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源农药对马铃薯产量及病害防治的影响

2022-11-24 08:15
智慧农业导刊 2022年10期
关键词:黑痣化学农药菌剂

张 倩

(太原科技大学,山西 太原 030024)

农药是农作物生长期间一个不可或缺的生产资料,它对我国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等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生物源天然产物农药的概念是以植物、动物、微生物等形成的存在农用生物活性的代谢物而研制的农药,通常来说,其特征有毒性弱、对植物没有要害、有害生物不会出现抗药性、对环境也不会造成污染与破坏等。一些学者认为生物源农药不但拥有化学制剂防治病虫害的功能,而且也不会出现药物残留或者生态污染,最重要的是不会让病原菌、病害虫等一些有害生物出现抗药性,这是农药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趋势。一些学者认为生物农药属于有机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它对于促进我国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关键作用,在全面推广与应用生物农药的过程中,这不但属于食品安全网、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一个基本需求,也属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必须要重视的一个主导方向。随着我国农业发展逐渐体现出“绿色植保”等理念,已经为生物防治、生物农药等发展创建了一个重要的发展平台与市场体系。在我国北方地区,马铃薯是一个种植规模很大的农产品。在实际种植中,马铃薯重茬问题经常出现,而且还会出现一些马铃薯病害长期流行,其延续时间一般在1~5 a不等,极易造成土壤微生物种群结构失衡,导致连作效果减弱,从而出现一些常见的土传病害,例如:黑痣病、疮痂病等,导致其产量持续下滑。所以在我国一些农业生产地区,地方政府及农户每年都会投入很多化学农药对其病虫害防控进行引导,但是这种情况,不但会引起环境污染,也会导致一些农药出现抗药性,尤其是在连续使用的情况下,这种现象非常严重。所以,为了能够实施马铃薯病虫害绿色防治政策,尽可能地减少化学农药的投入量,本实验需要选择不同的生物源农药与化学药剂等对马铃薯实施拌种处理,其目的是能够刺激马铃薯的生根,并实现健壮生长,进一步达到抑制病害问题的出现这一目的。

1 材料及方法

1.1 试验地信息介绍

试验田是在西安某村某农户的一片责任田中,地势平坦,海拔2 125 m,肥力均一。前茬作物是马铃薯,当地年均降水量360 mm,平均气温是6.4℃。

1.2 试验材料

此试验选择的是3种生物源农药(土豆拌种专用菌剂、多马道黑拌种剂、新根肽拌种剂)、1种化学药剂(适乐时拌种剂),另外试种的品种是陇薯10号原种。

1.3 试验方法

按照土豆拌种方法的差异性,将其分成5个小组,其分别是土豆拌种专用菌剂组、多马道黑拌种剂组、新根肽拌种剂组、适乐时拌种剂组、对照组。种植密度是52 500株/亩。正式播种的时间是2021年5月13日,于10月20日正式收成。在发育及成长期间选择实施覆膜起垄栽培方法,其基肥施用量相同。以上拌种药剂的使用量是按照每亩1 875 kg的标准来计算,并严格遵循相关要求进行拌种处理。

1.4 调查内容及研究方法

(1)生育期。调查内容包括马铃薯播种期、育苗期、现蕾期、开花期、成熟期、收获期等。

(2)田间形状研究。调查内容包括马铃薯的育苗率、单株结薯数量、单株块茎重、大中薯率。薯块分级标准:大薯单薯重>100 g,中薯是单薯重50~100 g,小薯单薯重<50 g。

(3)常见病害研究。调查内容是统计分析马铃薯疮痂病、黑痣病的患病率、病情指数、马铃薯苗期开展一次调查活动。另外,在开花期、成熟期等需要开展两次调查活动。统计分析各级病株数量,确定防效。

1.5 评价标准

马铃薯黑痣病、疮痂病的分级标准是八级。其中0级——没有病斑;1级——病斑面积是薯块总面积的1%~5%;2级——病斑面积是薯块总面积的6%~15%;3级——病斑面积是薯块总面积的16%~30%;4级——病斑面积是薯块总面积的31%~45%;5级——病斑面积是薯块总面积的46%~60%;6级——病斑面积是薯块总面积的61%~75%;7级——病斑面积超过薯块总面积的75%。

