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益中
(湖南艺术职业学院 科研处,湖南 长沙 410100)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高校教育要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这不仅为全面促进高校教育趋向内涵式发展指明了方向,也将高职艺术院校融入到了“双一流”建设活动的大潮中。因此,在“双一流”建设进程中,把表演艺术类专业群建成水平高、有特色,质量优、有内涵的一流专业群,使之与当下加快推进文化强国战略及演艺行业和文旅产业需求相适应,是高职艺术院校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精神文化生活是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最高层次需求。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高职艺术教育不仅要服务区域经济和演艺行业、文旅产业发展,而且要创作生产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演艺作品和文旅产品,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更好地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期待。通过高等职业教育一流特色专业群的建设和培育[1],把表演艺术类专业群建设为有特色的高水平专业群,不仅可以打造优质职业教育,办好人民满意的艺术教育;而且可以不断拓展表演艺术类专业群建设服务区域社会的广度和深度,打造集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于一体的演艺品牌,满足人民群众多维度、多层次、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要;从而进一步激发人民群众创造美好生活的热情和干劲,增进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流特色专业群是高职院校办学特色和品牌的集中体现。因此,建设一流特色表演艺术类专业群对提升高职艺术院校核心竞争力和整体办学水平意义重大。而高职艺术教育的质量提升也以专业群建设为主要载体。根据教育部印发的《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可知,表演艺术类专业包括音乐表演、舞蹈表演、戏曲表演、戏剧影视表演等近20个专业。自在“双一流”建设进程中,高职艺术院校应根据各专业建设与发展情况,与文化艺术产业对接而形成表演艺术类专业群,并在此基础上建成一流特色专业群。因此,表演艺术类专业群已经成为促进我国艺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高职艺术院校应发挥表演艺术类专业群的集聚效应和服务功能,紧贴演艺行业,瞄准文化艺术产业链,从而引领我国艺术职业教育持续深化改革,并实现高质量发展。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是高职艺术院校的重要使命。“双一流”建设也明确提出,高校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推动中华优秀教育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因此,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高职艺术院校一流专业群建设的首要任务[2]。高职艺术院校表演艺术类专业群建设要积极服务地方文化事业发展,主动对接演艺行业和文旅产业,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除了精准对接区域特色产业外,专业群还要为文化艺术行业的第一线培养各层次的技艺型人才,这也是艺术职业教育在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中具有的重要价值和天然优势。所以,高职艺术院校要把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艺术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借优秀传统文化之力,培养高素质技艺型人才,使优秀传统文化薪火相传。
加快推进文化强国建设,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内在要求和时代课题。而文化强国的实质是文化人才强国。因此,高端文艺人才是加快推进文化强国建设的第一生产力。随着文化和科技融合,文化创意产业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大环境既催生了新的文化业态,又延伸了文化产业链,从而急需高素质和高水平的文艺人才。建设和培育一流表演艺术类专业群,必须以“演艺+”为核心,面向文化创意产业领域,特别是文旅产业和演艺行业的影视动漫、表演艺术、播音主持、音像传媒、编导策等岗位,培养具有“互联网+”思维、较强的跨行业协作能力与综合演艺能力的高端文艺人才,为助推国家文化强国建设的顺利实施提供足够的坚实的人才保障。
目前,文旅融合已成为我国各地发展文化和旅游产业的共识和重要方向。而文化和旅游融合的繁荣发展对行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并且文旅产业和政府各类机构对文旅融合、夜游经济、旅游演艺、文化会展等新业态人才的需求持续增长,其对人才素质和能力的要求更加趋向于跨领域和复合型等方向。因此,推进文化和旅游业高质量融合发展归根结底取决于人才,其中复合型演艺人才培养是关键动力和根本保障。在“双一流”背景下,高职艺术院表演艺术类专业群建设应立足我国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实践和需求,瞄准旅游演艺新业态。打造技艺人才培养新高地和产教融合新高地,培养既懂数字化新技术又有表演艺术基本技能的复合型人才,从而充分发挥旅游演艺作为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重要载体的作用,为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当前,国际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这需要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的技术技能人才。在“一带一路”倡议指引下,我国文化艺术领域的开放水平不断提高,且逐渐走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因此,我国演艺文化产业要打造民族文化特色品牌,并通过“走出去”来演绎“中国故事”,以充分发挥民族文化艺术跨越国界、沟通心灵、传递美好的功能作用。而实施“一带一路”倡议下演艺文化产业发展的关键是培养大批具有国际化高水平的演艺人才队伍。所以,在“双一流”建设中,高职艺术院校表演艺术类专业群要对接“一带一路”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需求,瞄准国际艺术职业教育标准和演艺人才培养标准, 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的演艺人才,以适应国际经济发展新形式下对于演艺产品的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迫切要求。
