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融合的思考

2022-11-24 07:40林小英
基础教育论坛 2022年23期
关键词:桂林山水体悟读后感

林小英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伴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人们所接受到的各类信息愈加多样,多元化思潮对人们产生诸多影响,社会价值取向也因此出现改变,很多中小学又因为缺少更具针对性的感恩教育,使部分学生的感恩观念、意识较弱。因此小学更为需要关注感恩教育,并将之逐步渗入日常教学,向学生传递正确观念,健全、完善其人格,使学生的感恩观念与意识得到全方位的发展。

一、归整阅读主题,激发学生的感恩观念与意识

小学阶段的语文教材中感恩类材料分布较为零散,要更好地进行感恩教育,就需要语文教师全方位梳理、归整相关内容,对感恩类题材进行正确的梳理和规整,才能够更好地进行感恩教育,激发学生的感恩观念与意识,能够使学生具有更为清晰的学习目标,进而让感恩教育更为顺利。[1]在备课期间,语文教师需要搜集相关素材,参照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划分好感恩主题,并参照不同的主题,进行更具针对性的感恩教育,才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在归整主题时,教师还需要确定好感恩相关的内容、方法等。例如,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师可以选择感恩父母这一主题,引导学生归整感恩父母相关的语文课文,进而体会到父母的伟大与亲情的厚重,生成浓烈的感恩之情。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材中,涉及父母方面的内容较多,如统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下称“教材”)三年级下册《妈妈的账单》,这篇文章体现了母爱的无声、无私、无价;统编版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地震中的父与子》,体现出父亲不顾一切地挽救儿子,父子间的亲情无可估量以及父爱的伟大,让学生认识到需要学会爱他人,并提升自己的责任观念与意识。[2]通过课文阅读,使小学生能够对父母、对亲情具有更深层次的认知、体悟,进而激发感恩观念与意识,更好地对待父母,更为珍爱亲情、孝顺父母。

二、构建阅读情境,充实学生的感恩体验

语文课文均是作者应用文字传递出自己的所见、所思、所想,读者因为个人经历的不同,其最终的感受也不尽相同。有时在面对课文时,因为部分文字描述具有相对的局限性,使小学生较难与作者产成共鸣,难以准确把握和认知文章中心思想。[3]此时语文教师就可以构建相应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可以逐步深入至课文中,更好地体悟到作者的情感,并产生共鸣。

例如,在教学统编版教材四年级下册《桂林山水》这一篇课文时,语文教师可以应用多媒体,为学生放映与桂林山水有关的视频,将桂林山水的瑰丽、秀美更为直观地展现出来,配之相应的音乐、清晰的画面,学生的多种感官均被调动起来,就像是自己到了桂林,亲身体悟到大自然无穷的魅力,内心会产生更强烈的情感体验,与作者产生共鸣。在欣赏自然景观时,学生还能够增强对大自然的热爱,进而感恩自然。在放映结束后,学生会更为主动、自主地投入到学习中,对课本中的相关内容进行探究。另外语文教师还可以给学生放映与桂林山水有关的环保视频,因为近年来游览桂林山水的总人数有所增多,这也会带来一些负性影响,如垃圾较多,乱刻乱画等,这些均会为桂林山水带来不利的影响,还会引发环境污染。学生通过观看此类视频,还能够增强环保观念与意识,认识到保护好大自然的重要性,进而在日常生活中,更为爱护大自然,回馈大自然,感恩大自然,为环保做出更大的贡献。

三、进行小组探究分析,增强学生的感恩情怀

教育的目的不仅需要给学生传授知识,更为关键的是要引导学生自主进行学习,并形成更加良好的学习方式与习惯,之后遇到问题时,学生就可以尝试自主分析、自主研究、自主处理,逐步提高学习水平和能力。在进行语文教学期间,教师可以采取小组教学的方式,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协作,增强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促进自主学习的实现。与其由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替代学生梳理感恩教育素材,解决问题,不如引导学生在小组中自主分析、研究,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通过学习和解决问题,与作者生成共鸣,体悟到课文中蕴含的思想内涵。

例如,在教学统编版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只有一个地球》时,语文教师可以先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并引导学生组成相应的学习小组,一同分析、研究为何作者用“只有一个地球”作为文章题目。有的小组认为该题目能够揭示出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地球具有的自然资源也十分有限,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如果随意破坏环境,就会给人类生存带来十分严重的威胁;有的小组认为只有一个地球的题目体现出作者对生命的敬畏,点明了保护好地球、保护好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还有小组认为作者采用只有一个地球这一题目,是希望人们可以因为地球的美而爱护自己、爱护自己的家园,珍爱生命,感恩生命。在此期间,每位学生通过交流分享,都可以全方位地领会作者所传递出来的思想情感。最后,语文教师再进行归总引领,帮助学生更加准确地理解文章的思想内涵。

四、开展感恩写作,深化学生的情感体验

在学习结束后,教师安排学生写读后感,可以引导学生反思、反省,剖析自己的情感体验,净化心灵,促进情感的内化。学生借助读后感,可以提高感恩教育的总体效果。语文教师在学生课堂学习结束后,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文字写出自己的所思所想,增强个人的感恩体验,让感恩教育得以升华。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时,该文章中所描写的母爱,会给学生带来非常深刻的体悟,因此在学习结束后,语文教师可以让学生写读后感,学生可以参照自己的情况,加之对文章的思考进行写作。当然在写作中,学生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很多问题,如许多学生的作品,太过华而不实,使得文章无法体现出真情,这类读后感大多都会流于表面,无法在读者间产生共鸣,对此语文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其回忆在平时生活中对自己父母的观察,如父母在平时对自己的爱体现在哪些方面?父母在回到家后都会做些什么?随着时间的流逝,父母的外貌会出现哪些改变?借助这类生活的细节,学生就可以更好地体悟到父母所给予的大爱,也才可以写出更具真情的读后感,才能产生感恩父母、回馈父母的情感和意识。

综上所述,感恩是十分重要的人文精神内涵,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师需要对感恩教育进行深入研究,对教学方法进行合理的设计和改进,将感恩教育更好地逐步融入语文教学中,这对于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品格十分关键。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师在教学期间,不但需要改进、优化相应的教学策略,还需要紧密结合教材中的相关内容,引导小学生学会感恩与报恩,使其人格能够更为完善、更为健全,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桂林山水体悟读后感
秀甲天下之桂林山水
桂林山水主题系列家具设计
春意盎然——《春》读后感
懂,才能得
轻轻松松聊汉语——桂林山水甲天下
体悟伟大梦想 汲取创新力量
《没头脑和不高兴》读后感
“读后感”等十七则
《大闹天宫》读后感
解题中的数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