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九江,张 明
(江西开放大学,江西 南昌 330046).
融合发展是当下及未来教育发展的主流。新文科、新工科、线上线下融合、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专业+”等,无不体现教育的融合发展理念。而多种教育类型的融合发展也方兴未艾,如开放教育与高职教育的融合发展,备受关注。开放教育是以现代远程教育方式,实施本专科成人学历教育,实现“人人、处处、时时可学可考”终身教育价值理念的一种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这种人才培养模式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现为国家开放大学)及其办学系统于1999年开始探索,经过8年实践,教育部正式认定的一种常规办学形式[1]。为发挥全日制高等教育在教学和科研等方面的综合优势,促进开放教育与全日制高等教育的优势互补,省级广播电视大学(2020年12月前后,全部更名为开放大学)纷纷举办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为研究开放教育与高职教育的融合发展创造了条件。以2019年国务院发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下称“职教20条”)为开端,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改革如火如荼,先后印发了《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下称“行动计划”)、《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下称《意见》)、《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办法(试行)》。这一系列改革发展成果,最终促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的(下称《职教法》)的修订,并于2022年5月1日起实施。《职教法》将“职教20条”明确的“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2]”法律化,及职业教育“实施本科及以上层次教育”法律化,为研究新时代开放教育与职业教育的融合发展奠定了基础。
国家开放大学“十四五”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举办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各举办了高等职业教育(专科)的省级开放大学积极争取设置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有条件的甚至积极争取直接升格为职业本科院校。职业教育类型地位的确立及不同层次职业教育的有效贯通,极大地增强了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和社会认同,为此,有学者认为,“开放教育就是成人版的职业教育”。可见,开放教育与职业教育的融合发展是今后一个时期不可回避的一个重要课题。
近年来,关于开放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专科)融合发展的可行性和必要性研究,成果颇丰。李微(2018)、胡斌(2020)等从“二者”的天然属性、理论基础、培养内容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讨,认为开放教育先进的办学理念和灵活的办学方式,可以使高等职业教育(专科)对象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接受教育,解决其在规模和效率方面还远远不能满足社会成员需求的短板,同时培养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和掌握运用远程教育技术手段学习的能力,助力终身教育;开放教育可借助高等职业教育(专科)较为成熟的实验实训平台和集中授课经验,有效地弥补开放教育在技能训练和实践能力培养上的短板,构建学生较为完整的专业体系[3-4]。宋晓玉(2021)、游鸯(2021)分别从校企合作和校园文化的视域,分析开放教育与职业教育融合发展的可行性,并提出融合发展的路径[5-6]。国家2019年起实施的“高职扩招工程”,为举办了高等职业教育(专科)的省级开放大学探索开放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专科)的融合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引发了在线教育技术手段革命,在线教学软件如雨后春笋般发展,疫情期间各类教育纷纷开展线上教学。线上教学如此“轻而易举”,以致于开放教育传统的线下面授教学也向线上实时教学转变。开放教育与职业教育“线上线下教学方式的融合”将赋予新的内涵。
