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莞香非遗产业化研究

2022-11-23 02:12陈海东刘继云江婵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2年29期
关键词:东莞产业化文化产业

陈海东,刘继云,江婵

(东莞理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广东东莞 523808)

对我国很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来说,对其进行产业化开发和经营是保护和传承的有效途径之一。粤港澳大湾区作为我国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具有浓厚岭南文化特色的非遗资源非常丰富,与现代商业已有一定的结合度,在非遗产业化发展方面迈出了超前一步。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节点城市和“世界制造业名城”的东莞,该地区传统的制香技术莞香已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早在宋代,莞香遍布整个南粤,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但历史上真正形成集种植、收购、加工、交易一条龙完整产业链的只有东莞地区。近年来,东莞在传承莞香文化的基础上,初步呈现莞香产业复兴的态势。同时,莞香非遗产业化进程中仍然面临着不少阻碍和困境,通过对东莞莞香非遗产业化进行研究,对莞香非遗的传承和产业化进行深入探讨,不但有助于增进对我国非遗产业化在理论上的探索,也有利于让更多人认识和了解莞香等传统文化,汲取优良的文化养分,为建设文化强国、增强文化自信添砖加瓦。

1 东莞莞香产业发展的背景

国外对于香的研究,主要是从香料的角度分析市场发展状况和香产业发展前景,很少将香与文化相联系。Angelini 和Camerini 回顾了香料在美国、英国、法国、印度等国家的发展历史,并从香料制造商的角度分析了香料产业的发展前景[1]。Schilling 和Kaiser 详细分析了香料的发展历史,并从香料的角度分析了香料行业在4 个不同市场的发展状况[2]。莞香是东莞地区特有的一种香料,自唐代以来,莞香作为岭南地区向朝廷进献的珍贵贡品,历时千年而不衰,对岭南地区的社会经济、商业贸易、手工业制作以及经济作物的种植与栽培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3]。国内对莞香的研究,更多侧重于对莞香文化的继承与产业的复兴。

莞香文化不仅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积淀,更体现了东莞先民“勤劳、诚信、奉献、创新”的精神品质,它已经成为岭南文化和中国香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着鲜明的地方特色[4]。莞香的社会和文化生活的延续不能仅仅依靠经济造福于整个城市空间。地方政府、行业协会、商人、社区、专家等,不同的主体有自己的资本:社会资本、经济资本、商业资本和文化资本[5]。在东莞寮步镇聚集的复杂主体需要合作,才能为东莞的莞香产业转型开辟一条光明的道路,莞香文化在现代社会发展的同时,在产业发展、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发展却受到阻碍,故探索莞香文化及其产业化的复兴是十分必要的[6-8]。复兴莞香既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现实发展的迫切需求。东莞市以莞香文化为主导的香文化产业链条正在逐渐成形,并逐渐扩展。东莞市以莞香文化为核心,加速了“文化名城”的创建和莞香非遗产业化的进程[9]。对如何解决东莞市莞香产业的产业化复兴、发展问题,政府需要牵头,明确产业生命周期定位。充分发挥政府规范化引导作用,制定莞香产业发展的总体规划,优化产业布局,培育龙头企业,大力挖掘其利润,促进三产融合、多元化发展[10]。在东莞经济和社会不断转型升级的背景下,东莞急需加快发展现代工业系统,以支持经济转型。莞香具有独特的物种、生态技术、品质、历史、文化等特征,莞香的文化产业贯穿于东莞的第一、二、三产业,莞香文化产业是构建完整的新型产业链条的重要支撑[11]。

2 东莞莞香产业发展现状

东莞的寮步镇商业发达,莞香于明清时期集散于此,此地有“香市”之称,是广东岭南四大名市之一,莞香文化是寮步镇的一大特色文化。自2009年起,寮步镇实施了莞香文化的“八个一”工程,在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基础上,积极挖掘莞香文化的特点,以此走上了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道路。依托莞香文化,寮步镇建设了香市文化旅游区、香市动物园两个4A 级景区,以及国家3A 级景区——牙香街文化旅游度假区。寮步镇以市场为导向,每年举行一系列中国(东莞)沉香文化产业博览会、“莞香花节”、国际汽车节等节庆文化活动。寮步镇先后建立了中国第一家香文化主题博物馆——中国沉香文化博物馆、牙香街、香市公园等项目,并引入了一大批高质量的企业,如香城集团、波顿集团等,为香市文化产业园、香博园等项目的实施提供了有力支撑。由于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迅速,寮步镇已成为广东省文化旅游融合开发示范区、广东省全球旅游示范区、广东省旅游风情小镇。

