1+X证书制度落实情况认可度不高,认为效果很好的占72.97%,认为落实了但效果一般的占20.72%,认为落实效果不好和没有落实的占6.31%。这就需要我们立足1+X证书制度,在专业教师团队建设上下功夫,努力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积极争取拓展技能等级证书认证等级范围和专业范畴。
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中,大多数专业的技能等级认证是采用2—4周集中实训的教学形式,力求强化学生专业实践技能,提高技能等级证书通过率,结果导向性很强,没有完全达到1+X证书制度对学生专业知识、实践技能和职业素养的综合要求。也有少数专业将证书内容分解到不同课程的教学中,淡化了课程教学内容的连贯性和技能等级证书内容的整体性,导致学生证书获取率较低。无论采用集中实训教学方式还是分解课程教学方式,都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调查问卷显示,只有18.02%的学生认为1+X技能等级认证需要以实训周的形式安排集中学习,3.6%的学生希望课程学习的同时可以兼顾1+X证书认证的内容,78.38%的学生则希望两种形式很好地结合起来。这就需要我们按照1+X证书的课证融通要求,推进专业教学内容与技能等级证书内容的有机衔接。
不同等级不同模块的技能等级证书对应着不同的工作岗位,工作岗位的不同对应着不同的职业功能,这种针对性强、专一性高的特点,增加了教师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的难度。部分教师缺乏企业生产一线的工作经验,不能结合岗位实际工作情况,考虑不到模块等级证书之间的兼容性和独立性,仍然采用“不变应万变”的程序化课堂教学形式,教学过程千篇一律,缺少对教学软、硬件的灵活利用,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课堂教学效果不够理想。根据调查数据可知,学生对教学模式(72.07%)、教学方法(67.57%)、教学手段(63.96%)和教学平台(62.16%)等方面存在不满,要求我们在实施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中,要从不同维度推进教学改革,进一步满足学生学习和培训的要求。
学校要积极搭建教师培育平台,强化教师专业教学能力,打造一支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年龄结构合理的,能够满足培训、教学要求的集“教师、技师、培训师”一体的教师团队。
1.转变教师教育理念。职业院校的办学目标是不断提高育人质量,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以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不少教师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和较高的科研水平,但在专业技能和实践操作方面比较薄弱。1+X证书制度的实施,对教师专业技术能力与企业工作经验方面的要求更高,一定要更新教育理念,明确教育者自己必须先受教育,传技者自己必须先精技,既要有高深学问,还要有高超技术,积极投身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中,在改革中求突破,在学习中求发展,不断提高教学服务质量[3]。
2.注重教师团队建设。职业院校需要一支专兼结合、具有校企合作经验、能够实施1+X证书制度的教师团队。职业技能等级内容来自真实的工作岗位,具有技术性高、技能点多、综合性强的特性,教师往往很难在短时间内精通各技能等级的内容。我们要根据技能等级内容进行模块化设计,基于教师的能力和专长进行模块分工,探索实践情境教学、案例教学和项目教学等等。例如,学校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对应的“智能新能源汽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根据工作岗位不同分为5个领域,每个领域根据难易程度划分为初、中、高3个等级,各等级根据职业功能不同分为4个模块,每个模块根据技能要求不同分为5个子任务,其任务之多、技术之专,非教师一人能力之所能为。在组织开展相关认证工作中,我们采用集中备课、分工授课的形式,扬教师专业特长,避教师个人短板,积极打造具有示范意义的课堂,充分融合技能等级认证和教学实践创新,有序推进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
3.加强教师专业培训。积极搭建教师发展平台,鼓励教师参加培训和进修,包括课程实施能力提升、技能大赛专项培训、负责人专业能力培训和骨干教师专业能力培训等,全方位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技能水平[4]。有组织、有计划地安排教师赴校企合作单位开展岗位挂职锻炼,提升教师实践教学能力,丰富“双师型”教师内涵,进一步提升“双师型”教师占比。在1+X证书制度改革实施的过程中,职业院校更要先行一步,紧紧围绕“X”,多与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织机构沟通合作,学习贯彻职业技能等级标准,鼓励专业教师考取相关培训师证书,全面提高教师团队的教学水平和培训能力。
4.深化校企合作融通。不断拓宽校企合作路径,积极搭建校企合作平台,有计划地安排教师赴企业进行挂职锻炼,有组织地邀请企业工程师进校园开展“企业课堂”,不断加强校企的学习交流。学校规定每一位专任专业教师要充分利用寒暑假时间和带学生跟岗学习的机会,深入企业生产一线,了解行业发展趋势,熟悉企业经营管理模式,深度参与岗位工作任务,更好地掌握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全面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此外,还借助校企合作平台和校企双方资源优势,鼓励教师参加国、省、市组织的汽车营销项目、汽车技术项目技能大赛、教学大赛,培养更多理论知识扎实、专业技能高超、职业素质过硬的专业名师。
