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及对策探讨

2022-11-24 08:19乔海明东平湖管理局
环球市场 2022年27期
关键词:原始凭证管理人员会计核算

乔海明 东平湖管理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以及《宪法》,事业单位属于社会组织,泛指社会中负有政府职能,并为相关部门提供服务的机构,其本身并不具备执法权。近些年国家也提高了对事业单位的重视程度,并加大了资金投入,为保证财政资金的合理使用,加强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管理是极为重要的,下文便简单叙述目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

一、目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控制薄弱

财务管理方面内部控制的主要内容包括实物资产、投资、采购、付款、筹资、成本、担保、销售、收款等经济活动,其主要控制对象为预算、财务风险、授权、内部报告等,上述制度对于财政资金的安全合理使用有着极强的现实意义。但我国事业单位是在我国计划经济初期开始建立,其经费来源为财政部拨付,支出也必须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经费支出的报送,由于事业单位并不存于市场竞争,其财务管理方面的内控制度并不完善,其具体表现为下述几个方面。

一是内容方面不够全面。从制度建设的角度来看,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并没有完全包括事业单位自身的所有经营活动。比如,部分事业单位存在对外投资业务,但其内部并不具备相关控制体系,这便对事业单位对外投资过程中的决策性、合理性、规范性带来了影响,极大程度地增大了其投资失误的风险。

二是约束对象不够全面。在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中,其核心便是管理方法及制度,事业单位所有财务工作人员均要在内控制度下开展相关业务。但部分事业单位并未明确内部控制的约束对象,也没有对财务工作人员制定具有针对性的监管制度。

三是制度范围不够全面、审批流程不完善。部分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对资金预算过于重视,进而忽视了预算外资金。除此之外,部分单位虽然在内部控制制度中明确了各项款项,但其内部并不存在与之匹配的审批手续,整体控制过程流于形式。

(二)会计核算规范性较差

部分事业单位在会计核算方面较为粗糙,比如资金账目设置随意、财务手续设置不合理、资金处理不够严谨等,具体表现在下述几个方面。

一是对原始凭证的管理存在漏洞。原始凭证是区分经济责任的重要凭证,当相关工作人员填制相应表单后,便代表此项经济业务的完成。相关法律中也明确规定了事业单位在处理经济业务时,一定要如实填制表单获取原始凭证,并确保填写内容的真实性。若原始凭证为外来,应当加盖公章,个人原始凭证要存在相关人员的签名,如果其表面内容存在涂改,视作无效凭证。尽管相关法律如此严格,但由于事业单位自身管理体制的特殊性,其原始凭证在实际管控过程中还存在较多漏洞,比如部分事业单位对于原始凭证审核并不细致,甚至原始凭证表面没有相关单位的盖章。除此之外,在手续办理方面也并不规范,部分购买凭证并没有相关人员的验收证明,其凭证表面只存在领导签字,甚至有些凭证表面连领导签字都极为模糊。这便给不法分子提供了便利。

二是财务基础工作薄弱,制度不健全。就目前情况来看,部分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并不科学,制度方面也不健全,其具体表现为三点。一是部分财务管理人员并不明确自身的岗位职责,在制度中也并未对财务工作人员的具体职责进行说明。二是管理体系不健全,部分事业单位的经济业务运作以及相关管理措施均在口头上,其规范性较差,也不存在成文制度,整体管理过程较为随意。即便是管理人员意识到了此点,制定了相关制度,但多数也处于不健全状态,较为老旧过时,与单位内部财务管理情况不相符,而且规章制度内容之间的协调性也不高。三是印鉴保管方面存在问题,部分事业单位由于自身管理方面原因,法人章、财务章均由财务负责人保管,甚至一些单位会将财务章、法人章、支票均交予出纳进行保管,这便给不法分子挪用国家财产提供了便利条件。

(三)固定资产流失严重

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与企业固定资产的含义并不相同,但固定资产的重要程度却没有变化。但与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的计提累计与折旧减值相比,事业单位在此方面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进而导致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流失较为严重,其具体表现在下述几个方面。

