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探”也疯狂

2022-11-23 15:45苏涛
环球人物 2022年22期
关键词:刘青云杜琪峰警匪片

《辣手神探》剧照。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随着“英雄片”“风云片”的兴起,作为动作片亚类型之一的侦探片,也一道进入观众的视野。与警匪片、惊悚片、枪战片等相比,侦探片的确有不少重合之处,但其独特之处在于,往往以一个扑朔迷离的犯罪案件作为主线,尽力铺陈各种令人匪夷所思或脑洞大开的情节;伴随一波三折的探案过程,主人公的价值观也会发生巨大的变化,最终完成自我的重建。

由此,形形色色的警探或侦探,成为香港银幕上备受瞩目的男性英雄形象。从《辣手神探》(1992)中性格暴烈的袁浩云(周润发饰),到刘青云饰演的身患精神分裂症的“神探”,再到《侦探》系列影片中郭富城饰演的私家偵探,银幕上的侦探及其男性气质的演变,构成了一条有趣的线索,而侦探英雄所遭遇的挑战和危机,则间接回应了香港不同时期的社会及文化症候。

1986年,《英雄本色》在香港上映,最终成为年度票房冠军,并直接打破了香港票房纪录。它的成功,不仅更新了传统警匪片的面貌,而且掀起了时装动作片的新潮流。

如果说在“英雄片”中威胁社会秩序的邪恶势力主要来自外部,那么近年来的香港侦探片展现出的威胁则来自人物的内心,主人公对抗的是某种看不见的敌人。

在随后的一系列作品中,导演吴宇森塑造了多个令人难忘的硬汉形象,他们既是法律的执行者,又是社会良知的代表,为了维护正义和公众安全,奋不顾身地与反派展开生死角逐。在《喋血双雄》(1989)、《辣手神探》中,他以浪漫化的手法,塑造了袁浩云、李鹰等硬汉型的铁血侦探,并着力表现男主人公的义薄云天和彼此之间的惺惺相惜。

探案型电影也是杜琪峰的最爱。1995年,他拍摄《无味神探》,在延续传统硬汉形象的同时,又对主人公进行大胆改造。影片选取了一名有缺陷的警探阿海(刘青云饰)作为主人公,他性格偏执、粗暴,毫不顾忌同僚和下属的面子;他又是个不忠的丈夫,与妻子渐生隔膜,在一次与嫌犯的对战中头部中弹,结果奇迹生还,但丧失了味觉和嗅觉。经此变故,阿海开始反思自己的性格,主动调整与妻子的关系。

《无味神探》的成功之处在于,将人物塑造与动作场面完美融合。影片结尾,阿海与反派在一家废旧的片厂展开生死对决,他不仅在最后关头击毙悍匪,而且拯救了临盆在即的妻子。阿海推着临产的妻子在爆燃声中逃出火海的画面,实属香港警匪片中少有的惊心动魄的场景。简言之,通过聚焦英雄人物身心双方面的病理性,杜琪峰颠覆了“英雄片”所塑造的超级英雄形象。

《无味神探》剧照。

在塑造有缺陷的英雄方面,《神探》(2007)走得更远。这一次,杜琪峰和韦家辉塑造的是一个患有精神分裂症的警探。被称为“神探”的陈桂彬(刘青云饰),具备某种超自然能力,他能通过体验感知还原犯罪现场,甚至还能预知未来。不过,这种超能力也让他走上精神分裂的境地:在上司退休之际,他割下自己的耳朵作为礼物奉上;他能看到人心里面的“脏东西”……正是在这一系列超能力的加持下,陈桂彬锁定了犯罪嫌疑人——一名杀害同袍,并用后者的警枪多次作案的邪恶警员。

今年7月上映的《神探大战》,堪称加强版《神探》。该片延续前作的人物设定,仍由刘青云出演癫狂的“神探”。这位被大家视为疯子的神探,是遭警队勒令退职的李俊,妻子割腕自杀,女儿与他渐行渐远。在侦破“魔警案”等大案的过程中,警方落入嫌犯的陷阱。李俊发现了其中的疏漏,挺身而出,以一己之力对抗犯罪分子,让隐藏在警队内部的大反派露出了马脚。

《神探》系列影片的成功,刘青云可谓居功至伟——他的演技日臻成熟,通过丰富的肢体语言,精准地传达了人物内心的分裂与惊惧。透过刘青云的银幕形象,我们可以一窥侦探形象在20余年间的流变:这一角色已不复无所畏惧和奋不顾身的硬汉,而是遭到警队停职、被周遭人群视为疯子的边缘人;他有着神经质般的亢奋,凭借非理性的直觉探案。通过这种对主人公精神性缺陷的强调,创作者突破了传统警匪片的窠臼,赋予侦探形象前所未有的心理深度。

在《神探》中,陈桂彬对一名年轻警员说道,“查案要用右脑,不要用左脑”。这句台词强调的是,在破案的过程中,要突破理性分析的局限,依靠直觉寻找线索。为了突破传统警匪片平铺直叙、缺乏变化的弊病,杜琪峰及其创作团队另辟蹊径,创造出一种经典侦探片路线,其特点是多条线索交织,采用多重视点,营造多重时空,在细致绵密的推理过程中,引出繁复的剧情,并以出人意料的剧情反转作结。事实上,在《神探》之前,银河映像就曾出品过《一个字头的诞生》(1997)等实验性的影片,在影片的叙事可能性方面做出积极探索。