1.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把立德树人贯穿于艺术职业教育各领域
高职艺术院校是立德树人的地方,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把“四个自信”转化为办好“双一流”高校的动力。因此,作为培养高素质技艺型人才的艺术职业教育,“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其根本问题。在表演艺术类专业群内涵建设中,高职艺术院校要坚持党的领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服务新时代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加快推进文化强国等国家战略,并紧扣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主线,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德艺并修”人才培养体系。同时,还要做好适合表演艺术类专业群特色的课程思政,充分挖掘其培养学生在传达文化自信、创新精神、工匠精神等方面的优势,使专业群建设内涵与思想政治教育同向同行。在突出群内各个专业特色的同时,坚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学生政治素养、职业能力和职业道德培养的高度融合,从而使学生不仅拥有较高的技艺水平,而且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能够担当民族伟大复兴重任。
2. 创新“课堂+舞台”演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核心,优化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是提升专业群建设质量的关键。艺术职业教育是培养艺术类专业技能人才的实用型教育。建设和培育一流表演艺术类专业群要以市场为导向,不断健全和完善“课堂+舞台”的人才培养理念,培养大批高素质艺术人才。高职艺术院校要坚持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融合,精准定位文旅产业、演艺行业以及文创产品企业的岗位资格标准,打造两个“课堂”,即以知识传授为线索的基础课堂和以技艺训练为线索的专业基训课堂;并且要深挖“舞台”外在表现形态的多样化,不断提升学生的表演艺术基本技能和综合演艺能力,运用“课堂+剧院、课堂+院团、课堂+景点、专业+剧目(项目)”等多种表现形态,不断探索育人新途径;从而实现校企全方位合作,实现育人“德艺双核”,打造艺术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的升级版。
1.全面提高质量,打造模块化课程教材精品
国家教育部规定,要把教材建设纳入“双一流”建设和考核的重要指标。因此,高职艺术院校要以此建设为契机,对照文化艺术产业发展新业态,结合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深度融合的新特征,构建由专业群核心课、专业群基础课、专业群综合课等组成的“职业岗位技能与职业素养并重”的教材体系。所以,表演艺术类专业群建设要着眼文化创意产业和旅游演艺行业前沿的新技艺,以岗位技能为出发点,与区域内强势品牌企业合作开发行业特色鲜明、操作性强、满足学生学习特点和能力的高质量新形态精品教材;同时,还要以“基础平台(必修)+课程模块(选修)”方式,建构表演艺术类专业群“特色+共享+通识”的模块化课程体系。该体系通过群支撑、群引领、群方向、群赋能、群就业五个阶段的一体化学习,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岗位适应能力、岗位核心能力、专业跨界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此外,该体系还紧密对接“课堂+舞台”演学结合的艺术人才培养模式,帮助更好地实现培养“讲好中国故事、当好新时代文艺使者、善于跨界融合”的高素质复合型演艺人才的目标。
2.全方位提升整体素质,组建“四有”教师团队
推进高校“双一流”建设关键在于建设一流的师资队伍。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标准,为高职艺术院校教师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因此,表演艺术类专业群建设应以“四有”老师为基础,着眼演艺行业引领,紧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和文旅市场变化的前沿,灵活组建“多语双师双能”的专兼职师资队伍。同时,群内教师要根据文化艺术产业链内部结构进行跨专业结构化合作,不断提升艺术实践能力和技艺创新能力;通过深化考核评价机制改革,不断提升专业素质能力。此外,还要在教师团队建设的基础上全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成立文旅产业智库专家、国内知名表演艺术家领衔的名师工作室;充分发挥艺术大师、表演名家等高层次人才的技艺优势,培养行业有权威、国际有影响的表演艺术类专业带头人,从而打造师德高尚、技艺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教学团队。
3.全员参与方式方法创新,搭建数字化教学资源库
