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闫晨 张垒磊(.平顶山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平顶山学院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研究院)
进入新时代,面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双循环发展战略,以应对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谋求国民经济更大的发展空间。县域经济作为当前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进程中的基本经济单元,必须要在逐步形成的经济发展新格局中努力谋求全新的发展路径,以此来推动当前国民经济的发展,并为我国逐渐放缓的经济寻求新的发展动力。尤其是在当前全球市场正在重新洗牌,重构新的市场需求形势下,为保证经济高质量发展,我国的经济结构理应主动进行调整,以顺应全球市场的变化,同时也为双循环格局下县域经济的发展提供转型思路及寻找新路径。县域经济指的就是在县级行政区划范围内发展起来的区域性经济体,通常是以县城为中心,带动周边乡镇及农村地区的经济共同发展,与周边地区形成一个较大的经济合作体,促使县域范围内的经济协同进步。着力促进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有助于乡村振兴早日实现,为经济相对落后的乡镇及农村地区探寻新的发展出路,在之后的经济发展过程中防止落后地区返贫。县域经济的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出路,能够为我国目前的国民经济注入新的活力。因此,倘若要为县域经济的发展探索新思路、谋求新路径,就要明确在双循环视角下县域经济的实际发展策略。
县域经济是当前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相关部门给予足够重视。根据我国当前的经济布局以及行政区划安排来看,县域经济发展的主体分布在县城范围内,以县城为中心向周边地区延伸,这样的布局就说明县政府对县域经济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主导权,能够合理地对县域内的经济资源进行调控,一边维持县域经济的正常运行,并为县域经济的发展作出长远规划。在双循环发展格局下,随着内外循环的紧密联系以及国内各经济体的紧密联系,县域经济已经成为新发展格局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经济体之一,其发展地位具有较高的可重塑性以及发展潜力,将会为我国逐步放缓的经济注入新的活力,并打开更大的市场。此外,由于县域经济根植于广袤的农村及乡镇地区,县域经济的发展对破解“三农”问题具有很大帮助。
目前,在我国县域范围内生活着规模极其庞大的人口,这造就了整体规模较大的县域经济。现阶段,我国县域经济整体的生产总值在全国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尤其是县域范围内的零售商品总额在全国范围内所占的比重更是超过了一半,显示出县域范围内消费者的极强购买力。在双循环格局下,从国内大循环整体的发展格局来看,这些都表明县域范围内具有强大的、还未被发掘的市场潜力,经过合理的规划与发展,这些庞大的地区与人口还能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创造相当庞大的市场需求,这样的前景还有一定的可挖掘性,经济发展前景非常乐观。一方面,在县域范围内生活的农村和乡镇人民在生活不断富足的背景下,自身购买力也在逐年提升,有越来越强的经济实力参与到市场交易当中,并会为县域经济市场带来强大的消费需求,大力推动县域经济更进一步,促使县域经济成为当前最有前景的经济体之一。另一方面,由于县域经济的发展还不够完善,依旧处于不断发展的阶段,各方面的经济基础设施条件相对于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来说都比较落后,与城市相比具有更大的投资和发展空间,如果能够推动各项经济基础设施的发展建设,大力进行基础建设,还能够为县域市场带来强有力的投资需求,并给县域经济整体的发展带来新的希望。
由于县域经济的主要发展范围在广大的县级地区,这些地区中有广袤的、不发达的农村和乡镇区域,交通状况相对落后,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产品供给问题就会比较落后。尤其是在很多偏远县区仍然采用传统的生产经营方式,产品生产的数量和品质得不到有效保证。同时,部分农村地区普遍存在交通设施匮乏、群众经营理念非常落后等问题,这直接导致很多优质农产品根本无法运输出去,很多农产品都只能集中在县域范围内,甚至只能自产自销,不能与外界市场进行合理的流转与循环,导致县域经济无法与其他市场形成良性互动流通,影响县域产业的升级。在双循环格局下,落后偏远地区的交通问题渐渐得到了有关部门的重视,产品运输、供给困难的问题将得到妥善的解决,当前县域经济的供给质量也能够得到提升,大量优质的农产品有机会批量输出,能够有效实现促进国内市场的循环流通。