大岭山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传统的地方,大岭山莞香制作技艺也成功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 名,大岭山是莞香的生产技艺之发源地。近年来,大岭山非常注重保护、研究和推广莞香的栽培技术。目前,大岭山已经成为中国非常有名的莞香传统产地,大岭山莞香也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大岭山现有千余株莞香母树、6 万余株生产优质莞香的老莞香树,另有10 多万棵莞香树在莞香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园区。每年农历小雪节气时都举行庆典表演、采香日活动、香道表演活动等,与游客互动品香,深化了莞香文化的内涵,更有力推动莞香产业的健康发展。另外,大岭山镇立足莞香文化的特点,依托莞香文化,通过文化传承、文艺创作、文化活动、线上线下体验活动方式,开展“文化旅游·大岭山莞香季”莞香文化旅游节,进一步挖掘、展现莞香文化,形成大岭山特色旅游文化,形成“打卡”景点,并结合景点推广大岭山莞香,使其成为网上人气最旺的旅游景点之一。

清溪镇莞香园有1 260 亩,栽植了10 000 多株莞香树,在发展莞香产业上有较大的优势。为了壮大和发展莞香产业,莞香园组建了一支专业的研究队伍,并与南昌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湖南农业大学、中科院华南植物园等高校及科研机构进行了深入的合作研究,以解决莞香种植的技术难题。东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刘东晓在1998年就开始了莞香的种植,他善于开香门,加工香品,成立了东莞市莞香园艺科技有限公司,每年都会投入大量的研发资金,对莞香产品的主要技术问题进行研究,并成功申请了7 项发明专利。通过主导生物结法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将莞香的结香速率提高30倍,并通过国家食品和药物管理局的检测。同时,还通过对莞香进行深加工,引进和开发莞香茶、莞香花茶、莞香酒、莞香枕等高附加值产品,发展莞香衍生产品,为古老的莞香注入了新的生机。

截至2021年底,东莞莞香文化产业的相关企业一共有64 家,主要经营莞香树、莞香制品、香料、技术服务等。以东莞市莞香文化产业为例,将与之相关联的行业分布进行了分析,与莞香相关的企业并不多,主要以文化产品,香料、食品、旅游、技术服务等第三产业居多。

3 东莞莞香非遗产业化的必要性

新时代背景下,人们更多地追求时尚与潮流,与传统文化的接触渐行渐远,香文化独特的美难以被大众所知,也尚未普遍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如何复兴香文化,传递以古香道文化为核心的新时代正能量,莞香非遗产业化的发展就显得尤为必要。

3.1 城市发展需要保留自身特色

全球经济一体化虽然经历曲折,但大势不可阻挡,保护传统文化和保护非物质文化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不同国家民族之间的生活习惯差别越来越小,沟通越来越多,文化越来越交融。不同的文化在各种交流中相互碰撞、相互影响,那么在这样的趋势下,如何保留民族、城市的特色? 非遗就尤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切入点。一座城市是一个天然生长的有机体,它的魅力在于特色,没有自己特色的城市也就很难有品牌效应。莞香是中国唯一以东莞地名命名的树木,有着1 800年的悠久历史,是东莞最负盛名的特产和城市名片。借助产业化的契机将莞香非遗等传统文化融入市场经济,真正实现传承和再生的同时,彰显东莞城市的特色和重要文化象征,有利于增强广大市民对城市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3.2 区域经济发展需要优秀传统文化支撑

党的十九大从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高度,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满足老百姓的精神追求做出了新部署,满足精神上的追求离不开优秀的传统文化,离不开文化产业的高度发展。区域经济的发展和繁荣离不开文化的繁荣,在全球文化产业价值链加速发展背景下,深挖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经济功能,服务中国企业攀升全球价值链高端就显得十分必要和紧迫[12]。非遗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人们观念的同时,间接影响经济、社会的发展。新制度经济学强调,对经济增长产生作用的要素,除了资本、技术,一个人的价值观、一个地区价值观也是非常重要的要素。莞香是一种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它既传承了悠久的莞香制作技艺,又包含了莞香文化与历史的沉淀。通过对莞香文化的有效保护,对其进行合理的利用和开发,可进一步促进它与文化产业进行有机结合,进而助力区域经济发展。

3.3 非遗产业化有利于传统文化传播

莞香非遗产业化是促进莞香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使其在生产和生活中得以延续和发展,不但能促进其与经济、社会和谐发展,而且有利于民族间传统文化的传播。在新时代背景下,非遗仅靠传承人的逐代自然传承还远远不够。尽管很多非遗都是通过这样的途径得以保存下来,但是由于其零散性特征和现代文明发展的推拉式作用,传统文化正面临着文化基因重组、变异的价值流变及其衰减风险,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产生很大的限制[13]。因此,需要社会各界多方协同支持非遗产业化发展,并结合新一代信息技术、新媒体等现代传播手段,推动莞香文化的传承与传播,推动莞香“走出去”,让更多人认识和欣赏莞香等传统文化的魅力,助力增强文化自信。

