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杨
(泉州市鲤城区开智学校 福建 泉州 362000)
智障学生在绘画与手工课程中,可以有效的降低精神压力与负担,通过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绘画以及手工制作能力,有效的培养智障学生的综合素养以及手眼协调性。而绘画与手工课程是培智学校内较为重要的组成学科之一,对智障学生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帮助作用。特殊教育工作者应结合上述特点,分析培智学校内绘画与手工课程的教学方式与教学理念,根据不同智障学生的学习方式展开有效教学,利用鲜明的色彩启迪智障学生的灵魂。
绘画与手工课程是启迪智障学生灵魂的一把金钥匙,学生通过不同的材料、主题与内容,完成特殊教育工作者布置的学习任务,从而锻炼智障学生的身体机能,提高其艺术审美能力,以此来帮助智障学生更好的融入到社会当中。
培智学校与其他学校的教育方式不同,教育意义与特征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培智学校开展绘画与手工课程时,应发挥其视觉性、活动性、人文性以及愉悦性等特点,有效的提高智障学生的审美能力,启迪智障学生的灵魂。首先,绘画与手工课程应不断地强调视觉艺术,培养智障学生良好的视觉观察能力,提高其艺术思维。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结合智障学生的学习方式与特点,引导其运用色彩、造型以及材料进行绘画与手工制作。在培智学校的绘画与手工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培养智障学生良好的创造性,通过其思维发现美、理解美、认识美。其次,特殊工作教育者应在绘画与手工课程中强调活动性,提高智障学生的参与度,并制定趣味性的活动主题,引导智障学生对其动手操作。在这一教学特点中,教师应充分考虑到智障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制定符合其个人发展的教学计划与教学内容,督促每一位智障学生都能全身心的参与到教师创设的绘画与手工活动当中。在此基础上更好的发现周围生活的艺术美、表现美,提高智障学生的观察能力。再次,绘画与手工课程应强调人文性,培养智障学生良好的人文修养与人文素养。在绘画与手工过程中,特殊教育工作者可以抓住智障学生的绘画与制作兴趣,潜移默化的将经典艺术作品进行渗透,培养智障学生良好的艺术欣赏与鉴赏能力,提高智障学生的感知美与欣赏美思维。最后,绘画与手工课程应强调愉悦性特点,重视智障学生的情感思维,在活动中带领智障学生感受绘画与手工课程的趣味性,满足智障学生的情感需求,使其在创作中能将个人情感进行融入,表现出独特的艺术个性与创意思维,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绘画与手工是培智学校内较为基础的课程之一,对智障学生的影响十分巨大。特殊教育工作者在教育过程中应遵循全新的教育理念,有效的促进智障学生的思维成长。首先,特殊教育工作者应将教育面向全体智障学生,并在绘画与手工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之间的整体差异性。智障学生的学习与其他阶段学生的学习有着一定的不同之处,智障学生的思维是以“自我”为中心,一个人就是一个世界。特殊教育工作者在绘画与手工课程中,应结合智障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制定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与原则,顺应时代的发展选择适合智障学生成长需求的绘画与手工教学内容。其次,特殊教育工作者应有效的提高智障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内在学习动力集中智障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并结合其兴趣爱好营造较为轻松的课堂氛围,减轻智障学生紧张且陌生的心理状态,提高智障学生的学习效率与质量,对其产生健康且积极的影响。同时,教师应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利用趣味性的教学方式引导智障学生参与到绘画与手工活动当中,在教师的帮助下完成绘画与手工作品,体验成功的荣誉感与兴奋感,树立起基本的学习自信心。再次,联系智障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况,关注学生的文化素养。智障学生也是社会发展的一员,其生活状态与学习情况受到了较多外界人士的关注与重视。在绘画与手工课程当中,教育工作者应联系智障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况,让其从生活化角度出发进行学习,感受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学习中国文化的深刻内容。最后,教师应结合激发学生潜能,改善教学功能这样理念,鼓励智障学生进行绘画与手工创新,在绘画中表达出自己的个性思想,通过不断的探索与研究,学会在绘画与手工课堂内调整自己的学习情绪,更快的适应社会发展。
