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田大作“对话”思想与实践探析

2022-11-24 04:41刘爱君郑培国
大连大学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对话

刘爱君,郑培国

(大连工业大学 外国语学院,辽宁 大连 116034)

池田大作是世界著名的佛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也是国际知名的社会活动家、和平事业的推动者。在其波澜壮阔的人生中,一直都在持之以恒地与日本国内外各界有识之士进行“对话”,并以世界多种文字出版了大量对谈集。以《展望21 世纪——汤因比与池田大作对谈集》为代表,其对话内容涉猎广泛,涵盖哲学、政治、经济、历史、文化、教育、环境等诸多领域。另外,池田大作出版了多部给予青少年人生启迪的“对话”作品,如《希望对话》《青春对话》等。截至2022 年5 月,池田大作已被世界400 余所高校授予荣誉博士、荣誉教授等称号,在莫斯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复旦大学、哈佛大学等国际著名学府和科研机构进行的学术演讲中,“对话”也是其触及最多的话题之一。池田大作还创办了日本创价大学、美国创价大学等教育机构,将“对话”教育贯穿“世界市民”的培养过程中,认为“只有扩大人类连带的‘对话’才是创价之魂,才是和平之路”[1]2。

毋庸置疑,池田大作一以贯之的“对话”思想内涵丰富,“对话”实践影响深远,值得深入思考。那么,池田大作为何如此看重“对话”?其“对话”思想是怎样产生的,其“对话”实践对当今世界有何指导意义?我们应该如何认知和体悟?本文拟就这一问题展开探讨。

一、什么是“对话”

在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的早期奠定时期,很多先哲已经意识到“对话”的重要作用。采用“对话”形式与弟子探讨真理和知识的孔子、释迦牟尼、苏格拉底就是其中的典范。关于“对话”的各种理论则是在20 世纪中叶前后逐渐形成的,许多学者从不同侧面阐述了其对“对话”的认识和理解。

(一)“对话”的概念

从文艺学角度最早提出“对话”概念的是俄国文艺理论家巴赫金,其对话理论对后世影响巨大。巴赫金认为“对话”是人类生存的本质,他提出的对话理论“以人的存在为中心和出发点”[2],其对话思想的核心词是交往,并提出对话关系的重要前提是建立对等的、相互尊重的对话平台,从而揭示了“对话”与生俱来的民主和人文精神。

被称为现代“对话”概念之父的德国宗教哲学家马丁·布伯构建的“对话哲学”对20 世纪人类精神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布伯把生命的形式分为“独白的生命”和“对话的生命”,并认为后者才是生命存在的本真形式。同时,他指出并非所有的对话都是“真正的对话”,只有对话“双方作为参与者都心怀着对方,总是在开放的相互关系中领悟着对方的存在”,这样才可称为真正意义上的“对话”[3]。

20 世纪在西方社会被广为推崇的“伯姆对话”,是英国的著名学者戴维·伯姆创立的一种崭新的“对话理论”。他通过分析“对话”与“讨论”等词汇的异同,从价值取向上进一步明晰了对话的内涵和意义。伯姆认为,对话追求的不是单方面的胜利,而是“一赢俱赢”,即在平等的对话过程中达成新的理解与共识,共同受益,甚至能够重新改变个体,乃至改变人与宇宙的关系[4]。

池田大作的对话思想,也是把“人”作为思考一切问题的出发点,以“人的尊严”和“人的价值”为根本旨归,不仅继承和体现了以上对话理论的研究成果,并且在此基础上,积极探求以和平对话的方式解决国内及国际间的诸多对立,将“对话”的作用上升为“谋求社会和谐安定”“促进世界和平和人类幸福”的高度,具有更为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池田大作论“对话”

