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拼图游戏”法,拓展体育大课间活动资源

2022-11-23 08:36:35陆晓冬
教育界·A 2022年28期
关键词:小学体育策略

【摘要】在小学体育教育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拼图游戏”法,将各种不同的活动内容有机融合在一起,丰富大课间活动资源,让更多学生乐于参与其中。“拼图游戏”法具有选择性强且有利于量化评比、艺体融合的特点,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教师在设计活动策略时应该注意时间的衔接,满足不同学生的心理需求,兼顾学生之间的差异性,适当提升运动负荷,进行项目互补和文化渗透,这样才能提升大课间活动效果。

【关键词】“拼图游戏”法;体育大课间活动;小学体育;策略

作者简介:陆晓冬(1994—),男,江苏省南通市北城小学。

根据教育部印发的《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规定》的要求,教师应积极开展体育大课间活动,不断增强学生的体质,让学生全面发展[1]。如果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内容过于枯燥乏味,教师在活动中只引导学生参与体能训练,那么自然难以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活动效率也不高。玩拼图游戏需要将完整的图片拆分开来,形成各具特点的若干组件,然后按照一定的方法将这些组件拼合起来,恢复成原来的图片。为此,教师可以结合拼图游戏本身的特点,采用“拼图游戏”法,将体操、舞蹈、身体素质训练、趣味游戏、民间体育活动、球类活动等融入大课间活动中,并拓展活动资源,这样就能让学生自由选择适合自己或自己感兴趣的活动,调动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提升活动效率。

一、高瞻远瞩,探析“拼图游戏”法的应用意义

(一)自主选择,弘扬个性

在体育大课间活动中采用“拼图游戏”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生如果仅仅学习实心球、跳高、跳远、慢跑等项目,往往会感觉很枯燥,并且不同学生的能力、兴趣点不同,若一味地让他们参加相同的项目,他们也比较容易感到无聊。而如果采用“拼图游戏”法,学生就能结合自己的身体素质状况自由选择不同的训练项目,还能额外参加轮滑、滑板、武术等自己感兴趣的项目。丰富项目形式,有利于让体育训练变得更加灵活,让学生进行自主选择,从而提升参与的积极性,满足自己的个性化需求。

(二)量化评比,调动内驱力

如果体育大课间活动的规模过大,那么教师将很难展开量化评比;而如果采用“拼图游戏”法,就能化整为零,提升量化评比的效果,并且可以让学生了解活动的评比要点是什么,进而促使他们自主训练。同时,采用这种方法还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内驱力,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让学生通过相互打分的方式监督本小组成员参加体育项目的过程。这样,学生的积极性能够得到提升,教师也能用更多的时间来调整教学方案,取得预期的教学实践效果。

(三)艺体融合,提高审美能力

采用“拼图游戏”法开展的体育大课间活动可以体现融合性。由于学生的兴趣点不一样,因此并非所有学生都喜欢参与体育项目。教师将艺术和体育融合在一起,设计一些融合艺术体操、健美操、体育舞蹈的体育项目,能让学生的视野更开阔,发现一些自己感兴趣的项目,这样就在无形中激发了他们自主参加训练的兴趣。不仅如此,这样做还能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让他们在感悟美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创意,试着创造美。

二、躬身实践,探析“拼图游戏”法的应用策略

(一)整体设计,做好时间衔接

在设计体育大课间活动时,教师需要探究高效的应用策略,让学生投入地参与其中,在进行整体设计的过程中注意时间的衔接,让各年级、各班级的学生快速进入活动状态,避免出现学生等待进行同一个项目活动的问题。

在进行时间的衔接时,教师应合理安排活动时间,采用错峰活动的方式,以此让操场上的每个活动区域都能够被充分利用。以准备活动为例,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如绕着跑道进行放松跑,或在操场中间参与放松操的活动。一开始,学生可以随意选择,不过当某个项目参与的人数达到上限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参与另一个项目。由于准备活动有了时间差,因此正式活动和整理活动也有了时间差,这样能确保学生都有充足的活动时间,避免学生长时间地等待。另外,由于有的活动需要使用体育器材,如羽毛球、乒乓球等,如果前一组学生离场后将器材随处乱放,那么就会影响后一组学生的训练。故此,教师可以将整理器材和放松操相结合,在第一组学生的活动时间快到之时提醒他们整理器材等物品。这样,第一组学生在完成整理任务的同时,充分放松了肌肉,有助于他们进行接下来的活动;第二组学生进入场地后,能快速进入活动状态。如此设计,能够使整个大课间活动的安排变得紧凑。

