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万红
(定西市陇西县南安中学 甘肃 定西 748100)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方面,阅读教学既是对语文知识的实践运用,又是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重要方法之一,新课程标准要求初中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时,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并能在阅读中获得有益的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启示,因此,初中语文教师要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正确处理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关系,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让学生能积极主动的去阅读,有效发挥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主观能动性,并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和探究的学习能力,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逐渐具备适应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所需要的写作能力。
新课程对初中语文教学提出了新要求,阅读能力提高了,才能强化对词汇修辞的实践运用,又能积累写作素材,提高写作方法,有效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因而在探讨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时,有必要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加以分析和研究,从而使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的实施更加具有目的性和成效性。
新课程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转变过度注重语文知识的传授,着重强调了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达到“三”维教学目标。但在初中语文教学的实际过程中,教师从中考考试的需要出发,注重对考试知识点的讲解,特别在文言文的阅读教学中,教师注重对文言实词和虚词,文言句式孤立性的讲解,并不注重对文言文深刻的主题进行探究和分析,学生学到的知识是零碎的,既是答对了文言文阅读考试的试题,但文言文的素养并没有得到培养,在阅读课堂教学设计中,虽然也设计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学环节,但在具体阅读教学过程中,总是轻描淡写地应付了事,为了中考考试分数,教师往往用讲解课文替代阅读教学,学生学到的知识是应付考试的知识,而语文阅读能力则没有得到真正的提升。
长期以来,语文课堂一直是讲解课,而指导学生通过阅读获取语文知识和提升语文综合能力的教学方法,并不是教师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教师替代学生阅读,学生则是一个阅读文本的听者,而不是阅读文本的参与者,教师往往先读一段课文,再分析段意或总结课文的表现手法,初中学生也只能从教师课文分析讲解中获得新的词汇和课文的段意,由于教师对教材中的课文内容没有进行有效延伸,学生的知识面狭窄,许多有益的课文读物被拒绝在学生阅读范围内,学生对阅读的学习需求不能得到满足,阅读方法得不到及时的指导,影响了语文学科综合能力的提升。
从中考的功利性目的出发,教师和学生都重视语文阅读教学,因为在中考试题设计中,现代文和文言文阅读所占分值高,而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为了节约阅读时间,总是在阅读教学前设定阅读教学的目的,然后按照既定目标让学生在文本中寻找答案,并不注重对学生进行阅读兴趣的培养,这种被动阅读和阅读目标的既定性制约了学生个性化的阅读需求,由于没有充分调动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主体性地位没有得到有力体现,学生越来越把阅读教学看作是负担,阅读没兴趣,在心理上排斥阅读,阅读教学效果不明显,影响着初中语文学科综合能力的提升。
总体来说,初中学生提前进入了考试状态,各学科的学习任务都被极度紧张的安排在每一天的时间里,初中学生的学习内容多,面临中考复习的压力大,学习时间紧张,在学校里,各学科的课后作业排满课余时间。在家里,又有繁重的课外作业,可供学生支配的阅读时间少之又少。阅读既是检验学生已有语文知识掌握情况和运用能力的教学过程,也是学生获得新知识,从文本中获得信息和新知识的过程,所以,没有一定的阅读量的积累,就没有阅读能力的实实在在的提升,因而,如何合理安排学生的阅读时间,也是本文所要探究的教学研究课题。
通过对目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问题的分析和研究,进一步明确了在新课程下语文阅读教学需要改进的方面,现结合初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实例,就新课程下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提出以下几方面的教学方法。
简单的说,阅读兴趣就是学生对阅读活动和阅读教学的喜爱程度,从阅读教学方面来讲,阅读兴趣就是学生对阅读文本的一种自觉自愿的选择,阅读兴趣是最直接最活跃的心理因素,阅读兴趣对阅读注意力的持久性、记忆力和阅读的创造性思维都起着积极的作用。针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学生被动阅读,被动接受教师阅读指导,缺少阅读兴趣的现实,现就新课程背景下,以培养学生语文阅读兴趣为切入点,引导学生积极有效阅读,使学生喜欢阅读提出以下三方面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策略。
