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岩精神的独特内涵和时代赓续*

2022-11-24 00:53:00王建斌
理论视野 2022年7期
关键词:南方局红岩斗争

■王建斌

【提要】红岩精神的独特内涵是“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对党忠诚的政治品质;和衷共济的爱国情怀;艰苦卓绝的凛然斗志;百折不挠的浩然正气”。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重庆独特地域文化浸润下,老一辈革命家追求民族独立和解放的革命实践和众多红岩英烈流血牺牲共同生成、铸就了红岩精神。新时代要继承和弘扬红岩精神,弘扬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弘扬“对党忠诚”的政治品质,培养绝对可靠的党员干部;弘扬“和衷共济”的爱国情怀,凝聚各民族团结奋斗的共同意志;弘扬艰苦卓绝的凛然斗志,直面风险挑战勇担时代使命;弘扬百折不挠的浩然正气,锻造中国共产党人独特的昂然风骨。

“红岩精神”是在中共中央领导下,以周恩来为代表的南方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对敌斗争中锤炼形成的革命精神。七十余载风云际会,弹指一挥间,在重庆这“一块英雄的土地”上,中国共产党为民族独立和解放进行的艰辛斗争早已融入大地,但伟大的红岩精神却历久弥新,不断焕发出勃勃生机,泽被后世。习近平对红岩英烈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和用“血和泪”铸成的“狱中八条”感触颇深,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养成浩然正气。“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我们要用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1],深刻领会红岩精神的独特内涵,继续弘扬和赓续红岩精神,将红岩精神转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

一、红岩精神的提出及其独特内涵

红岩精神是在中共中央领导下,南方局在抗日战争时期和重庆地下党在解放战争时期在国统区重庆对敌斗争中形成的。早在1962年6月,在小说《红岩》宣传过程中,《中国青年报》第四版开设了“红岩精神赞”专栏,第一次出现了“红岩精神”的概念。1985年10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政协主席、原南方局领导成员邓颖超重返重庆红岩村时,深情回顾当年的革命岁月,题词“红岩精神永放光芒”,正式命名为“红岩精神”,并为广大群众所认可和颂扬。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历届党和国家领导人都高度认可和赞赏红岩精神。

习近平高度肯定红岩精神,以更加深邃的历史眼光、更加厚重的历史史实,多次阐释红岩精神。勉励广大党员干部发扬“红岩精神”,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2010年12月,习近平第一次视察重庆时指出:“重庆的光荣革命传统,熔铸了红岩精神,是激发和凝聚全市干部群众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力量。”[2]2016年1月,习近平第二次视察重庆时强调:“不能把理想信念只当口号喊。理想信念是精神层面的东西,也是实打实、能感知、可衡量的”,并且专门提到《红岩》小说,还背诵了书中一段难友们赞颂江姐的诗,指出其拥有“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2018年3月,习近平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重庆代表团审议时,将“狱中八条”逐一读出,充分肯定其现实镜鉴意义。“狱中八条”是革命烈士用血和泪铸就出来的,字里行间有悲愤有忧虑有思考有希望,不仅是一份宝贵的党史资料,还是一份厚重的党性教育教材,至今仍掷地有声,振聋发聩。2019年4月,习近平在重庆考察工作时强调,“解放战争期间,众多被关押在渣滓洞、白公馆的中国共产党人,经受住种种酷刑折磨,不折不挠、宁死不屈,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生命,凝结成‘红岩精神’”,强调“要运用这些红色资源,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仰,养成浩然正气,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高度一致”[3]。

红岩精神是共产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完美结合,“充分体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的崇高思想境界、坚定理想信念、巨大人格力量和浩然革命正气”,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4]。中共中央南方局和渣滓洞、白公馆红岩英烈的伟大斗争实践赋予了红岩精神独特的内涵: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对党忠诚的政治品质,和衷共济的爱国情怀,艰苦卓绝的凛然斗志,百折不挠的浩然正气。

“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铸就了红岩精神的“精神支柱”。“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5]南方局共产党及其影响下的革命志士在“国统区”的白色恐怖下,始终抱定“为了新中国”“为了共产主义”的远大革命理想和信念,对共产主义信仰忠贞不渝。1941年1月,“皖南事变”发生以后,周恩来冷静地分析了当时的局势,悲愤地谴责了国民党顽固派的罪行,同时,鼓励大家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临危不惧,众志成城,抱定必胜的信念。被关押在白公馆、渣滓洞的车耀先、罗世文、何伟功、江竹筠、陈然等共产党员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经受住种种酷刑折磨,不折不挠、宁死不屈,无不是以对马克思主义的崇高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必胜的炽热信念为根本支撑。川康特委书记罗世文经受住残酷刑罚的折磨和高官厚禄的诱惑,英勇就义前给党写下了“决面对一切困难,高扬我们的旗帜”的最后留言。“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是众多革命志士不畏艰辛、勇于追求的精神力量,铸就了红岩精神的“精神支柱”。

