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荆萌(德州财金城市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国有企业在进行战略规划的制定时,最核心的内容之一就是预算管理,是国有企业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的重要基础,也是影响国有企业各项业务顺利开展的关键因素。
因此,国有企业想要进一步提高管理的水平和质量,就必须进一步强化预算管理的效果,这样才能够督促国有企业实行更加科学的资源分配,帮助国有企业全面控制各项经营活动的顺利开展,完成不同业务项目的协调发展。
在良好的预算管理模式下,国有企业能够更加清晰地明确不同岗位的职责,也能够进一步明确发展的整体目标和阶段性目标,对于国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积极的作用。由于国有企业涉及的业务项目较多,因此在进行预算管理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的优势,实现海量数据的高效筛选和整合,对各项业务活动的数据进行跟踪和动态分析,以便在发现问题时能够及时采取有效策略进行整改,降低国有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潜在风险,为国有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推动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效稳定前进,为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国有企业和其他民营企业存在一定的区别,因此在管理制度和管理模式上具有一定的独特性。这就要求管理人员必须立足于国有企业的特点进行针对性的管理,这样才能够不断提高国有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益[1]。资金的优化分配和合理使用对于国有企业的未来发展有直接影响,如果在管理的过程中存在不规范的操作,不仅会给国有企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同样也可能对整个国民经济造成不利影响。
因此,国有企业的管理人员只有正确认识到预算管理的重要意义,并结合大数据技术的先进优势,更加精准地实现对资金的有效把控,制定更加完善的预算管理方案,才能帮助国有企业更好地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减少不必要的资金浪费和资源损耗,使国有企业能够顺利实现保值增值。
国有企业想要实现经济效益的进一步提升,获得更多的发展空间,就不能仅仅满足于现有的发展状态,而应该通过各种先进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技术进一步提高预算管理的质量和水平,实现预算管理工作的全方位覆盖。由于市场经济的环境日益复杂,加上其他客观因素的影响,国有企业的预算管理工作需要面对更加多变的市场环境,因此也带来了更多的难题。
在大数据技术的帮助下,预算管理人员可以从不同的视角实现对各项经营业务的全方位监控,有效分析资金流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实现对资金支出的有效控制,进一步提高预算管理过程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实现对国有企业资产的全方位整合[2]。同时,借助预算管理模式还能够帮助国有企业实现发展目标的进一步细化,从而使预算管理的针对性和精准性进一步提升,实现国有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在我国国有企业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外部客观因素的限制导致管理质量和水平无法提升。国有企业内部部门相对较多,且不同的部门存在不同的等级,因此在处理各类问题时需要进行大量的沟通。在这样的背景下,通过有效的预算管理模式,能够进一步细化不同部门的职责和工作范围,并依据不同部门的实际工作需求制定科学的预算方案,有利于在事前进行全方位的预算评估和规划,能够为各部门工作人员的工作提供更加标准的参考,能够进一步加快相关工作的落实,提高整个国有企业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也有利于减少不同部门之间的矛盾,帮助国有企业的工作人员更好地了解部门的预算情况和执行计划,切实降低国有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推进国有企业各项业务的顺利开展。