关于什么是“对话”,池田大作并未给出一个非常明确的定义来界定其内涵与外延。但在其著作中,他对什么是“对话”的论述却很明快。池田大作通过比喻的方式指出:“对话是舞蹈,是合唱,也是演奏。”[5]140“对话是‘声音的动作’,时而称赞,时而鼓励,时而叱责,以此来抚慰朋友的心灵,使它变得轻松,给朋友带来希望和活力。……这是一种建立在‘善心’基础上的人格与人格、精神与精神之间的动态交流。”[5]141-142在池田大作看来,真正的“对话”是与他人产生内心的共鸣,是双方的精神互动和共同创造。通过“对话”进行交流沟通,不仅可以加深相互理解,结成信赖关系,还可以通过敞开心扉的对话,向对方学习宝贵的经验和智慧。

池田大作热衷“对话”,深谙“对话”之道。其对于“对话”重要性的认识也由人们熟知的“日常状态”提升到人的本质和人性主义的哲学高度。

首先,池田大作认为“对话”是人的一种本质。“人一直保持刚一出生的状态还无法成为真正的人。只有在以文化传统为背景的‘语言的海洋’和‘对话的海洋’中得到锻炼,才能认识自己,认识他人,成长为真正的人。从这种意义上来讲,即使把人说成是‘依靠对话造就的’也绝不过分。”[5]139-140池田大作还明确指出:“对话本来就是人的一种本质,放弃对话也等于放弃做人的资格。……纵观过去的历史,言论与对话经常是人之所以为人的主要条件。”[6]13可见,池田大作是基于“人”这一原点,将“对话”作为“成为人”的方法和手段,主张通过“对话”提升自己,实现自身的变革。

同时,池田大作坚信“对话”是人性主义的一面旗帜,期待以“对话”的力量联结世界,提升人类。他强调“只有对话产生的善的力量自然散发的熏染,才能使彼此的人性得到恢复和苏醒”[7]69“无论遇到多少疯狂、自以为是、不信任等障碍,也绝不降下‘对话’这一人性主义的黄金旗帜”[6]15。换言之,池田认为只有通过“对话”,才能构筑相互理解的平台,才能将人与人、民族与民族、文明与文明结合起来。

立足创价学会一脉相承的佛教信仰,池田大作还指出“对话也是佛法的根本”,并阐明“佛法教导的‘拔苦与乐’(拔除痛苦,给予快乐)的慈悲实践也是通过对话来完成的”[5]136。因此,关于池田大作的“对话”思想,只有从“日常状态”提升到“哲学高度”,从“方法论层面的思维”上升到“价值观层面的态度”予以阐释,方能对此有更全面、更深刻的体认与理解。

二、池田大作“对话”思想的来源

池田大作的“对话”思想并非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是有着广泛的现实基础。对战争与和平的思考、对佛教思想的传承与弘扬以及恩师户田城圣的教导和影响都是其“对话”思想产生的源头活水。

(一)战争的体验与创伤

在青少年时代,池田大作及其家人饱受二战战火的蹂躏和摧残,尤其是大哥池田喜一战死缅甸战场。沉痛的现实深深刺碎池田大作和家人的心。因此,池田大作对战争深恶痛绝,对和平强烈向往。他强调说:“出于绝不让战争的悲剧重演的决心,我为恢复日中邦交尽了微薄的力量,并站在民间人士的立场上,不断地进行了争取和平的对话。”[8]20由此可见,战争的创伤是池田大作“对话”思想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佛法的传承与弘扬

佛典中以“对话”形式记载的佛教故事比比皆是,体现了佛法“对话精神”的真髓。创价学会信仰日莲佛法,以日莲的佛教思想和生命哲学为根本。日莲大圣人也极力主张“对话”,终其一生都在贯彻“对话”实践,并著有多部“对话”形式的著作,其代表作《立正安国论》就是以主人和客人的“对话”形式完成的。池田大作认为,“为了‘民众幸福’和‘世界和平’而进行的对话才是《立正安国论》的基本精神”[5]159。

