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丽(山东省淄博市淄博大学城实验中学 255314)
欣赏教学是初中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通过欣赏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因此,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特点和作用,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欣赏素材,同时将作品更加直观地展现给学生,在提高学生欣赏水平的同时,培养核心素养。
欣赏教学内容包含丰富的情感元素和思想要素,为了提高美术欣赏教学的质量和效果,课堂需要链接大量欣赏内容。但在过去的美术欣赏教学中,受到条件所限,学生可以欣赏的美术作品少之又少,另外仅依靠美术课学生更是无法欣赏到足够多的美术优秀作品,从而导致学生的艺术体验不足,无法获得更多的信息和知识内容。而网络具有丰富的信息资源,在美术教学中普及多媒体技术可以带给学生欣赏各类高质量美术作品的机会,同时网上教学也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既可以跨越古今,同时又能驰骋中外,可以随时随地带领学生在艺术的长廊漫步,可以利用课余时间查阅自己感兴趣的欣赏内容,开阔学生视野和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对艺术的分析和认知能力,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同时还能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热情和动力,提升学生审美情趣和欣赏水平。
美术欣赏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标准。因此,在借助信息网络技术辅助教学时要注意为教学“留白”,为学生创建宽广想象空间,让学生在想象空间中自由驰骋,实现创新思维能力的提升。例如,在欣赏“两个外国美术流派”内容时,提前要求学生收集关于两个外国美术流派的信息资料以及他们的代表作品,然后将这些信息资料汇总制作成教学PPT,借助多媒体设备带领学生欣赏优秀作品中的美术元素,感受艺术之美。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同时还能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使其养成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
另外,信息网络的出现丰富了学习方式,使用多媒体设备可以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形象生动地呈现出来,通过语言解说和图形说明可以提高学习的趣味性和生动性,让学习成为一件轻松有趣的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知识的热情和动力,实现寓教于乐的目标。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为学生收集学习素材,有条件的学生也可以自己上网查找知识资料。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还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发展其创造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
优秀的美术作品都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寓意,是艺术家在特定文化环境下创作出来的,在此所指的文化情境就是美术作品在创作时依托的文化特征和条件,因此,在引导学生欣赏美术作品时要主动去联系艺术家创作作品时所处的时代背景,了解作品背后蕴藏的故事,从而理解作品内涵的精气神,了解艺术家创作初衷。美术欣赏不能只注重技法的赏析和讲解,也不是光观察几幅作品就可以的,需要将艺术品放到特定文化环境中品析,将人文教育渗透到美术欣赏教学中。将信息技术和欣赏课程相结合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作者创作的文化意境,感受艺术作品的文化内涵。
例如,在欣赏梵高美术作品时,可以提前制作PPT课件,课堂上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梵高的生平事迹,让学生了解梵高这一生的创作历程和人生经历,在特定文化情境下去理解梵高作品蕴含的含义。梵高的一生是坎坷的,生前不被人理解和认可,所以梵高将自己的情绪注入自己的作品中,追求个性的创作形式,画作走在了世界前列,细细品味可以感受到作品中蕴含的悲剧意识。纵观梵高的一生会发现,梵高脾气古怪,从小就追求独特,导致自己不合群,性格粗鲁、冲动且羞怯,无论是爱情还是事业都处处碰壁,从而导致梵高将自己一生的追求都放在了艺术创作上面。他一生都在用作品表达自己的思想,宣泄自己的情绪,一生和向日葵一般短暂,故而被人称为向日葵画家。当学生了解了梵高的一生后,就能理解梵高创作时的心境,从而获得艺术的熏陶和美的享受,对提高学生欣赏素质、发展创新思维具有非常大的帮助,学习效果事半功倍。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美术欣赏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学生评述能力和明辨是非能力,在欣赏的同时提高学生道德品质。美术是生活的产物,作家创作的灵感来源都是对生活的体验和领悟,讲究“师法自然”,因此,只有自身拥有丰富的生活经验才能理解优秀作品中蕴含的哲理和思想。从育人角度来讲,正确认识生活才能具备明辨真善是非的能力,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从美术学习的角度而言,具有丰富的生活经历才能对美有更深刻的认知和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不同的人生经历会使人对人生和生活产生不同的感悟,中学生正处于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在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同时也要提高道德品质。例如,在欣赏《我国古代建筑艺术》时,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古今南北方的代表性建筑,通过直观的欣赏,让学生感受我国古代建筑方面的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之情。
评价是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将学生的作品展示出来,鼓励学生一起互动评论,就学生作品的风格特点进行讨论,分析色彩搭配调和、立体造型、构图含义,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这样不仅使表现形式更加朝气、具有诱惑力,同时还能实现快速修改,展现美术艺术的魅力。因此,可以鼓励学生将自己创作的美术作品放到网上,听一听大家对美术作品的审美感受。
例如,在学习《故事里的人》时,可以让学生将自己的作品放到共享平台上,课上教师留出时间让学生互相欣赏,可以一边欣赏一边留下评论,谈谈自己的审美感受。这样既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扩大评论的范围,锻炼学生评述能力和审美能力,同时还能让学生在其他同学的评述中找到自己的不足和问题并及时改正,让自己的作品更加完美,创作出更好的美术作品。
总之,美术教学要响应时代的号召,打破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推进信息技术和美术欣赏课程相融合,开阔学生视野,提升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在欣赏艺术作品的过程中陶冶情操和提高自身素质,实现发展核心素养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