学校重视统筹专业教学资源,开发满足培训和教学的活页式教材、工作手册式教材等新教材,有效衔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内容和课程教学内容,实现职业技能等级认证工作和专业教学工作有效融合,形成协同效应。
1.构建课证融通体系。1+X证书制度中的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既是并行的,又是相互衔接与融通的两种证书体系。因此,在专业课程体系建构中,要把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和标准融入专业课程中,与专业教学标准对接,形成“大专业+小方向”的融合证书的新标准体系[5]。要进行教学内容的解构与重构,分析其相关课程和相近课程,形成“平台课程+核心课程+拓展课程”的课程体系,逐步实现书证有效衔接、课证有效融合,让学生可以同时获得学历证书和多种职业技能等级证书[6]。学校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中主要包括公共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任选课程三大类,专业课程又包括专业群平台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拓展课程和技能实训课程四类课程。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新能源汽车模块与专业课程体系融通起来,采用课程和实训周的形式进行教学,以此促进学生尽快掌握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多种技能。
2.对接标准开发教材。要有效进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与专业课程教学的标准对接和内容对接,通过构建1+X课证融通课程体系,研究开发满足证书培训、专业教学的活页式教材和工作手册式教材等,推进课程的改革与创新。一是要系统研究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技能要求、知识要求、培训方案和考核方案等;二是要系统梳理分析现有的课程教学内容,对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内容,对已融入的避免重复,对未融入的进行模块化设计;三是确保教材内容的先进性和实用性,及时更新,不断完善教材。要以课程建设为统领,主动对接相关企业,共同开发基于1+X证书培训和教学的多样化课程资源和新形态教材,切实推进活页式教材和工作手册式教材的改革。活页式教材和工作手册式教材的模块化教学设计,是基于不同工作岗位的任务内容和能力要求制订的,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考核内容相吻合。教师在组织开展职业技能等级培训、教学的过程中,要主动进行成果凝练,不断推进教材的改革创新。学校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在实施“新能源汽车电子电气空调舒适技术(中级)”试点工作中,就把证书内容融入到相关课程和实训周中。
1.实行模块化教学。“书证融通”“学分银行”和多种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实施,使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培训、教学的要求。根据岗位能力要求构建模块化的教学内容,针对1+X各个技能等级证书的工作领域、工作任务和职业技能开展分析,从“行为、条件、标准、结果”四个方面,准确把握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所对应的技能要求和知识要求,力求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有效结合,将学习过程和生产过程有效融合。团队教师要按照各自专业领域特长,结合生产工作实际和模块教学内容,进行科学的教学设计,选择恰当的教学手段,实现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内容的有效对接[7]。
2.推进教学多元改进。在开展培训和教学的工作中,广泛采用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通过技能标准和教学标准的对接、教学过程和企业生产过程的对接,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教师要围绕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知识要求、能力要求和专业教学目标要求,设计培训、教学实施过程,多采用情景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行动教学法等,线上教学、线下教学、仿真虚拟教学和动手实践教学相结合,努力提升课堂教学质量[8]。
3.丰富课程学习资源。1+X证书制度的实施落地,需要依托“互联网+”平台,有效融合证书培训内容和课程教学内容。学校研究开发了“线上+线下”的培训、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网络化、模块化的课程资源。如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充分利用学校“智慧云经贸”、大数据和超星学习通等现代化信息技术平台,打造高质量的泛雅课程、精品课程和网络课程,将职业技能等级培训、专业课程教学与“线上+线下”教学、混合式教学相结合,推动了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
1+X证书制度是职业教育制度的重大创新,“三教”改革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1+X证书制度的落实离不开教师、教材和教法层面的支持,同时也为职业教育的“三教”改革提供了方法和路径。实行“三师一体、课证融通、多边教学”的“三教”改革,保障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顺利开展,是一套行之有效的实践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