因此,《职教法》实施背景下,不仅使开放教育与职业教育融合发展的路径呈现多元化趋势,其本质与内涵也将大为丰富。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开放大学(下称“开大”)系统有江西开大、重庆开大、辽宁开大、广东开大、武汉开大、宁夏开大、湖北开大、江苏开大等21所开放大学举办了高职教育,招收全日制在校高职学生。相关研究表明,致力于开放教育与高职教育融合发展研究并取得较好成效的开大有重庆开大、宁夏开大、湖南开大、江西开大等。如重庆开大的“三融合”办学模式,以“远程开放教育与职业教育”融合为路径,构建“互联网+”应用型高校;宁夏开大以其举办的宁夏职业技术学院为主体,以职业教育引领开放教育,构建开放性高职教育模式;湖南开大引导各专业将开放教育元素融入其所举办的湖南网络工程职业学院高职专业建设,通过学习环境的开放实现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提升。[7]江西开大提出了“开放融合”“工商融通”的“双融”办学理念[8],一是将开放教育的在线平台、资源等优势引入高职教育、继续教育,二是在开放教育、高职教育、继续教育中开展校企“二元”办学,资源共享,三是紧跟职业教育发展前沿,将新知识、新技术融入开放教育。这些研究和实践,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整体来看,还不够理想。
调查表明,举办了高等职业教育(专科)的省级开放大学的教育工作者普遍认为开放教育与高职教育应该融合,甚至许多人认为,“开放教育就是成人版的职业教育”。因此,他们认为,在人才培养目标、培养理念、培养内容等方面,开放教育(专科)与高等职业教育(专科)就应该相融相通,执行相同的专业教学标准;在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手段应用、教学实践环节等方面,可以相互借鉴,取长补短。比如,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开放教育(专科)与高等职业教育(专科)都是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因此培养的标准应该一致;在教学组织形式上,都可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但在实际的融合发展过程中,要么没有行动,要么有行动但不够深入。常见的现象有:在体制机制上实行一体化办学,两块牌子,一套人马,但教务处还是分设,一个高职教务处,一个开大教务处,两个教务处独立运行,没有交集。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实行一体化建设,但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又存在一些政策性障碍,如从事开放教育教学支持服务的工作量不作为教师教学基本工作量,直接导致从事高职教育的教师参与开放教育的教学支持服务积极性不高,使两支队伍各自强化自己的身份归属。
研究表明,一些省级开大迈出了开放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专科)融合发展的实质性步伐。在专业建设、课程资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都有融合发展的实践行动,但在融合发展的实施过程中,许多老师却存在认识上的差异。比如,在专业建设这个事关学校发展的核心问题上,偏向高职教育教学工作的,强化实训条件建设;偏向开放教育教学工作的,强化课程资源建设。再如,在网络教学平台、课程资源建设上,开放教育和高职教育各立一套建设标准、各自开展建设。正如有教师指出,融合中任意一方成为中心,另一方就可能被“边缘化”。因此,开放教育与高职教育的融合发展任重而道远,理想很丰满,但现实很残酷。
一般认为,要想实现开放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专科)内在各要素的融合发展,最好推进两种教育办学机构的一体化,实行一套运行体制机制。这样才能逐步实现专业建设、课程建设、资源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的融合,最终实现校园文化的融合[3]。目前,实行两种教育办学机构一体化的有湖南开大、广东开大、江苏开大等,有效地推动了两种教育在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资源建设等内在要素方面的融合。而实行机构一体化办学的武汉开大、重庆开大,其职业教育得到长足发展,在全国都具有重要的地位。然而实践表明,机构一体化后的两种教育运行管理也不是一帆风顺,融合发展也是困难重重。广东开大教务处从分设到合并,再到分设,其间的分分合合就是最好的证明。同样,实践表明,没有实行机构一体化改革的省级开大,则出现高职教育和开放教育各自运行管理;或高职教育教学运行管理相对独立,但人、财、物又统一管理。而这两种运行机制下的开放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专科),在融合发展上更是诸多矛盾。总之,开放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专科)的融合发展大多表现为“形式”上的融合多,触及深层次的融合少。比如,线上线下教学方式的“双线融合”,仅表现为探究线上线下教学各占的课时比例,而没有从更深的层次去探究融合前后所不同的效果。
《职教法》的实施,昭示职业教育前景一片光明。国家开放大学抢滩职业教育,无疑为开放教育与职业教育的融合发展注入了新的血液,必将促进两种教育的融合向纵深发展。开放教育试点以来,一直实施“弹性学制”,学籍有效期为8年。2016年以来,各省纷纷对高等职业教育(专科)学生休学创业开绿灯,试点“弹性学制”改革,延长学籍年限,有的最长可延长到8年。高职院校弹性学制的试点改革,有利于高职教育彰显开放教育开放性和社会性的本质属性。而开放教育参与职业教育的“1+X”证书试点和职业培训,有利于开放教育彰显职业教育职业性和技能性的本质属性。总之,对于同时举办了高等职业教育(专科)和开放教育的开大而言,未来两种教育一定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通过融合发展形成合力,助推两种教育更快更好发展。