目前,许多国有企业在开展各项业务的过程中,往往是按照上级的指示制定相应的预算管理目标,实现部门业务成本的有效控制。但是,各个部门没有依据自身的发展需求制定明确的效益提升计划,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国有企业的进一步发展。许多国有企业已经推动了预算管理模式在内部的有效落实,但往往局限在短期的发展目标上,没有立足于国有企业的长远战略规划进行有效的预算管理,这就导致预算管理的战略导向作用不能真正体现出来。国有企业的工作人员在进行预算管理时,容易将工作的重点放在财务账面的整理和资源的有效配置上,这就导致预算管理工作不能实现真正的全方位覆盖,很容易导致资源的错误配置和浪费,使得预算管理流于形式[3]。因此在大数据环境下,国有企业应该积极探索大数据时代的先进技术和发展特点,转变传统的以目标考核为依托的预算管理模式,这样才能够更好地适应新时代背景下预算管理发展的新需求。因此,国有企业应该积极调整现有的管理思路,立足于国有企业的实际业务找到最优的发展路线,从而为国有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
现阶段,为了进一步提高国有企业的发展质量和预算管理的效果,许多企业纷纷推动了业财融合的发展,让企业的业务管理活动能够与预算管理活动达到更高的匹配度。但是从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许多国有企业仍然存在预算管理活动和业务管理活动相脱节的现象,这就导致国有企业的信息化系统无法顺利完成各项业务数据的有效读取,不能为预算管理活动提供更有效的数据支持。首先,许多国有企业的信息系统往往优先进行各项业务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但是并没有将与各项业务相关的各种成本、收益、业务量等关键业财信息纳入系统管理中;还有一些企业的信息系统虽然能够进行相关财务数据的采集,但是没有与国有企业的财务部门形成良好的传输和交互,导致财务部门的数据与业务部门的数据难以进行有效的整合。其次,一些国有企业并没有为预算管理活动构建科学的数据模型,导致数据的处理和应用存在诸多问题,难以为企业各项业务的顺利开展提供数据参考,无法帮助国有企业了解关键项目和产品的投入产出比值,无法为预算管理活动提供科学的考评依据。最后,许多国有企业的财务人员不仅不具备大数据技术的相关知识,同时也不了解国有企业内部各项业务的相关内容,无法为财务信息和业务信息的整合提供更多的帮助,进一步降低了预算管理的质量和水平。
目前,许多国有企业在进行预算编制的过程中,并没有设置更加精确化的预算指标,导致预算指标存在过于笼统或粗放的现象,难以为国有企业的资源配置提供更加精准的数据支持,也不能为国有企业的业务调整作出有效的参考。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国有企业并没有充分发挥大数据技术的优势,没有让业务管理活动更好地与预算管理进行有效结合,相关预算管理的指标、成本因子和业务量数据等内容无法真实地反映业务管理的实际情况,从而影响了预算编制的准确性。除此之外,许多国有企业在进行预算编制时仍然采用excel作为主要工具,并没有建立起更加完善和先进的预算编制系统,这就进一步降低了预算编制的效率和质量[4]。
目前,国有企业在进行预算管理的过程中并没有建立起科学的动态调整机制,从而导致执行的过程存在僵化的问题。年初下达了相应的预算管理指标后,许多国有企业没有充分发挥大数据技术的优势,没有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动态的跟踪和管理,也就难以把握预算执行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风险和问题,无法对企业的各个业务部门提供有效的风险预警和方案调整,容易导致业务部门的预算管理活动出现严重的偏差。除此之外,国有企业由于动态调整机制的匮乏,无法及时把握市场环境的变化和相关政策的调整,难以对预算管理目标实时动态优化,也进一步降低了预算管理的权威性,导致预算管理指标难以真正落实,不利于国有企业进一步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影响国有企业的健康发展。
许多国有企业在进行预算管理的过程中并没有建立起有效的预算考核机制,导致许多业务部门对于预算目标的完成没有积极性,也就无法在日常工作中有效地落实资源优化分配的任务,使得存在资源浪费现象依然,不利于国有企业经济效益的有效提升。同时,国有企业没有依据预算考核机制建立起完善的奖惩制度,导致预算考核应有的激励效应无法发挥,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业务部门的预算执行积极性。