在县域经济所覆盖的区域范围内,当地所处的地理环境以及所蕴含的文化内涵都将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并直接影响县域经济的发展道路和方向。因此,为了实现经济的长远发展,当地在制定经济发展规划时,应对当地实际情况进行深入了解,不断挖掘当地特色,促使县域经济发展具有更强的不可替代性,同时也能体现出县域经济所具有的较强的可培育性。在双循环格局下,县域经济在维持自身良性发展的基础上还应做好县域产业链的补链及强链,维护县域经济的健康发展,并为县域经济的整体发展寻找新的契机,使其始终保持青春活力。同时,这也意味着县域经济的产业效率及安全也能够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得到提升。
在新冠疫情暴发以来,逆全球化趋势也在不断加剧,这直接为县域经济的发展以及面向国际市场的进一步拓展带来了巨大压力。县域经济由于自身体量较小,相对其他经济形势来说较为脆弱,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更加致命,与国内外很多方面的经济联系都被迫切断,导致县域经济发展更为困难,可以抓住的机会也越来越少,外部压力陡然增大。同时,世界上各主要发达国家实施以产业回流本国为主要特征的逆全球化战略,更是进一步加大了我国县域经济层面直接参与国际大循环的经济压力。除此之外,在我国进行乡村振兴的过程中,由于县域经济直接影响着全面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全过程,其在发展过程中还面临着逐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巨大内在压力。
在双循环格局下,县域经济整体快速发展的同时也要依托国际大循环,通过与国际市场实现健康良性的流通,县域经济的潜力进一步被发掘被释放出来,从而获得长远发展。但是在国际经济的整体发展趋势受到阻碍的情况下,人口流动的限制更是直接影响了全球产业链的有效供给,并对县域经济整体产业链的发展产生了多重挤压态势,严重阻碍了县域经济的发展步伐。新冠疫情的突然暴发直接造成了国内外市场的需求萎缩,为本就脆弱的县域经济带来了更严重的不利影响。与此同时,县域经济中外贸型企业有很多更是直接遭到毁灭性的打击。这些不利因素影响了县域经济在国际大循环中的整体稳定性,并进一步为县域经济的长远发展埋下了不稳定的因素。
从当前县域经济的整体发展情况来看,随着我国数字经济的发展日新月异,以各种新技术、新业态以及多种新兴的数字治理手段为特征的数字经济方兴未艾,将会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全新路径。部分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更是率先加强了各种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并逐步建立起集合各种先进技术的新型数字经济模式,为经济较落后地区的数字经济建设提供了模板。借助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县域经济发展区域也在不断加大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实现依托于各种先进科学技术的数字经济,并使其与制造业、服务业等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打造全新的县域经济发展模式,使其能够更好地参与到国内大循环中。数字经济的出现和发展使得不同经济形式的经济体差异明显拉大,这无疑会进一步加大不同经济体之间的竞争力度,也必然会给县域经济在参与国内大循环时带来更大的压力。
现阶段,尽管我国县域经济的发展速度整体日益加快,但是东西部县域之间发展差异明显,部分地区的县域经济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东西部县域经济发展差异较大,尤其是西部和东北部的发达县域相对来说较少,使我国县域经济整体呈现出明显的不充分、不平衡现象。这种明显差异现象具体表现在,各种发展壁垒仍然存在,其中主要是行政规划政策差异等因素带来的诸多壁垒问题,直接导致很多不发达地区根本找不到合适的发展路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胜利,县域经济在整体发展过程中也因此取得了极大的进步,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一些经济发展壁垒,但是县域经济作为消除绝对贫困的稳定器存在较大的内在压力,尤其是县域经济还面临着防止贫困返贫的巨大压力,实际发展进程依旧缓慢。在双循环格局下,部分地区的县域经济对国内大循环的依赖性较大,尤其是区域之间发展的不平衡和不充分更是为部分县域经济带来了极大的压力。
想要促进县域经济壁垒的消除,并促进县域之间内循环合作效益的提升,在一定程度上必须推动体制和机制的变革,加强资源和要素之间的良性互动,建立起共治共建共享的体制机制。首先,应扩大县域经济的发展范围,使县域经济在发展过程中能够获得更多有利资源,从而实现县域间双向良性互动,破除县域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壁垒。其次,必须健全多元投入机制,推进较发达地区的县域产业创新与升级,在较发达地区与经济欠发达地区之间进行产业重组,发挥产业引导机制的作用。最后,着力改善提升中西部地区的交通、信息、能源等基础设施条件,强化财税金融服务。
