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十七的“充电”人生

2022-11-23 15:45:26陈佳莉
环球人物 2022年22期
关键词:人工心脏充电电线

陈佳莉

王十七

王十七平日里从来不需要闹钟。最多睡8小时,他的“外挂心脏”就会嘀嘀嘀地叫醒他,提醒该换电池了。慢慢地,属于他的独特生物钟形成,到点他自然就醒。否则,后果可比上班迟到严重得多,会出人命!

外表看来快性的沈阳汉子王十七,如果不撩起马甲,露出那根从身体里延伸出来的电线,以及兜里连接的电池,跟常人无异。

“给大家看点好东西,这是中国第一颗(批)人工心脏。”在脱口秀舞台上,王十七一上台就从兜里掏出那块给心脏充电的电池。台下观众瞬间睁大了眼睛,收起笑容、捂住嘴,准备要被一段辛酸故事“捕获”。“放心,我不是带货的,这设备一般人也买不起。”他这句话紧接着就把大家给逗乐了。

2019年,王十七换上人工心脏,从濒临死亡的“绝处”活了过来。他心脏的脉动被旋转的机械血泵所取代,两块电池和一根电线成了身体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属于他的“赛博朋克”时代正式开启。别人的一天是24小时,他的一天是电池待机时长组成的“8+8+8”。别人保命护体,他就是保护好这套装备。有一次,下地铁时他的电线被别人的雨伞把勾住了,“这条命差点就交待了”。还有一次他自驾车,下车匆忙,电线差点被安全带给扯断。所以,天气再热,他都会穿一件马甲,把电池和电线小心翼翼收好。

2007年,当数学老师的王十七参加学校运动会。两个学生打了起来,他冲过去制止,却一头栽倒在地上。

“当时学生们估计该纳闷了,这不是来碰瓷儿吧……”回忆起第一次被心脏病“撂倒”的经历,王十七还能跟《环球人物》记者玩梗。

那次就医,他是第一次听说扩张心肌病。医生给他解释,通俗来讲,这病就相当于“心脏的癌症”。正常人心脏的射血值在50%—70%,他的只有35%左右,衰弱到带不动心室向动脉输出足够的血量。解决办法只有一个——心脏移植。

王十七整个人都蒙了。出了医院,他来到旁边的一家商场,坐在台阶上,看着旋转门发呆。“当时就想,那么多来来往往的人都没事,为什么倒霉的是我!”

本来他也想遵医嘱认真吃药,调整作息,放慢生活脚步,不着急、不上火,不聚会、不运动,好好呵护这颗心脏。可小心翼翼坚持了很久,他去医院复查,医生仍然皱着眉头跟他说“你这病很严重”。

什么效果都没有,他就很受挫。“看到身边的人都去喝酒、运动,享受生活,只有我躺在床上大把大把吃药,关键是,不管怎么努力,情况也不会变好,我就想,爱咋地咋地吧。”他开始自暴自弃,喝酒、抽烟,还去滑雪,甚至在2012年参加沈阳马拉松,跑下了半程。

去跑步也并不完全为了赌气,王十七跟记者说,其实是“享受运动后大汗淋漓的感觉,至少证明还活着”。

左图:手术前,王十七让妈妈给自己拍了一张照片。右图:手术后的王十七。

每次换季都是最难熬的时候。比如10月初到11月末,王十七就像“生活在地狱里”,呼吸不畅,恶心呕吐,浑身一点劲儿也没有,有时坐着突然就觉得后面像被人拉住一样,一下子就栽倒了。

一边等死,一边攒钱(“换心”需要一大笔钱),那些年王十七能做的就这两件事。

医生告诉王十七,能给他提供可移植心脏的人,必须和他的条件差不多:身高1米9左右,A型血,最好是北方人,年纪最好还要比他年轻一些。这些条件加起来,基本就是“可遇不可求”。

为了一线生机,王十七一边忍受着乏力和呼吸困难,一边站在讲台上讲课。学生们听班主任讲数学老师的身体状况,一个个哭得鼻涕眼泪一大把,可到了第二天,该不交作业照样不交作业。他还要跟学生们“斗智斗勇”。

2019年8月,王十七病情恶化,每呼吸一次都很难受。就医后,从挂号到所有的检查,他基本一个人完成,连签字都是自己签。后来,医院发病危通知书,要求必须叫家属来,他才给妈妈打了电话。

妈妈一进病房就怒气冲冲,说“难道死了也不告诉我吗”,然后就摔门出去了。

“跟医生谈完,再回来时,她整个人就变了,像个小孩子一样,完全没了主意,问我‘该不该签字’。”那一瞬间,王十七觉得妈妈老了,经不起事了。

对于签不签字这个问题,王十七其实早就无所谓了,“当时的状态就像一个人抓在悬崖边,坚持了十几年,力气都用光了,只想放手”。可妈妈是真着急了,用一种特别的语气对他说:“算妈求求你了,再问问北京那边的医生,看还有没有希望。”王十七一下子绷不住了,“希望至少在我妈活着的时候,我也活着,不让她遭那种罪”。

当晚,王十七叫了120救护车,直接开往北京。北京的医生给他提供了另外一种可能——我国自主研发的磁悬浮人工心脏。

因为还处于临床试验阶段,為了解除王十七的疑虑,研发者当着他的面,将一颗人工心脏摔到桌子上。无论怎么摔,它都会保持一个角度旋转。医生以“事实”证明,这种“心脏”的磁悬浮黏合力比金属还要结实可靠。这个“魔法”一样的科技,让王十七看到了生的希望。他立马决定:手术!