《神探》融合了杜琪峰和韦家辉的特色,既有杜氏冷峻的黑色风格,又加入错综复杂的情节和推理。影片围绕寻找一名离奇失踪的警员,以及一支不断造成罪案的警枪展开。在结尾处,所有的线索交汇在一起,4个人用4把枪互指,一番乱战之后,只有警员何家安(安志杰饰)活了下来。为了给这场枪战留下一个合理的解释,导演数次移动了几把枪的位置;而枪支的每次易手,都意味着一种截然不同的结局。这种开放式的结局,足够“烧脑”,它充分显现了银河映像的创作策略:在保持作者风格的基础上,突破传统成规,为日渐僵化的警匪片注入新的活力。

《神探大戰》延续了《神探》的路线,尽管没有杜琪峰的直接参与,但编剧出身的韦家辉,仍旧显示出他对复杂叙事的出色驾驭。影片的多条线索交叉而不紊乱,层层推进的情节和精心设计的细节,牢牢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影片结尾处,正邪势力在码头的对决,将影片推向高潮,翻转的剧情与暴烈的枪战场面轮番上演,反派的覆灭与婴儿的新生,则预示了遭到破坏的社会秩序再度得到恢复。

最耐人寻味的是,《神探大战》结尾处,李俊重回警队,但他在窗户上的镜像,却是剧中的大反派。这个镜头,恰好呼应了片中多次出现的尼采的名言,“与怪物战斗,小心自己也成为怪物”“当你凝视深渊的时候,深渊也在凝视你”。

如果说在“英雄片”中,威胁社会秩序的邪恶势力主要来自外部,那么在近年来的香港侦探片中,展现出的威胁则来自人物的内心,主人公对抗的其实是某种看不见的敌人,影片的心理恐惧和惊悚意味即由此产生。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这种变化,折射了香港在一个变动不居的社会环境中对未来的焦虑。

《神探大战》剧照。

《B+侦探》剧照。

除了警匪片、枪战片等动作类型之外,侦探的形象还经常出现在其他类型之中。通过与喜剧片、文艺片等类型的结合,创作者塑造了多个性格鲜明的侦探。

有“冷面笑匠”之称的许冠文,在《半斤八两》(1976)、《神探朱古力》(1986)等片中,以其出众的喜剧才华,塑造了令人捧腹的侦探形象,他饰演的那些自私、自大而又精于算计的侦探,在探案过程中不按常理出牌,结果免不了大出洋相,但他总能巧妙地化解这种尴尬,让观众在笑声过后对社会和人性加以反思。近年来大热的《唐人街探案》系列影片,采用的便是将侦探片与喜剧片相结合的策略,新奇的推理、欢喜冤家的人物设置,正是其大受欢迎的主要原因。

此外,在《C+侦探》(2007)、《B+侦探》(2011)中,由郭富城饰演的私家侦探陈探,是一个典型的草根侦探,他既没有过人的勇气,也缺乏足够的智慧;但就是这样一个不起眼的小人物,固执地游走在曼谷潮湿幽暗的小巷,凭借不屈不挠的精神,破解了一桩桩悬案。

2015年上映的《暴走神探》,则尝试将侦探片与文艺片相结合,别出心裁地在银幕上呈现了一个略带感伤的“文青”侦探。影片背景是上世纪20年代的上海滩,租界“包打探”范如一(阮经天饰)在探查一起疑似绑架案的过程中,各种蹊跷的事件接踵而至,而他自己也成了被追捕的对象。与其说该片是一部侦探片,倒不如说是一部文艺片。该片由崛起于“新浪潮”的罗卓瑶执导,他借助侦探片的外壳,讲述的是乱世中的世道人心。混杂的类型元素,难以自圆其说的情节,以及浅薄的历史感悟,让这部影片显得不伦不类,最终口碑、票房双双落败。

作为动作片的一个特点鲜明的亚类型,侦探片见证了香港电影几十年来的兴衰。在与内地电影工业不断融合的背景下,香港侦探片仍然具有一定的市场前景。在观众口味不断变换的当下,只有求新、求变,才能让日渐僵化的侦探片重获新生。对香港电影而言,保持传统的最好方式,就是不断把传统推向新的极限——侦探片也不例外。

本栏目在今年第19期(总第478期)刊登的《传记片中的香江风云》一文中,由于编辑工作失误,最后一段遗漏了重要信息,应为:但愿从这个更新、更高的起点出发,香港传记片能再出佳作。对于这一失误给本文作者苏涛和读者们带来的困扰与不便,本刊深表歉意,特此更正。

猜你喜欢
刘青云杜琪峰警匪片
《神探大战》刘青云&林峯
《拆弹专家》逆袭五一档,这是香港警匪片复兴的开始么?
高圆圆的拒绝和杜琪峰的等待
从电影《窃听风云》看香港电影新模式
跟影帝刘青云学减压
《东方电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