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清峰,曾冬冬,廖跃华
(上海健康医学院医疗器械学院,上海,201318)
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要素进行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教学设计的内容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等环节。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末引进教学设计研究。[1]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团队协作能力。[2]不同教学方法和手段有不同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依据课程及专业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吸引学生参与课堂教学。[3]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可以指导学生联系生活实践和教学案例进行探究性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案例教学能够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来思考、研究、分析案例内容,独立做出判断,是实现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方法。[5]本文采用多元授课方式对医疗器械命名课程的一节内容进行教学设计。
本节内容以促进学生掌握医疗器械命名相关理论为目标,以学生初步具备为医疗器械命名的能力为目的,理论讲授与实践分析相结合,课程内容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环环相扣。通过学习,学生应了解我国医疗器械命名管理工作的背景,以及我国医疗器械命名工作中存在的乱象,重在培养学生医疗器械命名理论学习及应用操作能力。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对简单医疗器械的命名为起点,培养学生逐步解决相对复杂产品的命名问题。同时,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还要培养学生工作严谨的品质,为其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基础。
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的整体安排,结合医疗器械命名活动对人才能力的实际需求,以教材医疗器械命名理论为基本内容,通过电子和纸质资料搜集的手段,选取相关内容和案例做补充,本研究最终确定课程内容以介绍医疗器械命名背景和作用为起点,顺势介绍我国医疗器械命名实践中存在“一品多名”和“多品一名”的混乱现象。在此基础上,介绍我国医疗器械的命名原则,重点在于讲授医疗器械的命名方法,介绍我国医疗器械命名的注意事项,最后讲授医疗器械命名理论和应用的拓展情况。
1.课程重点
本节课程有三个重点:一是要求学生掌握医疗器械命名的基本原则。医疗器械命名基本原则对医疗器械监管活动来说十分重要,这是医疗器械命名理论的基石和出发点。学生通过学习不但要理解命名原则的重要性,更要懂得违背这些原则将会给后续管理造成严重后果。二是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医疗器械命名方法。医疗器械命名方法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只有掌握了医疗器械命名方法,才能为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三是要求学生初步具备医疗器械命名的应用技巧。学生不仅要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更要将所学理论应用到实践中,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其胜任未来工作奠定基础。
2.课程难点
本节课程有三个难点:一是学生对医疗器械命名规则的理解。医疗器械产品形式众多,技术涉及面广,工作原理复杂,诊治疾病的部位各有针对性,要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接受统一的命名方法和命名规则,对学生来说信息量较大,具有挑战性。二是学生对构成医疗器械名称的核心词、特征词的理解和判断。鉴于医疗器械技术的复杂性,命名方法中涉及核心词、特征词的概念,学生对这两种名词的内涵和外延的理解很难凭借概念的描述进行把握。三是学生对医疗器械命名方法和命名规则应用技巧的掌握。了解掌握医疗器械命名的理论是给产品命名的前提,但学生理解了理论,不代表会操作实践。由理论到实践是一个飞跃,学生需要掌握其中的技巧,对学生来说把握技巧又是一个难点。
本节课可以利用问题引出教学内容,将理论讲授、案例剖析、学生操作、师生互动和教师点评总结等方法结合起来,实施教学设计。第一,问题导向法。教师以问题为导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对问题展开思考,让学生带着好奇心学习医疗器械的命名。第二,理论讲授。教师借助教学课件对理论进行系统性阐述,重点介绍医疗器械命名、核心词、特征词、命名规则等概念,让学生准确把握和充分理解这些概念的基本内涵和要求,为接下来的实践应用打下基础。第三,案例剖析。教师向学生介绍医疗器械产品的具体特征和属性怎样体现理论内容的过程。通过案例分析,学生会很快明白那些晦涩难懂的理论原来就是日常生活中的道理,学生既理解掌握了理论,也为学生的应用打下了基础。第四,学生操作实践。这是让学生尝试使用刚刚理解的理论解决问题的过程,不但要求学生对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有准确的理解,而且要求学生主动思考,训练学生的实操技能,达到课程教学目的。第五,师生互动。师生互动是课堂上教师和学生采用对话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学生发言能反映学生对概念和理论的掌握程度,教师通过启发、点拨、引导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所学知识。第六,教师点评。学生在短时间内学习大量新知识、新理论,难免会顾此失彼,对医疗器械命名理论难以全面掌握应用,通过教师的点评总结,学生可以意识到自己的发言考虑到了哪些方面,忽略了哪些方面,知道要想全面掌握理论,还必须进一步学习,否则就会出现失误。
教学思路是授课教师对授课内容的设计框架,是在学生已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教师对新知识、新内容的授课顺序。在教学思路形成过程中,教师要采用较灵活的教学方法把理论讲授给学生。因此,教师首先要对整本教材的理论体系非常熟悉,清楚每节课的内容在整个理论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其次,教师要熟知各种教学方法的优缺点,并能根据所授理论内容恰当选择教学方法。只有将所授知识与授课方式恰当地匹配,才能保证教师教得顺利,学生学得轻松,才能保证课堂教学效果。
