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海宁(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铝城第二小学 255000)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已经成为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因此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要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学中要不断创新教学理念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法治意识,提升学生道德品质修养,实现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目标。
道德与法治课程具有较强的开放性,需要具有钻研精神和创新意识,为此在备课过程中要充分研读教材,挖掘教材中的隐藏知识点,丰富教学内容以达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同时要围绕教学目标明确难点知识和重点知识,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的重点和方向,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在教材中隐藏了丰富的培养核心素养的教育资源,这些教学资源不仅可以应用于课堂学习活动中,更可以应用在日常生活中,充分体现道德与法治教育和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道德与法治课程和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生活就是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最好内容,因此要将道德与法治教学和实际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调动学生生活经验,通过生活实践分析道德内容,达到提高学生道德素养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创设生活情境,模拟真实生活场景,将学生带入真实生活场景中分析道德内容和法治规则,从而培养学生道德品质,有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例如,在学习《我们小点声》这节课的时候,为了让学生明白不分场合大声喧哗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了解什么情况下不允许大声喧哗,可以结合生活开展课堂教学,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加强学生理解,如可以事先拍摄学生常见的情况,将学生在教室大声喧哗的视频播放给学生看,然后让学生思考自己观看后的感受,说一说自己喜不喜欢这样的课间环境,这种大声喧哗的行为是不是正确的,如果不正确那应该怎么做。然后把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交流讨论,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把自己真实的感受讲出来。通过创设这样一个交流情景,学生就会明白自己的行为给他人带来了不好的影响,知道在课间大声喧哗吵闹是不文明的行为,从而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注意自己的言行,维护公共场合的环境,做到轻关门和不打闹,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做一名有道德素养的好学生。
小学道德与法治中的法律知识内容复杂,只靠口头讲述会使学生理解起来非常困难,因此,要找到适合的教学方法化繁为简和化难为易。法律知识充斥在实际生活中,可以从生活中寻找案例,将法律知识学习和法律案例相结合,帮助学生理解复杂的法律知识,构建系统完善的法律知识体系,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法治意识和核心素养。
例如,最近新闻上经常出现小学生不顾自身安全在铁路上嬉戏打闹,最终被少管所依法扣留教育的案例,还有小学生进入超市和商店偷取货品被依法处置的案例。这些案例就发生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起到启发教育学生的目的。另外,还可以给学生播放一些法治教育的短片或电影片段,让学生了解遵纪守法的重要性,为了加深理解可以组织学生情景表演,将案例发生的经过还原出来,增加师生互动,挖掘案例中涉及的核心法律知识内容,从而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引起学生警觉。
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培养学生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而合作能力不仅成为学习中的必备能力,也是学生生活和将来发展所必须具备的能力。为了解决个人学习不足的情况,要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借助集体智慧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克服学习障碍,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为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创造合作交流的氛围,激发学生进行小组探究学习的动力,小组内互帮互助,在智慧的碰撞下开阔视野和收获知识,提高自身能力和素养。
例如,在学习《我的环保小搭档》这节课的时候,为了让学生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变废为宝”的游戏比赛,以生活中常见的废旧物品为材料,如塑料瓶、废布料、废报纸和废纸盒等,给学生留出十分钟时间,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各小组成员分工合作,集思广益制作实用品,比一比哪个小组在规定时间内制作的物品最多,数量一样的情况下比一比哪个小组制作的物品更具有创意。通过这样一个小组游戏活动可以让课堂教学的氛围活跃起来,培养学生环保意识,让学生养成“变废为宝”的良好习惯。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倡导“教学做合一”。学生学过的知识还要用在实践中,只有这样才能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结合起来,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和素养能力。小学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但自控能力较差,缺乏坚定的意志,所以在实践活动教育中教师以及家长要发挥监督指导的作用,约束学生行为,从而提高教育效果,更好地拓展教学课堂,将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课堂教育结合在一起,给学生提供全面优质的教育资源,培养学生优秀道德品质和核心素养,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比如,在学习《孝敬父母》时给学生布置了一项长期作业:利用一个月的时间,坚持每天为自己的父母做一件事,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在这一个月内学生要做好记录,同时家长也要监督学生完成任务,通过一个月的行动会让学生明白孝敬父母不能只靠嘴说,还要付诸行动,久而久之,孝敬父母会逐渐成为学生的一种意识和习惯。再如,在学习《弘扬优秀家风》这节课时,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是教育学生弘扬传统美德,将民族之风传承下去。为了让学生对弘扬家风有更深刻的领会,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付诸行动,如与师生和睦相处,帮助同学,为班集体争光、团结左邻右舍,和小区居民和睦相处,注意自己的谈吐,做到文明守纪、谦虚高雅、待人和善、尊老爱幼等,使学生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身的一种习惯和品质。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围绕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从而培养学生法治意识,帮助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最终实现核心素养培养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