患病率的计算法:(患病块茎数/总块茎数)*100。

病情指数的计算法:(各病级块茎数*该病级代表值)/(总块茎数*最高级代表值)*100。

防效的计算法:(对照病情指数-处理病情指数)/对照病情指数*100。

2 结果

2.1 不同处理对马铃薯物候期造成的影响

通过试验结果能够发现,各组不同处理马铃薯生育期由长至短的排序是多马道黑拌种组、适乐时拌种组、土豆拌种专用菌剂组、新根肽拌种组、清水对照组,其时间分别是 128、125、123、123、123 d。

2.2 不同处理对马铃薯经济性状的影响

各组不同处理组的育苗率最高的是多马道黑拌种组,是98.5%;株高最高的是适乐时拌种组,是77.5 cm;单株薯块重最重的是多马道黑拌种组,是0.68 kg;大中薯率最高的是多马道黑拌种组,是68.5%。

2.3 不同处理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此影响是非常明显的,其中,各组不同处理后,马铃薯的产量由高至低的排序是适乐时拌种组、多马道黑拌种组、新根肽拌种组,其产量分别是38 512.5、37 145.6、34 350.2 kg/亩,其增产率各是 25.6%、21.5%、12.3%,其之间的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

2.4 不同处理对马铃薯病害带来的影响

通过试验研究能够发现在所有的生物源农药使用期间,马铃薯黑痣病患病率由高至低的排序是新根肽拌种组、土豆拌种专用菌剂组、多马道黑拌种组、适乐时拌种组,其分别是9.8%、8.6%、6.3%、5.2%。在对马铃薯黑痣病实施防治的时候,其效果最佳由高至低的排序是适乐时拌种组、多马道黑拌种组、土豆拌种专用菌剂组、新根肽拌种组,其防治效率分别是49.6%、41.4%、34.5%、21.0%。

在各个生物源农药拌种处理期间,马铃薯疮痂病的患病率由高至低各是新根肽拌种组、土豆拌种专用菌剂组、多马道黑拌种组、适乐时拌种组,其患病率分别是11.9%、10.7%、7.5%、5.6%。对该病防治效果最佳由高至低的排序是适乐时拌种组、多马道黑拌种组、土豆拌种专用菌剂组、新根肽拌种组,其防治效率各是57.9%、39.6%、30.5%、27.4%。由此来看,适乐时拌种组在防治黑痣病、疮痂病的效果是最理想的。

3 讨论

2016年,我国农业部首次提出了“农药化学双减”政策,随后一些学者也号召“农药零增长”的发展目标,对此生物农药、高效微毒低残留农药逐渐在农业领域不断推行。通过长期的数据统计能够发现:因为农药的广泛应用,每年挽救的粮食作物或者其他农作物的产量大概是总产量的8%。如果研发出一些能够对有害生物发挥高效遏制作用,且对非靶标生物安全、容易发内接的产物,则是未来取代化学农药的一个主流趋势,也是必须要遵循的一个重要原因。由于人们环保观念的逐步增强,对生态环境零污染或者低污染等生物源农药相继应运而生,并逐渐受到农民的广泛重视,这也与我国实施生态农业建设的发展方针全面吻合。

在我国一些农业地区,马铃薯种植面积比较多,并且极易出现马铃薯病害等问题。通过优质抗病品种、轮作倒茬、培育健薯等一些栽培方案可以有效地防治马铃薯病害问题的出现。不过该药物对马铃薯病害的防治依旧是一个比较理想的策略。由此来看,关于马铃薯的防治过程而言,大部分选择的是以化学农药为主,例如甲霜锰锌、氢氧化铜等,但是对于生物源农药的应用是非常少。若要更加客观、全面地了解生物源农药对马铃薯病虫防治的实际作用,在本文的研究中,主要通过一些常见的病虫害问题为研究对象,思考不同的生物源农药与化学农药的实际防治效果。结合本文的研究结果能够发现适乐时拌种的效果是比较理想的,因为马铃薯的产量是最高的,并且防治黑痣病、疮痂病的效果也是最理想的,其产量能够突破38 512.5 kg/亩,增产率一般能够超过25.6%。这一研究结论与其他学者的研究结论是相吻合的。例如一些学者通过实验探讨的是在马铃薯拌种、施肥过程使用生物源农药的具体药效,最后发现,这对于延长马铃薯的生育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不会对马铃薯的出苗率带来影响;还有一些学者通过实验探讨了马铃薯晚疫病、早疫病、黑痣病、疮痂病在选择生物源农药与化学农药的具体防治表现,最后发现,选择香芹酚、寡糖链蛋白等防效是最理想的。这能够间接性地说明生物源农药对于马铃薯农作物的正常发育、生长等是没有任何负面影响的,不过如果在此次实验中,能够看出在对马铃薯生育期内实施单一用药,也就是说选择单一品种的生物源农药的话,其在病虫害防治方面的效果是比较明显的。另外,通过对病虫害防治的基本原则层面进行分析,使用化学农药则会出现抗药性等问题,最终导致防治效果一年不如一年。