教师需要利用时间差,做好时间的衔接,引导学生交错进行准备活动、正式活动和整理活动,这样才能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活动中。

(二)科学编排,满足心理需求

因为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有所不同,所以教师不应强行让所有学生参与某个特定的项目,但是如果单纯地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项目,那么这些项目对他们而言可能没有挑战性,自身的综合素质很难得到提高。教师需要利用“拼图游戏”法多样化的特点,科学编排所有的训练项目,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心理需求。

在设计活动时,教师需要按照每种活动的训练特点,将活动分成力量类、速度类、耐力类、技巧类、配合类等几类。如实心球、“推小车”、拳击活动,虽然活动形式不一样,但是都属于力量类的活动。然后,教师需要在进行预设时认真分析每一个学生的弱点是什么,如向那些力量不足的学生推荐力量类的活动。由于他们对力量类的训练可能会有畏惧心理,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因此教师要结合他们的心理特点,设计多元化的活动类型。比如,有的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而且具备一定的挑战意识,教师就可以推荐他们参与拳击活动,让他们在挥动双拳的过程中获得新鲜感,在不知不觉中提升手臂力量。又如,有两个学生关系较好,形影不离,教师可以鼓励他们参加“推小车”的竞赛,以增进他们的友谊。在竞赛中,两名学生需要相互帮助,其中一名学生要扶住另一名学生的双腿,另一名学生则要憑借手臂力量前进。

在活动之前,教师可以先对学生进行调查,了解他们对什么活动感兴趣,再以此为依据适当地多安排一些活动场地。此外,教师还要分析每个学生的不足之处,有针对性地设计一些能弥补这些不足且能激发他们参与兴趣的项目,让他们提升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三)兼顾差异,实现共同发展

为了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让学生相互帮助、共同进步,教师除了让体育大课间活动项目呈现出拼图的特点,还要在人员安排上采用“拼图游戏”法,对不同能力、性别、年级的学生进行合理分组。

比如,在篮球、足球等体能消耗比较大的活动中,教师发现一些能力强的学生不愿意和能力弱的学生组队,能力弱的学生只能自己组队,没过一会儿,他们就坐在旁边休息了,这样就造成了场地闲置。于是,教师设计了互助性球类训练活动,首先让强队和弱队各自训练,过了一段时间,当弱队队员感到疲惫时,让他们来到强队训练的场地,观看强队的比赛,并总结经验教训;当强队队员休息时,换弱队上场,让强队观察弱队的举动,找到其弱点,并加以指导。在相互帮助中,弱队队员能力有所提高,强队队员也成为“小老师”,激发了自信心。之后,教师鼓励学生自行分组,组成能力差不多的队伍,参与到比拼中。通过这样的活动,不同能力的学生能够发挥出自己的作用,一起发展,班级凝聚力也得到了提升。除球类项目以外,在设计其他项目活动时也可以采用类似的形式。如在武术、滑板、花样跳绳等技巧类活动中,教师鼓励学生担任“小老师”,每一名“小老师”负责带三到四名学生,最后比一比谁的学生进步最大,进步最大的学生所在的队伍能够得到奖励。

采用这样的活动方式既兼顾了不同学生的差异,又能让学生之间相互帮助,相互监督,共同发展。

(四)强度适中,提升运动负荷

在体育大课间活动实践中,教师需要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适时采用“拼图游戏”法,并结合具体情况调整活动方案,这样才能提高活动效率。合理提升运动负荷能让学生更好地达到预期锻炼效果。教师要避免设计难度过大或过小的项目,而要积极采用组合搭配的方式进行设计,提升学生的运动负荷。

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选到适合自己的训练项目,教师将各种训练项目结合在一起,设定了“运动拼图”套餐,旨在让他们得到充分的锻炼。在套餐中,教师将力量类、速度类、耐力类、技巧類、配合类等项目融合在一起,并设置易、中、难三个等级。如按照“力量、速度、技巧、‘配合+耐力’”的组合,设计、安排掷实心球、“老鹰抓小鸡”、健美操训练、三人带球跑的训练项目。在“老鹰抓小鸡”和三人带球跑这两个需要较大体能的项目中间安排比较轻松的健美操,能让学生快速平复心情,调整呼吸,放松肌肉,然后再参与到后续激烈的竞赛中。此外,对于能力不同的学生,他们需要完成的训练量也应不同。以“老鹰抓小鸡”为例,能力一般的学生玩一分钟,休息一分钟,共玩三轮;而能力强的学生玩两分钟,休息一分钟,共玩四轮。学生之间可以相互协调,结合本小组成员的体能调整队伍,自行选择合适的运动负荷。

