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利丹 高存远 付改玲
子宫颈癌发病因素较多,若未对其进行及时治疗,可危害患者生命,故早期确诊及时进行手术治疗较为重要[1-2]。经腹广泛性子宫切除术为临床常用传统切除术,可将盆腔及附近病变组织及时切除,避免术后复发、死亡,但手术创伤大。基于此,选取我院68例早期子宫颈癌患者,对比分析腹腔镜下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和经腹广泛性子宫切除术的应用效果。报告如下。
本研究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9月我院早期子宫颈癌患者68例,按手术方案不同分为A组(n=34)和B组(n=34)。B组:年龄43~63岁,平均年龄(51.23±2.49)岁;孕次1~5次,平均孕次(3.01±0.24)次;产次1~2次,平均产次(1.61±0.15)次;病理类型:腺癌12例,鳞癌22例;临床分期:I级15例,Ⅱa级19例。A组:年龄43~63岁,平均年龄(52.43±2.74)岁;孕次1~6次,平均孕次(2.97±0.27)次;产次1~3次,平均产次(1.58±0.19)次;病理分类:腺癌15例,鳞癌19例;临床分期:Ⅰ级17例,Ⅱa级17例。两组基线资料(年龄、孕次、产次、病理分类、临床分期)均衡可比(P>0.05)。
纳入标准:①经B超、阴道镜等检查被确诊为子宫颈癌,临床分期Ⅰ~Ⅱa期;②伴有经量增多、经期延长、阴道排液等症状;③未接受过放疗。排除标准:①伴有其他部位肿瘤;②伴有凝血功能障碍;③伴有膀胱功能障碍。
1.3.1 A组 于腹腔镜下广泛性子宫切除术,膀胱截石位,消毒,置入双腔输尿管导管,脐部上方约4 cm处做一1 cm左右的横向切口,将10 mm的套管针置入腹腔,注入二氧化碳,形成气腹,患者腹内压约为12 mmHg,将腹腔镜置入,将举宫器置入宫腔,操作钳从穿刺孔内置入,切开腹膜,充分显露卵巢动静脉、髂血管、输卵管组织,将腹股沟深淋巴结群、髂外等前层淋巴结按顺序依次进行电凝,清理中层淋巴结,电凝切除后层淋巴结,按顺序分离左右侧直肠侧间隙、子宫直肠间隙等,钳断阴道与骶韧带,环切阴道,将子宫、阴道上段和淋巴结、脂肪组织从阴道取出,缝合阴道残端,将盆腔引流管置入,给予盆腔冲洗、止血,无出血后可撤离腹腔镜,拔出套管针,将穿刺孔按顺序依次缝合。
1.3.2 B组 行经腹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平卧位,消毒,置入双腔输尿管导管,于下腹正中线左侧绕脐做一半径为10 cm的纵向切口,按顺序逐层切开皮肤组织,查看腹腔与盆腔,离断圆韧带,钳断卵巢固有韧带,打开阔韧带,游离输尿管,将髂总、腹股沟、髂内和髂外淋巴结群按顺序依次清除,反折分离膀胱腹膜,游离膀胱,剪开子宫直肠反折腹膜,阴道直肠间隙分离,游离和钳断左右侧子宫动脉,分离直肠侧窝钳夹骶韧带,膀胱侧间隙分离,钳断膀胱阴道韧带及主韧带,缝合阴道残端、后腹膜,予以腹腔冲洗、止血、关腹处理。
①围术期情况,记录对比两组患者排尿功能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术中出血量情况。②依据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评估两组患者术后12 h、术后24 h、术后48 h的评分变化,总分10分,分值越低,表明疼痛感越轻。③并发症发生率,记录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盆腔感染、输尿管阴道瘘、尿潴留的发生情况。④生存率,记录对比两组患者随访1年、随访5年的生存情况。
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少,A组排尿功能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较B组短(P<0.05)。见表1。
表1 两组围术期情况比较
术后12 h、术后24 h和术后48 h,A组VAS评分较B组低(P<0.05),见表2。
表2 两组各时间点VAS评分比较分)
A组并发症发生率(2.94%)较B组(23.53%)低(P<0.05),见表3。
表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例,%)
A组1年生存率(76.67%)、5年生存率(70.00%)与B组(84.38%、78.13%)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4。
表4 两组生存率比较(例,%)
子宫颈癌为女性恶性肿瘤,主要是由人类乳头瘤病毒所引起的,一经感染,会导致机体抑癌基因失活、相关癌基因激活、免疫调节机制失衡等病理发生改变,产生细胞凋亡与增加调节异常等现象,诱发组织癌变,癌变早期若未进行及时治疗,会逐渐发展成中晚期,危及生命[3-4]。
临床以传统外科术式经腹广泛性子宫切除术为主,但创伤较大,且对内部器官显露较多,较易增加感染风险,不利于术后恢复[5-6]。腹腔镜下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属微创技术,可将细微结构放大,对血管、盆腔神经的分辨更为准确,可避免对正常组织造成的损伤;腹腔镜在手术时的灵活性更高,镜头视角可自行调节,查看腹腔内的各个区域,视野更为清晰;可在保证切术效果的同时,缩短手术切口,美学效果更好,患者接受度更高[7-8]。本研究对比分析腹腔镜下广泛性子宫切除术、经腹广泛性子宫切除术治疗早期宫颈癌的效果,结果显示,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少,A组排尿功能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较B组短,且A组并发症发生率2.94%较B组23.53%低(P<0.05),表明腹腔镜下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可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排尿功能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分析原因在于,腹腔镜下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因视野清晰,操作较为准确,可降低对机体胃肠、膀胱、腹壁肌肉等组织的损伤,减少术中出血量,减轻对其功能的影响,又因术者并未直接与患者腹腔组织接触,而是采用各种精密器械进行操作,故患者感染率较低,并发症较少,可促进患者术后恢复,缩短排尿功能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
本研究数据提示,术后12 h、术后24 h、术后48 h,A组VAS评分较B组低(P<0.05),可见腹腔镜下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可降低VAS评分,减轻疼痛。分析原因在于,腹腔镜下广泛性子宫切除术所用仪器较为先进,可使用双极电凝分离相关组织,且术中采用的是先凝后断的原则,对组织损伤较小,又因可及时使用电凝对出血处进行及时止血,以及切口较小的原因,故患者术后恢复速度较快,可减轻疼痛。本研究数据还显示,A组1年生存率76.67%、5年生存率70.00%与B组84.38%、78.13%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可见与腹腔镜下广泛子宫切除术相比,经腹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可获得更理想的预后效果。分析原因在于,经腹广泛性子宫切除术病灶清除范围大,术后微小病灶残留率低,可降低复发风险,避免癌细胞转移、侵袭,利于延长患者生存期。
综上所述,在早期子宫颈癌手术治疗中,腹腔镜下广泛子宫切除术虽可减轻手术创伤和术后疼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但术后生存率低,而经腹广泛性子宫切除术手术创伤较大,但手术切除范围广,可避免残留病灶影响术后生存期,生存率高,预后效果理想,可结合患者实际情况选择最佳术式,确保患者临床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