《职教法》实施背景下,开放教育与职业教育融合发展的应有状态是共生共长,协同发展。表现在专业建设上,共享师资队伍、共享教学资源、共享实训基地等;表现在思想认识上,从事两种教育的人员相互认同、相互配合;表现在角色分工上,大多数人员既从事开放教育又从事职业教育。从已有开放教育与职业教育融合发展的结果看,实行机构一体化办学的要比没有实行机构一体化的成效要好。究其原因,主要就是两种教育运行轨道分离,导致人员的截然分工,使从事开放教育和职业教育的两支队伍在思想观念和教学理念上很难统一。因此,实行机构一体化改革,从而整合全校各类资源,是形成开放教育与职业教育共生共长、协同发展状态的关键所在。
《职教法》实施背景下,开放教育与职业教育融合发展的师资队伍状态应是教师具有双重角色,角色间转换自如。所谓双重角色是指教师既扮演职业教育教师角色,又扮演开放教育教师角色;教师既能胜任线下课堂教学,又能熟练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开展在线实时教学。长期以来,从事开放教育的教师以行政事务和课程管理为重心,缺少对某一门课程进行系统讲授的历练,因此在课堂教学驾驭能力上有所欠缺。而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通过制作简单的“PPT”课件开展课堂教学信手拈来,但较为复杂的课件制作或利用网络教学平台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不甚专长。因此,实现开放教育与职业教育师资队伍一体化,首先需要实现教师在思想观念上的转变。作为一名身兼双重角色的开放大学教师,要主动适应时代变化所带来的新使命和新挑战,转变思想观念,投身于师资队伍一体化改革的洪流,既熟悉两种教育的教育教学规律,又熟练掌握两种教育的核心教育教学手段。
《职教法》实施背景下,开放教育与职业教育融合发展最显性的特征是线上线下两种教学形式相互结合,相互促进,且相结合的教学效果要大大优于单一的传统式课堂教学或单一的远程在线自主学习。“高职扩招工程”和新冠肺炎疫情使远程在线教学成为各类教育的香饽饽,凸显了在线教学“随时随地学习、重复播放学习、听专家名师讲课”等优点。但无论从我国现行高等教育以全日制普通教育为主体看,还是从教育对象需要面对面答疑解惑看,甚或是教育教学质量本身看,远程在线教学永远无法完全取代学校集中教学。因此,线上线下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是今后的常态和主流。开放教育与职业教育教学方式的融合发展,不是教学手段上简单的相互借鉴。比如,职业教育多采用远程在线教学手段,开放教育多开展线下课堂教学,这不仅不可取,还极其错误。两种教育教学方式的融合发展是要通过双方在优势互补的基础上,找到一个线上线下教学相结合的最佳平衡点,相互促进,从而形成各具特色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虽然都是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但二者在本质上有区别,内涵上有不同。
《职教法》实施背景下,开放教育与职业教育融合发展在服务全民终身学习上应是深度合作,互联互通。《职教法》指出,“国家建立健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产教深度融合,……,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9]。开放教育一直以“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教育体系”为己任,《国家开放大学综合改革方案》提出,要使国家开放大学“成为我国终身教育的主要平台”“成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重要力量和技能社会的有力支撑”。可见,开放教育与职业教育都是我国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重要力量。《职教法》明确职业教育主要通过“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并重、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融通、不同层次职业教育有效贯通”三种途径来服务全民终身学习。虽然没有明确职业教育与开放教育相互融通,但开放教育可充分发挥自身“社会性、开放性”优势,深度参与职业培训,实现两类教育的互联互通,促进两类教育资源优势互补,形成具有开放教育特色的职业培训模式。
“学校”是顶层设计,是开放教育与职业教育融合发展的前提和根本。“学校”主要包括办学理念和内部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等要素。办学理念是学校在未来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和方向选择,包括学校的服务面向、专业设置、办学定位、人才培养模式等内容;管理体制是学校管理机构和管理规范的结合体或统一体;运行机制是学校各要素之间的结构关系和运行方式。因此,办学理念的融合就是要将开放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服务面向、专业设置、办学定位、人才培养模式等相互融合,让全体教职员工在认识和思想上认同。取得认同后,学校要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上进行改革,实行“两块牌子,一套机构”,为全体教职员工创造从事开放教育与职业教育融合发展的环境,让他们在工作中做的每一份事情都有融合发展的“影子”,久久为攻,融合发展就“习以为常”了。