运动负荷会对学生身体机能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在设计体育大课间活动时,教师要综合考虑竞技性和趣味性,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恢复体能。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运动效率,确保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活动。

(五)项目互补,引导健康成长

能力不同、兴趣爱好不同的学生,参加体育训练的热情也有所不同。因此,教师在采用“拼图游戏”法时,不能只注重项目是否多,还要注重内容、形式是否全,要通过项目互补的方式,结合不同学生的特点,让他们全身心投入其中,实现健康成长。

有的学生耐力不足,也缺乏艰苦奋斗的意志力,常常会选择参与踢毽子等自己觉得比较轻松的活动。对于这种情况,教师没有对这些学生进行批评,而采用“拼图游戏”法,将耐力类项目(跑步)和技巧类项目(踢毽子)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设计了 “毽子总动员”这个游戏,让学生既掌握了相关技巧,又在不知不觉中提升了耐力。在游戏中,教师将跑道作为活动场地,在跑道的不同位置分别放置一个毽子,学生要从某一个点跑到下一个点,并连续踢毽子五下,如果其间出现失误,就要跑回原来的起点,重新出发。在五分钟的时间内,谁通过的关卡数更多一些,谁就获胜。在游戏过程中,学生通过参与技巧类项目,缓解了跑步时的疲劳感,同时也通过参与耐力类项目,增加了运动量。他们感受到了运动的乐趣,增强了竞争意识,在后续活动中也能试着参与其他的训练项目,不管是身体素质还是心理素质,都得到了发展。

在设计互补项目时,教师不光要考虑到各个学生的体能素质,还要考虑他们的心理特点,消除他们的负面情绪,激发他们的正面情绪,这样才能巧妙地穿插各种活动,以丰富活动内容,起到项目融合的效果。

(六)渗透文化,传承民族精神

在采用“拼图游戏”法开展体育大课间活动时,教师除了完成活动的“拼图”,还要将各种优秀的传统文化、艺术和体育活动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挖掘民族精神中的精髓,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例如,教师发现班上有的学生在参与体育大课间活动时,常常站在旁边看,似乎对什么活动都不感兴趣;考虑到学生大多对武侠小说、武侠影视剧作品很感兴趣,于是就在活动中设计了和侠文化有关的各种活动。在活动前,教师先利用多媒体课件,带领学生观看了经典武侠影视剧的片段,并介绍了金鸡独立等武术动作;此后,让他们欣赏了《侠客行》《易水歌》等具有侠义精神的诗歌作品。在活动中,教师除了引导学生学习南拳、初级剑、太极拳等武术,还适当调整了原有活动的形式,让它们也富有侠的特点。如在实心球活动中,教师将墙面设计成敌国的城楼,让学生变身成攻打城池的猛士,看看谁能准确地击中城楼的要害;在平衡木训练中,教师让学生双手提着水桶走过平衡木,模仿《少林寺》中的经典动作;在艺术体操活动中,教师让学生结合《男儿当自强》《沧海一声笑》等武侠歌曲进行创意设计,将武术套路训练中的姿势和艺术体操结合在一起,展现当代侠客的风采。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激发了保家卫国、见义勇为的精神,他们的思想品德也得到了培养。

教师不仅要从传统体育项目、民间游戏中挖掘活动素材,还要善于将文学、美术、音乐、影视剧等元素融入活动中,这样就能让体育大课间活动变成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平台,有助于让学生全面成长[2]。

结语

小学体育教师应该采用“拼图游戏”法,将喜闻乐见的各种体育活动项目融合在一起,供学生自由选择,并将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内容进行巧妙融合,拓展活动资源,使体育大课间活动内容呈现出多样性,从而提升学生的参与兴趣,让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施东华.体育教师在大课间活动中应扮演好五种角色[J].田径,2020(01):77-79.

[2]张子福.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及改善措施[J].体育风尚,2020(01):215.

猜你喜欢
小学体育策略
基于“选—练—评”一体化的二轮复习策略
求初相φ的常见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数学大世界(2018年1期)2018-04-12 05:39:14
试分析拓展训练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体育时空(2016年8期)2016-10-25 20:08:35
探究如何高效推进小学体育教学
体育时空(2016年8期)2016-10-25 19:33:15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2:01:17
基于快乐教学的投掷课教学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54:10
快乐体育教学策略探讨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1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