“对党忠诚的政治品质”凝练了红岩精神的“政治品格”。“对党忠诚的要害在于‘绝对’两个字,就是唯一的、彻底的、无条件的、不掺任何杂质的、没有任何水分的忠诚”[6]。南方局领导周恩来,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始终把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作为根本政治担当,并撰写了《我的修养要则》,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加强党性修养,一以贯之地对党忠诚。白公馆、渣滓洞的众多红岩英烈面对严刑拷打,仍然对党展现出一颗“赤诚”之心。1948年6月,由于叛徒的出卖,江竹筠同志不幸被捕,国民党军统特务用尽各种酷刑,竹签被钉入她的十指,妄图从这个年轻的女共产党员身上打开缺口,破获地下党组织,江竹筠始终宁死不屈,“你们可以打断我的手,杀我的头,要组织是没有的”“毒刑拷打,那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子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铸成的”[7]。

“和衷共济的爱国情怀”构筑了红岩精神的“情感内核”。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厚植爱国情怀,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立德之源、立功之本。南方局以“勤学、勤业、勤交友”的方式扎根群众,以“谦诚相待,互敬互谅”的态度广泛地团结了国统区抗日民主进步力量和民主党派,“国统区”涌现出一大批党派不同、政治立场差异,却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精诚合作、同舟共济的爱国志士。皖南事变发生以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遭到了严重破坏。周恩来领导的南方局以实现民族独立为己任,不仅视宋庆龄等国民党左派为知己,共商抗战大计,而且以“相忍为国”、力求团结的原则与国民党右派的妥协、投降倾向进行坚决斗争,表达合作抗日的爱国决心。在南方局的推动下,中国民主同盟、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相继成立,《新华日报》倡议“坚决抗日,加强团结”,拓展了爱国统一战线的广度和深度,厚植了人们的爱国情怀。抗战胜利后,为了国家前途和人民利益,毛泽东同志以“弥天大勇”亲临重庆参加国共谈判,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和衷共济的爱国情怀。

“艰苦卓绝的凛然斗志”锻造了红岩精神的“顽强意志”。“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不可战胜的强大精神力量”[8],中国共产党始终在斗争中求生存、谋发展、赢胜利。南方局面对国民党消极抗日、积极反共,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斗争方式,与蒋介石集团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在斗争中求联合,维护抗战大局。尤其是在1941年1月皖南事变发生以后,周恩来指示《新华日报》赶印了“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的诗篇和“为江南死国难者志哀!”的题词,有理、有力、有节地与国民党进行了斗争,扭转了被动局面,唤醒了中间势力的支持。解放战争时期,关押在渣滓洞、白公馆的众多革命志士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殊死的狱中斗争。革命烈士陈然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和死亡威胁,在狱中留下了“高唱凯歌埋葬蒋家王朝”的《我的“自白书”》的著名诗篇,最后被国民党特务残忍杀害,用生命履行了他对党的庄严誓言:“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要为革命斗争到底”。这种不畏牺牲“艰苦卓绝的凛然斗志”锻造了红岩精神的“政治灵魂”。

ABB集团亚洲、中东及非洲区总裁顾纯元博士表示:“我们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未来充满信心,并持续投资于这一充满前景的关键市场,进一步优化ABB在华业务布局和提升本土创新能力,践行我们‘在中国,为中国和世界’的长期承诺和发展战略。未来,ABB将继续致力于成为中国用户的优选合作伙伴,利用ABB AbilityTM数字化解决方案全力支持中国企业提升能效和生产效率,加快转型升级和开拓海外市场。”

“百折不挠的浩然正气”彰显了红岩精神的“昂然风骨”。相对于纯洁的革命根据地、党中央所在地延安而言,身处“前方吃紧,后方紧吃”“灯红酒绿、贪污成风”的国统区,南方局共产党员不仅面临着国民党“讨、扣、捕、杀”,而且面临着花天酒地、纸醉金迷生活的诱惑,真正的共产党员经受住了奢靡生活的考验,锤炼出了“出淤泥而不染,同流而不合污”的高尚品格。同时,在“国统区”白色恐怖下,革命者们随时面临着生命危险,需要具有临危不惧、敢于牺牲的英雄气概。白公馆、渣滓洞的三百多名红岩英烈,为正义慷慨赴死,大义凛然的浩然正气,令人无限敬仰。在他们生命的最后时刻,在残酷的革命斗争实践中总结了“狱中八条”,既是对党炽热的爱和“血和泪”的嘱托,也是对党的未来的期许。这种坚守操守、宁死不屈、百折不挠的浩然正气,是红岩英烈舍生忘死大无畏精神的体现,是红岩精神的“昂然风骨”所在。