除此之外,当业务部门的预算执行结果和预算目标发生较大的偏离时,往往希望财务部门能够更加科学合理地判定预算执行过程中的各种客观因素,从而对预算计划进行有效的调整。但是,财务部门由于未能应用大数据技术进行有效的原因分析,因此无法判断业务部门提供的解释和因素是否科学合理,这在一定程度上使预算执行的效率进一步下降,也会影响预算执行的最终结果,不利于国有企业整体效益的有效提升。
在大数据背景下,国有企业在进行预算管理时应该建立起正确的预算管理战略观,重视价值创造的先进理论,推动业财融合的进一步发展,完善企业内部的大数据信息系统,为国有企业的预算管理活动提供有效的计算模型,从而进一步实现内部资源的优化配置,为预算管理活动提供动态的跟踪与数据分析,并建立起更加完善的预算管理考评体系,为优化预算管理活动提供更多的数据支持。通过这样闭环式的预算管理体系,能够进一步提高国有企业预算管理的质量和效率,促进国有企业预算管理活动的顺利转型。
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正在积极探索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方式,因此国有企业在开展预算管理的过程中也需要立足于时代的背景,准确把握国有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立足于价值创造的基本理念和效益提升的基本导向,建立起更加完善的预算管理战略观。首先,应该立足于大数据技术,为国有企业找到更加科学的价值创造方式,帮助国有企业明确最优的发展线路,让国有企业能够循序渐进地提升经济效益,实现资源的合理分配,为国有企业的重点项目提供更多支持。其次,国有企业应该转变原有的预算管理理念,将预算管理放置在战略规划的高度上,对企业内部的重点资源和重点项目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和探讨,让预算管理能够为国有企业的价值创造发挥更大的作用[5]。最后,国有企业应该建立起更加完善的滚动预算规划编制模式,立足于国有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建立起长期预算规划,再根据每年的发展实际情况对长期预算规划进行滚动修正,既能够有效地避免预算规划过于短视的问题,也能够保证预算规划与国有企业发展的有效统一,让预算规划能够真正为国有企业的战略发展提供支持。
大数据系统是国有企业提高预算管理质量的关键因素。首先,国有企业应该制定标准的数据接口,从而进一步优化不同业务部门的数据格式和传输方式,从而实现更加高效统一的业务流程管理,使大数据信息系统能够覆盖生产经营的整个过程,实现对国有企业内部各种业财数据的有效采集和整理,为预算管理质量和效率的提升提供更多的支持。其次,建立起更加畅通的数据交互系统,为各项预算管理活动提供有效的数据模型,为预算编制活动和预算考核提供有效的依据。最后,国有企业应该打造一支更加专业的预算管理团队,进一步提高预算管理人员的信息化水平和大数据技术应用能力,培养预算管理人员对国有企业内部各项业务的辨识度,从而为预算管理的大数据应用做好充分的准备。
国有企业应该建立起更加完善的预算编制系统,将预算编制,按照年度、季度、月度的方式层层分解和下发,为各业务部门的预算执行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国有企业还应该进一步完善预算指标,为预算管理活动提供科学的指标依据,并依据指标体系实现预算编制的程序化和流程化,建立起与之相适应的资源配置模型,从而让预算编制更加规范准确。
国有企业应该充分利用大数据平台,对预算执行过程中的所有财务数据和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动态跟踪,准确把握市场环境的变化和相关政策的调整,了解各资源的实际使用情况,并与企业的预算目标进行动态的对比和分析,及时发现出现预算偏差的原因,从而更好地指导业务部门实现有效的生产经营调整,帮助业务部门进一步提高预算执行的质量和水平,降低业务部门在发展过程中潜在的风险因素,保障国有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国有企业应该针对预算管理建立起完善的考评体系,并将考核的结果与各部门和各位工作人员的绩效考核结合在一起,以便进一步规范预算激励约束的作用。对于在工作过程中顺利完成预算目标、实现降本增效的优秀部门和员工,国有企业可以给予适当的精神和物质奖励,并在企业内部树立起榜样模范作用,进一步提高整个企业的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对于在工作过程中未能完成预算目标、存在严重资源浪费现象的部门,应该给予相应的处罚,这样才能够进一步树立起预算管理的权威性,让预算方案的执行力得到显著增强。
综上所述,在大数据时代,国有企业想要进一步提高预算管理的质量,就必须进一步完善预算管理制度,建立起先进的大数据应用平台,充分发挥预算管理的动态纠偏功能,并建立起完善的考评激励机制,让预算管理活动能够切实有效地落实,促进国有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