(三)恩师的教导和影响

户田城圣是创价学会第二任会长,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曾因抵抗军部权力而被捕入狱。战后,为重振濒临瓦解的创价学会,户田通过走访、座谈和“对话”,在全国范围内迅速扩大了会员力量。1947 年,19 岁的池田大作在户田城圣主持的学会座谈会上与其相识,并深受感染,决定全心全意追随他。户田城圣通过一对一的个别辅导,教授池田大作各门学问,池田大作自豪地称之为“户田大学”。这种“一对一的个别辅导”,也就是“一对一的对话”对池田大作影响巨大。在与季羡林对谈时,池田大作回忆道:“我也曾有一段很长的时间,几乎每天都受到户田先生手把手的个人指导。他教学认真负责,有一股火一般的热情和魄力直接感染着我。先生是博学的理论家,他的讲课非常明快。他像豁出性命似的给我讲授数学、化学、天文学、生命论、经济学、法学、政治学、日本史、世界史以及汉文等专门课程。现在我的98%的知识都是跟恩师学来的。我能够做户田先生的门生感到无比的骄傲。”[8]32在其著作中,池田大作也提到恩师户田城圣对于“对话”的重视。“从今往后将是‘对话的时代’。与人交谈就等于是为信念而战,同时也等于是互相把心联结起来。”[9]14受恩师的影响,遵循恩师的教诲,池田大作也开始了自己的“对话人生”。他说:“对话才是我的人生,我坚信这对话之路将通往美丽的人类共和之大道!”[9]19

由上述分析可知,创价学会以日莲为宗,重视“对话”是其传统。秉持“师弟不二”的理念,传承和弘扬“对话”精神,作为创价学会的第三任会长和国际创价学会(SGI)创始人,池田大作亦复如是。

三、“对话”的基础和前提

在池田大作看来,“对话”固然重要,但如何进行“对话”更为重要。那么,池田大作认为“对话”的基础和前提是什么呢?

(一)平等的立场

平等是“对话”的坚实基础。池田大作曾尖锐地指出,“日本人在看待外国时有一个恶习,总是以哪个国家发达、哪个国家落后来判断,并且,对待发达国家心怡陶醉,对待自认为落后的国家则采取蔑视的态度。其实,这种差别意识,正说明日本人至今仍然处于精神上的锁国状态。应该说,平等地认同异质文化,才是树立国际意识的第一步”[10]。

池田大作一直坚持站在平等的立场上进行“对话”。他强调:“以傲慢的心态来对话,是不会开花结果的。以平等的身份而不是靠权威和权力来探究真理和正义,从这里方能迈向通往真正对话的大道。”[5]159-160

(二)尊敬的心态

尊敬对方是“对话”的重要前提。渴望尊重是每个人内心深处的普遍愿望和强烈需求。池田大作指出:“对话的基础是人性之爱。它需要尊敬对方,感其所感,从心底爱惜他人。”[5]137“真正的对话超越相互的差异和立场的不同,以尊敬对方的心态来对待对方,这时对话才有成效。这是一种以永恒不变的态度将对话进行到底的人性主义行动,不管对方是一国的总统还是普通市民。”[5]160他还指出,尊敬是相互的,就如同镜中之像,“承认他人的存在并对对方表示尊敬,反过来就是对自身的尊敬,自己先向前迈出一步,这样对话之路就一定会被打开”[5]154。

(三)理解和包容的胸怀

对不同观点和意见的理解与包容是“对话”的主要原则。池田大作认为,“承认对方的存在,尊重其存在的价值和条件,互相参照、互学、互惠的对话途径在不同文明之间是非常必然的”[11]89。莫斯科大学总长萨德布尼齐曾经这样概括总结池田大作先生的“对话”,“他与人所进行的对话,与学者们往往喜欢的‘辩论’有着显著的不同,不是一味地想要证明自己一方论据的正确,将自己的经验绝对化,而尽力去指出对方的错误;而是始终贯穿着一种对他者的理解,对不同观点和意见的理解和包容”[12]。