二、红岩精神的文化底蕴和实践之基

红岩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革命斗争中培育的、具有鲜明特征的革命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的梦想和追求、情怀和担当的体现。“任何精神形态的出现,都有一定的实践基础和历史条件,它必然扎根于本民族的传统精神和文化,并吸收和借鉴时代精神的精华,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孕育形成。”[9]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重庆独特地域文化浸润下,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追求民族独立和解放的革命实践和众多红岩英烈流血牺牲共同生成、铸就了红岩精神。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红岩精神的理论之魂。马克思主义揭示了自然、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发展的规律,照亮了人类探索历史规律和寻求自身解放的道路,“为人类指明了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的途径,为人民指明了实现自由和解放的道路”[10]。20世纪初期,新文化运动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邓中夏、恽代英、萧楚女等一大批信仰马克思主义的青年在重庆涌现出来,他们热情宣传马克思主义,成立了地方党组织,开展了一系列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革命斗争。20世纪20年代,杨闇公、冉钧、童庸生、周贡植等一批重庆爱国志士,在救国图存的不断探索中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走上了抗日救国的道路。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共中央南方局通过学术研讨和理论宣传,进一步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国统区的传播。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培养了一批矢志不渝地忠于共产主义事业,坚定地站在党和人民立场上,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革命战士,他们在重庆展开了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英勇斗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重庆独特的地域文化是红岩精神的文化之源。首先,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社会理想、爱国情怀、凛然斗志等方面浸润着红岩精神。“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的崇高社会理想信念;“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的和衷共济、团结一致精神;“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其天下”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和担当意识;“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艰苦卓绝的凛然斗志;“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崇高气节;“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尚品格,“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百折不挠的浩然正气。其次,重庆独特的地域特征和人文气息也是孕育红岩精神的重要资源。巴渝地区山高林密,水险路陡历练了巴渝人百折不挠的生存意志;巴渝人英勇好斗,强悍尚武,“巴渝之人刚勇好斗”“刚悍生其方,风谣尚其武”;巴渝人民拥有强烈的爱国情怀,巴国巴蔓子将军忠勇爱国,以身殉国。巴渝儿女英勇抗蒙,蒙古大汗执鞭损身钓鱼城。巴渝儿女据险抗清,清军“四进四出”重庆城而无法占领;巴渝人具有“和衷共济,开放包容的精神”,“湖广填四川”以及抗战时期“陪都”大量移民的涌入,使得巴渝人更加开放、团结和包容。

中国共产党艰苦卓绝的革命活动是红岩精神的实践之基。“红岩精神的形成与发展,与南方局的革命斗争、与国共两党的重庆谈判、与新中国成立前夕的狱中斗争密切相关,是在中共中央领导下,以毛泽东、周恩来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国民党政权统治中心的重庆,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进行的革命斗争实践中,锤炼、培育和形成的崇高革命精神。”[11]首先,以周恩来为代表的中共中央南方局在发展和壮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斗争中培育和形成了红岩精神。1939年抗日战争进入了相持阶段,国民党政策的重点由“联共反日”转向了对付共产党,实行了“溶共、限共、防共、反共”的方针,抗日统一战线屡现危机。为了应对国民党的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政策,南方局坚决贯彻了“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方针,挫败了国民党顽固势力对敌妥协、对内分裂的阴谋,以“和衷共济的爱国情怀”维护了国共合作,使抗日统一战线得到发展,赢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其次,解放战争初期,在抗战胜利的重要历史转折关头,毛泽东同志率领中共代表团在“重庆谈判”的斗争中丰富和发展了红岩精神。谈判代表团以“艰苦卓绝的凛然斗志”与国民党进行了针锋相对、不亢不卑的斗争,揭露蒋介石集团“内战独裁”的方针和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赢得了人心,掌握了主动权。最后,解放战争后期,歌乐英烈群体在狱中斗争中进一步锻造和凝结了红岩精神。江竹筠、陈然等众多关押在白公馆、渣滓洞革命志士,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威逼利诱,以“为了免除下一代的苦难,我们愿,愿把牢底坐穿”的坚定理想信念,“愿以我血献后土,换的神州永太平”百折不挠的浩然正气,与国民党进行了殊死斗争,表现出了高尚的气节和伟大的人格。直到“11·27”之夜惨遭国民党屠杀,他们以宝贵的生命进一步续写和升华了“红岩精神”。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的斗争实践生成了“红岩精神”这一独特的“精神之花”,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在特定历史环境中的优良传统作风。