教学资源库的优化创新是服务于“双一流”建设的重要手段。因此,一流表演艺术类专业群建设要根据高职艺术院校学生特点,因材施教,积极主动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并规范课堂教学管理,不断提高艺术人才培养质量。同时,还要聚焦区域文旅产业和演艺行业,积极探索校企“双元”育人模式,大力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把课堂搬到剧(节)目舞台等艺术实践一线;鼓励艺术大师和表演名家现场教学“传帮带”,演学结合育人,以不断探索更加符合演艺行业真实演出环境、更加适合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提升的教学模式。另外,还要定制开发“文旅产业+艺术职业教育融合型共享式”智慧教学资源库,推进校企共同建设和改进表演艺术专业标准、课程标准、教学标准,打造“双推进”智慧化教学资源库,从而不仅满足群内教师教学使用需求,而且为学生、企业行业人员、社会人员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
1.构建校企合作育人平台,推进产教深度融合发展
推动校企深度合作,构建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的格局,是高职艺术院校“双一流”建设的重要内容。在一流表演艺术类专业群建设中,高职艺术院校要强化艺术实践育人,科学合理设置艺术实践学分,推行校企双主体共制的“德技并修、演学结合”育人机制,促进课堂与舞台、线上与线下的有机融合,构建为区域经济和文化艺术产业发展服务的校企合作育人平台。此外,协同育人还要整合艺术职业教育链与文化艺术产业链的人才培养优势,将企业工匠精神、职业视野和艺术实践经验融合于高职艺术院校育人体系中;从而真正实现企业育人价值,提升艺术职业教育育人质量,最终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社会经济发展。所以,高职艺术院校要密切关注文旅产业和演艺行业发展,主动对接市场需求,并通过产教深度融合发展,为表演艺术类群内各专业开拓新领域,大大降低现代学徒制建设成本,最终实现专业群与产业链、岗位群的有机对接,实现校企的资源整合与共享发展。
2.依据“共建、共管、共用、共享”原则,全面升级打造示范性表演艺术群实训基地
实行实训基地建设是艺术职业教育“双一流”建设的重要目标和主要任务。因此,高职艺术院校要根据专业群建设的实际情况,共建集教学、培训、演出与社会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表演艺术实习实训基地。表演艺术类专业群一方面需依托校政企多方合作的双创平台和科研平台,开展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承与创新研究、职业技能培训工作,以推动各方协同发展,实现社会服务能力质和量的飞跃。另一方面与企业共建数字文化艺术传媒工作室;以培育数字文化产业新型业态,促进优秀文化艺术资源数字化;以培育云演艺业态,发展沉浸式业态,不断提升数字文化艺术装备实力,从而形成集“教学、生产、演绎、科研、创新、社会服务”为一体的表演艺术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和培育的表演艺术类一流特色专业群,还要扎根于文旅产业和演艺行业的实践土壤,要求高校调动各类资源,吸引行业、企业、院(剧)团、院所、校友、学校等多元主体的共同参与[3],并坚持利益相关者“共建、共管、共用、共享”原则,形成校企互融、共生、共享、共赢的示范性表演艺术群实训基地,推动演艺职教集团实体化运作,最终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
1.实现专业与行业产业对接,全面推进艺术职业院校服务行业产业发展能力
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表演艺术类专业群要重点对接文旅产业和演艺行业,培养“适销对路”的高素质技艺型人才。因而高职艺术院校必须真正了解、把握区域演艺行业、企业以及文化创意产业、文旅产业对艺术人才的需求,以及表演艺术类专业群内各个专业共同的产业背景、行业基础、优质企业及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并充分发挥群内优势特色专业的引领作用,对接好文旅产业链全域,开展好丰富多彩的旅游演艺服务。同时,还要不断完善群内结构布局,对接文化艺术产业全价值链,将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落地化,加强学生适应演艺岗位需求的艺术实践能力和核心职业能力的培养,从而树立人才培养的“品牌”,真正实现高职艺术院校培养高素质技艺型人才的使命。这样,才能充分发挥群系统内部各个单元的最大功能,提高表演艺术类专业群的聚集力,产生1+1>2的效益,更好地推进高职艺术院校依托产业办专业、办好专业促产业格局的形成。
2.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全面助力国际演艺交流合作
“双一流”建设的目标是“推动一批高水平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或前列”。因此,“世界水平”是高职艺术院校“双一流”建设的质量标准。在一流特色专业群的建设过程中,高职艺术院校要借助“一带一路”倡议,充分借鉴世界先进的艺术职业教育理念,推进表演艺术类专业群的国际化建设,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并通晓国际标准的演艺人才。高职院校还要结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旅产业和演艺行业需求,组建“一带一路”国际职教艺术联盟,并大力加强与海外艺术职业院校的合作,开展基于多体协同共商深层次、多形式的国际合作办学、课程对接、学分互认,满足“走出去”演艺企业对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完美人格、精湛技艺的艺术人才的需求。表演艺术类专业群建设应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打造民族演艺品牌,定期开展丰富多彩文化艺术交流活动,传播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不断提升我国艺术职业教育在国际舞台上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职艺术院校表演艺术类专业群建设应着力于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紧密对接和服务文化艺术产业,推动文旅产业转型升级,提升演艺行业影响力,引导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从而拓展艺术职业教育国际影响力,为中国特色高职艺术教育提供高水平专业群的理论范式和实践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