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艺婷
(伊犁师范大学,新疆伊宁 835000)
谚语能够揭示客观事实,富有教育意义,是经过长期流传、千百次融合发展而形成的,是一种非常受人民欢迎的语言形式。 哈萨克族谚语是哈萨克族人民对生活经历和生产方法的总结, 它们体现了哈萨克人民群众丰富的智慧, 蕴藏着哈萨克人民勤劳勇敢的性格。
在哈萨克语中有许多含有饮食词汇的谚语,他们都富有深刻的教育意义, 研究哈萨克语中含有饮食词汇的谚语,发掘其中的文化内涵,理解他们的教育意义,对于了解哈萨克族风俗习惯,更好地学习哈萨克语言具有重大意义[1]。本文拟以哈萨克语中含有饮食词汇的谚语为切入点, 研究饮食谚语各个方面的特点及其形成方式,结合哈萨克人的生活习惯、风俗习惯,分析这些谚语中所蕴涵的文化意义。
在哈萨克语中有许多歌颂各行各业人民劳动、反映自然规律的谚语。 比如:在节气方面,很多谚语就反映了各种季节中人民的生活规律、 节气发生的客观规律等;在土地方面,反映了哈萨克族人民尊重土地、珍惜土地、努力劳动的特点;在牧业方面,反映了哈萨克族人民对待牲畜的态度和放养牲畜的习惯、风俗;在捕鱼方面,反映了哈萨克族人民掌握的捕鱼的技巧和对鱼特点习性的了解。
(1)køkek ajə køk i∫ek, mamər ajə maj i∫ek.
四月牲畜的肠子是青色的,五月的肠子是带油的。
(2)sœwirdeɡi dʒawən sawəp turʁan sawən.
谷雨雨多,奶牛奶多。
(3)dʒer køŋdi dʒaqsə køredi, at dʒemdi dʒaqsə køredi.
地喜欢肥料,马喜欢饲料。
(4)mal dʒajsaŋ, qonəsən tap, as dʒəjsaŋ,ədəsəŋ tap.
养牲畜,得找好牧地;积粮食,得备好盛器。
(5)mal semirse,maj bolar,dʒer semirse,dʒaj bolar.
牲畜肥了,出的油多;土地肥了,住的人多。
(6)baləq basənan sasəjdə, dʒaman ajaəʁənan sasəjdə.
鱼是从头开始臭,懒汉是从脚开始臭。
哈萨克族在日常生活中各个方面都有很多谚语,其中饮食方面的谚语最为普遍,这些谚语反映了哈萨克族对于食物的尊重, 以及哈萨克人民在平时的饮食习惯、饮食特点、饮食文明以及饮食功能等。
(1)anasəna qarap qəzən al,ajaʁəna qarap asən i∫.
看其母娶其女,看其碗吃其饭。
(2)bir ajaq qəməzdəŋ eki ajak ky∫i bar.
一碗马奶有其两倍的力量。
(3)qəməz kisiniŋ qanə, et kisiniŋ dʒanə.
马奶是人的血液,肉食是人的生命。
(4)qəzəl et keledi, qəzəl bet qaladə.
有鲜嫩的肉,就有红润的脸。
(5)et etke, sorpa betke.
吃肉长肉,喝汤润肤。
(6)dʒəlqənəŋ etin dʒeseŋ tisiŋe kiredi, dʒemeseŋ tysiŋe kiredi.
吃马肉时会塞牙缝,不吃马肉时会梦见它。
(7)kødʒeniŋ kenewi bolsa, qəməzdəŋ qəzəwə bar.
粥给人营养,马奶给人力量。
(8)dʒolaw∫ə azəʁə dʒolda.
出门人的口粮在路上。
(9)kyri∫arqasənda kyrmek suw i∫edi.
稗子跟在稻子后面喝水。
在哈萨克语中有许多社会性的谚语,比如:在待客方面,哈萨克族待客的习俗礼节有许多,人们通过对生活经验的总结, 创造出很多招待客人时的谚语等;在辞令方面,哈萨克人对能说会道、能言善辩的人的口才十分欣赏, 从而衍生出了许多称赞他们的谚语;在规劝方面,对他人行为进行劝告、警示,提示他们分清善恶,不要做违背自己意愿、不符合社会标准的事。
(1)qonaʁəŋa qur søzdi qojəp as tart, awqatəŋ bolsa qoj sojəp bas tart.
客人来了,别讲空话把饭摆上;
富裕一点,就宰只羊把羊头端上。
(2)asqa barsaŋ aə bar, tojʁa barsaŋ tojəp bar.
要空腹赴白宴,要饱肚赴红宴。
(3)til syjeksiz bolʁ anəmen tisten øtkir.
舌头虽然没有骨头,但比牙齿锋利。
(4)ijesin səjlasaŋ ijtine syjek tasta.
如果尊敬主人,就给其狗扔骨头。
(5)dʒaqsə as qalʁan∫a,dʒaman qarən dʒarəlsən.