三、红岩精神的时代赓续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动、奋勇向前。”[12]中国共产党在重庆“这块英雄土地”上、在“国统区”血与火的岁月里培育的“红岩精神”,它传承着伟大的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中的华彩篇章之一。中国共产党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赓续第二个一百年的辉煌,需要我们继承和弘扬红岩精神,守正创新,激励广大党员和亿万人民奋发图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弘扬红岩精神中“对党忠诚”的政治品质,培养绝对可靠的党员干部。习近平强调“对党忠诚,必须一心一意、一以贯之,必须表里如一、知行合一,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改其心、不移其志、不毁其节”[14]。周恩来和众多红岩英烈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白色恐怖,仍然一心向党,对党忠贞不渝。新形势下,党员干部必须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自觉涵养“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政治定力,保持“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性,对党忠诚要“知行合一”。要坚持党的领导,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坚持贯彻执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不折不扣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弘扬红岩精神中“和衷共济”的爱国情怀,凝聚各民族团结奋斗的共同意志。中国共产党百年实践充分证明,“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是党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也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法宝”[15]。南方局“三勤三化”统战策略激发了人民群众“和衷共济”的爱国情怀,为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建立了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新时代的今天,在党中央的领导下,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牢牢把握“大团结大联合”的主题,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努力寻找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以更深厚的包容性和更广泛的多样性为基本着力点,以“和衷共济”的爱国情怀,凝聚海内外中华儿女的智慧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弘扬红岩精神中艰苦卓绝的凛然斗志,直面风险挑战勇担时代使命。习近平强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16]白公馆、渣滓洞的众多红岩英烈用生命与国民党展开了殊死斗争,在《狱中八条》中用血和泪向党建言要“加强党内教育和实际斗争的锻炼”,“切勿轻视敌人”,要“惩办叛徒和特务”[17],在复杂严峻的斗争中锻造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顽强意志。“坚持敢于斗争”是党的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之一。进入新时代,越是接近民族复兴越不会一帆风顺,越充满风险挑战乃至惊涛骇浪。一些西方国家加大对中国强国之路的战略遏制,国内发展面临着许多不可预见的风险挑战。我们要砥砺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坚持正确的斗争方向,将注重斗争策略和讲究斗争艺术结合起来,在斗争中争取团结、谋求合作、争取共赢。

弘扬红岩精神中百折不挠的浩然正气,锻造中国共产党人独特的昂然风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全体中华儿女的“主心骨”。习近平指出:“共产党的干部就是要严于律己,廉洁奉公,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清清白白做‘官’,堂堂正正做人,坚持高尚的精神追求,永葆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18]南方局共产党员卢绪章、肖林、王敏卿等白手起家,在隐蔽战线置身商海,不图名利,两袖清风,“为党赚钱而同流不合污”。进入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要赓续百折不挠的浩然正气,贯彻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建立廉洁政治,坚决反对腐败”,弘扬清正廉洁的作风与精神,不忘初心和使命,不辜负民族的重托和人民的期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注释

[1][8]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21年7月2日。

[2]黄蓉生:《红岩精神大学生读本》,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第14页。

[3][10]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年版,第32页;第198页。

[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401页。

[5][1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外文出版社2018年版,第15页;第15页。

[6]习近平:《论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年版,第82页。

[7]张东明:《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人民日报》2019年9月11日。

[9]王炳林、房正:《关于深化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研究的几个问题》,《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16年第3期。

[11]潘洵、刘小苑:《论毛泽东对红岩精神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贡献》,《西南大学学报》2021年第3期。

[12]《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47~48页。

[14]《立志做党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忠实传人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奋勇争先建功立业》,《人民日报》2021年3月2日。

[15]《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人民日报》2021年11月17日。

[16]习近平:《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 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而顽强奋斗》,《人民日报》2019年9月4日。

[17]厉华:《厉华说红岩》,重庆出版社2014年版,第393页。

[18]习近平:《用权讲官德交往有原则》,《求是》2004年第19期。

猜你喜欢
南方局红岩斗争
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
南方局历史是一座富矿
红岩春秋(2019年10期)2019-11-12 23:30:52
朱允炆和叔叔们的斗争(下)
正当防卫正当斗争
商周刊(2018年22期)2018-11-02 06:05:38
上汽红岩插上互联网翅膀
汽车观察(2018年9期)2018-10-23 05:46:46
抗战时期南方局的文化统战工作及其意义探析
党史文苑(2017年14期)2017-08-15 20:56:04
红岩英烈张文端:潜伏在敌营中的乡长
文史春秋(2016年6期)2016-12-01 05:43:02
中共中央南方局对中间势力的统战工作研究
让红岩精神永放光芒
中国火炬(2011年5期)2011-07-25 10:27:48
旧政协关于停战问题的斗争
军事历史(1993年4期)1993-08-15 08:5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