在最初的绘画当中人们的本能都是从“点”开始。智障学生也不例外,其绘画本能是从“点”这一举动所进行的。在我们眼里这只是智障学生简单的绘画过程,但是对于智障学生而言却包含着较多的教育理论与教育方式。智障学生相较于其他阶段的学生而言有着一定的差距,从生理角度来看智障学生的大脑发育较为迟缓且落后,其发育不完全的大脑导致学生只能学习一些简单的事物,难以深入探究其理念与意义。因此,在绘画与手工课堂当中,教师应激发智障学生的动手绘画与制作兴趣,利用简单的兴趣因素推动智障学生思维成长。“点”这一个绘画动作对于智障学生而言,就是启发其艺术灵魂的重要因素。在教学过程中特殊教育工作者应不断的鼓励学生在纸上点画,在智障学生的坚持当中进行观察与指导,培养其良好的手脑协调学习方式。此外,良好的绘画习惯不能一蹴而就,需要教师长期的坚持与教导。教师可以将教学过程进行有效的规划,如第一周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手部操作能力,第二周的教学目标是引导智障学会绘画大小不同、颜色不同的点。最终在绘画与制作当中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与归纳,使智障学生清晰的了解自己的优势,树立其良好的自尊心与自信心,唤醒其绘画内在动力,为这类学生今后的学习道路奠定下坚实的基础。
例如在《茄子》这一课时当中,特殊教育工作者结合班级学生的个人情况,在第一周绘画与手工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点画。首先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说一说画面中的内容是什么,引导学生认识“茄子”。此时教师出示没有颜色的茄子图片,引导学生在茄子内部进行点画,通过线条的限制培养智障学生的手部控制能力。同时,教师在教学时进行观察与记录,最初学生的点画无法控制在线条内部,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能将点画有效的集中在一处,学生的学习效果十分明显。此时教师出示带有颜色的茄子,通过视觉引导学生了解茄子的颜色,并引导其进行点画为茄子填充颜色。在课程结束后特殊教育工作者将其绘画内容进行展示,从最初的不熟练到最后的灵活运用,不断的挖掘智障学生的内在动力,为其打开一个良好的发展开端,感受绘画的力量。
在培智学校的绘画与手工课程中,教师应重视智障学生之一课堂主体,并围绕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真正的在教育过程中做到“以人为本”。智障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较强,每个学生的身体或是大脑都存在着不同的缺陷,智力水平也无法达到统一化。因此,在绘画与手工过程当中,教师应慎重选择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从不同角度出发分析不同智障学生的心理变化与思维变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的观察智障学生的绘画与制作方式,对每个学生进行不同的评量分析,在课程中落实并贯彻“因材施教”这一教育原理,在学生原有的基础上提高其艺术水平与鉴赏能力。例如,在拼贴活动当中,部分智障学生对其的理解程度较高,有着一定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然而部分学生的手部操作能力较为落后,对其兴趣较为低下,难以产生较强的求知欲望。教师此时应选择多样化的图形拼贴物体,如海洋、森林、天空等内容,为智障学生提供更多的拼贴选择。鼓励不同阶段的智障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在不同景色的拼贴画当中进行创造。学生在完成后特殊教育工作者也应及时的对其进行点评与鼓励,使不同阶段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从而增强其自信心与自尊心。
智障学生对游戏的热爱较为强烈,教师在开展手工课程时可以将其与游戏相结合。通过多样化的游戏带领学生参与到手工制作当中,激发学生的制作热情与制作兴趣。游戏教学不仅能将美术知识传递到智障学生的脑海内,更能潜移默化的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艺术审美能力。在以往的绘画与美术教学过程中,培智学校采用的教学方式过于单一且刻板,难以满足智障学生的生理需求以及心理需求,导致部分学生难以挖掘自身的学习优势与潜力,从而失去了动手制作的兴趣。因此,教师将游戏化教学融入到手工制作当中,可以最大程度的激发智障学生的动手操作兴趣。在手工教学开展前教师应调查学生喜欢的游戏,再以此为教育基础展开手工课程训练。例如在“废纸变玫瑰”这一小游戏当中,教师抓住智障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望,通过黑布遮住玫瑰使学生猜一猜教师带来了哪一种花朵。在学生猜测后教师揭露谜题,引导学生观察纸质玫瑰的特征。并利用“变废为宝”的游戏将学生引入到绘画与手工课程当中。学生通过大量的废纸,制作自己喜欢的事物,如小花、小草、房子以及大树等内容,学生在制作时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播放轻柔的音乐,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与环境。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及时的进行指导,避免学生因为困难无法解决出现自卑心理。在学生制作完成后教师给予学生精神或是物质奖励,对其课堂表现作出肯定评价,提高学生的荣誉感。
综上所述,绘画与手工教学的开展对智障学生的帮助较大,能有效的培养智障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开发其潜能并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康复训练。特殊教育工作者应意识到,这一教育过程十分漫长且复杂,应在教学过程中始终保持良好的耐心与责任心,真正的帮助这些智障学生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使其能快速的适应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启迪智障学生的艺术灵魂,让其快乐健康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