3.4 非遗产业化有利于产业转型升级

大力发展莞香非遗文化产业,以及推进莞香非遗的产业化,有利于促进莞香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优化,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在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文化产业、文化事业、城市环境美化等诸多要素要与地方经济、整体社会的发展相结合。要充分考虑到当地的经济前景、环境、社会、人文等方面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莞香文化项目的多样性,可以满足不同的需求,实现各方面的有机结合。莞香非遗的产业化,不仅能强化东莞人的文化认同感,还能维护其文化根基,推动莞香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亦有利于莞香非遗文化的保护与发扬。

4 莞香非遗产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4.1 整体产业布局不理想

莞香产业体现了经济与文化的融合,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莞香产业的发展独力难支,必然需要其他优势行业的扶持,方能呈现出兴旺发达的景象。就东莞市莞香产业目前的产业布局现状而言并不理想(见表1),其产业结构过于倾向第三产业(68.75%),而相对忽视第二产业 (18.75%)、第一产业(12.50%)。另外,东莞市莞香产业中,目前在莞香行业中规模较大、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的企业仅有尚正堂、汤氏莞香发展等,缺乏规模企业和龙头企业的带动以形成良性产业布局。发展模式仅停留在一个相对单一的阶段,仍然难以将发展点与增长点联系起来,可见整体产业布局并不理想。

表1 东莞市莞香产业类别占比

4.2 产业化发展水平不高

近年来,东莞市在发展莞香产业方面已经有了一些成绩,莞香种植数量、种植面积、产量均得到了较大的提升。但与海南、茂名、广西等中国其他地区的莞香(沉香)产业相比,东莞的莞香产业,不但种植区面积小(见表2),年产正宗莞香不足1t。同时,由于产业发展水平不高,尚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据统计,茂名的莞香种植面积最大,在电白区拥有5 家市级以上沉香龙头企业、65 家区级沉香龙头企业1 068 家农民专业合作社、800 多个家庭作坊,已经形成种植、加工、销售“一条龙”的经营模式,2021年产值接近30 亿元。而东莞莞香的种植业仍处于粗放、分散的生产经营模式,企业规模小以及高附加值企业数量较少,产品的品质不稳定。此外,莞香农民合作社规模小,内部管理不够规范,缺少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莞香制作技艺国家级传承人仅1 人,缺乏行业领军人物。

表2 国内各莞香树种植区莞香树种植占地亩数对比

4.3 莞香产业技术亟待改进

从市场的需要以及行业技术发展的角度来看,目前莞香产业技术水平发展速度还不能满足市场的要求。虽然东莞市的莞香产业正致力于扩大种植规模和种植面积,但其整体规模仍然远远不能满足莞香产业发展需要。要突破发展的束缚,就必须寻求区域合作和研究人才来实现发展。一要大力扩展人工栽培面积;二要发展人工结香技术。人工结香技术的应用,对于促进莞香产业的发展,提高生产效率,提高莞香产品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莞香产业发展的一大动力。尽管已经有了人工结香技术,并进行了示范和推广,但一方面人造结香种植的规模太小,无法适应东莞莞香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大多数人工结香的技艺在时间限制上尚无突破性进展,结香的品质还亟待进一步提高[14]。

4.4 市场消费环境未成熟

目前,莞香(沉香)业整体上,尚未形成稳定的消费环境,导致消费者对莞香(沉香)市场的信心也较弱。东莞市复兴发展莞香的历史还比较短暂,现有的标准体系、可追溯体系、检验测试体系都不够健全,确保产品认证标准、产品标识统一、信息渠道透明的监管手段等也不完善,消费者对莞香(沉香)的消费环境不够放心。我国莞香业检测水平还比较低,无法快速、低价、有效地检测和鉴别以莞香(沉香)为主的文具制品或手工艺品,从而给不法行为带来了可乘之机。莞香(沉香)市场存在着质量低劣、假冒伪劣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消费者的消费信心和品牌形象。另外,许多莞香品牌杂乱无章,缺少知名度和影响力,口碑不佳,使得顾客信任度不够,回购率低,也进一步限制了产业化规模。

5 莞香非遗产业化发展的路径探索

5.1 发挥政府服务职能,加快莞香产业化建设

当前,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遵循着“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抢救第一,谨慎利用”的16 字方针,这个方针也为保护莞香文化指明了方向。由此,必须对莞香文化产业的各环节进行集中、整合,进行合理的规划、科学的布局,为莞香非遗的产业化运营与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加大对非遗的产业化建设力度,增强其产业的竞争力,进一步对莞香文化产业进行规划和引导,加强对莞香文化产业的支持,充分发动全社会的力量,把创新政策落实到位,支持企业发展。在产业发展政策、税收、银行信贷等方面给予优惠。健全莞香品质保障制度,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完善莞香的标准化技术体系。加强省、地级莞香标准(规范)的制订,鼓励行业协会团体标准、企业标准的制订和修订。加快建立具有鉴定资格的第三方质量检验机构,健全检验仪器设备,强化莞香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