生物源药剂在农业发展中的应用很常见,它对于土壤、生态环境、地下水、人类健康等带来极大影响,属于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主流趋势。利用盆栽实验分析及相关的实践调查能够发现,如果选择生物源药剂的话,那么在一些农作物生长期间能够对其产量、品质等带来不同的影响,并且,如果在此期间同时使用一些百菌清、甲霜灵等化学制剂的农药产品的话,也会对农药残留、毒害元素吸收等带来一定影响。如果对马铃薯的生长情况进行分析,一些学者能够发现,选择生物源药剂对马铃薯的生长品质带来的积极影响是不容小觑的,它能够逐步提高大中薯率,并且也能够逐步增加块茎中维生素C的含量,而且还能够进一步地降低还原糖的含量,特别是对于一些有毒元素的吸收诸如铅等存在一定的抑制效果,这能够间接性地看出其存在一定的实际推广价值。

现今,对于马铃薯农作物的种植而言,选择生物源农药是一个比较理想的病虫害防治策略,在实际应用中备受人们的重视。常见的生物源农药大部分是以杀菌药为主,例如精甲霜灵、甲基托布津等,另外,以微生物菌剂为核心的生物源农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的占比并不是非常高。在此次实验研究中,主要是选择3种生物源农药和化学药剂等实施对比分析,由此来分析生物源农药对马铃薯产量及病虫害防治的具体成效,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尽可能地降低农药的使用量,这对于防治马铃薯黑痣病、疮痂病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并且,还能够逐步增强马铃薯的生产量,促使其品质大大提升。生物源农药对于马铃薯的产量及防治效果等带来的影响,虽然与化学药剂进行对比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是整体效果值得肯定。例如:在选择多马道黑的过程中,其产量也并不是非常低,而且还具有较高的增产率,在防治马铃薯黑痣病、疮痂病过程中的实际效果比较显著与突出。今后要进一步加大研究,逐步提高生物源药剂的使用率,加强实验引入与管理,由此能够间接性地降低化学农药的使用量,这对于促进马铃薯农作物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所以,在实际农作物生产期间,建议持续性提高对生物源农药的引入量,扩大其实验范围,方可进一步证实其实际的应用价值。

总而言之,关于生物源农药在马铃薯等农作物生长期间发挥的病虫害防治效果而言,具有一定的积极效应。所以,按照我国绿色生态农业的发展导向及相关政策来看,选择生物源农药则是一个值得肯定的发展趋势,且未来的发展前景是非常广阔的。并且,结合长期的实验验证,能够看出,通过一些植物免疫蛋白质农药对于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也是存在一定的预防作用,甚至能够使晚疫病的发病时间延后10 d,另外如果将这一药物与杀菌药联合使用的话,则能够逐步增强使用药效。当然,很多学者在开展相关实验的过程中,其研究时间有限,基本上是1 a,所以在实验数据上缺乏长期的效果论证,希望能够在今后的研究中,笔者能够有机会对这一研究方向进行探究,由此能够得出一个更加客观的结论。

猜你喜欢
黑痣化学农药菌剂
农用微生物菌剂在小白菜上的施用效果研究
可爱的黑痣
日本计划到2050年将化学农药使用量减半
固定化菌剂的制备及其对含油土壤的修复研究
化学农药对农业环境的污染与防治
“沃柯”微生物菌剂示范总结报告
化学农药对环境的污染及其防控对策建议
有痣千万不要随意“点”
统计局:2013年11月我国化学农药产量同比增长2.79%
环钻去黑痣250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