“专业”是学校的主体,是开放教育与职业教育融合发展的基础和核心。“专业”主要包括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资源建设、服务社会等要素。
《职教法》提出了“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的总体要求,因此,职业教育的专业建设是以当地优势产业或特色产业为依托,向当地产业倾斜,根据产业发展需要,适时调整专业设置或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适时引入行业产业新标准、新知识、新技术。国家开放大学应予以省级开放大学更多的专业建设权,允许省级开放大学根据本省特点设置专业或调整专业课程,使开放教育专业与职业教育专业实现最大程度融合。在开放教育专业与职业教育专业融合过程中,可借助校企合作平台,让企业深入参与到两类教育的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课程体系建设、教材建设、资源开发、实习实训中来,及时植入产业前沿发展知识和技术,使专业与产业发展有效对接、课程内容与岗位标准有效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有效对接、学历证书与技能证书有效对接,从而推进两类教育专业建设的融合。
《职教法》规定,“产教融合型企业、规模以上企业应当安排一定比例的岗位,接纳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教师实践”[9]。同时举办了开放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地方开放大学,应以此为契机,与企业合作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为教师搭建企业实践锻炼的平台,帮助他们熟悉企业管理、产品开发、生产运营,了解本专业前沿发展动态,掌握新知识、新技术,从而推进开放教育与职业教育教师在教学理念上的融合。
教育教学资源是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重要载体。开放教育与职业教育以职业培训为目标共建教育教学资源,有助于实现开放教育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过程的融合发展。一是依托开放教育的灵活优势,为职业教育学生和企业员工提升学历和技能培训畅通渠道。二是与当地优势生产性企业和开放教育学生的创新创业基地开展合作,为两类教育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共同开发培训教材,共同开展职业培训。三是聘请开放教育毕业学生中的创业成功者来学校为学生做职业生涯规划讲座、开展现场技术指导、举办创业经验分享报告会等,促进两类教育人才培养过程的融合发展,引领学校创新创业风气。
服务社会是高校的重要使命。开放教育与职业教育都是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重要力量。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认定和职业培训是提升劳动者素质的重要途径,是服务全民终身学习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放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共同使命,是推动职业教育与开放教育融合发展的主要手段。面向广大劳动者开展职业培训和职业技能认定,需要有广泛的社会资源深入社区、乡村和企业进行宣传和服务,需要有足够的教育教学资源和强大的学习平台做保障。同时举办了开放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地方开放大学兼具社会资源和职业资源的天然优势,是国家开展职业培训和职业技能认定的不二之选。
“校园”是学校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是开放教育与职业教育融合发展的保障和灵魂。“校园”包括校园建设等物质文化、校训等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等要素。在校园建设上可通过建筑、园林、道路、设施设备来体现校园的职业性和开放性特征,如通过“前校后厂”模式体现职业性,通过建设“互联网”特征大楼体现开放性;还可通过镌刻各种标语,如“人人、时时、处处可学”“职业教育大有可为”等来体现。在精神文化建设上,可通过校徽、校训、办学精神来体现,如江西开放大学举办的江西工程职业学院,其校徽在国家开放大学校徽图案基础上融入自身校名,体现了开放教育与职业教育的融合;还可在校园中通过各种形式宣传展示开放教育毕业生中的劳动模范、优秀员工的先进事迹,推动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在职业教育学生中的培育和传承,同样也可将职业教育中的能工巧匠、创业典型在开放教育学生中宣传,培养开放教育学生的工匠精神和创新创业精神。在制度建设上可进行一体化设计,即一个制度能同时兼顾开放教育和职业教育,比如学校的教务处、学工处只设立一个。
开放教育与职业教育的融合发展是新时代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赋予全国开放大学系统的新使命。开放教育本质上也是职业教育,需要与职业教育融合发展。随着全国开放大学系统积极参与职业本科教育,关于开放教育与职业教育的融合发展必然会有新的思考、新的认识和新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