在教学思路形成过程中,教师要恰当地进行难点和重点的时间分配。难点是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点,需要教师放慢讲课速度进行细讲;重点是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点,需要教师反复强调、重点突出,教师也要安排足够的时间。当难点与重点一致时,教师必须分配更多的时间进行教学。当难点与重点不一致时,需要教师进行灵活处理。比如,某些知识点是重点但不是难点,此情形下学生很容易理解知识点,即便教师多强调几遍也不会多占用学生太多时间。比较难处理的是某些知识点是难点但不是重点的情形。处理这种情形要根据授课时间是否充足来决定。如果有充足的时间,教师就要细致地讲解难点问题,保证学生充分理解;如果时间紧张,难点问题只能一带而过,不予分配太多时间。
教学思路的形成还应考虑到教具的使用。教具是教师讲授理论知识的展示手段和方法。教具形式多样,比如授课PPT、视频、模型、样本等。首先,良好的、恰当的教具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习变得轻松高效。在本节课的设计中,教师可提前预备好不同企业、不同品牌、不同型号的创可贴(或者照片)作为教具。通过实物展示,学生对医疗器械产品属性的认识更加深刻,为后续命名规则和命名方法的提出埋下伏笔。其次,使用教具有助于学生把握“感知—表象—概念”的认知规律,使学生从被动地听变为主动地学。最后,使用教具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再如,授课PPT的设计要有利于理论知识的介绍,PPT不仅要有系统的理论知识,有逻辑严密、层层相扣的知识点,还要有动画、声音、不同色彩进行烘托,使PPT内容有机地融合为一体。
1.问题导向引出医疗器械命名理论的重要性
教师运用问题导向教学法导入本节课的内容。比如,教师在进行课堂设计时,先抛出“如何选择创可贴?请说出你选择的理由”这样一个问题。面对五花八门的创可贴名称,学生很可能不知道应该如何选择,也不知道医疗器械命名是医疗器械监管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此时,教师顺势引出本节课的内容——医疗器械命名理论的学习。教师通过问题引导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为后续内容的展开奠定基础。
2.介绍医疗器械命名问题的背景
通过案例阅读,当学生意识到是“创可贴命名混乱”导致购买者决策的困局后,会思考作为未来医疗器械监管的专业人员,该如何解决问题。此时学生希望尽快了解有关医疗器械命名的概貌,从总体上把握医疗器械命名的基本情况。因此,教师应借助多媒体课件,系统介绍医疗器械命名的背景,全面阐述医疗器械命名的作用,同时介绍我国医疗器械命名工作开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学生求知欲被调动起来的前提下,教师对医疗器械命名理论进行系统讲解,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学习内容,从而保障学习效果。
3.介绍医疗器械命名的原则
学生对医疗器械命名问题有了整体把握后,会想了解更具体、更细致的内容,注意力会转移到该如何学习医疗器械命名理论上来。此时,教师将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即医疗器械的命名原则进行系统阐述。教师以PPT展示为主,逐个对要点进行介绍,中间穿插案例,适时进行师生互动,对重点内容反复强调,对难点问题细致解释,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确保学生充分理解教师讲授内容后,再往下进行。由于该部分既是学习重点也是学习难点,教师应坚持授课进度服从于学生的学习效果。
4.介绍医疗器械命名方法
这是本节课的又一重点和难点问题,也是训练学生应用理论去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教学环节。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先介绍命名方法,再对命名方法中涉及的词语如核心词、特征词、使用部位、结构特点、技术特征及“一个核心词+不超过3个特征词”的内涵进行重点阐述,使学生充分理解和准确把握,再结合大量案例对概念进行阐述,让学生明白“概念—实践”的对应关系,确保学生掌握理论。教师在这个环节,仍要坚持采用理论阐述、师生互动、案例剖析等多种方法,保证教学效果。
5.学生实践和教师点评
在完成医疗器械命名理论的系统学习后,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实践操作,既可以检验学生是否真正准确理解了理论知识,又可以增强学生对理论的应用能力。在这个环节,教师通过PPT展示不同医疗器械产品的名称,让学生对产品名称中的核心词和特征词的性质进行区别、对数量进行判断,锻炼学生的理论应用能力。对回答正确的学生予以表扬,让学生有成就感、自信心。对回答不够准确、不完整的学生,教师可以通过“还有其他想法吗”等方式启发学生继续思考,还可以让其他学生补充回答,也可适当点拨要点。总之,教师要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找到正确答案,不是简单地直接说“你错了”,更不能随意批评学生。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兴趣比给出一个正确答案更重要。
6.师生互动对理论内容进行完善
医疗器械命名规则和命名方法学习结束后,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已完成教学,但还有一些内容需要进一步完善。比如,医疗器械命名时对语言文字的要求,对过度宣传性用语的禁止,还有名称中的禁忌术语等内容,都是医疗器械命名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必须掌握。鉴于这些内容通俗易懂,在教学方法上,采用师生互动、点到为止等方式即可。比如,教师提出问题,由学生回答“可以”或“不可以”,还可以由教师采用启发式教学,“还有哪些术语禁用”,由学生回答。师生互动形式既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对医疗器械命名理论进行了完善,有利于保证教学计划的圆满完成。
7.课程思政的导入
在本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以在恰当时间引入思想品德、个人情操等教育,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比如,面对复杂的医疗器械产品,研究人员能够归纳提炼出命名的方法和命名规则。教师借此可以告诉学生“万物是有规律的”,只要肯钻研,很多难题都能解决,培养学生不畏困难、勇于探索的个人品质。又比如,在师生互动环节中,教师通过对医疗器械命名内容的补充完善,告诉学生做事要善始善终,不可虎头蛇尾,促进学生养成考虑问题周全、做事严谨的个人品质。
医疗器械命名课程涉及的知识面广、实操性强,单一教学方法难以保证教学效果,多元化复合式的教学手段符合新时代教育的发展要求。以问题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将多媒体教学、虚拟教学结合起来,通过教师理论讲授、学生讨论回答、案例剖析、学生实操、师生互动、教师点评总结等形式展开教学活动,思政教育在教学中得以贯彻,达到人才培养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