(四)“世界公民”的意识

拥有“世界公民”意识,是与世界对话并通过对话构建多元和谐的国际社会的前提和基础。在池田大作看来,人类对自己的认识不应该局限于地域、民族、人种等特定的观点上,而应该树立“世界公民”的意识,站在“同是一样的人”的出发点上来看问题。他说:“站在这种同是‘一样的人’的出发点上,不断进行坦诚的对话,双方就一定能够相互理解,友好的大道就会开拓出来。这就是我对‘人性外交’的信念。”[5]154

四、池田大作“对话”思想的实践路径

(一)与世界有识之士展开深入对谈

自20 世纪 60 年代至今,池田大作在世界舞台上“一对一”会见并“对话”过的各界有识之士,仅留有记录的就有7000 人之多。在池田大作出版的著作中,包含大量与世界各国、各领域人士举行的对谈,目前已被翻译成上千种图书,以40 多种语言在50 多个国家和地区发行。其中,与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博士的对谈集《展望21 世纪》被誉为“文明对话的经典”。1972 年至1973 年间,两位哲人的对话前后经历10 天,持续40 小时以上,对21 世纪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进行了深刻的探讨。对谈结束时,汤因比希望池田大作“今后继续和世界的睿智对话,因为对话对人类融合有巨大作用”[11]3。此后,池田大作以高远宽阔的视野和开放包容的心态,与不同国家、不同领域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士对话,旨在寻求相互尊重、相互理解,探索解决各种社会问题的途径,为人类面临的共同课题寻找出路。例如:与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博士的对话录《和平、人生与哲学》,与国学大师季羡林和蒋忠新的《畅谈东方智慧》,与文豪金庸的《探求一个灿烂的世纪》,与著名学者杜维明的《对话的文明》等,都引起了巨大反响。

关于推进对话交流的方式,池田大作在与现代新儒家学派代表人物杜维明博士对谈时指出,“一是仔细倾听对方的主张,二是面对面交谈十分重要,三是充分挖掘古人的智慧,并活学活用”[11]91,并总结出自己对聖(圣)人的理解就是“对话之王”,因为“聖”(圣)字代表着先“侧耳倾听”、再“用口作答”者乃为王的含义。杜维明对其给予高度评价,认为池田大作是“现代世界上最熟练的对话的高手”,“在长达半个世纪里,通过具备‘仔细听取对方谈话’这一技巧的对话,一直作为促进世界和平的斗士在活动。通过与世界各地许多有识之士的会见与对话,大大地扩大了智慧的水平,给现代许多思想家带来了深刻的自我批评与反省的机会”[7]253。

(二)海外出访推动“对话与友好之旅”

池田大作曾经10 次访华,与中国国家领导人建立了深厚的信赖和友谊,与周恩来总理“一期一会”的历史性会见和对话,成为池田大作毕生致力中日友好的强大动力。访华期间池田大作同中国民众的交流也留下了诸多感人的瞬间,这些人当中有年轻的翻译人员、教师、学生以及各界的普通民众等。每到一处,池田大作最为注重的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对话,无论对方身份地位高低,都平等相待,珍惜与每一个人的相遇和交流。朝日新闻社和平问题调查室记者西园寺一晃曾将池田大作的中国之行称为“真挚的对话与友好之旅”[13]。

(三)重视与日本创价学会会员交流座谈

在日本国内,池田大作通过“对话”与创价学会会员之间也形成了牢固的心灵纽带。对普通的会员来说,池田大作的魅力来源于对话的启发和激励作用。20 世纪70 年代,池田大作曾获选“对人生最具影响力的人”,位列首位[14]。20 世纪70 年代末期,随着创价学会规模的迅猛扩大,迫于国内的宗教势力,池田大作急流勇退,辞去了第三代会长职务。之后,池田大作深入全国各地的创价学会当中,与普通会员促膝座谈,认真倾听他们的烦恼和心声,激励他们怀抱希望、勇气和信念以及感恩之心,勇于面对和克服生活中的苦难。池田大作的鼓励具有启迪人心、唤醒内在力量的作用,对很多会员的人生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使他们找到了生活的目标和动力。