2.1.1 强调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学生对语文学习和阅读教学没有足够的学习兴趣,主要原因是对语文学习和阅读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因而不能充分发挥阅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阅读能力,不仅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需要,而且阅读能力的提高,也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更是学生将来从事职业岗位对语文学科能力的需要。新课程下通过学科教学要体现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作用,而阅读是一种审美享受,良好的阅读不仅能使学生开拓知识视野,获取新知识,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良好的人格,使学生在阅读中获得自然和社会体验,有效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所以,语文阅读能力不仅是学生文化素养形成的要求,也是学生人文素养形成的需要。
2.1.2 引导学生阅读有益的书籍
阅读有益的文本,也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重要方法。初中学生分辨势力的能力有限,语文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按照学生个性化的阅读需要,有效拓宽语文阅读的时间和。空间是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有机结合。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学生也会有在友谊的阅读中增加知识,又能使阅读兴趣得到激活。如学习了,相邻学诗一课时学生汇演对课文中人物形象的生动,而有了进一步阅读有关红楼梦的兴趣。这时候,就是要因势利导,引导学生阅读红楼梦中有关塑造林黛玉等其他小说人物性格的章节。同时,教师要做好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使学生从阅读中掌握人物性格刻画的方法,学生也会因阅读的成就感,而进一步调动阅读的兴趣,不仅能提高阅读能力,还能为写作方法提供借鉴和帮助,能有力促进语文综合能力的提升
2.1.3 情景教学法
情景教学法能调动学生阅读的欲望,也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用课文讲解替代课文阅读,其主要教学模式是,教师先通读课文,再进行作者介绍和对课文逐字逐句的讲解,最后是主题思想和写作方法的分析和总结。这种教学模式虽然能强化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但教学方法的固定性和单一性,使学生对阅读课文没有兴趣,因此,教师要在阅读课堂教学中,要创造性地运用情景教学法,充分调动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如在《智取生辰纲》的教学中,教师在导入环节用影视剧《水浒传》的铿锵有力的片头曲来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对阅读课文的兴趣,并运用学生已学过的《景阳冈》中关于武松的故事,引出对小说中其他人物性格探究的兴趣。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主体性主要表现在阅读教学与阅读能力的培养中要以学生发展为本,而不是以考试分数为目的。在阅读教学中,要把阅读的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在文本的阅读中按照自己的阅读需求获取有益的信息,并在阅读中获得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同时,教师也要把阅读的空间还给学生,使学生拥有自己的阅读空间。在课堂文本的讲解中,要摒弃由教师讲解替代学生阅读的教学理念,让学生通过自己亲身阅读的体验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教师对学生的阅读方法加以指导,对学生在阅读中的疑难问题进行必要的指导。在家里,教师和家长要按双减政策的要求,有效减轻学生的家庭作业量,精心设计作业,减轻重复性作业带给学生的负担,把时间留给学生,由学生自己安排阅读有益的课外书籍,使学生阅读教学的主体性得到显现。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能使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了,而且学生的自主、合作与交流的学习能力也得到培养。
当学生有了充足的阅读兴趣时,就会积极主动地寻找主文本去阅读,但初中学生的阅读的注意力集中的持久性不强,需要教师及时地加以调整。因此,初中语文教师要积极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使学生有阅读的兴趣,而且还会长久性地坚持有效阅读,使学生在乐于阅读中提高阅读效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依托教材文本,适量拓展课堂空间,使教材文本得到合理延伸,不仅能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还能营造阅读的氛围,使课内外阅读文本有机整合,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此外,开展读书竞赛活动,倡导写读书心得和读后感,也是营造阅读氛围的有效方法。当然,课内阅读文本的结合,教师要精心选择阅读文本,强化课内外阅读文本的关联性,并加以阅读方法的指导。
传统的阅读教学方法给阅读教学的改进提供了有益的借鉴,教师在充分研究新课程教学要求和目标的基础上,广泛借鉴传统教学方法,加强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的深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