好人宁愿把饭食剩着,坏人宁可把他饿死。
(6)dʒeti kyndik saparʁa dʒetpis kyndik azəq al.
走七天路,要带七十天粮。
在哈萨克语中有许多谚语富有丰富的哲理意义, 反映了哈萨克族人民对于知识的追求, 热爱知识、尊重知识的态度。 有一些谚语突出了客观事实,使人们明白客观道理,对客观世界的认知更加清晰,体现了哈萨克族人民的智慧[2]。
(1)qajəq suw betinde, qajmaq syt betinde.
木船行在水面上,奶皮凝在奶面上。
(2)dʒəlqəda øt dʒoq, qusta syt dʒoq.
马没有肾,鸟没有奶。
(3)bilimdi dʒiɡit dos izdejdi, bilimsiz dʒiɡit as izdejdi.
有知识的青年寻找朋友,无知识的青年寻找食物。
(4)awəzə kyjɡen yrip i∫edi.
羹:用肉、菜等煮成的汤。
(5)sawəp e∫sen mən kyndik, sojəp dʒesen bir kyndik.
挤奶喝享用千日,宰肉吃受用一时。
(6)keŋirdekten øtkenniŋ bœri tamaq.
经过嗓子眼的都是食物。
哈萨克族是典型的游牧民族, 因此哈萨克人民日常的饮食具有强烈的游牧生活的特征, 牲畜的肉是他们平时的重要食物。 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最常吃的就是奶制品和肉,面食偶尔也会吃,几乎不怎么吃蔬菜。 肉类主要包括马、羊、牛、骆驼的肉。 野兽肉和野禽肉也被添加到百姓们的饮食中。 有3 种主要的烹饪方法:煮、熏和烤。根据食物的特点、食物的属性以及人民的饮食习惯, 哈萨克族人民会总结出很多有关于饮食特点的谚语[3]。 对于食物的特点极尽描述,比如:“qazan tøbinde ∫emir∫ek dʒatpajdə”的意思是“脆骨是不会沉到锅底的”,众所周知,脆骨是动物的软骨,在哈萨克族中常指牛、羊等牲畜的软骨,它的重量很轻,所以人们通过日常观察、长期的经验得出这一句谚语;“tamaq tabaʁ əmen dʒ arasadə, batər dʒ araʁ əmen dʒ rasadə”[4]意思是“饭食要由大盘衬托,英雄要有武器装备”,“大盘”顾名思义是用大盘子装的食物,这是哈萨克族的传统风俗习惯,用大盘装食物与英雄要有武器装备做对比, 更加反映出大盘饭菜的特点以及在哈萨克族的地位;“pə∫aʁ ə bar syjɡenin dʒejdi, pə∫aʁə dʒoq tijɡenin dʒejdi” 的意思是“有刀者挑着吃,无刀者要着吃”,哈萨克族年长者的身上通常会带小刀等工具,它是用来割肉的,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小刀,吃肉的时候只能用自己的刀子,没有刀子的人就得向别人伸手要了。 这一句谚语很好地反映了哈萨克族又一个饮食特点, 使哈萨克语学习者更深刻地了解哈萨克族的风俗, 对于传播哈萨克族文化有很重大的意义。
饮食是生活的基础、文明治理世界的基础。食物充满了人们的生活,为人们的生活提供能量,对于哈萨克族来说饮食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从日常生活到婚丧嫁娶,都有各种各样的规矩。哈萨克族人民通过这些大大小小的规律概括出了一系列关于饮食文明的谚语, 这些谚语不仅在日常生活中供老百姓们交流交际使用,还是传播哈萨克族风俗、文化的重要桥梁[5]。 “qursaʁəŋdə ysti-ystine simiriwɡe yjretpe, bojəŋdə qabattap kijiniwɡe yjretpe”这句谚语的意思是“不要把肚子吃成大腹便便,不要把身上穿得臃肿不堪”,哈萨克族人民经常用这句话来告诫人们不要吃得太多,会撑坏肚子,不要在身上穿太多,会显得臃肿,提示人们做事要量力而行,不要眼大肚子小, 暴饮暴食;“tœŋerteŋɡi tamaq dœl tamaq, tyski tamaq bal tamaq, ke∫ki tamaq zœr tamaq”意为“早饭正合适,午饭像蜂蜜,晚饭若毒汁”,“tœŋerteəɡi astə tastama,ke∫ki astə baqpa”[6]意为“早饭不能丢,晚饭不能食”,哈萨克族人民用这两句谚语揭示用餐的科学性,强调“吃早饭的时候要多吃,吃午饭的时候要吃饱,晚饭可以少吃一些”,饮食要有规律,讲究用餐方 法;“tospa tolʁan∫a suwat bermejdi, qumaʁaj tojʁan∫a dʒawap bermejdi”意思是“水渠不满灌溉不了土地,贪食者不饱不回答问题”,这句谚语说明了哈萨克族的用餐文明、饮食习惯,也批评了贪吃的人饮食的粗鲁行为;“asqa barsaŋ a∫- bar, tojʁa barsaŋ tojəp bar”意思是“要空腹赴白宴,要饱肚赴红宴”,在哈萨克族习俗中婚宴以热闹欢喜为主, 吃得多吃得少并不十分重要, 而丧宴是在死者死去的纪念日请死者的朋友吃饭, 这样可以去除死者生前做过的错事,所以吃得越多越好。 从上述谚语便可以看出,哈萨克族十分注重礼节,对于饮食文明也极为重视,突出了哈萨克族的风俗习惯。