(四)通过教育机构和民间组织共同促进

池田大作尤为重视“对话”在高等教育中的作用。在其创办的创价大学的开学典礼上,池田特别强调大学要成为探求和“对话”的广场,并呼吁师生们相信“对话”的力量,希望他们超越不同文化、民族、国籍和宗教,“通过对话的方式培养智慧、磨炼人格,扩大地球民族的连带”[1]1。创价大学还经常创造机会邀请世界知名学者和领导人来访,让学生参与到对话和交流当中。池田本人在繁忙的著书立说和社会活动之余,也尽力参加校园大型活动,为学生举办讲座,包括与外国留学生进行对话和交流活动,为他们送上关怀、鼓励与帮助。

池田大作创办的东洋哲学研究所、富士美术馆、圣教新闻社、民主音乐协会、池田和平教育对话中心、国际创价学会(SGI)等机构更是一直积极推进“文明间对话”“宗教间对话”等活动。其中,SGI 是池田大作领导的一个“通过对话将人类凝聚在一起的团体”,以世界和平和人类幸福为宗旨,主动参与和推动宗教间、文明间的“对话”。如今,通过融洽的“对话”,SGI 的和平运动已经扩展到全世界192 个国家和地区。“我还希望和所有的宗教、思想进行对话和交流,站在全人类的视野及宇宙的视野上,开辟地球共同体的共生与繁荣的大道”[7]158。对于创价学会为何会取得这样世界性的发展,池田大作曾这样回答:“这是因为我直接与每一个人会面,真诚地相互倾谈并建立坚韧的心灵纽带所致。毫无任何花巧可言。唯有如此才能构筑坚不可摧的基础。”[15]可以说,SGI 之所以能够在不长的时间内,在世界不同的国家和地区赢得广泛的认同和支持,端赖基于平等、尊重立场上的“对话”。

五、结语

自2002 年联合国设立“世界文明对话日”以来,20 多年间在全球范围内推进了一系列具有开拓意义的对话活动,探索世界不同文明间的相互理解与沟通。如今,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深入发展,国际社会面临百年不遇的重大变局,通过跨文化“对话”促进人类文明和谐共生,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立已逐渐成为全世界的共识。正如池田大作指出的:“绝不要放弃‘对话’,要始终把‘对话’当做中心轴。我希望把这样的生活态度渗透到地球社会,构筑人类期待的‘对话的文明’。我确信,在这种‘对话的文明’的丰饶大地上,谦虚地学习人类的多样性,追求人类普遍的伦理,就会盛开美丽的‘和平文化’的花朵。”[7]252

2019 年5 月,习近平主席在首届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上发表主旨演讲,提出了“坚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坚持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坚持开放包容、互学互鉴”“坚持与时俱进、创新发展”四点主张,为促进亚洲及世界各国文明开展平等对话、交流互鉴指明了正确路径。通过爬梳池田大作的“对话”思想与行动,我们发现,池田大作持续半个世纪的“对话”实践正是以上四点主张的生动体现,不仅为世界文明对话积累了宝贵经验,同时具有深刻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因此,梳理和厘清池田大作关于“对话”的思想内涵和逻辑理路,可以帮助我们更清晰、更准确地把握池田大作对于当今世界和人类发展的认识与思考,也为今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提供诸多有益的启示。

猜你喜欢
对话
澳门:古代与现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节点
内地青春片场域:期待从对立走向对话
积极课堂气氛的营造与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培育
对话,让学生做文本的知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