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善海
(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崆峒镇初级中学,甘肃 平凉 744000)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信息化时代全面到来,教师已经意识到了,只有高效率课堂才能节省课堂教学时间,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模式,有助于构建高效率的数学课堂,这对于数学学习来说具有很好的帮助。教师应借助生活化教学素材的引导,直观地理解初中数学知识的概念和内涵,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成倍提升。
生活化的导入场景能够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在新课程导入的环节之内,导入的内容与生活越接近越容易被学生理解,教师引导学生打好基本功,熟悉最基本的概念和内涵,就能在此基础之上增强学生理解问题的能力,并且引导学生主动把握初中数学的各类基础性问题。为了能够更方便地理解各类知识点,很多学生和教师都在课堂上集思广益,用多种多样的情境打造符合生活现状的数学学习场景,学生也由以往的被动式学习逐渐转化为主动式学习,成为初中数学课堂上的主人,学生在努力的过程中慢慢超越了自己。教师也可借助多种多样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生活化的教学场景之内渐渐理解数学概念和数学理论,学会理论联系实践,并能够更好地把注意力集中在数学课堂的教学之中,让学生和教师均能够在课堂上达成更好的互动,结合自身实际生活状况,了解更多与数学原理有关的知识点。每个学生在生活中都将获得很多启示,人是在生活中逐渐成长的,而数学知识源自生活,能够解答很多非常具有深度的数学原理。学生在生活化的情境之下慢慢地理解了数学的奥义,也可以和自己的同学讨论一些自己看到的和想到的东西,教师适当地引导学生考虑数学应用力问题的解题思路,并诱导其自主思考、积极学习。
比如,在学习和训练《随机事件与概率》这节内容时,教师为了更好地让学生理解概率的基本要素,找到一个容易进入的起点。如,在打排球的情况下,抛出的球肯定会掉下来。因为地球引力的作用,每一个网球都会掉到地上,这也是必然的事情。以每天上学路上的中学生为例,他们每天早上遇到的第一个人可能是男人或女人。这件事没有人能够完全预测,也无法提前预见。教师以动画的形式详细介绍了学生每天上校车的场景,学生讨论他们每天可能看到的人,这样,教师就自然引导学生的注意力进入教学过程。同时,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认知期望,增强学生课堂教学的参与度,教师可以团队为单位,要求学生列出相应的概率事件。有同学举了一个例子:人们是否每次打开电视都看自己喜欢看的综艺节目,这也是随机的事情,电视打开的时间长短不一,无法预知发生的综艺节目是否令人感兴趣,教师引导学生想到一些与概率和相互独立性密切相关的内容。
问题导学法的教学优势非常明显,有助于体现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性,学生与教师相互配合教师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每个教师都需要掌握数学课堂的教学需求,教师抛出问题学生自由解答,在解答的过程中经历了与教材内容相耦合的过程。学生自主思考解答之后,就能够把数学这门原本逻辑性很强的知识逐渐分解。数学教师在课堂之前精心设计问题,创设问题情境,帮助学生潜移默化地进入到数学知识的学习氛围之内,而学生的初步思考也能够得出初步的解答,再结合教师下一步问题的引导,就能够掌握教学的关键。当然教师给予的问题情境,不能完全脱离教材内容,不能特别天马行空,这是因为所有的问题情境都是为重点知识点服务的,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且围绕教材逐渐找到了数学基础的延伸,慢慢地,数学问题由学生提出,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也变得更加民主化。
比如,在学习和训练“角平分线”的内容时,教师可以问“有3 条路,其中两条与其中两条相交,加油站老板要在每条路开一个油箱,3 条路的交界处,如果要让3 个加油站的距离一样,应该怎么设计?”教师鼓励学生用所学的专业知识进行讲解,然后教师再提问:“那么,如果有5 条高速公路相交,情况也一样,怎么处理?”深入层次,正确引导幼儿进一步思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主动性。教师给学生提完问题之后,学生明白了不同问题之间的层次性关系,因此逐渐加深对于该问题的理解。由此延伸的还有栽树问题,栽树问题可以分为两头都栽或者两头都不栽,或者只栽一头等等。教师鼓励学生自己出问题,再反过来问教师,这种互问互答的形式,受到了学生的一致好评。问题式的教学情境对于学生来说很有帮助,在这样一个和谐的数学学习环境之内,数学学习变成了快乐的乐园,大量的数学知识被抽象成数学问题和数学故事,紧紧围绕着学生的日常生活所展开,课堂气氛也变得非常活跃,这符合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学习特点。学生也因此更愿意挖掘数学知识和自身之间的联系,并愿意把问题作为贴合学习目的的导向,结合数学思维习惯,自己给自己提问题,以问题引导自己的有序思考。当然,这些问题也并不一定非得是非常复杂的逻辑性问题,也可能是一些简单的数学应用的问题。在生活中的某一现象或者某一案例的启发之下,学生能够自己给自己提出一些很新颖的问题。比如,在学习“数学轴对称”图形时,有个同学就提出:外星人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呢?生命是不是都是轴对称图形呢?这样跨学科的问题,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在课后进行思考或查询,独立解决类似的问题。
在初中数学课堂上,学生的学习同样有赖于注意力的长久保持,很多教育工作者都认为如果没有注意力就很难吸引学生学习的热情,而没有热情的学习几乎是一种灾难。因为数学知识非常抽象,因此,想要理解数学难题就必须要对其有所热情。在初中数学课堂上教师要带领学生共同挖掘数学中值得关注的点,通过这些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吸引更多的注意力,在初中数学课堂上挖掘生活中的教学素材,结合教材中的各类内容,善于发现和学习,活学活用并且利用生活中的一些典型案例进行解释和列举。这些方式都是教师结合初中生的学习特点和规律,思考关于教材相关内容之后作出的尝试,教师从生活和各类辅助材料上搜索学生可能感兴趣的数学内容,让学生专注于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从而能够使其以后成为综合性人才,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对数学课堂的学习兴趣,培养其观察数学案例、积极思考的习惯。