食物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具有多种功能, 可以滋养机体,使人们获得生存动力;可以预防疾病,各种食物有其不同的功能, 吃不同食物可以预防不同疾病,保护人体的正常运作;可以治疗疾病,食物具有不同的理疗作用,不仅能够预防疾病,还能够治疗一些疾病。随着哈萨克族语言的发展与进步,关于饮食功能的谚语层出不穷。 “bir ajaq qəməzdəŋ eki ajak ky∫i bar” 意为 “一碗马奶有其两倍的力量”,“qəməz kisiniŋ qanə, et kisiniŋ dʒanə”意为“马奶是人的血液,肉食是人的生命”,马奶是哈萨克族人民最喜欢的奶类,它的味道很香,喝起来十分细腻且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 这两句谚语充分说明了马奶的功能以及它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众所周知,哈萨克族是游牧民族,他们主要的食物都来自牲畜,肉类是日常生活中的主要食物, 所以就有很多谚语对肉类的功能进行了概括[7],比如:“qəzəl et keledi, qəzəl bet qaladə”意为“有鲜嫩的肉,就有红润的脸”,“et etke,sorpa betke”意为“吃肉长肉,喝汤润肤”,这两句谚语反映了肉类的特点及其在饮食中的地位。 民以食为天, 除此之外, 谚语“at adamnəŋ qanatə, as adamnəŋ quwatə”(马是人的翅膀, 饭是人的力量),“dʒ əlməjəp kirer yjiŋ bolsən, dʒələtəp i∫er asəŋ bolsən”(要有温馨的家, 要有可口的饭),“as turʁan dʒerde awrəw turmajdə”(有饭的地方没有疾病),运用了比喻手法,歌颂了粮食的重要性,倡导人们要简朴生活,勤俭节约,不能浪费粮食,爱惜食物。
人类生命过程中有许许多多的习惯, 对于食物的习惯,就叫做饮食习惯,哈族人民在长久的历程中形成了健康的特别的饮食习惯。 “a∫əqqan adam elɡe qonadə, a∫əqqan byrkit torʁa qonadə”意为“饥饿的人会住在有人的村里, 饥饿的鹰会落在捕捉自己的网里”,哈萨克族对待客人非常热情,去他们那里做客,无论是熟客还是陌生人,他们都会热情招待,这句谚语很好地诠释了哈萨克民族的待客之道。“bas kelse tojdaʒə bata, dʒ as etke dʒajdaʁə bata, syr etke ojdaʁə bata, qurə ∫ajʁa qajdaʁə bata”意为“对羊头做的是礼节性祈祷,对鲜肉的是一般性祈祷,对熏肉做的是诚心的祈祷,对清茶哪里有什么祈祷”[8],从这句谚语中很容易看出哈萨克族人民对于熏肉的重视, 印证了熏肉十分受哈萨克族人民喜爱。 “as ystinen attama, astan ylken emessiŋ”意为“你不要从食物上跨过,你不比食物伟大”,在哈萨克族风俗中,对于食物的尊敬是很重视的, 他们认为食物大于一切,从食物上跨过是不文明的行为。
中华民族发展至今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谚语作为中华民族的一种重要文化现象, 涵盖了中国社会从民族文化到心理再到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哈萨克族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随着时间的推衍,哈萨克族的饮食文化在不断变化, 语言也在不断发展进步, 但其本质并没有发生变化。 在语言发展进程中,各个方面的谚语都得以形成,而关于饮食的谚语也数不胜数。谚语作为一种民族口语交际,对于传播民族文化有重要意义。 生产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人们的生活方式,而生活方式又决定着饮食结构、特点、习惯、功能、文化等,本文首先从总结哈萨克语谚语的定义和使用特点入手, 再将哈萨克语中含有饮食词汇的谚语在各个方面的运用一一举例, 最后分析含有饮食词汇的各种谚语的文化蕴涵, 和哈萨克族在饮食方面的风俗习惯。 通过对哈萨克族饮食谚语的详细分析, 使学习者深刻地了解哈萨克族的谚语及其特点,以及哈萨克族的风俗习惯、饮食特点和饮食方面的各种讲究。 本文论述的关于哈萨克族中含有饮食词汇谚语只是谚语中的冰山一角, 但就此成果也向我们展示了哈萨克族勇敢勤劳的英雄气节,这对于我们以后的生活学习有很大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