一是过于重视固定资产的购置,轻视固定资产的管理。多数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存在缺陷,在资产领用以及保管方面并没有规范的台账或者记录,也不存在盘点制度,即便管理人员制定了盘点制度也很难定期执行,这便导致部分事业单位在购置固定资产后,经过几次周转,便凭空消失。部分单位物资以及项目材料的采购均为自行采供,公开透明度严重不足。固定资产管理整体较为粗放,很难将责任具体落实,长时间不对固定资产进行清查,这便使得账有物亡的现象出现。除上述以外,在固定资产申请报废方面,部分事业单位也没有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报废、变卖,使得大量固定资产被损失。从各个地区每年披露的审计案件中可以发现,当前大量国有资产处于不安全状态下。

二是固定资产并未创建分类账、明细账,或者分类账、明细账过于粗放。部分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账目存在问题,反映在财务管理中便是错记、漏记甚至虚假等现象,使得账目与实际存在较大差异。除此之外,部分单位的账面上只显示其固定资产总价值,对于固定资产的实物数量以及个体价值并没有详细记录,甚至其账上所记录的固定资产并没有投入使用。如果财务部门没有将已经转移的固定资产及时在台账中记录,便会产生账实不一的情况,这便违反了及时性会计核算原则。

三是在固定资产采购、建账方面存在问题。虽然目前事业单位的多数采购行为均由相关部门进行采购,但在此过程中却缺乏统一的操作规程,进而产生不公平交易,甚至在创建固定资产账目过程中存在违纪现象,这便造成了固定资产的流失。

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具体解决对策

基于上述目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管理人员应当从完善财务内部管控、加强财务基础工作、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提高财务人员综合素质这四个方面入手,从而达到提高财务管理效能的目的,具体如下。

(一)完善财务内部管控

管理人员可以从下述几个方面来对事业单位财务的内部管控进行完善。

一是加强管理人员自身在财务管理管控体系的主导地位。根据《会计法》以及相关基本规范的规定,事业单位负责人为单位财务工作的主要责任主体,需要对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因此,管理人员必须提高对财务内部管控的重视程度,加强自身的责任主体意识,如果条件允许还应当参加内部控制方面的培训,并定期组织各级财务负责人参加此方面培训。也可以分批次、分时间请各级领导参加研讨班进行讨论学习,进而提高管理人员对财务内部控制的了解,丰富其财务知识,养成良好的内部控制意识,从而改善事业单位财务部门的内控环境[1]。

二是实行牵制制度,进行职务分离。牵制制度指的是通过内部牵制来控制单位内部的财务管理工作,其具体做法便是按照财务工作人员的岗位职责,以职责分离为原则进行牵制,比如负责管理账目的财务人员与出纳进行职务分离,负责固定资产保管的工作人员与负责管理固定资产账目的财务工作人员进行职务分离,再对事业单位财务部门中的关键岗位所具有的权限进行严格规定,比如财务部分中的出纳岗位,其主要职责便是办理现金收付或者在银行办理相关结算业务,并对原始凭证进行严格审核,并编制填制收款凭证,结出余额。其本身并不具备审批权限,使其仅仅负责审核原始凭证与填制收款凭证,不涉及具体事项的审批,将审批权限交给专门负责成本核算的工作人员。简单来说职务分离便是要将业务办理以及授权、审批分离开来,分别由不同财务工作人员开展相关业务,并在财务管理制度中明确各类财务工作人员所需要承担的责任,尽可能将会计核算业务与财务审批管理分离开来。除此之外,还应当将财务稽查职责与财务审批、会计核算工作分离开来,由不同人员负责不同事项。若事业单位内部工作人员较少,很难将会计核算、财务审批、财务稽查分离,便可以将会计核算与财务稽查同时交由一人负责,并提高其所承担的责任,这是因为从业务性质的角度来看,财务审批与财务稽查是不相容的,如果此两项职责由一人承担便极为容易出现挪用资产的情况。如果事业单位内部人力充足,便可以将三种不同的财务职责由不同工作人员承担,但其中值得注意的是每种职责至少需要有两名或以上的工作人员承担,尽可能降低财务工作人员相互勾结的情况出现。基于上述不相容职务分离的基础上,对单位内部进行物账分离以及钱账分离,对相关岗位的岗位责任进行限制,防止相同工作人员身兼数职,从而提高单位的财务风险[2]。