比如,在学习《全等三角形》的教学内容时,学习目标是学生认识三角形,对全等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有直观的认知能力,发现全等三角形的特点,解决某些实际问题。首先,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举了一个例子,告诉他们什么是全等三角形。然后让学生说说三脚架、工程机械设备等等三角形的特点。教师也可以给学生一个小难点:“老师有两个全等三角形的耳环,其中一个不小心掉了,你能把另一个做成一模一样吗?”两个可以完全重叠的三角形称为全等三角形。一只耳环损坏,但另一只完好无损,根据另一个的形状,可以制作与它完全重叠的三角形样式。通过与学生互动,不仅提高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而且培养了学生观察日常生活的好习惯,提高了数学学习的效率。
对于学生来说趣味性的课堂永远是吸引人的,大量的数学知识和抽象的数学定理可能使学生感到学习困难,但是趣味性的故事情境和数学课堂,往往能够帮助学生把教学知识融入日常生活之中,把数学知识融入数学故事之内。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加深印象,而且还能提升学生辨别事物、感受数学思维乐趣、理解抽象概念的能力。有趣的数学课堂说起来非常简单,但执行起来却有一定的难度,这是因为趣味性的数学课堂,要求教师把大量的初中数学知识融合在一起,抽象成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数学故事,这对于教师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只要让学生们感受到数学学习也并不是那么难,就会渐渐地愿意听教师讲课,把思路调整到学习状态之上,当学生意识到数学课堂的趣味性可能是环环相扣的,就会努力学好每个环节的知识点,并且自己总结不同类型题目的核心要素,做好课堂笔记,方便随时查阅。教师在和学生共同探讨数学问题的时候,尽量使用诙谐幽默的语言引导学生,让学生在哈哈大笑中就掌握了初中数学知识。
比如,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运用环节中,许多学生比较马虎,经常是丢三落四,忘了用方程式解决数学问题时应该注意什么。此时教师可以以数学故事的形式给学生列出方程解应用题时的“核心三点”:
师:一场大雨来了,小兔们根据方程式中的三个核心原则寻找避雨场所,只要把核心三点分别填入“蘑菇小屋”中,就能得到避雨场所。
师:(大屏幕展示一分钟:列方程式的核心三点分别是:抓相等关系、抓相等关系后列方程、使用方程思维解答生活中的应用问题。)
师:请成功进入“蘑菇小屋”的同学,用三个核心点的算式举例说明。
这个趣味性的故事非常有趣,每个学生都能够很快地理解,而且在记忆数学原理的时候,这种形象化的背诵方式让学生们几乎过目不忘,马上就在课堂上记录下列方程式的三个核心要点,而且通过这种开阔式的思维训练,学生再遇到类似问题的时候能够主动自觉地打开思路,对关键知识点进行扫描式地记忆。趣味性的教学方法,能够使学生的学习效率非常高,帮助学生归纳和总结数学规律以及在发现数学问题时,使其在快乐中解题,提升数学思维和综合素养。同样地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让课堂非常活跃,学生在思考数学概念或定理的应用方式教师精心设计并有效引导,让学生能够在良好的氛围下快速记忆和掌握知识,使其对趣味数学课堂更向往,促进师生之间有效互动,使学生的思维更加缜密、灵活。
分层教学的过程是有层次的,把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分为不同的层次,教师给予个性化的教育方案和指导,改变现有学生在数学学习层面的疑惑,而且,教师可利用信息化时代的多媒体教育手段,跟学生共享教育过程中的各类疑难性问题。这种学习方式足以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巩固已有的学习基础,提升平均成绩,并且刺激学优生的学习欲望,使其更愿意进行延伸性的学习。采用分层教学的方式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学生感受到了自己也能答上数学问题的成就感,在学习的过程中推进了个人进步,并且以阶段性的发展逐渐达成现有的学习目的。每个学生都在分层学习的过程中渐渐有了新的感悟,而教师为学生制定的辅导计划,也能实现“一对一”式的特殊引导,这样就可以为下一轮知识的强化训练打好基础。
比如,在学习几何知识《三角形三边关系》时,教师巧妙地利用多媒体展示三角形的变化关系,首先画出三角形三边关系的规律,并且以多媒体动态的方式展现规律的内涵。在三组学生均能够对基本规律和知识要点完全掌握之后,加入更深的三角形变化规律。学优生和达标生的考核题目相对较难,但是却因为这一难度激发了学优生勇往直前的探索意识,在探讨已知三角形两边长、计算三角形周长取值范围时,学优生将会发挥个人的创见性,调动创新性思维,快速推算出三角形第三边的取值范围,而后计算出三角形周长的取值范围。在分层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思路被充分地打开,教师有效地引导学生学习和进步,采用分层次的引导,再结合合作学习方式使数学学习变成了一件有趣的事情。教师在上课的时候观察每个学生对于数学知识反应速度的差异,并通过日常测评了解学生学习基础的区别,从而因材施教,转变现有的传统学习方式,使学生的学习更主动和积极。
总而言之,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塑造初中数学的高效课堂,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教师从多个方面进行努力,在“生本主义”理念的指导之下,当下的数学改革坚持以学生为根本。因此所有的教学模式都应围绕学生的主体身份,让数学课堂真正回归学生的学习需求,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帮助其有效的探究和思考,夯实数学学习基础,从整体上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这样的课堂教学效率更高,而且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困生不断进步,拓宽其学习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