根据当前县域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不难看出,想要推动县域经济双循环的效率,在一定程度上就需要加强科技创新,培育新的发展动力,继续推进科技成果以及新技术的快速转化,同时围绕县域经济要结合重点的产业链发展,正确引导企业投资和社会投资,为县域经济的发展提供足够的安全保障。
首先,必须要在现有基础上不断加大科技投入的力度,推动县域经济逐步向着科技化转型,以此来进一步提高县域经济自身的生产力,以便其能更好地参与到国内循环中去。其次,应当注重挖掘和发展自身特色,以此作为对外招商的优势之一,用来吸引更多的社会投资帮助自身发展。再次,必须协调县域经济发展中的各部分要素,制定长远的经济发展规划,平衡各种生产要素,以促进各产业之间的协同发展,提高县域经济参与“双循环”的内驱力、控制力和稳健性。最后,由于县域经济的发展与农村地区有着密切联系,因此,必须加大对农业的扶植力度,强化传统种养业的投资力度,并增加对农村其他经济体的帮扶力度,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以农业发展反向推动县域经济发展。
针对当前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充分利用数字经济等新技术新业态,在相对不发达的农村和乡镇地区不断开拓市场,用以促进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加快城乡融合的步伐,以此为基础促进县域范围内各经济要素的协同发展。
想要做到这些,首先,必须大力推动新型乡镇建设,把乡镇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景区域,推动乡镇地区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为经济的发展打造良好的硬件基础,将新型城镇建立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集聚点和重要平台。其次,必须有效推进公共服务的均等分配,使农村和乡镇地区都有机会享受到现代化的公共服务以及生活方式,不断健全在乡村建设方面的投入机制,从而真正使县域经济的发展能够促进城乡融合,不断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提供新动能。最后,必须推动各项新兴科技与支柱型产业的深度融合,利用数字经济的优势不断为县域经济的发展创造各种便利,加大区域一体化的建设,破解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各项可打破的壁垒,为县域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寻找新的出路,并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有效促进城乡融合,为县域内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长效的发展机制,以此来推动县域经济国内大循环的发展。
现阶段,想要推动县域经济的发展,就必须充分利用县域范围内存在的一切优势,为县域经济的发展不断寻找新出路,并促使县域经济尽可能地深度参与到国际循环中去,获得更加长远的发展。因此,县域经济在发展过程中,首先,必须推动县域内存在的各类优势企业自主寻求产业转型,并打造具有当地特色的企业品牌,以此作为主要竞争手段主动参与到国际国内双循环之中,尽可能地占据更多有利位置,为县域经济的发展争取更多的主动权。其次,有效提高县域范围内各类中小企业参与到国际循环中的力度,大力推动各种创新性产品的研发,使这些中小企业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一定的竞争力,并逐步完善全球性的企业运营体系,提升县域经济的国际性发展能力。最后,在发展过程中要以技术标准为核心,不断拓宽产业链发展的深度和广度,逐步建立起一套更为完备的生产管理体系,并基于“一带一路”政策下加强国家和地区开放性经济体系建设,不断拓宽国际市场,以更高水平的开放来促进县域经济体系的建设和发展。
综上所述,本文重点探究了当前基于我国县域经济发展所面临的挑战、发展的特征及所能寻求的县域经济新思路,针对当前县域经济所具有的实际发展特点以及双循环格局下的新发展路径,进一步探讨了在全球化趋势日益加剧的情形下,当前县域经济在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并探寻了在双循环格局下县域经济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所应对的具体策略。希望在双循环格局下县域经济发展体制改革过程中能够消除县域经济所面临的各种壁垒,在此基础上加大产业链、价值链以及供应链等环节工作力度,并充分借助数字经济来有效推动新形势下经济的发展,最终有效促进县域经济的建设和发展。