三是发挥审计部门作用,加强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力度。由于事业单位的管理体制较为特殊,并不参与市场竞争,所以其财务管理内控强度较差,而加强内控强度的有效方法便是在单位内部加强审计部门的作用。对于事业单位来说,审计部门是财务部门的重要保证部门,在整体内控体系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管理人员需要加大审计部门的资金投入,并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对审计制度进行建设。审计部门的重点审查对象包括事业单位的重点项目、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等,具体可分为两方面。一是对重点项目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加强审计,此过程需要审计工作人员从重点项目的立项到验收全流程加强关注,确保所审计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合规性。此部分的审计目标除了重点项目所产生的经济效益以外,还可以对项目的管理情况、决策的可行性进行审查。二是对专项财政资金的利用情况加强审计。此过程的审计内容包括专项财政资金的来源、规模、变动情况、支出情况等,最大限度保证财政专项资金利用的合规性以及真实性[3]。

(二)加强会计基础工作

上文中会计核算不规范现象所产生的根本原因便是其会计基础工作不足造成的。因此,要想解决此项问题便要从增强会计基础工作入手,其具体措施如下。

一是建立岗位责任制。从原始凭证的审核、管理,到财务报表的制作,实行全流程岗位责任制。明确财务流程中所有环节的业务要求,并将职责落实到具体工作人员。事业单位中的每位财务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中的规章制度,对自己严格要求。为实现此点,财务部门管理人员可以制定有针对性的规章制度,将部门内部各个工作人员所负责的具体职责体现在书面文件中,并要求财务人员完成某个环节工作后进行签名,以此种方式将责任落实到个人[4]。

二是加强规范考评工作。对于财务部门来说,应当尽可能提高会计基础工作的考核力度,对于恪尽职守的财务人员颁发规范化证书,对于玩忽职守的财务人员予以清退或者进行惩罚,以此提高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性。

三是加强对银行、现金账户的管理。在没有得到相关部门批准的情况下,财务部门不得自行开通、变更银行、现金账户。严厉杜绝账外收支情况的出现,对于所有非法转移财产的行为进行严肃查处,并加强对公用经费、专项财政资金的管理,确保财政资金是按照既定计划支出,定时清理长期挂账款项。

(三)加强固定资产管理

为解决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流失问题,相关管理人员可以从下述几个方面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力度。

一是合理配置公共资产。随着财政资金管理制度、机构采购制度的逐步完善,如何合理配置公共资产、固定资产成了事业单位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事业单位在配置固定资产时,首先,需要制定合理的配置计划,配置计划必须以需求程度为准,并综合考量单位内部各个部门的发展情况、发展方向,再充分考虑到目前单位内固定资产情况,在不超出单位财政发展水平以及财政承受能力的情况下对固定资产进行配置。比如在大型设备、机械采购的支出方面进行详细考量,尽可能将固定资产配置计划合理化。其次,在购入固定资产后,要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力度,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清查、盘点,在此过程中要实现账实相符,若存在损坏丢失的情况需要依法追究相关人员责任[5]。

二是强化产权转换管理。在经济体制转换过程中,事业单位中存在着诸多产权转换的情况,在此过程中,财务部门要始终坚持国有制原则,合理安排利用此部分资产。只要是此部分资金来自国有资产,其所属权均属于国家,其产生的任何收益均归属国家,均应当由事业单位进行统一分配、统一管理。

三、结论

综上所述,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事业单位存在着内部控制薄弱、会计核算不规范、固定资产流失严重的问题,相关管理人员可以从增强管理人员主导作用、进行职务分离、发挥审计部门作用三方面来加强财务管理内部控制,从建立岗位责任制、加强规范考评工作、加强对银行、现金账户的管理来提高会计基础工作,从合理配置固定资产、强化产权转换管理两方面来增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水平,从而达到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效能的目的。

猜你喜欢
原始凭证管理人员会计核算
建筑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素质现状提升探讨
制造业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与完善对策
新会计准则下原始凭证的规范问题探讨
探析事业单位会计核算问题
地勘单位会计核算管理相关问题及措施
关于中小企业会计核算问题
我国成人教育管理人员专业化建设问题探讨
浅谈原始凭证审计
解读原始凭证在会计教学中的应用
5年前的选择决定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