手术加上昏迷,他躺了两天才醒来。当时,护士正在通过鼻饲管给他喂早饭。由于声带在手术中受到损伤,他还不能发声,只觉得浑身别扭,微微抬起头看了一眼自己的身体。

那一幕让他终身难忘:胸口插了三根管子,用来排手术产生的积液,管子里还残留着血渍一样的东西;再往下看,肚子那里有一根连着心脏机器的电线;整个小臂被滞留针扎得发青发肿;脚上绑着一些胶带;几个用黑色马克笔标记的黑圈,不规则分布在身体各处;身上涂满了黄色药水,已经晾干凝结在皮肤的褶皱里……

“你看过电影里金刚狼被改造的样子吧,就是那种即视感。”王十七跟记者描述自己“死而复生”时的样子。

视线从千疮百孔的身体挪开,他望向天花板,眼泪一下子涌了出来。足足用了半天时间,他才接受了这个病躯。看他情绪低落,护士提议打开一点窗子透透气。ICU的窗户常年是锁着的,只有一小扇可以移动。当新鲜的、还带着绿草清香的空气飘进来,王十七复活了。“真的,十几年没有那么畅快地呼吸过了,就像小时候一样,肆意地吸一口,然后感受肺里通透的踏实感。”

“死”过一次的王十七发现,在生命的尽头,最让他遗憾的是:匆匆走过来,啥也没留下。

接下来一年时间的卧床休养中,他反复琢磨,决定把自己的经历写成段子,用脱口秀的形式表达出来。

王十七第一次接触线下脱口秀是在2017年。那次他本来是去参加一个开放麦活动,报名时进错了页面,去了才发现是要上台讲段子的。

不出意料,他的现场发挥很糟糕,全程就像是在给观众开家长会。他把课堂上那些调剂气氛的招数都使了出来,但台下没有任何反应。直到最后,他出了一道所谓的“小学数学题”——一个班60人,会骑车的42人、会游泳的44人、会滑冰的48人,问三样运动都会的有多少人?现场一下子“炸”了。

那段时间,王十七的大部分脱口秀内容是围绕学生和课堂的。手术之后,他开始讲自己的经历。最大的问题是,怎么把自己悲惨的经历,糅进段子里,还得让观众笑呢?

他第一次讲自己心脏的事,一点都不好笑。“前排观众一张张苦瓜脸看着我,就好像跟他们要钱都比要笑声容易。”

2022年9月,在脱口秀大会舞台上的王十七。

参加脱口秀大会,什么名次、淘汰、流量,对他来说都无关紧要。跟其他演员的动机不一样,他只是想讲讲自己的故事。

节目播出,媒体跟进报道,“没有心跳”的王十七成了一名“网红”。以前的学生突然从电视中看到了他,发来信息:老师,你太牛了!还有一次线下演出结束,前排一位观众带着10岁左右的孩子凑了过来,“王老师,您还记得我吗?以前我上过您的数学课”。在这些学生眼中,王十七已经从数学老师变成“人生导师”。

除了被段子和励志故事吸引的观众,王十七的粉丝中还有病友和家属。有微博网友给王十七发私信,说自己26岁的男友得了心肌肥厚,左右心室都进入衰竭状态,产生了厌世情绪,希望帮忙去“骂醒”他。王十七加了对方微信,只说了一句:“相信我,多活一年,离救命的新科技就更近一些。”

现在带着这颗“人工心”,王十七有很多“大忌”:不能靠近电磁炉,不能走地铁安检门,不能游泳,不能熬夜,不能光膀子……每当被这些规矩“束縛”得烦了,他就深吸一口气,告诉自己:能自由呼吸的代价,值得!

王十七的愿望就是“做一个正常人”。他每天快走5公里,每周骑一次山地自行车,一边保养一边锻炼。 “以前的生命是倒计时,现在是‘正计时’,每多活一天,就是多赚了一天。”

本名王洋洋,辽宁沈阳人,高中数学老师,业余脱口秀演员,2019年植入我国首批磁悬浮人工心脏。

猜你喜欢
人工心脏充电电线
现实版“钢铁侠”:我的心脏能充电
新传奇(2022年6期)2022-02-22 10:48:25
你听说过人工心脏吗
自我保健(2019年11期)2020-01-09 12:37:32
洪水时遇到电线低垂或折断该怎么办
1000条蛇守卫电线
“久安心”人工心脏进入临床试验
科学导报(2018年17期)2018-05-14 12:05:55
3D打印人工心脏
新型汽车—现在即未来
时代金融(2016年29期)2016-12-05 18:47:08
到岗先“充电” 培训重“破难”
廉政瞭望(2016年11期)2016-11-19 16:21:01
电线
地上电线不要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