5.2 加强莞香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增加人才储备

挖掘并支持莞香的继承者——莞香非遗传承人、莞香制作技艺传承人,培育更多莞香的继承者。建议联合相关高校实施莞香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者的科研和培养工作,鼓励和扶持其继续提升技艺,老一辈传承者应进一步改进莞香知识与制作技艺传授方法,鼓励更多青年投身于莞香行业。推动在高校、中小学课堂开设与莞香有关的不同层次的课程,以激发在莞学生对莞香的兴趣。制定莞香人才培养政策,构建莞香人才培养平台,加强莞香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以增加人才储备。拓展人才的引进渠道,加强莞香文化产业的宣传,提高莞香知名度,通过多种途径吸纳优秀人才,借助网络平台,集聚莞香产业经营优秀人才。加强东莞与其他地方的人才交流,派遣优秀人才队伍到其他地区考察香文化产业,了解他们的优势和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根据东莞本地的实际情况,为莞香非遗文化产业注入新的生机。

5.3 提高莞香制作技艺,创新产业发展模式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中,创新是一个重要的指导思想。传统的熏香制作技术和熏制产品的制作方法基本遵循了传统,但在大力提倡科技创新的大环境下,要发展莞香文化,必须要考虑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不断提高莞香生产效率。通过莞香文化与科技的融合,使得科技与传统技术相互碰撞,从而激发出一种与时代相适应的文化生机。莞香文化产业要顺应时代潮流,运用科技高水平、高智能的优点,提升莞香产业的技术水平。而提升莞香文化的服务方式,应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推动莞香与现代产业的融合。积极探索与我国传统节庆、旅游、体育、服务业相融合的有效方式,创新产业发展模式,从而加速莞香产业发展,使莞香与其他行业相融合,实现创新、多赢。

5.4 扩大莞香文化产业化发展的传播途径

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特别是互联网技术,利用互联网的强时效性、广覆盖面和多样化形式,满足人们对文化知识需要的同时,为莞香文化的产业化提供一个宣传平台,创造一种具有“莞香”特色的新型现代产品,使莞香的文化和实际价值有机结合。推行数字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促进莞香文化的传播。还要通过微信公众号、短视频、视频直播等开展互惠互利的活动,加速莞香文化的数字化转型与创新,并探索出更多“莞香”文化创意。更要善于运用新媒体,使莞香文化获得新的生机,整合莞香文化的生产、传播、消费,促进其网络化、数字化进程,为莞香文化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最后,通过建立莞香文化传播网站,拉近莞香与人们的距离,让更多的人在家门口就能学到莞香文化。推动“莞香”校企合作,推动“莞香”文化进校园,全方位打造莞香文化传播矩阵。

5.5 开发更多大众产品,注重大众消费者需求

没有大众认可的文化产业,无论怎么努力都是徒劳。建议从大众的视角考虑消费者对莞香的需求,开发消费者喜欢的文化产品。通过开发更多符合大众消费者需求的产品,莞香的价值才能更好地为东莞人民服务,更好地为中国人民服务,更好地为全人类服务,这才是莞香未来发展之道。随着莞香文化的复苏,莞香也由“奢侈品”向民间投资、日用消费品的方向发展。过去的莞香曾经是王公贵族身价的象征和专用产品,现在仍有一部分被当作艺术品,以奢侈品的方式进行拍卖或收藏。莞香及其衍生产品应该更多注重消费者的大众化日常生活寻求,即饰品类、焚熏类、工艺品类和护肤类。根据这些大众化需求,厂商再进一步将对应的客户群分类,确定其精准需求,提高消费者对莞香产品的体验感、获得感以及认同感,扩大莞香产品的消费者群体,进而加速产业化的进程。

6 结语

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使得我国文化生态也在发生着巨大变化,依靠口传身授和行为方式传承的非遗必将遭受冲击,仅靠个人或者单方力量很难维系非遗的传承和发展。通过推动非遗产业化,集合社会各方力量促进类似莞香这样的非遗实现产业化,不但能为我国的非遗更好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一种新的探索模式,也是推进非遗资源活化的重要路径,是对非遗最好的保护。

猜你喜欢
东莞产业化文化产业
持续接力奋斗 推动山西农谷产业化发展
非织造材料产业化新进展
传承晋绣技艺 做大文化产业
东莞振宗机械展
东莞固达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罗健夫:全面施政 促进再制造产业化发展
文化产业空心化隐优
公益金救孤的“东莞样本”
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