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2022-11-24 01:54:08蔡亚飞江苏省如东县马塘镇邱陞中学226401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2年18期
关键词:孔乙己批判性思维能力

蔡亚飞(江苏省如东县马塘镇邱陞中学 226401)

传统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更注重知识点的讲授,往往忽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尤其是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学生习惯被动地接受教师抛给他们的观点而不会去思辨。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就要提升他们的思维能力,改变这样的阅读现状就是当务之急。批判性思维能力之于阅读教学就是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评估、比较、分析、批判和综合相关信息的能力。批判性思维的介入能帮助学生批判性地思考阅读文本、分析阅读中遇到的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最终有效提升阅读水平。

一、巧妙引入,引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巧设环节,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当学生接触到一个新的阅读文本时,他们只知道去理清文本的脉络,感知基本的内容,却不知道从哪些方面去思考。教师就需要依据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及他们的阅读兴趣,巧设问题引发思考,再逐步激发他们批判性思维的火花。教师如果引导得巧妙,学生会沿着教师的引入将批判性思维推向纵深。

以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孔乙己》的教学为例,教师先是在黑板上画了一个简单的人物轮廓,问学生这个像谁。学生推断这个人物就是阅读文本中的主要人物孔乙己。通过图片的引入,教师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学生需要将画像与书本的描述进行充分融合,这需要他们具备一定的比较能力。接着,教师就问学生:能在图上加上哪些元素,使之更像孔乙己?这其实就在引发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学生需要给出自己个性化的观点,还需要否定别人与自己意见相左的观点。当教师说,能不能给孔乙己加上一顶帽子?一个学生说,如果给他加上破旧的衣服更合适。当教师再提议给孔乙己的手上画一个戒指,又有学生说,孔乙己很穷,这样做不符合原文的意思。他提议说,倒是可以在画面上给孔乙己画上一个长长的指甲。他给出的理由是,原文有这样的描述:孔乙己显出极高兴的样子,将两个指头的长指甲敲着柜台。同时,该学生还补充道,长长的指甲更能说明孔乙己的迂腐与懒惰。

显然,通过教师的引入,学生开始思考别人的观点,表达自己的见解。在这样的引入中,学生主动将文本人物作为切入点,进而展开全面而细致的分析。在这样的分析中,学生不仅多维度地感知文本的人物,也更加深刻地理解文本的主题。同时,他们还锻炼和提升了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有效合作,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教师在阅读中开展合作能让学生彼此交流、彼此帮助,进而促进问题的解决。在合作中他们会彼此交流观点、会彼此争论问题;在争论与交流中他们的批判性思维也得到进一步的锻炼。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开展合作,要给学生创设合作性话题。学生在合作的状态下,更能体会到民主与平等的氛围,这更有利于批判性思维的发生。教师给学生创设的合作性话题要表面看上去不很难,以引发更多人的参与。但实际上又要有点难度,以让他们能深度地思考。

还以《孔乙己》的教学为例,教师抛给学生的话题为:鲁迅先生有一篇文章叫《藤野先生》,那么当前的这篇文章能不能改成《孔乙己先生》?在合作中每个人都需要发表自己的观点,不管对与不对,只要表达了,就会得到组长的肯定。在合作中,每个人都可以对别人的观点质疑,他们会在质疑中渐渐形成准确、清晰、生动、有逻辑性的表达自己认识的能力,这是批判性思维成长的重要路径。有学生说,是可以加在原文的标题后面加上“先生”二字的。他给出的理由是,先生在过去是对读书人的尊称,孔乙己也是一个读书人,还写得一手好字。他还补充道,孔乙己也是一个善良的人,对小孩特别好,一小碟茴香豆也会分给他们一些,这跟藤野先生的善良是一样的。但是另外一个学生就给出不同的观点,他认为不可以加“先生”二字。他给出的理由为,一般来说,先生就要成为人们各方面的表率;而孔乙己是不能担此大任的,他不勤劳,而且偷人家的东西。通过合作,学生层层深入地思考,他们表达自己观点的过程也是提升自己批判性思维的过程。

可见,在阅读教学时,教师要给学生创设合作的机会,让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得到充分的展示。在合作中,学生能充分展示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挖掘自身的阅读潜力,依靠自身的努力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三、多元对话,拓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开展多元对话,在对话中不断拓展他们的批判性思维。教师可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与同学对话,与教师对话,以让他们立体地、多元化地呈现自己的见解。教师要改变传统阅读教学方式,让对话成为学生打开课堂的重要方式,也让他们在对话中迸发思维的火花。

还以《孔乙己》的教学为例,教师先是与学生开展这样的对话:能不能从文中找出一些自己认为比较难以理解的句子。教师期待学生精彩的表达,期待他们将对话开展下去。学生想到的就是阅读文本的最后一句: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学生说,文本的最后一句挺矛盾的,不知道孔乙己有没有离开人世。教师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让他们说出孔乙己没有死的理由,或者孔乙己不在人间的理由。学生由师生的对话转为与文本的对话,他们认为,这样的结尾给读者更大的思考空间。不少学生认为,孔乙己没有死掉,他们还基于文本设计出一个寻人启事,以好心人的身份,在孔乙己当时出入比较多的地方张贴出来。寻人启事是这样写的:孔乙己,男,年纪不是很大,喜欢喝酒。他腿有残疾,不能正常走路。他的胡子很长而且乱,他的衣服脏而且破。如果大家见到他,请与咸亨街张同学联系。可以看出来,在与文本的对话中,学生充分展示了他们对文本的理解,批判性思维也随之发展。

毋庸置疑,在多样的对话中,学生更全面地了解了孔乙己,也进一步发掘了文本的主题。他们在对话中以批判的眼光审视着文本中复杂的人物,并以创设寻人启事的方式体现自己的看法。一言以蔽之,在多样的课堂对话里闪烁着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光芒。

四、结语

陶行知先生在谈论创造教育时曾经这样说,如果学生不具备批判性思维能力,他们何以创造。他认为,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是开展创造教育的重要路径。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将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当成重要的教学目标,创设多样的阅读活动,使学生在理性思考的基础上质疑,在质疑中抵达阅读文本的内核。

猜你喜欢
孔乙己批判性思维能力
《孔乙己》“读写结合”教学设计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探讨樋口一叶作品中的批判性——以《青梅竹马》为例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培养思维能力
儿童绘本(2018年19期)2018-10-31 21:02:34
培养思维能力
儿童绘本(2018年9期)2018-06-04 16:40:12
孔乙己(下)
孔乙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